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为了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法测定山银花中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的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SB-C18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A)-0.1%甲酸(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以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结果]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川续断皂苷乙的回归方程分别在3.00-6.40,4.24-9.33,0.40-2.00μg的质量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分别为0.999,0.993,0.99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专属性强,分离效果和重现性好,可有效缩短总分析时间。为较全面控制山银花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秀山灰毡毛忍冬中绿原酸、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灰毡毛忍冬中绿原酸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浸膏得率和绿原酸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方法优选重庆秀山灰毡毛忍冬水提工艺,并采用UV和HPLC测定绿原酸的含量。[结果]以总浸膏得率为指标:15倍水量、提取2次、提取温度85℃、每次30 min;以绿原酸为指标:15倍水量提取2次、提取温度80℃、每次30 min。[结论]该工艺简便、快捷稳定,可为灰毡毛忍冬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建立同时测定蒙药蓝刺头中7种有机酸类成分含量的方法。采用Waters HSS T3 C18色谱柱(4.6 mm 250 mm,5 m),流动相为乙腈(A)-0.08%三氟乙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5 nm,柱温为室温。同时测定蓝刺头中5-咖啡酰奎尼酸、绿原酸、咖啡酸、芦丁、3,4-二咖啡酰奎尼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4,5-O-二咖啡酰奎宁酸等7个有机酸的含量。5-咖啡酰奎尼酸在0.936~93.6μg/mL、绿原酸在1.021~102.1μg/mL、咖啡酸在0.952~95.2μg/mL、芦丁在0.932~93.2μg/mL、3,4-二咖啡酰奎尼酸在0.928~92.8μg/mL、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在0.964~96.4μg/mL、4,5-O-二咖啡酰奎宁酸在0.927~92.7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7种成分的回收率分别在97.89%~99.67%,RSD分别在1.54%~2.11%,表明回收率良好。采用本方法可同时测定蓝刺头中7个有机酸类成分的含量,具有可行性与专属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法测定山银花中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的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SB-C18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A)-0.1%甲酸(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以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结果]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川续断皂苷乙的回归方程分别在3.00-6.40,4.24-9.33,0.40-2.00 μg的质量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分别为0.999,0.993,0.99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专属性强,分离效果和重现性好,可有效缩短总分析时间.为较全面控制山银花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杨少宗  柳新红  方茹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049-10051
[目的]研究灰毡毛忍冬栽培品种"湘蕾一号"(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与丝瓜[Luffa cylindrica(L.)Roem.]套种的立体种植模式。[方法]设1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试验组中灰毡毛忍冬与丝瓜利用大棚棚架进行套种,灰毡毛忍冬株行距为1.5 m×2.0 m,丝瓜栽种于棚架两侧,株距0.3 m;对照组单独种植灰毡毛忍冬,株行距为1.5 m×2.0 m。[结果]套种丝瓜明显促进灰毡毛忍冬的生长,试验组比对照组叶长增加了28.2%,叶宽增加了29.1%,花冠长增加了58.9%,千花蕾鲜重增加了59.1%,绿原酸含量增加了26.0%,鲜花产量增加了36.4%,由于增加了丝瓜收入,最终收益试验组比对照组增加了92.0%。[结论]综上所述,利用废弃的大棚设施,灰毡毛忍冬和丝瓜实施立体套种,不仅产量得到了提高,还大幅度增加了种植效益,最终效益可达12.766 5万元/hm2。  相似文献   

6.
樊庆鲁  黄文华  郭宝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4,(12):3533-3534,3603
[目的]对家独行菜子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溶剂萃取、柱色谱、LH-20凝胶、重结晶等方法对家独行菜子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并通过波谱和理化性质等方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家独行菜子中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芥子酸(1)、芥子酸乙酯(2)、阿魏酸乙酯(3)、1,2-二芥子酰基葡萄糖(4)、对异丙基苯甲酸(5)、苯甲酸(6)、苯乙酰胺(7)、苯甲胺(8)、二苯乙酮(9)、蔗糖(10)、胡萝卜苷(11)、β-谷甾醇(12).[结论]化合物2 ~ 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丛枝菌根真菌对菊花植株生长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M)对菊花植株生长及化学成分的影响,采用大田对比试验,在收获期测定株高、地上部分鲜重和地下部分鲜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菊花药材中绿原酸、木犀草苷、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分别比较浸染4种AM真菌后菊花植株生长和指标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绿原酸含量聚丛球囊霉(GA)组和根内球囊霉(GI)组均显著高于CK组(P<0.05),木樨草苷含量CK组和GI组高于其他浸染组,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仅GI组显著高于CK组(P<0.05);浸染GA组地上鲜重显著低于对照组(CK)(P<0.05),其他浸染组的株高、地上部分鲜重和地下部分鲜重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说明,菊花浸染AM真菌,GI真菌能显著提高菊花次生代谢产物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但对菊花植株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乙酸乙酯萃取法从牛蒡子提取物中除去脂溶性成分,再取水相干燥物用制备型HPLC分离,共得到6个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方法进行了结构确证,分别为3,4-二羟基苯丙烯酸-4-氧-β-D-葡萄糖苷、3-O-咖啡酰奎宁酸、3,4-二羟基苯丙烯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1,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3,4-二咖啡酰奎宁酸.  相似文献   

9.
按照2010版《中国药典》所规定的方法测定不同商品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中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个指标性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除2份储存较久的样品外,其余29份样品的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范围分别是0.20%~0.95%、0.11%~0.66%、0.66%~2.51%,27份样品的3个指标性成分含量均达到药典标准。不同商品菊花3个指标性成分存在较大差异,各地朵菊的质量明显好于饼菊,亳菊的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最高,福白菊3个成分的总体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优选秀山灰毡毛忍冬醇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优选灰毡毛忍冬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浸膏得率和绿原酸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方法优选重庆秀山灰毡毛忍冬醇提取工艺,并采用UV和HPLC测定绿原酸的含量.结果:(1)以总浸膏得率为指标:10倍醇量、提取2次、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30min;(2)以绿原酸为指标:10倍醇量、提取2次、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45min.结论:该工艺简便、快捷稳定,可为灰毡毛忍冬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美娥  卓儒洞  晏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851-16852
[目的]比较4种堇菜科植物中绿原酸的含量,为充分利用堇菜科植物资源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于325nm波长处测定4种堇菜科植物中绿原酸含量。[结果]绿原酸含量在0~0.024m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2.26%。4种堇菜科植物中绿原酸的含量分别为:辽宁堇菜19.40mg/g、毛堇菜17.09mg/g、紫花地丁14.09mg/g、深山堇菜10.95mg/g。[结论]4种堇菜科植物中辽宁堇菜绿原酸含量最高,达19.40mg/g。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了解天女木兰中酚类物质种类及含量。[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天女木兰叶片中游离酚、结合酚和酯化酚进行定性定量测定。[结果]在10种检测酚中,天女木兰叶片中含有香豆酸和绿原酸2种游离酚,含有咖啡酸、香豆酸、香豆素和表儿茶素4种结合酚及香豆素和香豆酸2种酯化酚;各种形式的香豆酸广泛存在于叶片中。[结论]该研究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天女木兰叶中游离酚和结合酚的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3.
金银忍冬茎和叶中绿原酸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寻找绿原酸新药源、综合利用金银忍冬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超声技术提取金银忍冬茎、叶中的绿原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绿原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检测波长选择为327 nm。绿原酸进样量与峰面积在0.20~1.0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试验的RSD为1.30%,说明仪器较精密。稳定性试验的RSD为1.15%。加样回收率试验的RSD为1.35%,平均回收率为98.52%。金银忍冬叶和茎中均含有绿原酸,经外标法测定其含量依次为:叶(1.54%)>茎韧皮部(0.44%)>茎木质部(0.42%)。[结论]超声提取法简单、快速,检测方法可行,测定误差较小,结果较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金银忍冬茎和叶中绿原酸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6种木屑培养基对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 Berk)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银耳菌种培养基的优化以及银耳的优质高产提供资料。[方法]6个适生银耳树种作为培养基[①青冈木[Cyclobalanopsis glauca(Thunb.)Oerst.]木屑73%;②柿树(Dio-spyros kaki L.f.)木屑73%;③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木屑73%;④刨花楠(Machilus pauhoi Kanehira)木屑73%;⑤乌桕[Sapium seb-iferum(L.)Roxb.]木屑73%;⑥拟赤杨[Alniphyllum forutnei(Hemsl.)Makino]木屑73%。以上各配方均加入25%麦皮,2%石膏粉;含水量63%]进行多批次银耳菌种生长试验。[结果]在6种树种培养基上银耳均能较好地生长,但不同树种培养基对银耳的各种生长指标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差异,其中刨花楠最好,拟赤杨最差。在青冈木上银耳菌丝生长慢,长势旺盛,有较好的草绿色,生物学效率较高,干品转化率达11.5%,品质也较好;柿树、盐肤木、乌桕各方面表现一般。[结论]作为银耳培养基原料林的6种参试树种,它们都适合银耳菌种生长,就适合程度而言,刨花楠是最好的银耳培养基原料,其次为青冈,接着依次为乌桕、盐肤木、柿树、拟赤杨。  相似文献   

15.
苎麻叶总绿原酸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飞军  彭涛  韦名嘉  陈晨  田鑫  刘立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51-13552
[目的]采用超声波法提取苎麻叶片绿原酸,设定不同提取条件测定含量并得出最优提取条件。[方法]对苎麻头麻叶片烘干处理后,以一定浓度乙醇为提取液,设定乙醇浓度、料液比、温度、pH、提取时间为单因素,采用超声波法提取,并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选取乙醇浓度、料液比、pH三个因素设计正交实验。[结果]各单因素对提取效果影响较大,温度设定常温,提取时间2 h最佳;正交结果表明,最优提取条件为40%乙醇、pH=5、料液比1∶16。[结论]苎麻叶中含有0.745%的绿原酸,采用超声波法提取效果好,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6.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杜仲叶中绿原酸水提工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魏锐  田惠玲  周建军  刘益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965-3967,3970
[目的]优化杜仲叶中提取绿原酸水提工艺,为杜仲叶绿原酸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为自变量,以绿原酸的收率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杜仲叶绿原酸的水提工艺。[结果]杜仲叶中绿原酸水提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6,提取时间20 m in,提取次数2次,提取温度65℃。在该条件下,绿原酸的提取率达92.550%。[结论]水提法与传统工艺比较,具有提取率高、能耗少、时间短和低成本等特点,为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忻城县金银花种质资源调查及绿原酸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玲姣  罗永明  石化玉  韦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437-17441
调查了忻城县金银花种质资源情况。结果表明,忻城县共有红腺忍冬、毛花柱忍冬和细毡毛忍冬3种金银花分布。不同金银花样品的绿原酸含量和千花蕾鲜重/干重存在品种间和地区间差异,且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毛花柱忍冬经济性状综合积分最高,其次为红腺忍冬。  相似文献   

18.
杜倩  汤道权  刘晓  黄华强  丁芬  贾成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632-14633,14635
[目的]采用HPLC-DAD比较蓬子菜不同药用部位中芦丁、绿原酸的含量。[方法]用HPLC-DAD梯度洗脱。比较蓬子菜根、茎、叶、花中芦丁和绿原酸含量。[结果]芦丁、绿原酸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范围分别是:芦丁0.024 3-1.950 0μg,绿原酸0.132 5-10.600 0μg;芦丁回收率101.02%,绿原酸回收率101.65%;蓬子菜中芦丁和绿原酸的含量花中最高,根中最低。[结论]HPLC-DAD法分离度好、稳定,可作为蓬子菜的质量控制方法;芦丁和绿原酸的含量因药用部位的不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不同月份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测定与比较不同月份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用浓度30%甲醇回流40 min,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02%磷酸溶液(体积比22∶78),波长327 nm,流速1.0 ml/min。绿原酸在9.78~238.00μg/L时呈良好线性关系,r为0.999 8,回收率为97.9%。[结果]通过对10年树龄的光皮杜仲树叶4~12月绿原酸含量的分析,叶中含量平均为2.55%,6月达到最高。[结论]该法快速、简单、准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杜仲叶结构发育与绿原酸积累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显微技术和HPLC化学分析方法研究杜仲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组织结构和指标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叶片发育早期,随着栅栏薄壁组织、海绵薄壁组织等叶肉细胞的分化发育,杜仲叶片中绿原酸含量不断增加。6月叶片组织结构发育成熟时叶片中绿原酸的含量达到最高,为1.153%。随着叶片的衰老,叶片中绿原酸的含量不断降低,至落叶前叶片中绿原酸的含量最低,为0.483%。在紫外光下,绿原酸储备在叶表皮、叶柄表皮和果实表皮周围,呈现淡蓝色荧光现象。[结论] 综合分析叶片生物量和绿原酸的含量,7-8月份采集杜仲叶较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