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不同发育类型的麦冬块根中黄酮含量变化规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颖  张兴国  陈雨文  龙晓芝  王倩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123-16124,16128
[目的]研究国产优质麦冬块根不同发育阶段的麦冬黄酮含量的相关性规律,确定其品质特征,为麦冬GAP质量控制及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杭麦冬(3年生)和川麦冬(1年生)主产区采集植株块根样品,按照鲜块根等级划分标准分级,微波杀酶-50℃恒温烘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各等级麦冬块根的黄酮含量,并运用SPSS17.0版统计软件分析不同发育阶段麦冬块根平均生物量与麦冬黄酮含量的相关性规律。[结果]不同发育阶段的麦冬块根的黄酮平均含量分别为杭麦冬0.121%~0.192%和川麦冬0.135%~0.208%;随着麦冬植株块根发育阶段进程增加,麦冬块根的内含物积累总量与麦冬黄酮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降低(P<0.001),其回归方程分别为:杭麦冬y1=-0.047x+0.2(r2=0.997);川麦冬y2=-0.050x+0.217(r2=0.992)。[结论]麦冬块根阶段发育的内含物积累总量与麦冬次生代谢产物黄酮的含量密切相关,国产麦冬块根的传统等级规格的划分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相似文献   

2.
罗霄  张兴国  龙晓芝  杨言琛  王倩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125-16126
[目的]研究国产优质麦冬块根不同发育阶段的麦冬多糖含量的相关性规律,确定其品质特征,为麦冬GAP质量控制及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杭麦冬(3年生)和川麦冬(1年生)主产区采集植株块根样品,按照鲜块根等级划分标准分级,微波杀酶-50℃恒温烘干,并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分别测定各等级麦冬块根的多糖含量;运用SPSS17.0版统计软件分析不同发育阶段麦冬块根平均生物量与麦冬多糖含量的相关性规律。[结果]不同发育阶段的麦冬块根的多糖平均含量分别为24.36%~41.09%(杭麦冬)和21.54%~40.29%(川麦冬);随着麦冬植株块根发育阶段进程增加,麦冬块根的光合产物积累量与麦冬多糖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增长(P<0.001),其回归方程分别为:杭麦冬y1=7.496ln(x)+36.45(r2=0.993),川麦冬y2=12.68x+19.22(r2=0.997)。[结论]麦冬块根阶段发育的光合产物积累量与麦冬次生代谢产物多糖的含量密切相关,国产麦冬块根的传统等级规格的划分是科学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高产直立型川麦冬植株叶片数量、块根产量及块根多糖含量,探讨性状-产量-品质的相关性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在川麦冬主产区应用原位动态法采集供试品,测定块根产量,硫酸-苯酚比色法测定麦冬块根多糖含量,采用t检验和相关回归法,分析麦冬植株叶片数、块根重量及多糖含量之间的规律。[结果]川麦冬植株平均叶片数69.70±15.3片、块根生物学产量(29.59±11.24)g、麦冬多糖含量(42.72±4.42)%.其回归方程为:z=-1789.06—112.53x+166.19y-3.610x^2-6.05y-^2+9.11xy-0.19xy^2+0.16x^2y-0.04x^3+0.08y^3,表明它们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性(P〈0.001^+++)。[结论]川麦冬为优质高产的麦冬资源类型,植株叶片对麦冬光合产物积累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形成具有显著的影响,培育植株良好的叶片光合生态构型是麦冬优质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龙晓芝  程方叙  王倩  杨言琛  罗霄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115-16116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年限的杭麦冬商品块根黄酮含量的相关性规律,确定其品质特征,为麦冬GAP质量控制及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杭麦冬(3年生)主产区采用原位动态法,按照麦冬栽种后0.5、1、2和3年分别随机采集植株块根样品,将洗净的鲜块根微波杀酶-50℃恒温烘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各处理麦冬块根的黄酮含量,并运用SPSS17.0版统计软件分析不同生育年限的麦冬块根黄酮含量的相关性规律。[结果]不同生育年限杭麦冬块根的黄酮平均含量为17.68%~34.86%;随着麦冬植株块根生长发育进程增加,麦冬块根的黄酮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增长(P<0.001),其回归方程分别为:生育年限y1=-0.008x2+0.066x+0.046(R2=0.999),生育时间y2=-5E-08x2+0.047(R2=0.998)。[结论]麦冬块根生育年限与次生代谢产物黄酮的含量密切相关,杭麦冬主产区3年采收是有科学依据的,川麦冬道地主产区由于气候的特殊性,第2年夏秋高温潮湿易导致上年块根大量腐烂,只适宜于1年采收。  相似文献   

5.
王倩  程方叙  龙晓芝  郝颖  罗霄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127-16128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年限的杭麦冬商品块根中多糖含量的相关性规律,确定其品质特征,为麦冬GAP质量控制及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杭麦冬(3年生)主产区采用原位动态法,按照麦冬栽种后0.5、1、2和3年分别随机采集植株块根样品,将洗净的鲜块根微波杀酶-50℃恒温烘干,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分别测定各处理麦冬块根的多糖含量,并运用SPSS17.0版统计软件分析不同生育年限的麦冬块根多糖含量的相关性规律。[结果]不同生育年限杭麦冬块根的多糖平均含量为17.68%~34.86%;随着麦冬植株块根生长发育进程增加,麦冬块根的多糖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增长(P<0.001),其回归方程分别为:生育年限y1=9.126ln(x)+24.58(r2=0.980*),生育时间y2=9.065ln(x)-28.85(r2=0.981)。[结论]麦冬块根生育年限与次生代谢产物多糖的含量密切相关,杭麦冬主产区3年采收是有科学依据的,川麦冬道地主产区由于气候的特殊性,第2年夏秋高温潮湿易导致上年块根大量腐烂,只适宜于1年采收。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高产直立型川麦冬植株叶片数量、块根产量以及块根黄酮、皂苷含量,探讨性状-产量-品质的相关性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在川麦冬主产区采集具有代表性的直立型麦冬植株,测定叶片数和块根产量,并以橙皮苷和麦冬皂苷D为对照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麦冬块根中总黄酮和总皂苷含量,采用t检验和相关回归法,用SPSS软件分析了麦冬植株叶片数、块根重量及黄酮、皂苷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直立型川麦冬的植株平均叶片数X为(69.70±15.30)张/窝,块根生物学产量Y为(29.59±11.24)g/窝,黄酮含量Z1为(2.74±0.18)mg/g,皂苷含量Z2为(93.34±1.33)mg/g,其性状-产量-品质的回归方程为:Y=0.468X+10.272Z1+0.983Z2-122.995,Z1=0.002X+0.018Y+0.016Z2-0.619,Z2=0.246Y-0.103X+2.232Z1+87.094,表明它们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01^***)。[结论]直立型川麦冬为优质高产的麦冬资源类型,植株叶片数对麦冬光合产物积累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形成具有显著的影响,培育植株良好的叶片光合生态构型是麦冬优质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直立型川麦冬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在川麦冬主产区,采用原位动态法采集供试品,硫酸-苯酚比色法测定麦冬黄酮含量,相关回归法分析麦冬黄酮与生育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直立型川麦冬中的黄酮含量y(mg/g)与生育时间x(d)的变化规律是:y=1.2356 lnx-4.748 9(n=7,50≤x≤730,0≤y≤3.128,r0.001=0.9507,r=0.9542)。[结论]在一定生育时间范围内(0≤x≤730 d),直立型川麦冬中的黄酮含量y(mg/g)与生育时间x(d)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多效唑处理对麦冬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以四川绵阳涪麦冬为材料,在9月上旬至11月上旬进行多效唑处理,测定麦冬块根中总黄酮、总皂苷、多糖和水溶性浸出物等含量,分析多效唑处理对麦冬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多效唑处理麦冬块根的总黄酮和总皂苷含量不同程度的低于对照(不进行多效唑处理),部分多效唑处理与对照差异极其明显。大部分多效唑处理麦冬块根的多糖和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也较对照有明显降低。不同时期和不同用量多效唑处理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多效唑处理对麦冬块根的几种主要成分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依据药典中浸出物含量测定的方法,分别对刺五加叶的水提浸出物和醇提浸出物中多糖与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刺五加叶中醇提浸出物含量明显高于水提浸出物含量,水浸出物中,9月11日采收的仿生栽培刺五加叶水浸出物中可溶性多糖的含量最高,5月25日采收的野生刺五加叶浸出物中可溶性多糖的含量最低。醇浸出物中,7月25日采收的野生刺五加叶浸出物中总黄酮的含量最高,5月25日采收的野生刺五加叶浸出物中总黄酮的含量最低。本方法简便可靠、快速、重现性好,适用于刺五加叶浸出物中多糖与黄酮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在川麦冬主产区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匍匐型麦冬植株,测定块根性状和产量,并以麦冬皂苷D为对照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麦冬块根中的总皂苷含量,以相关回归法分析了麦冬植株块根性状、块根重量以及皂苷积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匍匐型川麦冬麦冬皂苷含量在34.42~91.85mg/g范围内,皂苷含量z1与麦冬干块根周长x4、干块根粒重y1、鲜块根粒重y2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麦冬块根含水量y4呈极显著负相关,其回归方程分别为:z1=2.054x4+21.576;z1=-5.937y4+513.880;z1=0.026y2+44.914;z1=0.088y1+46.272。匍匐型川麦冬块根性状对麦冬光合产物积累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形成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涪城麦冬中铅、镉、汞、砷、铬、铜的方法,明确涪城麦冬的重金属含量。[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后,采用ICP-MS同时测定涪城麦冬中铅、镉、汞、砷、铬、铜的含量。[结果]各元素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 0,精密度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回收率在91.8%~103.0%,检出限均小于0.01 mg/kg。[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满足涪城麦冬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产地调研与试验研究、文献查阅,研究制定麦冬生产技术规程,为国产麦冬无公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麦冬主产区,采用调查研究和试验研究,结合传统生产技术经验,按照国内外绿色中药材生产要求及现代中药发展趋势制定技术规程。[结果]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与管理、采收与采后处理等方面研究制定了麦冬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结论]在主产区经过多年应用实践,表明该规程实用、可行,对国产麦冬绿色药材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徐作英  严伟  刘菲  燕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743-19744,19777
[目的]测定四川道地药材—"川麦冬"中残留有机氯农药的含量,以评判川麦冬作为四川道地药材的质量情况,为川麦冬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试验数据,也为三台县所产麦冬作为四川道地药材的用药质量提供了依据。[方法]以四川三台县所产川麦冬为材料,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总六六六(BHC)、总滴滴涕(DDT)和五氯硝基苯(PCNB)的含量。[结果]三台县所产川麦冬中残留有机氯农药含量均低于限量标准。[结论]从有机氯农药残留含量方面印证了川麦冬作为四川道地药材的优越性,符合国家中药材GAP标准和食品标准。  相似文献   

14.
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麦冬多糖含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麦冬多糖含量。结果表明,麦冬多糖占麦冬总干重的40.4mg.g-1,RSD=2.48%(n=5),总糖供试液和单糖供试液的平均回收率分别是100.4%(RSD=0.17%)和101.1%(RSD=0.62%)。试验表明,DNS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简单易行,且重现性好,可作为麦冬多糖含量的常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麦冬块根提取物对3种植物病原菌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开发植物源杀菌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析麦冬块根70%甲醇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桃缩叶病以及鬼芋根腐病的抑菌活性。[结果]结果表明,含有麦冬块根提取物原液的1/10,1/20,1/40以及1/80浓度都能明显抑制水稻纹枯病菌、桃缩叶病以及鬼芋根腐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达24.8%以上,且都随着处理浓度增大抑制效果明显提高,尤其是含有麦冬块根提取物原液的1/10浓度的抑制率均在71.5%以上。[结论]麦冬块根的70%甲醇浸提物对供试的3种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作为植物源杀菌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毛讯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308-7308,7338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纯化分离麦冬多糖的优化工艺条件。[方法]比较了不同pH值、流速对麦冬多糖的纯化效果。[结果]确定大孔树脂纯化麦冬多糖的层析条件为:上柱溶液pH值为8,洗脱溶液pH值为8,流速为1.0ml/min,在此条件下麦冬多糖纯度可达到81.0%,回收率71.2%。[结论]该优化工艺条件可以作为麦冬多糖的纯化方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影响沿阶草释放负离子的3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盆栽沿阶草为材料,在密闭玻璃箱内探究不同因素对沿阶草释放负离子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常态下,遮光处理是光照处理时负离子浓度的1.70倍,在施加电压刺激时,与光照处理相比,遮光处理负离子浓度降低45.86%。(2)在8 kV电压刺激条件下,6种类型土壤栽培的沿阶草释放的负离子浓度具有显著性差异,土壤更有利于沿阶草高效地释放负离子。(3)沿阶草经8 kV电场作用后,随着植物叶片气孔开合度的增大和气孔的密度减小,释放负离子的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