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以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的视角,利用异速增长模型初步判断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异速发展状况;选取直接或间接反映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指标建立评价体系,通过测算协调发展指标值的大小将东北地区人口-土地城市化的协调发展水平直观地表现出来,并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其动态演变过程。结果表明,东北地区以2001年为分界点,先后经历了人口城市化发展超前和土地城市化发展超前阶段;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指数随时间不断增加且变化趋势相似,二者协调发展程度逐渐由失调向协调过渡;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布自2000年开始形成以省会和重点发展城市为中心的核心发展区域;34个地级市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发展的轨迹有12种类型,可划分为协调高速发展区、失调稳步发展区和失调缓慢发展区。  相似文献   

2.
以西部地区12个省份为研究对象,从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两方面建立耦合特征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西部地区2013—2018年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总体发展趋势良好,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高,耦合协调度逐年提高,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发展趋势良好;从时间序列看,西部地区人口城市化综合指数始终低于土地城市化综合指数,呈现人口城市化发展滞后特征,且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处于人口城市化滞后状态,存在造成空城的风险;从空间格局看,西部地区呈现以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为基础、协调发展类型因省区分的空间格局;2018年,西部地区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处于中级协调状态,部分省市(自治区)处于初级协调状态,12个省市(自治区)均实现协调发展类型提升,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发展状态良好,西部地区整体城市化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3.
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基于2006~2018年湖南省市级数据,构建了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两两比较法和标准差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人口和土地城市化质量及两者协调度自2006年以来稳步提升,2006~2010年土地城市化超前于人口城市化,2010年前后人口城市化质量逐渐反超土地城市化质量;人口和土地城市化协调度的空间极化效益较为严重,整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态势,长沙市及周边城市协调发展程度较好,而大湘西地区处于轻度失调状态。总体来说,湖南省城市化发展仍不协调,未来应充分把握好新型城市化发展机遇,利用好人口和土地两大要素,引导城市化发展走向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基于2006~2018年湖南省市级数据,构建了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两两比较法和标准差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人口和土地城市化质量及两者协调度自2006年以来稳步提升,2006~2010年土地城市化超前于人口城市化,2010年前后人口城市化质量逐渐反超土地城市化质量;人口和土地城市化协调度的空间极化效益较为严重,整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态势,长沙市及周边城市协调发展程度较好,而大湘西地区处于轻度失调状态.总体来说,湖南省城市化发展仍不协调,未来应充分把握好新型城市化发展机遇,利用好人口和土地两大要素,引导城市化发展走向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南京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化水平的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京市历年土地利用数据和城市化发展相关数据为依据,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综合指数多目标决策模型测算南京市历年的土地利用综合水平,同时参照人口城市化法计算南京市的城市化水平。并以此为基础,联合灰色系统理论中的GM(1,N)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求得土地利用与城市化水平的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1,997年到2007年的南京市土地利用综合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土地利用与城市化水平的协调系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综合协调度指数为0.5446,总体上来说二者处于基本协调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及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评价2005~2014年土地集约利用度与城市化水平,运用系统相对状态发展模型测算两者之间的协调度,并对其进行时空维度上的差异分析。协调度测算结果显示,2008年以后圈内各市多处于协调阶段;从时间轴上看,武汉、黄石、孝感、潜江市的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水平协调度总体趋于逐年增强,但在空间格局上各市呈现不规则变化态势,不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  相似文献   

7.
计算2000-2015 年安徽省人口和土地城市化率,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对两者的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并利用多 元回归法分析了其耦合发展机制。结果显示:2000-2015 年安徽省人口和土地城市化耦合度呈上趋势,人口和土地城 市化协调协调程度在改善但改善幅度很小;公共服务业、教育、医疗资源的投入对地区人口与土地城市化的耦合发展 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利用熵值法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市化和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模型,并针对2个子系统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6年新疆城市化水平上升速度较快,在此期间人口、经济、社会和土地城市化共同推动新疆城市化进程;而生态环境子系统表现出先降后升的"V"字形发展趋势。从2007—2016年2个子系统耦合度的时序特征来看,新疆城市化-环境系统耦合度处于0.240~0.500之间,经历了低水平耦合、拮抗并即将达到磨合阶段,基本处于中低水平。新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在2007—2016年的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低强度低耦合阶段、中强度低协调阶段和中强度中协调阶段,基本处于中低水平,但也在逐渐提高,说明随着新疆城市化水平的逐渐提高,人地关系也在逐步协调。  相似文献   

9.
新疆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耦合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耦合机制,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评价模型,利用ArcGIS10和SPSS21进行了新疆16个城市2005年以及2012年两者耦合协调发展度和相对发展度时空分析。结果发现:(1)7年来,新疆地区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参数指标随时间在不断增加,新疆地区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各城市之间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差异较大,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且有上升趋势,另一类城市如石河子、哈密、阿勒泰等土地集约水平有较大程度提高,第三类城市如阿图什、喀什、和田等集约水平不高,但略有提升。(2)城市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与城市化进程交互作用,相互促进,但两者并非同步发展;新疆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度是动态变化的,两系统间耦合关系随着时间变化而逐渐劣化。(3)通过耦合协调性分析发现,大部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城市化水平的耦合协调关系不相匹配而且呈现地域性特征,且与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空间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选取云南16个州市作为研究样本,利用熵权法构建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并利用相对发展度、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的发展水平,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各州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关联程度,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云南省各州市土地利用效益综合得分呈上升趋势,其中昆明市增幅最高,土地利用效益大幅提高;城市化水平综合得分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差异较大,其中昆明的波动幅度最大,曲靖的增幅最大。各州市相对发展度差异较大,2008~2015年除昆明市外,其他州市相对发展度均1,2018年仅曲靖、丽江、普洱、怒江和迪庆相对发展度1,其他地区均1。(2)云南省绝大数州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的耦合度均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而协调程度的变化差异较大。2018年仅昆明、曲靖、玉溪3个州市分别处于良好协调、中级协调、勉强协调阶段,其他各州市均处于濒临失调阶段。(3)云南省各州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具有一定的全局空间关联性。不同州市、不同时间的局部空间自相关差异显著类型不同,昆明、昭通、丽江、楚雄、红河、文山、德宏表现在不同时间段显著聚集,其他州市在4个时间段协调度的局部空间自相关均表现为聚集不显著。并提出云南省各州市要加大推动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进程的均衡发展,优化耦合关系,精准施策,推进云南省各州市整体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是否协调,是判断新型城镇化发展健康与否的关键要素。根据城镇化内涵,建立长春市2006~2015年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结果表明,2006~2015年,长春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指数连续上涨;2008~2010年,土地城镇化指数增长速率与人口城镇化相比明显加快,且于同年赶超人口城镇化指数,发展类型由土地滞后型变为人口滞后型;2010年以后,两者的增长速率接近且总体相对平稳,协调发展程度由2006年的中度失调衰退进展为2015年的中度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长春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优化路径,以期为长春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研究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提出建议以期对新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有所帮助.基于2008—2017年长江经济带相关数据,计算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指数,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检验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度,以此来综合评价城镇...  相似文献   

13.
黎兵兵  刘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4,(26):9138-9139,9160
从定量分析的角度,研究了湖北省1980 ~2012年城镇化水平与服务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之间的关系,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空间分析.结果表明:时间序列上,湖北省城镇化水平与服务业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2个发展阶段:1980~2003年同步交替发展阶段,2004 ~2012年相背发展阶段;从空间分析看,湖北省城镇化水平与服务业发展水平存在着空间上的高度一致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湖北省城镇化水平与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湖北省新型城镇化与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广东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国民经济持续以每年13.5%左右的速度增长。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广东土地非农化和土地生态环境恶化也日益严重,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从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的关系分析入手,阐述了广东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6—2019年安徽省16个城市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的测算结果,考察三者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安徽土地城镇化主要依赖土地、人口、固定资产等要素投入驱动;人口城镇化主要通过产业承接调整产业结构、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等措施驱动;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度三者发展趋势基本同步,趋于良好协调发展,但城市差异呈扩大趋势;2019年16个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度空间集聚显著。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相互影响,同时,协调发展度受国家政策与城市间不平衡发展影响,可通过差别化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巩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地位、建立综合性的地方政府考核制度等措施切实推进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给江苏省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功效函数测度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06—2014年人口、土地及经济城镇化发展水平,并从时空角度探讨其协调性分异及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地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整体而言,土地城镇化水平高于人口、经济城镇化水平;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较低,呈明显的空间分异和块状聚类特征。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土地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土地生态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基于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安徽省2000—2018年城镇化发展与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和耦合协调度,利用灰色预测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安徽省城镇化和土地生态安全发展水平在2000—2018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现阶段属于土地生态安全滞后型;(2)城镇化和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稳步增加,耦合度为拮抗状态,两系统耦合协调类型从极度失调衰退逐渐演变为初级协调发展;(3)预测2019—2023年安徽省城镇化和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呈稳步上升的发展趋势,在2023年可能达到良好协调发展的水平。为推动安徽省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协调发展水平,建议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环保投入、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等。  相似文献   

18.
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指标体系,采用协调度模型分析了陕西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水平。结果表明,2000—2013年陕西省城镇化由土地城镇化滞后型发展到人口城镇化滞后型,协调度由"基本协调"转变为"较协调"。  相似文献   

19.
南京市城市化与土地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两个子系统指标体系-城市化与土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上,通过信息熵法评价城市化子系统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和综合城市化水平,及价值系数法计算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服务价值,并利用容量耦合度函数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来测定南京市2005-2014年城市化与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耦合度。结果表明,2005-2014年南京市城市化综合指数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且增长较快。土地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指数两次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波动幅度较大,其值介于0.2~0.8之间。研究期内南京市城市化与土地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度值均较大,介于0.6~1之间,2005年处于磨合阶段,2005年后进入高水平的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值变幅在0.53~0.73之间,研究期内南京市城市化与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一直处于高度协调的状态,但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05-2009年呈上升趋势;2009-2012年呈下降趋势;2013-2014年协调度慢慢回升。  相似文献   

20.
以分析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相互关系为基础,依据相关统计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甘肃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关系程度.结果表明:甘肃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两者间的综合发展水平逐年提高,耦合度从低水平耦合阶段逐渐过度到颉颃阶段,耦合协调度从严重衰退失调发展演变为初级协调发展.甘肃省农业现代化低水平一直是制约两者耦合协调度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主要因素.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投资力度;注重社会保障服务质量的均等化,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注重二者的协调发展作用,不能偏重于一方的发展或是交替的阶段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