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韦方强  谢洪 《山地研究》1994,12(2):94-98
泥石流最重度危险区内泥石流危害最重或危害能力强,论述了长江上游泥石流量重度危险区的泥石流形成条件,活动特征及发展趋势,总结了区内泥石流的防治现状,并提出了区内泥石流防治的原则和意见。  相似文献   

2.
长江上游泥石流重度危险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韦方强  谢洪 《山地研究》1994,12(2):99-103
本区泥石流危害严重,泥石流自然危险度指标级别主要为B级,泥石流沟密度大,泥石流暴发频繁,人为泥石流众多,泥石流沟多处于活跃期或发展期,泥石流的防治原则是全面防治重点治理,生物措施和工作措施相结合,行政策洁领和定理传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我国泥石流防治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先后在西部开展了交通沿线和典型区域的泥石流综合科学考察,进行了东川蒋家沟、波密古乡沟、武都火烧沟等10余处泥石流定点观测,在铁道科学研究院西南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建立了大型模拟实验室。针对山区公路、铁路、航道、矿山、城镇、农田、水电工程、风景区等建设与保护中的防灾减灾需求,研发了一系列泥石流监测和预警仪器,建立了单沟和区域泥石流预测预报模型,实现了泥石流预报的气象业务作业;建立了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和风险评价模型,提出了泥石流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方法;发展了岩土工程措施与生态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泥石流综合治理技术;开发出城镇、道路、农田、矿山、风景区等泥石流防治模式,构建了系统的泥石流防治理论与技术,实施了大量的泥石流治理工程,取得了较好的减灾实效。我国山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口密度与经济密度的增加,使得泥石流防治任务愈加艰巨,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做好泥石流防治工作,应该加强泥石流基础理论研究;发展基于泥石流形成理论的机制预报模式,提高泥石流预报精度;改进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参数确定方法,完善灾害防治技术规程;加强灾害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注重地震区泥石流风险预测;同时,认识泥石流的资源化属性,开发资源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4.
本溪地处辽东山区,是泥石流易发区,每年汛期时常发生泥石流。2001年8月5日,在本溪市南芬区发生一次建国以来危害最为严重的泥石流灾害。通过对本次泥石流形成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本溪市泥石流防治的对策: 采取生物防治措施-反坡窄幅梯田及坡脚布阵法恢复植被,减少坡积物以削弱泥石流发生的物质条件;利用树木根系与土体固结力,稳定土体,防止坡地重力侵蚀。采取工程防治措施-修建格拦坝或钢管式无混凝土基础透水坝,拦截泥石流。建立泥石流防治预案,采取预警避难措施,减轻泥石流灾害程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吊嘎河滑坡、泥石流的成因特征分析,采用科学合理的工程方案对其进行了整治并稳定了滑坡、控制了泥石流危害,达到了防治目的。借吊嘎河的防治对滑坡泥石流治理进行探讨,可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泥石流是我国山区常见的一种水土流失,其暴发突然,灾害严重,涉及面广,损失极大。以吉林省通化县19980812泥石流为例,对吉林省东部泥石流进行初步分类分析,建立泥石流防治工程体系。对加强水土保持,防治东北低山丘陵区泥石流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滇西泥石流综合防治工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滇西泥石流综合防治工程的现状,指出了滇西泥石流综合防治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具针对性地提出今后滇西泥石流综合防治工程应引起足够重视和有待加强的工作环节.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滇西泥石流综合防治工程的现状,指出了滇西泥石流综合防治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具针对性地提出今后滇西泥石流综合防治工程应引起足够重视和有待加强的工作环节。  相似文献   

9.
北京山区泥石流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北京山区是一个泥石流易发地区,为了加强防治泥石流危害,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北京山区泥石流的分布和灾害情况,以及泥石流的成因、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山区泥石流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断陷湖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山洪和泥石流侵蚀带来的泥沙淤积的影响.其中邛海的泥沙淤积问题最具代表性.邛海日益严峻的泥沙淤积问题的解决取决于流域内山洪和泥石流的治理.在此背景下,分析了邛海流域官坝河地形地貌特点和邛海泥沙淤积特征,并计算了官坝河泥石流动力学特征参数.研究发现,官坝河流域泥石流属于过渡性-黏性泥石流,1998年官坝河泥石流最大洪峰流量为813.7 m3/s,泥石流最大动压力和大石块冲击力分别为147 kPa和1.63×105 kN.据此提出了邛海流域官坝河泥石流防治建议:在官坝河上游支沟采用稳拦防治措施以稳固沟床和拦挡大颗粒物质;在官坝河下游采用拦排清防治措施以减少细颗粒物质进入邛海并定时清理河床泥沙. 邛海流域官坝河泥石流的治理可为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断陷湖区域内的山洪和泥石流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的是一种新型“空间框架网格结构型式的泥石流排导渠”。在四川省黑水县芦花沟泥石流工程中首次被采用,其结构特点是:排导渠的两侧墙肋板与渠底肋板连接在一起,基础墙和渠顶墙又与侧墙肋板连接在一起,构成一种空间框架网格型式。墙与渠底交接处,还采取了与框架浇筑成整体的贴角加强加固措施。渠底肋板的下游侧墙高出渠底30-50厘米。这种结构的主要优点是:1、能防止渠底的揭底破坏;2、能防止侧墙的冲刷破坏;3、能防止侧墙与渠底连接处的淘蚀破坏;4、更能保证排导渠的整体安全,并便于维修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泥石流运动的阻力和流速,是铁路勘测设计和研究工作中很重要的问题,它与泥石流灾害的调查分析、跨泥石流沟的桥跨设计、灾害活动的预报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泥石流运动中存在有二个特殊的阻力要素:一个是其浆体的高粘度与非牛顿体流变特性;另一个是其中粗颗粒物质受剪运动时的离散切应力。根据阻力要素组成情况的不同,泥石流运动可以划分成三种主要类型,即伪一相泥流、稀性水石流和粘性泥石流。对于伪一相泥流,一般流体力学的概念和流速计算式仍可用于它的流速计算,只是在层流时要按其非牛顿体的流变特性来计算其运动阻力。文中建议用式(3)、式(4)和式(5)来估算浆体的流变参数。对于稀性水石流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饱和式和非饱和式两种。当粗颗粒离散体充满全部水流深度的为饱和式,反之为非饱和式。对于粘性泥石流,其浆体的高粘度不只是增大了粘滞阻力,而且也使颗粒的离散应力发生变化。我们通过试验在文中提出了反映阻力变化情况的半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3.
泥石流的阻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龙 《水土保持通报》1989,9(6):15-20,35
观测资料表明,泥石流阻力要大于同等水力条件下的清水阻力。根据泥右流中粗、细颗粒对阻力的不同影响,认为泥石流阻力的增大主要是由于泥石流中的推移质造成的。为了证实这一观点,作者分析了推移质附加阻力与泥石流阻力中大于清水阻力的那部分阻力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泥石流阻力和清水阻力之差有明显地随推移质附加阻力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泥石流危害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统计分析了中国泥石流危害的县数,灾害泥石流发生的县次及主要的危害。结果是:1、我国有29个省(市)行政辖区,共有771个县(市)存在泥石流的危害,其中四川是全国各省区最多的省份;2、我国有92个县(市)级以上的城镇,存在泥石流的危害,其中四川占全国总数的40%;3、据本世纪(1901-1985)资料统计,我国平均每年灾害泥石流发生18县次,其中1901-1950年平均每年为10县次,1951-1986年平均每年为29县次,四川占全国平均数的50%以上;4、部分资料统计,泥石流造成年平均死亡人数,解放前117人,解放后179人。泥石流年平均毁坏房屋,解放前60多间,解放后1,590间。文中还讨论了泥石流对工矿方面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北京山区泥石流灾害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北京市门头沟、房山、延庆、昌平、密云、怀柔、平谷7个区(县)24条山洪泥石流重点沟道的野外调查,了解泥石流危险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新动态,结合1998年北京山区山洪泥石流调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北京市政府制订科学的山洪泥石流灾害防治体系、对山区进行合理开发和建设、确保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行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结果表明,北京山区山洪泥石流灾害的潜在危险仍然比较严重,居民对泥石流灾害防治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过度的山区经济开发活动以及村庄建设缺乏科学规划是加大北京山区泥石流潜在威胁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山区泥石流灾害防治的8项对策。  相似文献   

16.
金沙江流域云南段泥石流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准确评价金沙江流域云南段的泥石流危险度,以行政区划为评价单位,选取金沙江流域43个县、市作为评价目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8个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在获取各评价单元基本资料的基础上,对各单元的8项指标进行分类和定量评分,求出各县、市泥石流危险度,最后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标准对金沙江流域43个县、市的泥石流危险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金沙江流域云南段的上游和下游地区是泥石流危险度较高的地区,中游地区危险度相对较低。评价结果可为流域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土地规划及利用等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GPS定位技术在泥石流频发区——云南东川蒋家沟流域采集土样99个,研究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流域土壤有机质的平均质量分数(2.21 g/kg)较低;2)土壤有机质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空间变异特征主要反映在东北-西南方位,空间展布呈条带状;3)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存在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是由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受土壤质地、坡度、高程、土地利用方式和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的影响;4)同一因素不同级别下,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差异极显著.研究结果可以为泥石流流域碳储量的估算提供依据,为土壤侵蚀退化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马槽沟泥石流防治工程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槽沟流域面积13.1平方公里,上游清水供给区面积占26%,中游断层破碎带面积占32%,下游黄土滑坡区面积占42%。泥石流固体物质主要来自中下游。为一条多发性粘性泥石流沟,输入北峪河的泥砂量约占北峪河含砂量的1/4,对北峪河口的武都县城危胁很大。该沟中下游滑坡连接成片,但滑坡在沟岸的临空高度平均只有1.1米,最高者也不超过4.5米,而且滑坡轴线大体和沟槽垂直,有利于采用建坝拦淤以稳固滑坡的防治方案。为此,主沟布设了13座拦挡坝,现已完成7座,经过两年的洪水和泥石流考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王虎沟泥石流堆积物的粒度组成进行研究分析,采用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峰度等粒度参数分析了北京王虎沟堆积物特征。研究表明:颗粒平均粒径在上、中和下游表现为大—小—大,整个流域颗粒的分选均较差,上游和中游堆积区颗粒粒径偏度比下游更趋于对称;上中下游峰度值表现为大—小—大。通过对当地泥石流堆积物颗粒参数的分析,得出:此流域如遇暴雨极易发生泥石流灾害,会对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