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金龟子绿僵菌是一种对靶标昆虫具有高毒力和致病性的重要杀虫真菌,通过接触直接侵染使蝗虫致死,对草原蝗虫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型草原喷施金龟子绿僵菌粉剂对蝗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金龟子绿僵菌对蝗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喷药后7 d优势种蝗虫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 barbipes、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和宽须蚁蝗Myrmeleotettix palpalis的虫口减退率达60%、防治效果超过62%,其中白边痂蝗、毛足棒角蝗、亚洲小车蝗和宽须蚁蝗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均高于宽翅曲背蝗Pararcyptera microptera meridionalis和轮纹异痂蝗Bryodemella tuberculatum dilutum;同时,金龟子绿僵菌在不同类型草原的防治效果存在差异,在典型草原和荒漠化及半荒漠化草原的防治效果高于草甸草原。研究绿僵菌在不同草原类型蝗虫的防治效果,为建立草原蝗虫绿色可持续防控体系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典型草原优势蝗虫种内、种间竞争模式,以及栖境对蝗虫种间竞争的影响,设计田间罩笼及正交试验分析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3种优势蝗虫-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 barbipes)和鼓翅皱膝蝗(Angaracris barabensis)的种群竞争关系。结果表明,亚洲小车蝗和毛足棒角蝗的种内竞争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加大,并随着栖境食物量的减少而加大;鼓翅皱膝蝗由于栖境不适,种内竞争与密度没有相关性;混合种群正交试验结果显示,亚洲小车蝗有较强的种间竞争能力,而栖境对毛足棒角蝗竞争能力的影响较大。表明栖境和种群密度影响蝗虫群落动态。栖境适合时,亚洲小车蝗种间竞争力大于其他两种蝗虫。  相似文献   

3.
高山草原主要蝗虫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据1989 ̄1994年的调查研究,甘肃夏河县革加高山草原共有蝗虫30余种,其中主要种类有狭翅雏蝗、宽须蚁蝗、红翅皱膝蝗鼓翅皱膝蝗、小翅雏蝗和邱氏异爪蝗根据发生时期的不同,可将草地蝗虫划分为早、中、晚3种类型。蝗蝻的发育历期在种类之间差异较大以早期发生的宽须蚁蝗最长,而晚期发生的小翅雏蝗最短。从孵化到成虫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以晚期发生的种类最短。狭翅雏蝗的繁殖力在6种蝗虫中最高,每雌产卵量平均达125  相似文献   

4.
2015―2018年,利用百网和“Z”形取样法系统调查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草原七个草地类型的蝗虫群落多样性,明确其蝗虫的群落结构特征和多样性组成。经过调查分类鉴定,确定博州草原蝗虫有 65种,隶属于5科30属,优势种为黑腿星翅蝗、黑条小车蝗和小米纹蝗。在博州,黑条小车蝗垂直海拔分布的范围最广(257~2382 m),亚洲飞蝗和绿纹蝗垂直海拔的分布范围最为狭窄,仅为187~195 m;小翅曲背蝗和西伯利亚蝗多分布于高海拔地区(2000~2200 m),红斑翅蝗则多分布于低海拔区域(750~1200 m)。温性荒漠的特有种为简蚍蝗、红翅瘤蝗和红斑翅蝗,低地草甸的特有种为亚洲飞蝗、小垫尖翅蝗和绿纹蝗。蝗虫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温性荒漠、温性草原化荒漠和温性荒漠草原要显著高于低地草甸;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在七个草地类型间无显著性差异。温性荒漠草原和温性草原的蝗虫群落最为相似,两者Jaccard相似系数为0.56。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宁夏四类主要草原的蝗虫物种组成、多样性和对天敌、植被、土壤及其气候等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响应,2019-2020年在宁夏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和温性草原化荒漠四类草原对蝗虫及天敌物种进行了调查采集,通过物种数、个体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及均匀性指数分析蝗虫、天敌和昆虫的多样性,并就草原蝗虫优势种和多样性对天敌、植被、土壤及气候等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采集鉴定草原蝗虫和天敌个体数分别有743头和3592头,物种数分别有27种和24种;温性草原上发生的蝗虫和天敌物种和数量均最多,蝗虫和天敌的物种分别为23种和21种,数量分别为432头和1682头;温性草原化荒漠上发生的蝗虫和天敌物种和数量均最少,蝗虫和天敌的物种分别为8种和7种,数量分别为34头和132头。蝗虫优势种有白纹雏蝗Chorthippus albonemus、短星翅蝗Calliptamus abbreviatus和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三种,天敌优势种有直角通缘步甲Pterostichus gebleri、麻步甲Carabus brandti和短翅伪葬步甲Pseudotaphoxenus brevipennis三种。温性草原无论是在草原蝗虫群落中,还是整个昆虫和天敌群落中,其丰富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类草原;草原蝗虫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与天敌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天敌优势度指数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短星翅蝗和亚洲小车蝗发生均与天敌直角通缘步甲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白纹雏蝗与禾本科植被盖度、高度、生物量,菊科植被盖度、生物量、频度、高度、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有机质、碱解氮、海拔和降水量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容重、pH、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研究蝗虫发生的影响因子及其成灾机理,是有效预测其发生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利用"3S"等技术,根据我国内蒙古草原地区特点,建立了内蒙古草原亚洲小车蝗宜生区(HA)划分标准与方法,综合地理特征和草原类型等影响因子,采用ArcGIS数据统计手段,构建了草原蝗虫宜生指数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了亚洲小车蝗宜生区区域划分。结果表明以栗钙土为主要土壤类型,以大针茅为主的草地类型,地上植物量达150~250 kg/hm~2,海拔高度在1 000~1 100 m之间和坡度为0~10°的条件下,宜生区指数(IH)为5,划分为一级宜生区。各影响因子所占权重为草原类型土壤类型地上植物量海拔高度坡度。此划分方法的研究有助于明确草原蝗虫分布区域和发生动态,明确内蒙古草原亚洲小车蝗宜生区空间分布情况,为草原蝗虫防治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 Bei-Bienko)是草原蝗虫的主要优势种之一,为了明确亚洲小车蝗两型现象与形态特征的关系,本文利用11个形态指标和5个形态指标比值采用数值分类学的方法对两型亚洲小车蝗成虫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11个形态指标在亚洲小车蝗种群中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与能量储存、运动和飞行相关的体长(L)、前翅长度(E)、后足股节长度(F)在群居和散居型种群中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形态指标比值中,前翅长度和后足股节长度的比值(E/F)对两型蝗虫区分效果明显,群居型亚洲小车蝗成虫的E/F比值在1.68~1.74之间,散居型成虫的E/F比值在1.44~1.59之间,群居型E/F比值显著大于散居型(P0.05)。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反映形态特征及其比值信息的综合指标,前两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99.84%,同时确定了E/F比值在两型区分上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可以作为亚洲小车蝗成虫两型现象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典型草原害虫监测预警和生态治理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害虫发生相对严重的锡林郭勒盟7个旗县典型草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Z字形扫网取样法对昆虫数量和种类进行调查,对昆虫尤其是主要昆虫蝗虫群落差异和多样性进行分析,并对蝗虫群落和环境因子进行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在7个典型草原区域中,正镶白旗、镶黄旗、阿巴嘎旗、西乌珠穆沁旗和锡林郭勒市的昆虫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较高,且这5个草原区域之间均差异不显著;在7个典型草原区域内共采集到草原蝗虫6科11属16种,种类较丰富,约占所有昆虫种类的20.00%;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作为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蝗虫的优势种,在所有典型草原区域中的数量均高于其他蝗虫;镶黄旗和锡林浩特市的蝗虫种数最多,均为14种,而苏尼特左旗的蝗虫种数最低,为8种;植被覆盖度和海拔对蝗虫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有正影响。锡林浩特市与镶黄旗的蝗虫群落相异性最小,相异性系数为0,与其他5个典型草原区域的蝗虫群落相异性也较低,相异性系数...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高山草地蝗虫群落生物多样性和空间聚集强度变化及其对植物群落的响应,在位于甘肃省祁连山中段北坡的研究区调查温性草原、山地草甸和高寒草甸3类草地中的蝗虫种类和数量,对不同蝗虫群落进行生物多样性分析,并观察不同蝗虫种群的聚集程度。结果显示,共捕获蝗虫15种,8月温性草原内蝗虫虫口密度最大,为8.17头/m2,且此时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最大,分别为1.58和2.27;7月蝗虫群落的空间聚集程度高于其他两类草地。山地草甸和高寒草甸中蝗虫空间聚集高峰出现在8月,晚于温性草原。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种群的空间聚集程度最高,其次为白边痂蝗Bryodema luctuosum、狭翅雏蝗Chorthippus dubius和小翅雏蝗Chorthippus fallax种群,鼓翅皱膝蝗Angaracris barabensis种群的聚集程度最弱。冗余分析结果显示,蝗虫群落种类组成和数量以及空间聚集强度与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覆盖度和高度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应用绿僵菜油剂防治内蒙草原蝗虫的效果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1999年在内蒙古草原进行了用绿僵菌油剂超低量喷雾防治蝗虫的试验。表明,对5种蝗虫(亚洲小车蝗、红翅皱膝蝗、毛足棒角蝗、白边痂蝗、轮纹异痂蝗)的防效显著。喷药后8天,对主要蝗虫亚洲小车蝗(占混合虫口的92.2%)的防盗和达48.0%,12天后增至88.1%。蝗虫死亡后2~3天,失水形成僵虫,7~10天虫尸上出现绿色粉 绿例题菌孢子。孢子的扩散有可能继续起着控制蝗虫虫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不同分区治理下河北省坝上红松洼草原生态环境对蝗虫群落多样性的影响,采用样方法于2019—2020年在不同草原类型和不同功能分区对蝗虫群落进行调查,通过丰富度、个体数、多样性指数以及均匀度指数分析蝗虫的多样性,并对不同生态因子和蝗虫多样性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蝗虫发生种类共有5科8亚科14属25种,其中优势种是异色雏蝗Chorthippus biguttulus和北方雏蝗Chorthippus hammarstroemi。在不同草原类型中,杂草草甸和苔草Carex草甸的蝗虫群落各指标之间均无显著差异,沼柳Salix rosmarinifolia var.brachypoda灌木丛草甸的蝗虫多样性指数为0.60,均匀度指数为0.57,均显著低于杂草草甸和苔草草甸。在不同功能分区中,试验区蝗虫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5.17和1.33,显著高于核心区的3.33和0.85,试验区蝗虫个体数为111.50,显著高于核心区的44.73及缓冲区的45.67;缓冲区蝗虫群落均匀度指数为0.69,显著低于核心区的0.84及试验区的0.90。植物群落对蝗虫群落有显著影响,随着植物群落物种数和个体数的增加,蝗虫群落部分指标出现降低,蝗虫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则显著升高,使蝗虫群落结构更加稳定;海拔对蝗虫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也有显著影响,温度和土壤对蝗虫群落结构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模糊聚类分析在沂蒙山区土蝗群落分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9-1993年对沂蒙山区的土蝗进行了全面调查。明确了沂蒙山区土蝗群落的优势种群由笨蝗Haplotropis brunmeriana Sauss、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 (Thumb)、大垫尖翅蝗Epacromius coerulipes 9Ivan)、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 Bol、长翅黑背蝗Euprepocnemis shiraki BOl、花  相似文献   

13.
亚洲小车蝗是重要的草地生物灾害,对不同牧草的食物适应存在差异。为揭示不同牧草对亚洲小车蝗生长发育的影响机理,本研究定量分析了取食不同牧草条件下亚洲小车蝗的发育速率和类胰岛素信号通路(ISP)基因表达。结果表明,西北针茅饲喂的亚洲小车蝗发育速率最高,ISP通路中gIGF1、gINSR、gIRS1、gPI_3K、gAKT及gmTor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5),调控下游发育和代谢相关的表皮蛋白(cuticle protein, gLCP)、胰凝乳蛋白酶(chymotrypsin, gCHY)及α-葡萄糖苷酶(α-glucosidase, gALP)基因表达上调。相反,冷蒿饲喂的蝗虫发育速率显著降低(P0.05),上述基因显著下调(P0.05),调控下游解毒相关的gP450s 6K1、gUDP 2C1及gCarE基因表达上调。亚洲小车蝗ISP通路响应食物差异,调控发育速率,以适应更广泛的生态区域,这可能是其分布广、易暴发成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宁夏麻黄山蝗虫种群、天敌种群与土壤含水量及坡度之间的关系,于2012年在麻黄山蝗区设置3个样点进行2次调查,使用土壤水分温度速测仪测量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通过数字高程模型获取坡度数据,以网捕目测法对蝗虫及天敌进行采集,并利用典型性相关分析法分析不同深度土层土壤含水量、坡度与蝗虫物种多样性及种群密度的关系。结果显示,在能够影响蝗虫种群的20~40 cm土层上,首次调查中土壤含水量都体现出坡顶最高、坡底最低的相似趋势;第2次调查中则在不同地形上呈现出多样化。蝗虫物种多样性与20、30 cm土层含水量关系不明显,相关系数仅为0.1306和-0.0157;蝗虫种群密度与20、30 cm土壤含水量关系也不明显,相关系数为0.0077和-0.0118。随着坡度的增加,蝗虫物种多样性与种群密度都有所下降,相关系数分别为0.7223和0.4315;坡度在30°以内的蝗虫物种多样性与种群密度都比较高,超过30°后二者急剧下降。表明在西部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区,土壤含水量对蝗虫种群的空间分布没有决定性影响,而坡度是影响蝗虫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