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控制油菜菌核病在油菜生产上的扩散,挖掘该病的生防资源,以油菜菌核病菌为指示菌,从湖南怀化收集的土样中分离出4株拮抗放线菌株。其中菌株HPS02的抑菌效果最好,无菌发酵液对油菜菌核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高达91. 04%。经菌株培养性状、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并结合16SrDNA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阿布拉链霉菌(Streptomycesaburaviensis)。抗菌谱研究表明,该菌株对多种植物病原菌都有拮抗作用。发酵液稳定性结果表明,该菌株发酵液对酸碱较为稳定,对温度、紫外线较为敏感。通过硫酸铵沉淀发酵液,其沉淀的抑菌活性与发酵原液一致。经4种不同有机试剂萃取后,萃余相的抑菌活性与原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相差很小。该研究结果为油菜菌核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对峙生长法测定了24株红树内生细菌对芒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不同菌株的拮抗作用,其中来自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叶片的菌株AiL3拮抗效果较好,对芒果炭疽菌3个菌株的抑菌带均大于10mm。该菌株对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等8种植物病原菌亦有较强的拮抗作用。菌株培养滤液经有机溶剂萃取和硫酸铵沉淀分析发现,硫酸铵沉淀物具有抑菌活性;沉淀物经蛋白酶K和胃蛋白酶作用后,拮抗作用消失,说明菌株AiL3产生的抗菌物质是蛋白类物质。该蛋白对热和酸碱稳定、对紫外线不敏感。  相似文献   

3.
杨树烂皮病生防链霉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能有效抑制杨树烂皮病菌的拮抗放线菌F58的生防效果及分类地位,采用平板对峙法、杯碟法和人工接种法分别测定了其活菌及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并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及全细胞脂肪酸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拮抗放线菌F58对杨树烂皮病菌、杨树溃疡病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等13种供试植物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抑菌谱广,其中对杨树烂皮病菌和杨树溃疡病菌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带达30.2 mm以上,菌株F58发酵液对这2种病菌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分别为56.4 mm和42.7 mm;发酵液的无菌滤液对杨树烂皮病的保护效果和治疗效果分别达88.7%和73.4%。根据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序列比对及全细胞脂肪酸分析,鉴定拮抗放线菌F58为盐屋链霉菌Streptomyces sioyaensis。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 XL-6无菌发酵液在自然状态下的抑菌活性及对茄子幼苗的防病促生效果。结果表明,菌株XL-6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物质可耐70℃高温,在pH 5~8其抑菌活性保持稳定;该抑菌活性物质不受紫外线、蛋白酶K和胰蛋白酶的影响,在4℃条件下贮藏28 d仍可保持良好的抑菌活性。采用不同浓度的发酵液处理茄子幼苗均可提高茄苗对青枯病的抗性,其中,施用40倍发酵液显著降低茄子青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并显著提高PAL和PPO酶活性,对盆栽茄子的防治效果达64.78%。同时,40倍发酵液显著提高茄子种子发芽率、鲜重、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较病原菌菌体处理和无菌水处理,茄苗干重增幅分别达15.81%和27.95%,对茄苗的促生效果显著。说明适宜浓度的拮抗菌XL-6发酵液兼具防治茄子青枯病和促进植株生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前期试验中得到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YQ5菌株对致病疫霉抑制作用以及抑菌活性稳定性。本试验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了YQ5菌株对马铃薯致病疫霉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和抑菌活性稳定性,以离体组织培养法明确发酵液对晚疫病的预防效果,采用离体组织诱导法评价发酵液对马铃薯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菌株YQ5对致病疫霉菌丝体的抑制率大于70%,发酵液抑制作用后其孢子萌发率不超过10%,预防处理后的块茎和叶片病情指数分别仅有15.4和10.2,其发酵液可促进防御酶活性提高1倍以上。此外,拮抗菌抑菌物质对高温、极端pH环境、紫外线照射均不敏感,当环境温度高于100℃时,发酵液抑菌率高于50%;当环境pH2或pH12时,发酵液抑菌率大于60%,紫外线照射12 h,发酵液抑菌率保持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6.
利用链霉素耐药性突变筛选抗菌活性放线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链霉素耐药性突变,从天然无抗菌活性或活性微弱的12株放线菌中筛选活性菌株。在链霉素浓度为25 μg/mL时共获得99株耐药菌株。通过抑菌活性测定,发现7株耐药突变菌株的发酵液产生了抑制细菌活性,其中仅耐药突变株67S-14所产生活性物质的遗传性能稳定。室内抑制真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67S-14发酵液对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和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的抑制率较原始菌株No.67提高50%以上。该突变株在菌落形态方面与原始菌株存在较大的差异。Doskochilova溶剂系统纸层析结果表明,该活性物质可能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HPLC分析结果表明,该抗生素可能是突变菌株67S-14产生的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峙法验证贝莱斯芽孢杆菌B. velezensis YB15具抑菌作用的基础上,用透明圈法、DNS法研究其产β-葡聚糖酶特性,利用对峙法验证该酶抑菌作用,通过PCR法获得目的基因,分析克隆序列并预测其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多种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杨树紫纹羽病菌拮抗带达11.0 mm,该菌提取的葡聚糖酶粗酶液对杨树紫纹羽病菌抑菌带为10.6 mm,说明葡聚糖酶在菌株YB15抑菌中有重要作用。不同接种方法影响菌株YB15葡聚糖酶水解透明圈形成,点种法水解圈与菌落直径之比在72 h可达14.1,效果最好。克隆所得菌株YB15葡聚糖酶基因命名为Bglu1,该基因序列长732 bp,编码243个氨基酸,此酶蛋白氨基酸序列与解淀粉芽孢杆菌TB2β-1,3-1,4-葡聚糖酶同源性较高,属糖基水解酶16家族,N端疏水区存在信号肽并具跨膜区域,推测其为分泌蛋白。  相似文献   

8.
防治杨树溃疡病内生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筛选到对杨树溃疡病有良好生防效果的拮抗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初筛、发酵液“三明治”法和改良琼脂扩散法复筛,以及离体组织试验对杨树不同部位组织的内生菌进行了分离筛选,并对目的菌株进行了防治效果测定;采用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及其系统发育树分析对其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从115株杨树内生菌中筛选出有拮抗效果的菌株24株,并复筛出拮抗效果良好的菌株5株,最终从杨树内生菌中筛选出1株杨树溃疡病拮抗真菌,编号为YGF9,其对杨树离体组织溃疡病防治效果可达76.47%,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表明菌株YGF9可有效抑制杨树溃疡病病原菌的生长,是防治杨树溃疡病的潜在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短小芽胞杆菌Bacillus pumilus DX01菌株的Tn5转座突变株抑菌活性的高效筛选体系,采用发酵液平板抑菌法研究了各突变株发酵液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生长的影响,并测定了目标突变株的几丁质酶和蛋白酶活性及发酵液对稻瘟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从2 633个突变株中筛选出6个抑菌活性较对照菌株DX01显著变化的突变株。对照DX01发酵液对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36%,而突变株Tn5-901和Tn5-194则分别为96%和3%,抑菌活性与对照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余4个突变株的几丁质酶、蛋白酶活性多重比较结果与发酵液平板抑菌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但发酵液平板抑菌法简单、高效,适用于短小芽胞杆菌突变株的抑菌活性初筛。  相似文献   

10.
菌株BM-24的分离鉴定及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从饼肥发酵液中分离筛选出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有良好拮抗效果的菌株,以香蕉枯萎病病原菌为指示菌进行拮抗菌分离筛选.筛选得到29株拮抗菌,其中分离自菜子饼的菌株BM-24拮抗效果最显著.利用平板对峙法测定菌株BM-24抑菌谱,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测定其发酵液不同处理的抑菌活性.经鉴定,此菌株为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该菌株对供试的12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尤其对香蕉枯萎病菌1号和4号小种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抑菌率分别达到87.2%和80.4%,其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很强抑菌效果,抑菌活性主要源于菌体竞争.  相似文献   

11.
从山东省临沂地区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放线菌gz-8,发现其对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皿内抑菌活性达72.5%。通过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测定,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栗褐链霉菌Streptomyces badius。抗菌谱测定结果表明,菌株gz-8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抗菌谱较广。进一步对菌株gz-8的粗提物进行了生物活性评价,发现其发酵液粗提物可以明显抑制胶孢炭疽菌的菌丝生长(EC50=3.18 μg/mL)和分生孢子萌发(IC50=1.92 μg/mL),且活性明显高于菌体粗提物;同时发酵液粗提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及pH稳定性;1 000 mg/L的发酵液粗提物对感染胶孢炭疽病芒果果实的防效达到35.94%,与同浓度下百菌清的防效(34.11%)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造成的烟草青枯病是烟草主要毁灭性病害之一。本研究采用牛津杯法从运城盐湖湖岸土壤中筛选获得一株对烟草青枯病菌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菌株FY-C;并进一步分析了菌株FY-C的抑菌谱、对青枯病菌的潜在生防效果。结果显示,经菌株FY-C无菌滤液处理24 h后的青枯病菌细胞壁降解,内容物外渗;且对青枯病菌产生的抑菌活性表现出较强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通过形态、生理和系统发育分析将菌株FY-C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且菌株FY-C对多种病原真菌都有抑制作用。促生试验显示,菌株FY-C发酵液灌根处理烟草45 d后,株高和鲜重分别比对照提高28.54%和24.90%;防治试验显示,菌株FY-C发酵液灌根预处理5 d后接种青枯病菌较对照处理(LB处理)防效增长了59.74%。此外,发现菌株FY-C具有分泌纤维素酶、蛋白酶及生成生物膜的能力。综上,贝莱斯芽胞杆菌FY-C具有较大的生防潜力,能够为植物病害的绿色防控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莫海威芽胞杆菌B. mojavensis D50是一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前期研究表明脂肽类化合物是其产生的主要抑菌物质。本研究采用抑菌圈法测定了菌株D50抗菌脂肽的稳定性,发现其脂肽粗提液在高温、非强酸强碱、紫外辐射的环境下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通过Plackett-Burman和Box-Behnken试验,测定了不同培养基成分对脂肽产量的影响,并对菌株D50产抗菌脂肽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硫酸镁、葡萄糖、酵母浸粉是影响脂肽产量的关键性因素。优化后的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15.45 g/L、牛肉膏3.00 g/L、酵母浸粉5.99 g/L、硫酸锰0.30 g/L、氯化钙0.30 g/L、硫酸铵2.00 g/L、硫酸镁0.16 g/L、磷酸二氢钾1.50 g/L和磷酸氢二钠2.00 g/L。培养基优化后,脂肽产量可达1.74 g/L,比优化前提高了167.70%。本研究明确了莫海威芽胞杆菌D50产生的抗菌脂肽对环境因子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并获得了利于抗菌脂肽产生的培养基组分,为D50抗菌脂肽的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对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cumerinum(FOC)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采用稀释涂布平板和平板生长对峙法从健康黄瓜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对FOC具有强拮抗能力的拮抗细菌,并从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全细胞脂肪酸分析及16S rRNA和gyr B基因序列相似性对拮抗能力最强的菌株进行鉴定,同时测定拮抗菌无菌过滤发酵液对FOC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评价其发酵液对盆栽和大田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从健康黄瓜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23株对FOC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其中菌株FJ17-4对FOC抑菌作用最强,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FJ17-4抑制FOC引起菌丝畸形、扭曲、膨胀、皱缩、缠绕等异常现象。10%无菌过滤液对FOC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70.96%和85.40%。50倍发酵液、菌体悬浮液和无菌过滤液盆栽防治效果分别为70.20%、58.87%和47.80%,大田防治效果分别为69.53%、58.46%和36.12%。综上,FJ17-4能有效抑制FOC,对黄瓜枯萎病具有显...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提高小串链霉菌Streptomyces catenulae XG40对琯溪蜜柚黑斑病的生防效果,通过碳、氮源单因子试验、正交试验和发酵条件优化,以菌浓度和抑菌带宽为指标确定其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进一步用乙酸乙酯提取菌株XG40发酵液中的活性物质并测定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菌株XG40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50 g/L,黄豆粉9 g/L,酵母粉6 g/L,NaCl 0.5 g/L,K2HPO4 0.5 g/L,MgSO4.7H2O 0.5 g/L,FeSO4.7H2O 0.01 g/L;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 7.0,温度28 ℃,装液量100 mL/500 mL,接种量7%,转速160 r/min,发酵时间6 d。菌株XG40发酵液的活性物质对蜜柚黑斑病菌菌丝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该活性物质较耐酸碱和短时间(180 min)紫外线照射,耐贮性高,但高温对其抗菌活性有一定的影响。小串链霉菌XG40可为开发针对蜜柚黑斑病的生物农药提供新的原材料,其活性物质抑菌效果良好,稳定易保存,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拮抗细菌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菌株JK-SH007产抗菌物质的最佳发酵条件及其对杨树溃疡病的野外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牛肉膏、蛋白胨是发酵培养基中最佳营养物质,有利于菌株JK-SH007抗菌物质的产生;培养基初始pH、培养时间、温度、培养体积、不同牛肉膏、蛋白胨组合等对菌株生长及其抗菌物质的产生有明显的影响,初始pH7、牛肉膏2g、蛋白胨20g、以1/2装液量装液、30℃振荡培养36h可获得较高产量的胞外分泌型抗菌物质;菌株JK-SH007的发酵液对杨树溃疡病的野外防效可达40.54%。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对小麦条锈病具有生防潜力的菌株,通过土壤稀释法和皿内拮抗法分离筛选对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Pst)有良好拮抗作用的菌株,基于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对其进行分类鉴定,测定其抑菌活性、抑菌谱及生防特性,并通过盆栽试验进一步验证其生防潜力。结果显示,筛选出1株菌株XH可以显著抑制Pst夏孢子萌发,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将其鉴定为直丝紫链霉菌Streptomyces rectiviolaceus;菌株XH发酵滤液对Pst夏孢子的萌发抑制率为94.36%,致死率达91.53%,且该菌株对测试的7种常见植物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可以分泌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和嗜铁素,具有固氮作用;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菌株XH的菌体悬浮液和发酵滤液可显著降低小麦叶片的Pst侵染量,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4.26%和67.22%。表明菌株XH作为小麦条锈病生防菌株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马莉  屈欢  郭震  王军节  张琇 《农药学学报》2023,25(2):377-387
植物病原真菌是导致作物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开发低毒高效的抑菌剂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从百里香植株茎中分离得到1株内生真菌2-63菌株,通过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其为塞缪尔斯木霉Trichoderma samuelsii。平板拮抗活性表明:T. samuelsii 2-63菌株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活性均达70.0%以上,其中对枸杞黑霉病菌Alternaia alternata拮抗活性最高可达87.1%;平板共培养试验表明:T. samuelsii 2-63菌株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也表现出对病原菌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抑制率在31.0%~68.5%;但T. samuelsii 2-63菌株液体发酵液和粗提物的抑菌活性较低。抑菌活性结果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试验结果表明:T. samuelsii 2-63菌株抑菌活性的关键成分为VOCs,其主要组分为6-戊基-2H-吡喃-2-酮(6-PP)。探索性试验表明:固体发酵条件下,大米培养基比大麦培养基更利于6-PP的产生,最大产量为38.6 mg/mL;浅层液体培养条件下,6-PP随着培养时间的增...  相似文献   

19.
为挖掘用于稻瘟病防治的微生物资源,从感病水稻品种湘早籼24号的健康植株茎叶中用稀释分离法获得527个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稻瘟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60个,其中菌株YN145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84.31%。经形态学和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YN145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生物活性测定表明,该菌株继代培养25代后,对稻瘟病菌菌丝抑菌效果仍在80%以上。菌株YN145发酵离心上清液经40、60、80、100和120℃处理30 min后,对稻瘟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1.50%、92.35%、91.78%、90.93%和86.97%;同样发酵上清滤液分别在pH 3、5、7、9和11处理30 min后,对稻瘟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1.50%、92.92%、92.92%、92.35%和92.63%。表明抗菌物质能耐高温、耐酸碱,菌株YN145作为稻瘟病生防制剂研发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特基拉芽胞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 JN-369是1株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有较好拮抗作用的植物内生细菌,其发酵液经硫酸铵沉淀后得到抗菌粗蛋白。为明确菌株JN-369抗菌粗蛋白的抑菌机理,首先确定了该抗菌粗蛋白抑菌谱、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紫外稳定性以及酶稳定性,并观察研究了抗菌粗蛋白对稻瘟病菌菌丝和分生孢子的抑制作用。并采用针刺离体接种法测定了40%稻瘟灵EC、25%三环唑WP及不同浓度JN-369抗菌粗蛋白对水稻稻瘟病的拮抗效果。结果表明:菌株JN-369抗菌粗蛋白抑菌谱广,对葡萄灰霉病菌、草莓灰霉病菌和水稻稻瘟病菌等13种植物病原真菌及卵菌表现出抑制作用,而对油菜菌核病菌没有抑制作用;该粗蛋白理化性质相对稳定,具有应用于粮食作物生物防治的潜力;对稻瘟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有双重抑制作用,能使病原菌菌丝细胞膨大,并可抑制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离体防效试验显示,供试杀菌剂对水稻稻瘟病均有显著的拮抗效果,菌株JN-369抗菌粗蛋白在浓度为50~100 μg/mL时对稻瘟病的拮抗效果最好,该菌株有望开发为防治稻瘟病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