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形态及习性黄守瓜全名黄守瓜虫,俗称苋萤子、瓜萤子。成虫长8~9m m,身体除复眼、胸部及腹部面为黑色外,其他部分皆呈橙黄色。体形前窄后宽,腹部末端较尖,露出于翅鞘之外,雌虫露出较多,雄虫露出较少。幼虫长筒形,体长可达14m m,头灰褐色,身体黄白色,前胸背板黄色,臀板为长椭圆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在南昌的田间调查及饲养观察,查清了叶甲科萤叶甲亚科7种及叶甲亚科1种的生物学,其名称依次为葡萄十星叶甲、葡萄黄叶甲、长角萤叶甲、黄守瓜、黄足黑守爪、荞麦萤叶甲、虎杖萤叶甲(上均萤叶甲亚科)及牡荆十星叶甲(叶甲亚科)。其中葡萄黄叶甲、黄足黑守爪、荞麦萤叶甲、虎杖萤叶甲及牡荆十星叶甲5种,国内尚缺乏较系统的生物学资料;其余3种虽有,但因本文系区域性第一手资料,仍有一定参考价值。现按种类分别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叶甲是林木和经济作物重要害虫,为害植物的叶部、茎部或根部,给次期性害虫为害创造有利条件.本文报导紫茎甲、蓝负泥虫、红胸负泥虫、十点宽卵萤叶甲、双带方额叶甲、黄守瓜、野膝蓝胸跳甲、大毛叶甲、黑纹宽卵萤叶甲、十四班隐头叶甲等10种主要叶甲害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黑茎甲等19种福建新纪录.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对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 (Motschulsky)成虫有生物活性的植物挥发物。【方法】通过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对棉花和玉米挥发物进行鉴定及定量分析,采用触角电位技术 (EAG)测定双斑长跗萤叶甲雌、雄成虫对10种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双斑长跗萤叶甲雄虫对α-长叶蒎烯、α-红没药醇、α-蒎烯、月桂烯、3-蒈烯、1,3丁二烯、棕榈酸反应较为明显;雌虫对10种挥发物部分浓度均有明显反应。【结论】双斑长跗萤叶甲雄虫对3-蒈烯反应最敏感,雌虫对α-红没药醇反应最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双斑长跗萤叶甲对13 种挥发物的触角电生理反应,为筛选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有活性的信息化合物。【方法】采用触角电位技术(EAG)测定双斑长跗萤叶甲雌、雄成虫对13种棉花、玉米和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粪便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双斑长跗萤叶甲雌雄虫均对庚烯,橙花叔醇,水芹烯,β-蒎烯,反-2-己烯醛,反-2-己烯-1-醇,己二酸二辛酯,叶醇的EAG反应值相对较大,对壬酸、十九烷、十七烷反应不明显。雌虫对叶醇反应之最大,为2.306 mV;雄虫对β-蒎烯反应之最大,为2.309 mV。雌虫对十六烷,葎草烯的反应较雄虫更为敏感。【结论】在13种挥发物中,双斑长跗萤叶甲雌虫对叶醇反应最敏感,雄虫对β-蒎烯反应最敏感。  相似文献   

6.
首先介绍了玉米田双斑长跗萤叶甲的形态特征,后通过系统调查该虫在玉米田的发生规律及为害程度,提出防治指标、防治时间和防治方法,为减轻新乡县玉米田双斑长跗萤叶甲为害,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贵州仁怀发现一只雌光萤雌性成虫,产卵前体长(含头部)79.04 mm、体宽12.69 mm(最宽处)、体重3.2736 g,产卵后体长(不含头部)54.79 mm、体宽9.28 mm。身体呈长纺锤形,由头部、胸节3节、腹节8节、尾节2节构成,其中有10个体节发光,共31个光点。产卵35粒、卵重0.0216 g,受扰动后有弃卵行为。可确定它属于雌光萤科的萤火虫。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吉林省水稻田双斑长跗萤叶甲种群发生动态及温度对其盛发期的影响,2010—2012年对吉林省长春地区、松原地区、梅河口地区的水稻田双斑长跗萤叶甲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分析了双斑长跗萤叶甲发生期内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于7月上旬在水稻田始见,8月上中旬进入盛发期,9月上旬数量减少。当日平均温度21℃时,双斑长跗萤叶甲稻田初见,日平均温度25℃时,成虫种群数量达到盛发期,日平均温度20℃时,虫量逐渐减少。5月份温度对双斑长跗萤叶甲盛发期影响较大,5月份温度低盛发期延迟。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龙眼长跗萤叶甲成虫耐寒性及其卵发育情况,对龙眼长跗萤叶甲成虫过冷却点和冰点及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测定.该研究用RW热敏电阻+数字万用电表过冷却点测定仪、超低温冰箱、计算机自动记录检测该虫成虫的过冷却点和冰点,应用自然温度饲养观察并计算了叶甲卵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成虫的雌虫体过冷却点-13.38~-5.56℃,平均-10.75℃;体液冰点为-10.41~.2.32℃,平均-6.5℃.雄虫体过冷却点为-11.22~-5.56℃,平均-8.88℃;体液冰为-7.71~-0.7℃,平均-3.80℃.雌虫的耐寒性强于雄虫.龙眼长跗萤叶甲卵在常温条件下,其发育起点温度是(15.8±0.7)℃,有效积温是(142.5±9.5)日度,卵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公式为:V=[T-(15.8±0.7)]/(142.5±9.5).由研究结果推测目前广西龙眼栽种区都可能成为此虫发生分布区和潜在发生分布区.  相似文献   

10.
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kica(Motschulsky)],属鞘翅目,叶甲科,又名双斑萤叶甲。该虫在北疆奎屯地区棉花上的发生基数逐年增加。2010年6月下旬在玛纳斯县平原林场一块玉米田发现双斑长跗萤叶甲的成虫,发生较重,平均百株有虫5头.单株最高14头,危害株率8%。近年来.双斑萤叶甲在玛纳斯县玉米病虫害调查中并未发现.如果不被重视.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利用智能人工气候箱等设施分别测定温度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取食量和活动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该虫取食量随着温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适取食温度在25~28℃之间;取食玉米花丝时,28℃取食量最大,为(17.47±3.94)mg/d;取食大白菜时,25℃取食量最大,为(18.88±1.68)mg/d。在15℃时双斑长跗萤叶甲丧失飞行活动能力;17℃时该虫基本丧失飞行能力。结果表明,温度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取食量和活动能力均存在较大影响,是制约该虫活动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双斑长跗萤叶甲在黑龙江省的生活史、习性等方面的研究,明确其各虫态在黑龙江省的历期、习性及发生消长规律。  相似文献   

13.
<正>双斑长跗萤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又名双斑萤叶甲。北疆奎屯地区该虫在棉花上的发生基数逐年增加。2010年6月下旬在玛纳斯县平原林场一块玉米田发现双斑长跗萤  相似文献   

14.
梨木虱,属同翅目、木虱科,木虱属,是中国梨树主要害虫之一,梨木虱也叫中国梨木虱,分布很广,近几年在我省各梨产区发生呈严重趋势. 一、形态特征 1、成虫 成虫分冬型和夏型.冬型成虫体长2.8-3.2mm,体褐色,头顶及足色淡,触角顶部有丫叉,雄虫腹部瘦,体小,腹面有黑白相间环状纹,雌虫腹部肥大,腹面有红黑相间的环状纹;夏型成虫体小,长2.3-2.9mm,体色由绿至黄变化很大,翅上无斑纹,成虫.胸背均有4条红黄色或黄色纵条纹,静止时翅呈屋脊状叠于体上.  相似文献   

15.
<正> 黄守瓜通常指黄守瓜黄足亚种,别名守瓜、黄虫、黄萤等,属鞘翅目叶甲科,喜食菜瓜、黄瓜、丝瓜、苦瓜、西瓜等葫芦科蔬果,也危害十字花科、豆科、茄科蔬菜。是瓜类苗期毁灭性害虫。 1.寄主及危害特点。成虫取食幼苗、叶和嫩茎,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双斑长跗萤叶甲在黑龙江省的发生动态,2012年和2013年采用田间网捕和定点方法调查了黑龙江省哈尔滨、佳木斯和牡丹江3个地区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田间发生情况。结果表明:2012年和2013年3个地区双斑长跗萤叶甲发生趋势一致,表现为6月底、7月初成虫开始为害,8月中下旬种群数量达到高峰期,危害株率达80%~100%,百株虫量达625头,9月中上旬开始消退。其中哈尔滨地区发生最为严重,但扩散现象并不明显,高粱田危害相对较重。  相似文献   

17.
赵秀梅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134-135
通过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谷糜田双斑长跗萤叶甲形态特征、发生危害情况、生活习性及危害特点的观察研究,初步分析了该虫趋重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双斑长跗萤叶甲在吉林省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在我省主要为害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文章介绍了该虫生物学特性及为害特点,同时提出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双斑长跗萤叶甲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双斑长跗萤叶甲为害玉米、大豆、向日葵、马铃薯等多种作物的叶片和花穗.笔者通过7 a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该虫属高温、干旱型突发性害虫,并总结出一系列极为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南瓜为子食兼用瓜,瓜可以加工成各类营养食品及饮料,瓜子可以炒食及工业深加工,同时又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种植南瓜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为了在种植期间确保产量,我们要注意防治一些病虫害。主要病虫害有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白粉病、灰霉病、病毒病、蔓枯病、蚜虫、蓟马、黄守瓜、美洲斑潜蝇、棉令虫、地下害虫等。一、苗前预防措施1、种子处理:①1%高锰酸钾或1%硫酸铜浸种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