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粘虫是南阳地区小麦生产的大敌。近年来连续严重发生为害,全区发生面积常达200—400万亩,占全区麦播面积的25—50%,对夺取小麦高产威胁很大。为了提高测报水平,掌握防治粘虫的主动权,我们根据十多年来积累的资料,对麦田粘虫发生为害程度的予测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广西稻田粘虫及其寄生性天敌昆虫发生种类,为粘虫的预测预报及可持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不同调查点进行田间调查,将粘虫幼虫和蛹带回室内饲养,待羽化后鉴定其种类,并对期间饲养出的寄生性天敌昆虫进行种类鉴定。【结果】广西稻田共发现3种粘虫,分别为东方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劳氏粘虫Mythimna loreyi(Duponchel)和淡脉粘虫Mythimna roseilinea(Walker);共发现6种寄生性天敌昆虫:螟蛉绒茧蜂Apanteles ruficrus(Haliday),寄生率可达20%;粘虫绒茧蜂Apanteles kariyai Watanabe,寄生率可达14.29%;斜纹夜蛾盾脸姬蜂Metopius(Metopius)rufus browni(Ashmead),寄生率为2.22%;粘虫白星姬蜂Vulgichneumon leucaniae Uchida,寄生率为18.53%;粘虫长芒寄蝇Dolichocolon klapperichi Mesnil,寄生率为2.22%;日本追寄蝇Exorista japonica Townsend,寄生率为0.42%。【结论】广西稻田3种粘虫中,以东方粘虫为害水稻最为严重;越冬粘虫主要有东方粘虫和劳氏粘虫。螟蛉绒茧蜂为越冬粘虫寄生性天敌昆虫优势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近几年的粘虫发生情况调查,明确了辽宁地区粘虫的发生特点:虫源为外地迁入,所以粘虫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和暴发性;发生点相对集中,原因是粘虫成虫白天潜藏于郁闭潮湿的杂草或作物间,并在有禾本科作物或杂草多的田间产卵,与之相近的作物容易严重受害;多数年份发生2个世代,特殊温暖年份也可以发生3个世代。主要影响粘虫发生的因子是温度、湿度和降水。  相似文献   

4.
正玉米是我市主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70万亩左右。近年来,玉米螟、粘虫、甜菜夜蛾在我市的危害程度呈上升趋势,成为我市玉米生产上的主要害虫,对玉米产量造成严重影响,一般会导致出现10%左右减产,严重者可造成减产幅度进一步增大,约为20%~40%。1发生现状玉米螟、粘虫、甜菜夜蛾在我市玉米田混合发生危害,常年发生面积在30万亩左右,占我市玉米种植面积的45%左右。危害严重地块,虫株率可达50%以上;一般发生地块,虫株率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资》2012,(32):3
<正>全国粘虫发生面积近5000万亩,是近十年最重本报讯据新华社消息,截至8月14日,全国粘虫发生面积近5000万亩,严重发生面积650万亩,发生面积之大、危害程度之重是近十年最重的。今年入夏以来,气候极端异常,病虫害偏重发生,特别是粘虫在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辽宁、天津等地暴发危害。截  相似文献   

6.
针对2012年双辽市粘虫发生严重的情况,着重阐述了双辽市2代粘虫发生情况及特点,介绍了其防治对策,对双辽市粘虫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粘虫在旅大地区一年发生三代,某些年份少数粘虫可以完成四代。第一代幼虫力害小麥及谷子幼苗,一般发生較輕,二代幼虫发生较重,为害谷子及玉米苗;三代幼虫常猖撅发生,为害谷叶、谷穗、玉米、高粱及水稻,往往造成严重損失;四代幼虫一般发生在杂草地及果园森林中,为害很輕。粘虫大发生的主要因素,取决于春季成虫基数、空气湿度和天敌数量,在粘虫开始繁殖以后,温度不是影响粘虫猖撅的主要因素。春季可用测蛾器誘蛾和小谷草把誘卵进行短期测报,夏季可用田間查卵并結合空气湿度和天敌数量,分析第二、三代幼虫发生时期和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夏季,由于受高温多雨气候影响,山西省粘虫大面积发生,全省共有11个市发生,忻州、朔州、大同、长治、吕梁等地发生尤为严重,其它地市均有涉及,是山西省20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但因盛发期恰遇暴雨,在对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灾害的同时,也使得粘虫大量虫体死亡,但粘虫的暴发已为农业生产敲响了警钟,现结合山西省实际情况,谈谈玉米粘虫的发生与防治。  相似文献   

9.
正玉米粘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别名夜盗虫、行军虫、剃枝虫。俗名五彩虫、麦蚕等。喜食禾谷类作物,尤其喜食玉米。在我国除新疆未见报道外,遍布全国。近年来随着我县玉米种植面积的加大,粘虫在玉米田危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2011年二代玉米粘虫在我县大发生,虫田率90%以上,发生严重田块整块田玉米苗齐地面被吃光,造成毁种重种,近几年有不同程度发生,由于气候的原因2015、2016年三代玉米粘虫在我县发  相似文献   

10.
2012年受异常气候条件影响,三代粘虫在辽宁省偏重发生,部分地区大发生,阜新、沈阳、昌图、铁岭、锦州等地部分地块暴发为害。面对三代粘虫虫灾的严峻形势,辽宁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上下联动,把三代粘虫防控工作作为防灾减灾头等大事来抓,千方百计地做好虫灾防治工作,将粮食产量损失降到最低。据统计,全省三代粘虫发生面积达64.3万hm2,其中严重发生面积达13.9万hm2,防治面积60.9万hm2,防治处置率在95%以上,严重受灾田块损失率在5%以下,全省挽回粮食产量10亿kg以上,为保障全省粮食丰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于宁 《现代农业》2014,(1):35-35
<正>粘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叫行军虫或夜盗虫。主要以幼虫取食植物叶片,最喜欢取食禾谷类农作物,如玉米、小麦、谷子和高粱等,大发生时,对其他农作物、杂草、树木等都能为害。粘虫是玉米的重要害虫之一,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发生时短时间内就可以将作物吃成光秆,造成严重减产。一、生活习性粘虫无滞育现象,只要条件适合,可连续繁殖和生长发育。我国由南至北每年发生2~8代。粘虫发育一代所需的天数以及各虫态的历期,主要受温度的影响,在自然条件下,第一代卵期6~15天,以后各代3~  相似文献   

12.
<正>玉米粘虫是玉米作物虫害中常见的主要虫害之一。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行军虫,体长17-20毫米,淡灰褐色或黄褐色,雄蛾色较深。粘虫是一种迁飞性、暴发性的杂食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取食为害,咬食植物茎叶组织,严重发生时,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减产甚至绝收。其天敌有步行甲、蛙类、鸟类、寄生蜂、寄生蝇等。1发生条件粘虫喜温暖高湿的条件,高温、低湿不利于粘虫的生长发育。玉米粘虫灾害在降水过程多、土壤及空气湿度大的气  相似文献   

13.
粘虫是辽宁省重要害虫之一,主要为害小麦、谷子、玉米、高粱等,个别年分也为害水稻。常因其突发性和暴食性,造成严重减产。本地区周年发生两次为害,第一次(二代)系常发世代,发生频率约占72%,第二次(三代)系偶发世代,发生频率约占20%。为准确地做好二代、三代预测预报,以本所1951~1980年粘虫消长资料为依据,试将锦州地区粘虫发生世代、虫源性质及大发生因子进行探讨,供粘虫预测预报工作参考。一、发生世代(一)成虫消长依据本所1951~1980年粘虫消长资料。本地区最早始见成虫于3月25日(1959年),最晚终见成虫于11月16日(1961年)。周年出现4次成虫峰期,分布于4月中旬,6月上旬,  相似文献   

14.
<正> 粘虫是小麦后期的暴食性害虫,常造成严重减产.摸清粘虫发生量的规律,是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我县11年来粘虫的发生情况,分析了田间幼虫密度与蛾量、水分积分指数的关系,建立了二元线性回归方程式.现分述于后:一、预报因子的挑选及方程的建立影响麦田粘虫发生程度的因素主要有蛾量、雨日、雨量、粘虫天敌、蜜源植物、早春温度等,尤其是蛾量、雨日和雨量对发生量影响较大.因蛾量是虫源基础,一头雌蛾  相似文献   

15.
粘虫是大理州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上的主要害虫,近几年来,随着气候、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品种布局和耕作栽培制度等变化,粘虫在大理州发生危害呈现出新的特点:粘虫可以在大理州越冬;危害大理州粮食作物的主要是二代粘虫;粘虫发生区域从中低海拔地区逐步扩展到中高海拔地区,发生范围扩大,且有加重发生趋势;粘虫危害玉米的面积和程度均呈上升趋势,高密度集中危害情况突出。通过今年的越冬调查,清楚地表明粘虫可以在本地越冬,这对指导本地的粘虫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粘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俗称夜盗虫。在辽西北半干旱地区,主要为害谷子、玉米、高粱等禾谷类作物。粘虫常以幼虫蚕食作物叶片,发生严重时可在短时间内将大面积的作物叶片吃光。建平县有粘虫发生的年份较多,为实现早防、早治,降低防治成本,采取对粘虫发生进行预测预报,是一项及时掌握防治有利时机,有效控制其危害的事半功倍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本报讯据监测,近期东北、华北、黄淮大部地区二代粘虫成虫进入盛发期,蛾峰明显,累计诱蛾量高于上年同期;华北、黄淮和东北部分地区降水天气多,北方大部气温偏低或接近常年,天气条件对粘虫繁殖和集中为害有利。预计三代粘虫在华北、东北、黄淮发生将重于上年,杂草多、地势低洼和湿度大地块有集中严重为害的可能;幼虫为害  相似文献   

18.
陕西关中地区二代粘虫发生期,采用喷雾法测试了5种杀虫剂处理对粘虫幼虫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40%辛硫磷乳油1 000倍、4%联苯菊酯微乳剂2 000倍、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 000倍、5.7%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2 000倍、2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 000倍对粘虫幼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 d的防效均在98%以上。由此可见,供试5种杀虫剂处理在粘虫大发生的情况下,用于粘虫的应急防治是完全可行的,建议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笔者根据今年粘虫发生严重,能找到被三代粘虫为害程度不同的玉米地块,组织调查测产,并进行数据的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 粘虫对我省小麦的为害历年十分严重,常年发生面积占小麦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为害严重年份常将小麦叶片吃光,穗茎咬断,造成小麦品质和产量下降。在防治上多年来都是沿用六六六与滴滴涕粉剂喷洒,造成农业环境污染,杀伤天敌,破坏生态平衡,危害人和畜、禽健康。为了有效地控制粘虫的危害,应用毒性较低、杀虫效果较高的六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三龄期粘虫幼虫进行田间喷雾防治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