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探讨直径为2 mm以下和2~6 mm猪卵泡卵母细胞的体外培养分裂率与囊胚率差异,采用相同体外成熟培养条件,来培养从不同直径的2种卵泡中所抽出的卵母细胞,在卵母细胞成熟培养后44~48 h,对卵母细胞进行化学激活和体外培养,观察胚胎体外发育能力;在培养48 h时进行分裂数据统计,培养168 h时统计囊胚个数。结果发现,2 mm以下猪卵泡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胚胎的体外培养平均分裂率与2~6 mm猪卵泡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胚胎的体外培养平均分裂率差异显著,分别为62.46%、81.76%(P0.05);2 mm以下猪卵泡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胚胎的体外培养平均囊胚率与2~6 mm猪卵泡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胚胎的体外培养平均囊胚率差异不显著,分别为11.71%、15.30%。说明正常卵泡、小腔卵泡的卵母细胞在体外成熟后,孤雌激活胚分裂率依次降低,孤雌胚胎的分裂能力随卵泡直径的增大而增强;正常卵泡、小腔卵泡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孤雌激活胚囊胚率随卵泡直径的增大有一定增高,但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玻璃化冷冻一解冻及不同孤雌激活条件对水牛卵母细胞发育潜能的影响,为构建完善的水牛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培养体系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玻璃化冷冻法对水牛体外成熟卵母细胞进行冷冻保存1~2d,解冻复苏后进行孤雌激活,以新鲜的体外成熟卵母细胞为对照,探讨离子霉素浓度、6-二甲氨基嘌呤(6-DMAP)浓度和处理时间对玻璃化冷冻复苏后水牛卵母细胞孤雌激活效果的影响.[结果]与新鲜的体外成熟卵母细胞相比,玻璃化冷冻—解冻复苏后水牛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孤雌激活的卵裂率、4-细胞率、8-细胞率和囊胚发育率均极显著降低(P<0.01).水牛体外成熟卵母细胞经玻璃化冷冻—解冻复苏后,以3.5 μmol/L离子霉素激活5 min联合2mmol/L 6-DMAP培养2h的孤雌激活效果最佳,其卵裂率、4-细胞率、8-细胞率和囊胚发育率分别为60.6%、45.1%、33.7%和14.8%.[结论]水牛体外成熟卵母细胞经玻璃化冷冻—解冻复苏后,其激活阈值发生改变,因此不宜采用与新鲜体外成熟卵母细胞一致的激活程序进行孤雌激活.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胚胎体外培养体系,提高胚胎体外培养发育率和发育质量,以昆明小鼠体内受精胚、体外受精胚和孤雌激活胚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浓度干细胞因子对小鼠不同来源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KSOM培养液中,小鼠自然受精胚、体外受精胚和孤雌激活胚的卵裂率和桑椹胚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IVN胚和IVF胚的囊胚发育率及囊胚细胞总数显著高于孤雌激活胚;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干细胞因子对小鼠自然受精胚和孤雌激活胚的卵裂率、桑椹胚率、囊胚发育率和囊胚细胞总数都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但干细胞因子浓度为100ng·mL-1时,小鼠体外受精胚的桑椹胚率和囊胚发育率显著高于对照(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CB、氨基酸在猪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及体外培养体系中的作用,为优化相关技术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卵母细胞经体外成熟培养,采用不同孤雌激活方法(Ele.+CB组、CB组、Ele.组、对照组),研究CB在激活中的作用。激活后采用PZM3培养液,并去除氨基酸成分,探索氨基酸对体外培养胚胎的作用。[结果]CB+Ele.组的卵裂率显著地高于其他3组(P<0.05),囊胚率为32.7%,囊胚细胞数为61.4,而其他3组均未出现囊胚。电激活(脉冲电压100 V/mm,脉冲时程100μs,脉冲次数1次)联合CB处理,可激活卵母细胞体外发育至囊胚,CB有助于提高卵裂率、囊胚率。添加氨基酸的培养液中的卵母细胞的卵裂率、囊胚率、囊胚细胞数显著提高(P<0.05),表明氨基酸能提高猪孤雌激活胚胎培养效果。[结论]添加CB、氨基酸在猪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及体外培养体系中能提高胚胎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5.
淡新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731-17732
[目的]研究SrCl2联合CB及DMSO对小鼠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及激活后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不同浓度的SrCl2分别联合一定浓度的CB和DMSO对小鼠卵母细胞作用不同的时间,检测其卵母细胞的激活率及激活后卵母细胞的体外发育率。[结果]SrCl2联合DMSO对小鼠卵母细胞的孤雌激活率显著高于SrCl2联合CB(P〈0.05),但激活后胚胎的囊胚发育率极低;SrCl2联合CB对小鼠卵母细胞的激活率〉80%,2mmolSrCl2,5μg/mlCB激活1h的囊胚发育率达45.5%,与其他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2mmolSrCl2,5μg/mlCB作用1h对小鼠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及激活后胚胎发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牦牛体外胚胎培养作为辅助生殖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其繁殖能力。为研究牦牛卵母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孤雌激活胚胎发育质量的影响,10月份采集5~8岁健康母牦牛卵巢,抽吸法收集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诱导,设置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s,COCs)和裸卵2个试验组;TCM199培养时间分别为24、36 h;以及体外培养12 h的COCs,消化之后再移入TCM199培养12 h)分别进行孤雌激活,在体外进行孤雌胚胎培养,统计卵裂率和囊胚率。结果显示,牦牛COCs的孤雌激活胚胎发育率显著低于裸卵(P<0.05),且后期出现脱卵丘细胞现象;COCs在TCM199中培养24 h的孤雌胚胎卵裂率明显高于培养36 h的处理组(P<0.05);裸卵再培养之后卵母细胞成熟率低、进行孤雌激活的卵裂率极低,且大部分发生贴壁。以上结果表明,体外培养24 h的COCs经透明质酸酶消化为裸卵的孤雌激活效果最佳,其卵裂率最高,囊胚率最高。研究结果为揭示牦牛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前的不同处理方式与孤雌激活胚胎的发育质量提供了依据,可为优化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提高孤雌激活...  相似文献   

7.
评估NCSU23和TCM199两种培养基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孤雌激活以及核移植重构胚发育的影响。分别以NCSU23和TCM199为基础培养基,向其中添加相同浓度的半胱氨酸、激素和生长因子,作为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培养44 h(5%CO2、39℃、饱和湿度),挑选第一极体;成熟后的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和核移植重构胚操作,144 h后观察囊胚数。结果表明,NCSU23组与TCM199组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68.18%和67.55%)、孤雌囊胚率(38.40%和37.60%)与核移植囊胚率(23.79%和21.38%)无显著影响(P>0.05),但是两者对孤雌囊胚细胞数的影响差异显著(分别为38.4和37.6个细胞)(P<0.05)。NCSU23成熟培养基能够使胞质成熟完全,提高囊胚细胞数,有利于妊娠的发生。可见,以NCSU23为基础培养基的体外成熟液有利于猪卵母细胞体外发育。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卵泡液(直径大于10mm)对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共收集1759枚卵母细胞进行试验。在成熟液中分别添加0%,10%,30%和50%的卵泡液(bFF,bovinefollicularfluid),成熟培养24h后,孤雌激活或者体外受精和胚胎培养;对比10?F和10%胎牛血清(FBS),以及观察微滴培养对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孤雌激活组中,bFF浓度对卵裂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胚胎囊胚发育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体外受精组中随着bFF浓度增加而卵裂率下降(P<0.01),而且囊胚率也下降(P<0.05)。在10%的bFF组中,孤雌激活囊胚率和体外受精囊胚率分别为47.1%和38.0%,囊胚扩张率显著高于其它组。从试验得出,添加10?F有利于卵母细胞胞质成熟,且不会降低到受精率,而且可以替代FBS;微滴培养不利于卵母细胞成熟。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输卵管上皮细胞和/或垂体细胞饲养层下培养小鼠孤雌胚胎,探讨促进小鼠孤雌胚发育突破2-cell阻滞的机制,建立完善的培养体系。[方法]复式激活小鼠卵母细胞后分别在不同饲养层的CZB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并观察、比较各培养条件下孤雌胚胎的发育情况。[结果]培养至24 h,各组无显著差异,都有较高卵裂率。培养至48 h,2类饲养层细胞下的孤雌胚胎48-cell发育效果好,与单独一类饲养层细胞培养差异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培养至96 h,2类饲养层细胞下有49.4%(42/85)孤雌胚胎发育为桑囊胚,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极显著。[结论]含有输卵管上皮细胞+垂体细胞的CZB培养液可有效促进小鼠孤雌胚胎发育突破2-cell阻滞,并进一步提高其发育率。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不同来源的促性腺激素对猪卵母细胞早期孤雌发育的影响,将猪卵母细胞置于添加有不同来源促性腺激素(分别来自美国Sigma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成熟液中体外成熟40~44 h,成熟卵母细胞经化学孤雌激活后放入胚胎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分别于第48小时和第168小时统计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结果发现,成熟液中同时添加0.5μg/mL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产的促性腺激素(FSH和LH)的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均略高于其他处理组,分别达到(65.68±24.13)%和(28.41±18.74)%;在囊胚细胞数方面,无论是添加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还是Sigma公司生产的促性腺激素,均以添加浓度为0.5μg/mL时的囊胚细胞数最高。结果表明,两种来源促性腺激素对猪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早期发育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说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产的促性腺激素(FSH和LH)能有效促进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进一步孤雌发育效果,且以在成熟液中同时添加0.5μg/mL FSH和0.5μg/mL LH为宜。  相似文献   

11.
以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收集受孕3.5 d ICR小鼠的囊胚和桑椹胚进行培养,筛选纯化ES细胞集落,使其稳定传代后,对其形态学和生物学性状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ES细胞有其典型的形态学特征:集落呈鸟巢状,边缘清楚,表面平滑,结构致密,隆起生长,细胞之间界限不清楚;单个细胞体积小、核大;对ES细胞碱性磷酸酶进行检测,在AKP底物NBT、BCIP作用下,未分化的ES细胞显微镜下为黄褐色,分化的不着色;核型鉴定表明ES细胞具有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相似文献   

12.
山羊类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克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胚胎发育阶段、饲养层、生长因子等方面对影响山羊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克隆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囊胚期可作为分离山羊胚胎干细胞收集胚胎适宜阶段;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和山羊胚胎成纤维细胞(GEF)对山羊类ES细胞分离效果影响不明显;生长因子LIF和SCF配合使用可分离到山羊的类ES细胞,并传至第4代。  相似文献   

13.
自原始生殖细胞分离克隆小鼠ES细胞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自交配后 9.5~ 13.5 d小鼠胎儿生殖嵴 /腺或其类似物及周围组织 ,采用与其同源胎儿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的方式分离克隆到具小鼠 ES细胞诸多特征的胚胎生殖细胞 ( EG细胞 )系。即具有连续传代的能力 ( 1例来自交配后 11.5 d胎儿类 ES细胞传至 10代 ) ,部分细胞集落呈典型鸟巢状结构 ,AP染色呈阳性 ,体外分化或延迟传代、堆叠培养具有分化形成类胚体、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或神经细胞等的能力。同样培养交配后 7.5~ 8.5 d和14.5~ 15 .5 d的小鼠胎儿 ,原代观察到类 ES细胞集落 ,继代培养未观察到类 ES细胞集落 ,16 .5~ 18.5 d小鼠胎儿原代培养未观察到 ES样细胞集落  相似文献   

14.
猪的卵巢卵母细胞在含不同剂量葡萄糖+丙酮酸钠的成熟培养基中体外成熟培养44-48 h,检查核成熟率(试验一),进行化学法孤雌激活后,在含不同浓度的乙二胺四乙酸钠(EDTA-Na)和不同剂量的葡萄糖+谷氨酰胺+牛磺酸+亚牛磺酸的培养基中进行体外培养,检查孤雌激活胚第48小时的卵裂率和第168小时的囊胚发育率(试验二),研究成熟培养基中葡萄糖+丙酮酸钠剂量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核成熟率的影响及培养基中不同浓度EDTA-Na和葡萄糖+谷氨酰胺+牛磺酸+亚牛磺酸的剂量对孤雌激活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葡萄糖+丙酮酸钠在1倍剂量时,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核成熟率为(59.3±5.0)%;当剂量加倍时,核成熟率极显著下降(P<0.01),为(51.0±4.4)%.(2)当EDTA-Na浓度增高,囊胚发育率上升,当浓度达50μmol.L-1时囊胚发育率最高,为(7.2±4.1)%,此后随浓度升高囊胚发育率下降;添加适当浓度(25-100μmol.L-1)EDTA-Na对猪孤雌激活胚的囊胚发育有利(P<0.05),当浓度达200μmol.L-1时其有利作用消失.(3)培养基中葡萄糖+谷氨酰胺+牛磺酸+亚牛磺酸的剂量过高对卵裂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囊胚发育不利(P<0.05).可见:(1)适当浓度(25-100μmol.L-1)EDTA-Na对猪早期胚胎体外发育具有促进作用;(2)成熟培养基中能量基质剂量过高会抑制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3)胚胎培养基中葡萄糖+谷氨酰胺+牛磺酸+亚牛磺酸的剂量过高会抑制猪早期胚胎的体外发育.  相似文献   

15.
在自制培养基中 ,以原代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 ,观察比较了牛与小鼠胚胎在体外分化抑制培养体系中的生长行为。结果表明 ,牛囊胚一般培养 36~ 6 0 h后孵化脱带 ,96~ 12 0 h后贴壁 ,12 0~ 144 h为ICM传代的最佳时刻。小鼠囊胚一般培养 12~ 2 4h孵化脱带 ,2 4~ 48h贴壁 ,72~ 96 h为传代的最佳时刻。牛胚胎贴附于饲养层上生长 ,极易从饲养层上剥离 ;小鼠胚胎镶嵌在饲养层中 ,滋养层细胞与饲养层细胞间连接紧密。牛ICM色深发黑 ,集落隆起程度较低 ;小鼠 ICM呈暗黄色 ,有呈柱状增殖的趋势。牛滋养层呈网状 ,小鼠滋养层为较致密的单层薄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摸索一种适合昆明小鼠ES细胞分离培养的方法,以提高昆明小鼠ES细胞的建系率。[方法]分别采用5种方法分离ICM和ES细胞集落,摸索了以BMSCs作为饲养层时,丝裂酶素处理的合适时间。[结果]连续消化法要明显好于其他4种方法。MMC处理BMSCs 1、1.5、2 h时效果较好,3个时间点无显著差异(P>0.05)。mMEF作为饲养层与BMSCs作为饲养层时获得5代ES细胞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连续消化法分离ES细胞效率较高,饲养层采用MMC处理1~2 h的BMSCs饲养层或常规mMEF饲养层对昆白小鼠ES细胞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比较LIF和大鼠心肌条件液在小鼠ES细胞分离培养过程中的差异,从而选择较为合适的培养液用于小鼠ES细胞的分离培养与深入研究.取怀孕3.5 d小鼠囊胚,培养于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上,然后根据ES细胞培养液的不同分成2组,一组添加LIF的ES细胞培养液,另一组添加由大鼠心肌条件液组成的ES细胞培养液.结果显示,小鼠ICM的孵出率在心肌条件液中为76.30%,LIF条件液中为59.35%,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在LIF条件液中比心肌条件液中能较早地分离出ICM,时间差分别为11、11、12、10和12 h,平均为11.2 h;对传代的ES细胞集落,培养48 h时周边出现分化现象的ES细胞集落所占的比例在心肌条件液中为51.55%,LIF条件液中为31.69%,两者差异显著(p<0.05),第五代小鼠ES细胞核型正常率在心肌细胞条件液中为78.6%,稍高于LIF条件液中的76%,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