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万全 《水利渔业》1997,(2):30-31
网箱养殖高背鲫及异育银鲫,投喂颗粒饲料。高背鲫单产1846kg/m2,规格162g/尾,增重倍数308;异育银鲫大网箱单产2068—2236kg/m2,规格178—1815g/尾,增重倍数313—345;异育银鲫小网箱单产108—167kg/m2,规格172—186g/尾,增重倍数334—432。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了1996年对松浦银鲫进行强化培育,采用LRH-A与鲫鱼脑垂体混合剂给松银鲫催产,利用鲤鱼雄性,通过网箱催产,人工干法授精。网箱孵2化,获产率75%,受精率75%.孵化率67%。本文还就松浦银鲫人工繁殖中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滇池高背型鲫鱼(以下简称高背鲫)是七十年代在滇池出现并迅速发展成为优势种的三倍体鲫鱼(3n=162,咎瑞光,1982),就目前检查,尚未发现雄性,似乎是全雌性类群。它体高为体长的43%,明显地高于滇池低背型鲫鱼(以下简称低背鲫,体高为体长37%);目前收到的标本最大个体重1,260克,显著地大于低背鲫(310克);二周龄高背鲫平均体重293.8克,比同龄组的低背鲫重119.9克,  相似文献   

4.
方正银鲫原产地黑龙江省方正县双凤水库。是一种高背型的鲫鱼品种,具有背高、头小、肥满度系数高、尾柄较短、生长快等优点。方正银鲫背部为黑灰色,体测和腹部深银白色,最大个体1500克,一般在500—1000克左右。我们于1986年从原产地黑龙江省方正县双凤水库引进方正银鲫亲本100尾,个体重400—1000克,自1987年开始进行原种繁育。  相似文献   

5.
高背型异育银鲫的高产养殖技术高背型异育银鲫,简称“高背鲫”,属鲤科鲫属,是鲫鱼的一个亚种。笔者通过多年的对比试验发现,其生长速度比普通鲫鱼快3倍,属于速生品种,深受广大水产养殖者的欢迎.为使水产养殖户进一步掌握养殖技术,下面介绍一下高背鲫的各种养殖技...  相似文献   

6.
蔡创 《科学养鱼》1997,(4):36-36
高背鲫是中科院水生所从异育银鲫混合品系中选育出来的一个相对体高较高,生长速度较快的品种。养殖高背鲫可比养殖未经选育的混合品系异育银鲫增产约20%。这几年,我县进行大面积推广种育养殖高背鲫,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种青池塘一般具备有较大的消落区或有暂养地。种青养殖高背鲫有两种方式。一、种植黑麦草养植高背鲫10月至12月上旬,干地后进行常规方法清整池塘,待地泥半干湿时,每亩撒播1.5-2.5公斤黑麦草种。注意不能让水淹没,淹青时间在翌年的4月中下旬。二、种植小米草养植高尚鲫清明前后,降低地水,在地的干部或种青地,每…  相似文献   

7.
华丰高背鲫、扬子大鲫是我基地科研人员与美国、德国、匈牙利科学家合作,一反传统的育种思路,采用全新的多倍体诱导、杂交等生物技术培育出的2种鲫鱼新品种。这2种鲫鱼均具有肉味美、产量高、易饲养等特点,比目前我国正在推广的其它优良鲫鱼生长还快25%~30%。l生物学特性1.1生活习性 华丰高背鲫和扬子大鲫均为广温性鱼类,适温0~42℃,华丰高背鲫最适生长温度20~28℃,扬子大鲫为24~30℃;均行底栖生活,喜在底质肥沃且水草繁茂的浅水区栖息和摄食。冬季则集群到深水处越冬。1.2食性 华丰高背鲫和扬子大鲫…  相似文献   

8.
鲫鱼是受欢迎的养殖品种,目前养殖的名优鲫鱼主要有彭泽鲫、异育银鲫、方正银鲫、高背鲫、湘云鲫,以下介绍彭泽鲫的鱼种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9.
3种鲫鱼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3种鲫鱼肌肉的主要生化组分以及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含量,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评价.华丰高背鲫、扬子大鲫、胭脂鲫的蛋白质含量(占鲜样)分别为:17.22%、17.68%、18.12%;必需氨基酸含量(占干样)分别为:38.10%、36.37%、37.10%;EAAI为:52.43、49.78、49.16.综合评价3种鲫鱼营养价值以华丰高背鲫最高,胭脂鲫次之,扬子大鲫稍低.  相似文献   

10.
滇池高背鲫的种群变异和利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滇池高背鲫Carassius anratus(简称高背鲫)分布于云南数个湖泊,是一个三倍体全雌性种群。其性状良好,个体大,生长快,适应性强。本文以滇池和洱海的典型代表为例,就高背鲫的群内变异、选择育种及利用等问题分述如下。一、滇池和洱海高背鲫形态体型特点 1.滇池的高背鲫体色为银灰色基调,背部较深,略呈灰黑色;腹部较浅,略呈银白色。头正前位。吻端位于头尾轴正中。躯体背腹与头部连接处呈坎状隆起。背前圆滑,弧度不大,背后较平直。  相似文献   

11.
高背鲫是高体型异育银鲫的简称,因其体高与体长之比相对较大而得名,是采用生化遗传标记和组织移植亲系和性检测方法,从天然雌核发育银鲫4个不同的雌核发育系中选育出来的。高背鲫形态是体高占体长的44%~47%,侧线鳞数为29~32,尾柄占体长17.5%,体色为浅黄色,与混合品系的异育银鲫相比,其产量提高了20%左右。一、高背鲫人工繁殖技术1.亲鱼培育(1)母本亲鱼培育 一般在冬季起鱼时选择个体在0.4kg以上的1龄或2龄的高背鲫,以每亩池塘放养200尾~400尾进行专池培育。放养母本亲鱼的鱼池一般要抽水清塘,特别要防止包括麦穗鱼等小型鱼类的雄鱼混入池…  相似文献   

12.
华丰高背鲫是我们和德国、匈牙利科学家合作,采用多重杂交、细胞工程处理等生物技术培育出的鲫鱼养殖新品种。华丰高背鲫具有肉味美、生长快、抗病力强、易饲养等特点;在华中地区当年水花可养成350~450g,第2年可达500~1000g。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广大池塘养鱼的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和改善其生态环境。本试验在武汉新洲973项目实验基地9个陆基鱼池中进行了三种不同混养模式鱼类生长和效益的比较研究,每种模式设3个重复。模式Ⅰ中放养草鱼、鲢、鳙和高背鲫;模式Ⅱ中放养草鱼、鲢、鳙、匙吻鲟和高背鲫;模式Ⅲ中放养草鱼、鲢和高背鲫。 结果表明:通过122d的养殖试验,模式Ⅱ中草鱼的生长不仅显著高于模式Ⅰ和模式Ⅲ(P<0.05),而且其经济效益模式Ⅱ同样高于模式Ⅰ和模式Ⅲ。  相似文献   

14.
淇河鲫(Carassius auratus)为河南省的传统优质特色水产品种之一,是我国著名的鲫地方品种。本研究利用15个微卫星标记从85尾淇河鲫样品中共鉴定出21个克隆系,在其中6个克隆系中检测到18尾雄性个体。结果表明:淇河鲫是两性型雌核发育三倍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多元统计分析显示:体高、体宽、背鳍基长等3个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P〈0.01),这一结果与体高背厚的淇河鲫种质较优异的生产经验一致。本研究结果提示:可以借鉴两性型雌核发育方正银鲫育种成功经验来开展淇河鲫品种的选育,在选育过程中应关注淇河鲫体高背厚的形态特点。  相似文献   

15.
邢泰 《河北渔业》1996,(6):20-22
<正> 为改变大水面的鱼产量低而不稳、效益低的状况,张家口市从1988年开始,采取了网箱培育鲤鱼种,移植放流池沼公鱼、高背鲫等项技术措施,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到1995年底,全市大水面鱼产量达到2442t,平均单产 289.5kg/hm~2,比 1987年分别提高了124%和143%,为丰富广大消费者的菜篮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提高池塘养鱼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在武汉新洲973项目实验基地的9个陆基鱼池中,对主养草鱼的3种不同混养模式鱼类生长和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模式Ⅰ放养草鱼、鲢、鳙和高背鲫,模式Ⅱ放养草鱼、鲢、鳙、匙吻鲟和高背鲫,模式Ⅲ放养草鱼、鲢、匙吻鲟和高背鲫.通过122 d的养殖试验,模式Ⅱ草鱼的生长不仅显著高于模式Ⅰ和模式Ⅲ(P<0.05);经济效益对比分析发现,模式Ⅱ同样高于模式Ⅰ和模式Ⅲ.  相似文献   

17.
几种经济鱼类网箱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富荣 《淡水渔业》1999,29(5):44-46
为适应网箱渔业发展,根据本人多年实践体会,现将几种名优经济鱼类(湘鲫、彭泽鲫、异育银鲫、湘云鲫、芙蓉鲫、草鱼、乌鳢、翘嘴鳜)的网箱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以供参考。1网箱的场地与设置11鱼种网箱的场地湘鲫、彭泽鲫、异育银鲫、湘云鲫、芙蓉鲫等优质鲫鱼和...  相似文献   

18.
滁州鲫种群保护与合理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 1 0年来 ,我国继发现云南滇池高背鲫是一个天然雌核发育种群后 ,又陆续发现黑龙江方正县双凤水库的方正银鲫、河南林县淇河的淇河鲫、广东翁源县等地的缩骨鲫、贵州普安县青山镇一带的普安鲫、江西彭泽县丁家湖等水域的彭泽鲫部分群体都是行雌核发育的鱼类。近年 ,又发现安徽滁州市城西水库的滁州鲫是天然三倍体的两性种群。1 滁州鲫的主要生物学特性1 1 形态特征滁州鲫为全鳞被 ,群体内存在形态特征稍有差异的四种类型。体型可分为高背型和低背型两大类群 ,其中高背型占群体总数的5 4% ,侧线鳞数为 2 8- 30 ,尾柄高大于尾柄长。其形…  相似文献   

19.
陈国强  高培宇 《水利渔业》2007,27(5):52-52,101
闪电河水库位于内蒙古高原的坝上地区,宜渔水面400~760 hm2。渔业综合增殖措施是:移植保护水生植物,调整鱼种放养结构,网箱培育大规格鱼种,增殖高背鲫和池沼公鱼,投饵施肥,加强看护,定点垂钓。为大水面渔业合理开发、水产业可持续发展得出一些可以借鉴的新途径。2000年开始项目实施,2003年底已收回全部投资,2004和2005年共计盈余346.6万元,投入产出比约1∶1.92。  相似文献   

20.
2008年5月调查发现,在额尔齐斯河主河道(185团)的雌性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群体中存在2种形态类型,按照体长比体高的形态学性状区分,分别为高背型(1.78~2.14)和低背型(2.18~2.39)。形态学分析表明,高背型和低背型的侧线鳞分别为31和30,侧线上(下)鳞为分别7和6,两者在体高、头高、尾柄高、体宽、头宽等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高背型比低背型具有明显的体型优势。生长特性分析表明,在相同体长或年龄的雌性群体中,高背型的平均体质量约为低背型的1.3~1.9倍,而表现出更为优越的生长性能。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分析表明,高背型和低背型群体各自独享1个单倍型(分别为EG1和ED1),为2个不同的遗传谱系类群,遗传分化仅为0.004,远低于属内种间的0.020~0.045,两者尚属群体内变异;在分子系统关系中,高背型和低背型分别与方正银鲫的2个单倍型(FZ1和FZ13)共享并聚为单系,推测额尔齐斯河银鲫源自于黑龙江(方正银鲫)。与国内其他地方群体或品种比较表明,额尔齐斯河2种类型雌性银鲫,特别是高背型具有更为突出的生长优势,可作为优良的开发养殖品种和更具潜力的鱼类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