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奶牛出血性乳房炎是高产奶牛产后的常发病 ,挤出的鲜乳中含有血液 ,影响鲜奶品质 ,如果治疗不及时 ,极易引起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生。1 病因主要发生于高产奶牛围产期。由于奶牛乳房水肿严重 ,造成产后乳房毛细血管充血或血管破裂 ,血细胞或血红蛋白进入乳汁中造成血乳。2 临床症状病症多发生于母牛产后 1~ 3天 ,挤奶时奶汁呈淡红色或粉红色 ,一般无血凝块 ,严重者有少量凝血现象 ;根据病情不同 ,出血乳区也不一定相同 ,有的出现于两后侧乳区 ,也可能出现于同一侧乳区 ;乳房皮肤红肿、充血 ,但一般无炎症变化。3 治疗一般产后牛乳房出现轻…  相似文献   

2.
美洛昔康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本试验用美洛昔康辅助抗生素治疗急性乳房炎,结果显不,试验组治愈率为86.67%,治疗时间3.50d,治疗后产量恢复90%,患病乳区皮温比正常乳区平均高0.340℃;而对照组治愈率患牛临床治愈率为80.0%,治疗时间5.25 d,治疗后产量恢复85.3%,患病乳区皮温比正常乳区平均高0.434℃.结果表明,美洛昔康对乳房炎治疗有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1症状奶牛乳房炎按其临床症状不同可分为5种类型。1.1轻度临床型乳房炎患病乳区病理变化较轻,触摸乳房时感觉不到异常或只有轻度疼痛、肿胀和发热,产奶量下降,奶变稀,颜色基本正常,奶中有絮片或凝乳块。1.2重度临床型乳房炎患病乳区急性肿胀,皮肤发红,乳房发热、有硬块、疼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复方阿莫西林乳房注入剂治疗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疗效,在北京某牛场选择25头(48个乳区)临床型乳房炎患牛进行疗效观察。将临床型乳房炎患牛随机分为受试药物组(25个乳区)和对照药物组(23个乳区)。受试药物组患病乳区灌注复方阿莫西林乳房注入剂,对照药物组则灌注速诺LC。采用临床学与细菌学治愈率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药效学评价。复方阿莫西林乳房注入剂治疗临床型乳房炎的临床学治愈率为68.0%,细菌学治愈率为83.3%,而速诺LC治疗组分别为69.6%、81.8%,两者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复方阿莫西林乳房注入剂对临床型乳房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奶牛发生乳房炎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合理,就会使产乳量减少,造成经济损失。现将乳房炎的类型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浆液性乳房炎 浆液性乳房炎是乳房充血,在乳房腺小叶间结缔组织内有大量的浆液性渗出物和白血球的一种急性乳腺疾病,多发于产后头几天。浆液性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它们在乳房发生创伤和挤乳不当造成损伤时,通过皮肤或血管侵入乳房结缔组织中而引起发病。浆液性乳房炎有的也是胃肠或子宫疾病的继发病。 1.症状:患病后病程发展快,病势重。患病乳叶肿胀增大,皮肤充血发红而且很紧,触诊有…  相似文献   

6.
夏季来临,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日渐增高。奶牛一旦感染乳房炎将很难治愈,给奶农们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1临床症状奶牛乳房炎根据其症状可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的主要表现为:乳区出现红、肿、热、痛;泌乳量减少或消失;乳汁稀薄、变色(如变黄);乳汁内含有不同的絮状物或出现凝  相似文献   

7.
为验证"乳源康"对奶牛乳房炎的疗效,以青、链霉素为对照药,乳房灌注给药,在奶牛场试用3年,"乳源康"治疗组共收治各类型临床乳房炎病牛1 638头次,2 203个乳区,治愈率为93.3%,总有效率为96.7%,平均疗程4.5 d.青、链霉素对照组共收治各类型临床乳房炎病牛276头次,359个乳区,治愈率为56.3%,总有效率为77.4%,平均疗程12 d;用"乳源康"治疗隐性乳房炎4 031例,用药1次~2次临床治愈率为100%;通过对56个患病乳区"乳源康"用药前后的细菌削减状况的检查,细菌转阴率为71.74%.因此,用"乳源康"治疗奶牛乳房炎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8.
涉及奶牛乳区的疾病很多,除人们密切关注的乳房炎外,一些其他疾病如乳房疮、乳房水肿、乳头末端的损伤、乳头漏奶也较常见。此外,当发生严重乳房炎时,有时为了保全患牛生命、减少损失,要对患病乳头采取切除术或对患病乳区采取破坏术。为此,针对上述情况,谈谈本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通过选择年龄、胎次、产奶量、泌乳期等指标相近的健康奶牛4头,临床型乳房炎自然发病病例4头,连续7d分别抽取4头乳房炎患牛正常乳区、患病乳区及4头健康奶牛的牛奶进行测定,测定乳房炎病牛治疗过程中的乳蛋白、乳脂、密度、非脂乳固体、乳干物质、乳糖等成分含量,并对这些测定数据进行相关性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同一头患牛的患病乳区的各乳成分含量极显著高于正常乳区;乳房炎患牛正常乳区组、异常乳区组与健康奶牛组的乳成分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健康奶牛的乳脂含量极显著高于乳房炎患牛正常和异常乳区组;乳房炎患牛的正常、异常乳区组与健康奶牛组的牛奶成分含量均值图存在明显变化趋势,健康牛组的牛奶成分在一周内保持稳定,而乳房炎患牛的正常与异常乳区在一周内都存在曲折上升和不断上升的过程。乳房炎患牛正常乳区各成分含量显著低于异常乳区。乳房炎患牛的乳蛋白、非脂乳固体、乳糖含量高于健康牛,乳脂低于健康牛,乳干物质则与健康牛保持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10.
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病。因李氏杆菌感染造成的乳房炎,并出现全身症状是罕见的。在1994~1995年中我场曾发生4例李氏杆菌乳房炎。现将其症状和治疗方法概括如下。1症状患病的4例病牛,都在分娩后2个月左右发病。病初患病乳区红肿、热痛,有1~2个硬块,挤出...  相似文献   

11.
涉及奶牛乳区的疾病很多,除人们密切关注的乳房炎外,一些其他疾病如乳房疮、乳房水肿、乳头末端的损伤、乳头漏奶也比较常见。此外,当发生严重乳房炎时,有时为了保全患牛生命、减少损失,要对患病乳头采取切除术或对患病乳区采取破坏术。针对上述情况,谈谈笔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北京某牛场24头经BLT检测为阳性的隐型乳房炎患牛,共发现有32个患病乳区,将24头牛分成4个组,每组6头(8个患病乳区)。分别用重组溶葡萄球菌酶粉200U/乳区、400U/乳区、600U/乳区3个剂量,对照组以注射用头孢噻呋钠0.25g/乳区给药,每天早晚挤奶后乳池灌注,共用4d,研究不同剂量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3个剂量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均能降低牛奶中的体细胞数。200U剂量组降低隐性乳房炎牛奶中的体细胞的作用略优于头孢噻呋钠(P〉0.05);400U、600U剂量组降低隐性乳房炎牛奶中的体细胞的作用显著优于头孢噻呋钠(P〈0.01);400U、600U剂量组降低隐性乳房炎牛奶中的体细胞的作用无差异(P〉0.05)。重组溶葡萄球菌酶是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乳房炎是奶牛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分为临床型和隐性型两种。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是乳腺体或乳腺体周围结缔组织的炎症或是两者同时发炎,隐性型乳房炎是乳腺体的部分乳腺小叶的炎症。据报道,临床型乳房炎约占乳房炎的5-25%,隐性乳房炎约占75~95%。隐性乳房炎由于没有临床症状,易被忽视。实际上,由于其发病率高且患病牛产奶量下降15%左右.更易造成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对某奶牛小区的10头生产奶牛的40个乳区采用隐形乳房炎检测法(BMT)进行检测,通过试验进行奶牛不同乳区隐性乳房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奶牛不同乳区间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的关系、BMT法阳性不同反应强度间的乳区阳性率差异比较。结果表明,虽然各乳区隐性乳房炎乳区阳性率有一定差异,但泌乳奶牛各乳区均可发生隐性乳房炎,并且右后乳区发生较多。前排与后排乳区间发病率有一定差异,并且后排乳区的发病率比前排乳区的发病率稍有偏高。左侧与右侧乳区间发病率有一定差异,而且右侧发病率比左侧发病率稍有偏高。患病乳区以++为主,按反应强度分组后,乳区发病率由低到高排列为+++、+、++。在此试验基础上总结出了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预防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1奶牛乳房炎的临床症状以乳房和乳汁有无肉眼可见变化可分为隐性乳房和临床型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即无临床症状可见,但用特殊的试验可以检出乳汁的变化。临床型乳房炎,乳房和乳汁均有肉眼可见的异常。轻度时乳汁中有絮片、凝块,有时乳汁呈水样。乳房轻度发热和疼痛,或不发热不痛,可能肿胀。重度的,患病乳区急性肿胀、热、硬、痛。乳汁异常,分泌减少。出现高温、脉搏增数、病牛抑郁、衰弱、食欲衰失等全身症状。慢性乳房炎,由乳房持续感染,通常无临床症状,偶尔可  相似文献   

16.
乳酸链球菌素治疗奶牛乳房炎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酸链球菌素(Nisin)是由乳酸链球菌产生的合有34个氨基酸的抗菌肽,对人体无害。本研究将患临床型乳房炎奶牛92头(107个乳区)和隐性乳房炎奶牛90头(90个乳区)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的治疗方法是在患病乳区灌注Nisin;临床型乳房炎以庆大霉素乳房内灌注作对照,隐性乳房炎的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临床型乳房炎的Nisin治疗组细菌学治愈率和临床治愈率分别为60.8%和90.2%,而庆大霉素治疗组则分别为44.6%和91.2%,两者无统计学差异。隐性乳房炎经Nisin治疗后,高体细胞数奶牛的数量和牛奶中NAGase的活性均显著下降,细菌转阴率提高。乳酸菌发酵试验表明,经Nisin乳房内灌注治疗临床型乳房炎后,牛奶在第36小时恢复正常发酵,而庆大霉素治疗则需要72h。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通过对患牛体细胞以及其它临床指标的检测和观察,评估了复合蛋白酶注入剂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按照1支/乳区·次,连续用药3次,每次间隔12 h给药的临床使用方案,推荐剂量组(糜蛋白酶8 mg+胰蛋白酶8 mg组)制剂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有效率达到88.2%,治愈率高达70.6%;对患病乳区病原菌菌株数清除作用减少50%以上;奶牛乳房炎评分均值从5.70提升到7.90;体细胞均值从138.20万个/m L降低到75.40万个/m L。与传统抗生素药物的治疗比较,虽然治疗效果不及有些种类的抗生素的效果,但作为一种全新概念的复合蛋白酶制剂用做奶牛乳房炎的治疗药物,不仅避免了细菌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等问题,而且为复合酶制剂的开发和应用于治疗奶牛乳房炎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泌乳牛隐性乳房炎危害巨大,为了了解奶牛小区泌乳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现状,对不同环境卫生条件奶牛小区的不同乳区进行隐性乳房炎的CMT检测。CMT检测结果:前乳区乳房炎发病率高于后乳区,但差异不显著;环境卫生条件差会明显地提高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正> 1 乳房炎的流行特点奶牛的胎次与乳房炎发病率呈正相关性,以7、8、9月份多发,随挤乳时间增长发病率增加,后期随免疫细胞数下降而发病率增加。其乳区特点是左乳区高于后乳区,前乳区高于后乳区。 2 乳房炎的病因学  相似文献   

20.
患奶牛慢性化脓性乳房炎牛的乳房患区肿大、胀满、坚硬,榨乳时发现乳汁中有少量或多量的絮状脓性物质,有时乳汁呈稀水状;用手触摸、按压乳房,牛有疼痛感觉和手摸时有热感;奶牛有时体温升高,体温升高时食欲下降,继发其他炎性疾病。有时本病久治不愈,甚至患病乳房本身患病后产奶功能消失,不能再产奶,还会传染其他乳房或其他奶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