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烈 《广东农机》2009,(9):54-55
1保护性耕作发展概况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旱地耕作法,主要包括免耕播种施肥、深松、控制杂草、秸秆及地表处理等4项内容。保护性耕作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目前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已基本采用了以机械化为支撑的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2.
1保护性耕作发展概况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旱地耕作法,主要包括免耕播种施肥、深松、控制杂草、秸秆及地表处理等4项内容。保护性耕作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目前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已基本采用了以机械化为支撑的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在经历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黑色大风暴后终于意识到常年的翻耕让土壤裸露是造成水土流失最主要的原因。政府开始制定并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以保护国土资源并对采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农场进行补贴大力发展可持续农业。目前美国运用最广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主要有完全免耕、条带耕作和垂直耕作三种模式,全部是秸秆全量还田。全美小麦、玉米和大豆60%以上的农田采用了保护性耕作技术,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4.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朝阳县是辽宁省玉米主要产地,科学高效的进行玉米种植意义重大,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有助于保护耕地、提高产量,分析了朝阳县开展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及主要技术模式,通过实际推广在朝阳县木头城子重点开展玉米保护性耕作,对比常规模式与免耕播种模式玉米测产数据,总结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成效、存在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现代化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是促进农业资源循环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水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新型农业保护耕作技术,主要生产目标是“控药、控肥、控水、促生产”。水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大力推进对土壤保护、避免水土流失以及环境保护有着积极意义,作为一种不同于以往耕作技术的新型耕作技术,该技术有着明显的应用优势。近年来,保护性耕作在我国已经应用推广且范围较广,研究相关技术对发展可持续性农业有着积极意义。主要分析了水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背景及意义,水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选择,以及水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美国发生的“黑风暴”,引起了人们对改革传统耕作方法的重视,促进了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铧式犁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其主要内容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田间耕作,通过机械化手段,保证免耕播种质量。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一是可以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和地表水分蒸发,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二是能够减少地表沙尘漂移;  相似文献   

7.
保护性耕作与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现状保护性耕作是从免耕技术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耕作技术体系。20世纪30年代,针对过度耕种引发沙尘暴、土壤质量下降的问题,美国土壤保护局提出保护农田土壤对策并推出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受配套农机具及相关技术和传统观念的限制,保护性耕作在美国、加拿大等国的推广应用十分缓慢。198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食品安全行动计划,制定了推广保护性耕作相应的贷款、灾害赔付政策和联邦农作物保险法,同时,随着保护性耕作配套农机具的推出和栽培、植保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价格低廉的除草剂出现,使保护性耕作应…  相似文献   

8.
“保护性农业”是个通用术语,可以取代人们广泛用来描述采用新型耕作,播种制度的“保护性耕作”一词。面向资源保护的农业生产技术不仅仅与“保护性耕作“所包含的耕作问题相关联。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建议,保护性农业的定义应该是: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保护性耕作产生的背景,以及推广保护性耕作的理由和设想,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对推广保护性耕作,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滋养耕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0.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保护土壤,减少水土风失、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已大面积应用。近年来,我国把保护性耕作列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项目来抓,并在河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麦在种,秋在管。小麦播种技术是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核心,是小麦高产的关键。在秸秆覆盖地表条件下,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实施小麦少免耕播种,是小麦保护性耕作播种技术的主要内容。作者根据多年从事保护性耕作的实践经验,将临汾市研究推广的小麦保护性耕作播种技术介绍如下。1.地表秸秆覆盖地表秸秆覆盖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特征,少免耕播种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播种方式,其作用是土壤蓄水、保墒、增肥、增产,防止秸秆焚烧,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保护性耕作也称“免耕法”,它以秸杆残茬覆盖地表,能有效防止农田扬沙,对治理沙尘暴有明显作用。一、保护性耕作的现状保护性耕作是对传统耕作制度的重大变革。它从2 0世纪中期以来先后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推广,其目的是在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最有效地利用和节省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利润率,改善农产品的品质,保护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目前,美国各类模式耕作的面积是:保护性耕作40 0 0万公顷,少耕3 3 0 0万公顷,传统耕作440 0万公顷。保护性耕作与少耕合计占到耕作面积的60 %以上,95 %以上取消…  相似文献   

13.
一、什么是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通过少耕、免耕、化学除草技术措施的应用,尽可能保持作物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水蚀、风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农业耕作技术。 二、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内容 保护性耕作技术有利于旱区保水保土,增产增收和保护环境。主要内容是用秸秆残茬保护土地、减少耕作、免耕播种、化学  相似文献   

14.
推行保护性耕作技术 促进四川农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性耕作是针对传统耕作弊端而发展的一种技术,它取消铧式犁耕作,在保留地表覆盖物的前提下免耕播种.以保持土壤自我保护功能和自我培肥功能,减少维持这种环境的消耗。为此,介绍了国内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与现状;分析了四川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目的和意义;阐述了四川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要点和关键,以及推行保护性耕作技术取得的效益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耕作技术,能保护土壤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通过试验、示范,根据乌拉特前旗实际,大面积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保护性耕作是以少免耕和作物残茬覆盖为主体的现代耕作技术。在东北地区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既能保护黑土地,又能有效防止桔秆焚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深入了解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现状,探索适宜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路径,加快技术推广应用步伐,以吉林省为案例,开展专题调查研究,总结保护性耕作发展经验,分析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因地制宜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主要的干旱国家之一,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偏旱地区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2.5%.由于过度的开垦及不适当的耕作方式,使得旱区农业持续发展受到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等严重影响。植被破坏与土地沙漠化愈来愈快,沙尘暴发生的频率愈来愈高.因此.为了控制沙尘暴,保护生态环境,改变旱区农业的面貌,需进一步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国外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技术能保护农田.减少农田扬沙.减少土壤风蚀和水蚀。保护性耕作打破传统的铧式犁耕作方式,而采用免(少)耕的耕作方式,来实现旱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1保护性耕作技术1.1保护性耕作主要技术内容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四项技术内容:一是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实行免耕或少耕。免耕就是除播种之外不进行任何耕作。  相似文献   

19.
我国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土壤退化严重,使得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大大增加,土地荒漠化、草原沙化面积仍在快速扩散。因此,防止水土流失,减轻土地荒漠化,保证我国农业生产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己迫在眉睫。为此,旨在通过介绍保护性耕作在农业生产上的优势,从而促进保护性耕作在我国的应用与推广。1保护性耕作法的由来保护性耕作的研究最早起源于美国。美国为了治理“黑风暴”,1942年,成立了土壤保护局(SCS),对各种保水、保土的耕作法进行了大量研究,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保护性耕作措施,即休闲、轮作、免耕覆盖。2保护性耕作法的内容2.1种…  相似文献   

20.
玉米一年一熟耕作模式是目前许多地区农业采用的基本种植制度。与保护性耕作相比,传统耕作主要存在频繁耕翻、碎土整地和秸秆焚烧等弊端,对保土保水及环境保护带来严重危害。高平市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玉米精密播种+秸秆粉碎还田+浅表旋耕”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这种新的耕作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耕作中的弊端,节约了作业成本,提高了粮食产量,保护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