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研究5种药剂对杜鹃冠网蝽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以3%啶虫脒乳油2 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 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3.2%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较好,其中氧化乐果、吡虫啉、啶虫脒、阿维菌素比灭幼脲防治效果略好,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防治杜鹃冠网蝽的理想药剂,选用5种无公害农药进行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杜鹃冠网蝽的防治效果良好,施药7 d后的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但各药剂对杜鹃冠网蝽的防治效果不一,在速效性和持效性方面亦存在差异,40%毒死蜱EC速效性最好,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持效性最好,其次为4.5%高效氯氰菊酯EW和1.8%阿维菌素ME,最差为25 g/L溴氰菊酯。进行杜鹃冠网蝽防治时,应首选40%毒死蜱EC,并注意药剂的轮用和混用。  相似文献   

3.
2002~2006年对武汉市园林植物上的网蝽类害虫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武汉市园林植物上的网蝽有9种,其中4种为新记录种,以悬铃木方翅网蝽、梨冠网蝽和杜鹃冠网蝽的发生较多,危害较重,而且危害期长,从4月份开始一直持续到11月份,有世代重叠现象,在干旱高温时易暴发成灾;在海棠上梨冠网蝽的药剂防治试验表明,40%毒死蜱乳油对网蝽的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10%吡虫啉乳油的防效次之.0.1%斑蟊素水剂的防效较差.  相似文献   

4.
以4个杜鹃品种(“胭脂蜜”“杨贵妃”“紫鹤”“泰勒”)为材料,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测并统计杜鹃叶片表皮毛的形态、类型与密度差异,同时通过观察杜鹃冠网蝽对以上品种叶片的取食选择行为特征,比较分析不同品种杜鹃叶片表皮毛与其抵御杜鹃冠网蝽胁迫能力差异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杜鹃品种叶片上同时存在发状直线毛状体和头状或长筒状腺毛2类表皮毛;不同品种的叶片表皮毛在荧光下呈现深浅不一的红色、黄色、绿色。杜鹃冠网蝽偏向在表皮毛密度相对较小的老叶背面寄生;“泰勒”叶片背面表皮毛最为密集且蓬乱,杜鹃冠网蝽偏好性低;“杨贵妃”叶片背面表皮毛密度较低,其毛状体细软,不受杜鹃冠网蝽偏好;“紫鹤”叶片背面表皮毛直立粗壮,密度显著高于“胭脂蜜”,但较多杜鹃冠网蝽偏好取食“紫鹤”。杜鹃叶片表皮毛对杜鹃冠网蝽寄主选择的影响具有两面性,表皮毛密集且细柔,不利于杜鹃冠网蝽的附着取食;表皮毛粗壮,则能为杜鹃冠网蝽取食爬行提供支撑。因而,杜鹃的抗虫性与其叶片表皮毛的密度和形态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杜鹃花叶片物理性状对杜鹃冠网蝽取食偏好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究杜鹃花叶片物理性状在杜鹃冠网蝽抗性方面的作用,为杜鹃冠网蝽的综合治理及杜鹃花抗虫育种提供参考。【方法】让杜鹃冠网蝽对8种不同品种杜鹃花进行自由取食选择以确定其取食偏好性,采用物理和生化方法分别测量8种不同杜鹃花品种的叶片厚度、叶面积、叶片长宽比、维管束埋深、茸毛密度、蜡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将测得的数据与杜鹃冠网蝽的取食偏好度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杜鹃冠网蝽对不同品种杜鹃花的取食偏好度不同。在取食选择初期(12 h),杜鹃冠网蝽的取食偏好度为:"荒狮子""大红袍""紫蝴蝶""红珊瑚""湘晚""杨贵妃""红月""红宝石";杜鹃冠网蝽取食偏好性与杜鹃花叶背面茸毛密度成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其他物理性状无显著相关性。在取食选择后期(72 h),杜鹃冠网蝽的取食偏好度为:"荒狮子""湘晚""红宝石""大红袍""紫蝴蝶""红月""红珊瑚""杨贵妃";杜鹃冠网蝽取食偏好性与杜鹃花叶背面茸毛密度、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成显著正相关(P0.05),与叶片蜡质含量、叶长宽比、叶厚度、维管束埋深和叶正面茸毛密度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在所有物理因素中,杜鹃冠网蝽后期的取食选择受杜鹃花叶色(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叶片背面茸毛密度。  相似文献   

6.
六种无公害农药对杜鹃冠网蝽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防治杜鹃冠网蝽的无公害农药,进行了6种农药不同浓度的叶面喷雾防治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7d,10%氟铃·毒死蜱EC、5%阿维菌素EC 500倍稀释液、1000倍稀释液与1500倍稀释液防治效果间有极显著差异,2.5%溴氰菊酯EC、2.5%吡虫啉EC、2.5%高效氯氟菊酯EW、4.5%高效氯氟菊酯EC 2000...  相似文献   

7.
杜鹃冠网蝽别名拟梨冠网蝽、杜鹃军配虫,各半翅目网蝽科,寄主要是杜鹃与马醉木,分布于福建、浙江、江西、四川、重庆、辽宁、广东、广西、台湾等地区,据调查,近年来杜鹃上该虫的发生很普遍,严重影响了杜鹃的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泉州市杜鹃花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泉州市杜鹃花害虫以叶部害虫为主,有杜鹃冠网蝽、温室白粉虱、杜鹃叶蜂、蜗牛、蓟马与蚜虫,其中杜鹃冠网蝽、温室白粉虱与杜鹃叶蜂发生普遍且严重,其次是蜗牛,蓟马与蚜虫则零星发生。该文描述了以上主要害虫的发生特点,并总结出一系列有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杜鹃冠网蝽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鹃冠网蝽(Stephanitis scott.)属半翅目网蝽科昆虫,分布极为广泛,是杜鹃花卉的主要害虫。其寄主植物为杜鹃和马醉木,严重影响了两属花卉的生长繁殖和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杜鹃冠网蝽是杜鹃花的重要害虫,影响杜鹃花的正常生产和观赏,严重的甚至造成死亡。调查表明:在上海地区,杜鹃冠网蝽可以成虫越冬,但是以卵越冬为主;越冬卵产于杜鹃花枝梢第3叶位之后的叶片组织内,平均每叶2.5粒,第7—12叶位越冬卵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防治大型蜜瓜白粉病的高效、低毒、安全植物免疫剂,对 JM-1号原液、JM-1号稀释十倍、粉巧、 清水四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粉巧化学药剂处理的防效较高,JM-1号稀释十倍植物免疫剂处理防效较差。未发病植株JM-1号植物免疫剂病指防效分别为18.54%和21.51% ;未发病植株JM-1号稀释十倍植物免疫剂病指防效分别为 5.34%和7.49%;未发病植株粉巧化学药剂病指防效分别为79.98%和70.51% ;发病植株JM-1号植物免疫剂病指防效分别为18.78%、19.37% 和21.36%。发病植株JM-1号稀释十倍植物免疫剂病指防效分别为24.38%、17.86%和12.65%。发病植株粉巧化学药剂病指防效分别为77.56%、78.36%和78.84%。  相似文献   

12.
拮抗细菌GP13防治烟草黑胫病的田间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生防菌不同施用时期防治效果表明,生防菌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在40.1%~90.5%,3个时期以成活后施用,防治效果较好,移栽期效果稍差,假植期防效相对较差。生防菌不同的施用浓度发现随着生防菌浓度的提高,其防效有所提高,500倍生防菌菌剂的防效与对照药剂相当,防效为42.6%~94.5%. 因此,生防菌菌剂以500倍稀释施用对黑胫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如病害严重于伸根期加施,效果则更为明显。对烟草黑胫病进行的大田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生防菌对烟草黑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为52.2%~83.3%,与对照药剂的防治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3.
肖庆龄  李基光  林中正 《安徽农业科学》2013,(7):2916-2917,2919
[目的]筛选对烟草赤星病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药剂。[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6种药剂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40%菌核净、45%金叶舒菌核.琥铜、40%赤斑特WP 3种药剂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分别达到76.29%、74.12%和76.80%;其次是东旺赤清,平均防效为62.11%;世高和3%多抗霉素WP的平均防效较差,分别为57.29%和58.37%。[结论]40%菌核净、45%金叶舒菌核.琥铜、40%赤斑特WP 3种药剂可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甲基硫茵灵)、40%施佳乐悬浮剂(嘧霉胺)、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百菌清)和40%福星乳油(氟硅唑)5种杀菌剂对马兰茎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用40%福星乳油4000倍液或40%施佳乐悬浮剂1200倍液连续喷施3次,每次间隔7d,防治马兰茎腐病效果最好,防治有效率均达到100.00%;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效果次之,防治有效率分别为89.52%和81.26%。  相似文献   

15.
40%苯噻酰·苄·高杀可湿性粉剂防除水稻直播田杂草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杂草防除对水稻田间管理的重要性,研究40%苯噻酰·苄·高杀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直播田主要杂草的防除效果、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及杂草氮、磷、钾和水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0%苯噻酰·苄·高杀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直播田的主要杂草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有效成分用量为600~1 800 g/hm2的40%苯噻酰·苄·高杀WP综合密度防效和综合鲜重防效分别为96.44%~99.62%、97.14%~99.92%,显著优于对照药剂36%禾·苄WP、10%苄嘧磺隆WP和50%苯噻酰草胺WP。40%苯噻酰·苄·高杀可湿性粉剂施用后,增产效果总体优于对照药剂。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25%噻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效果,2013年以常用药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为药剂对照,在夏春秋甘蓝上测定了25%噻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2500倍液、2000倍液和1500倍液对温室白粉虱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试验剂量条件下,25%噻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对温室白粉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长,对温室白粉虱的天敌种类和数量以及甘蓝生长等均无不良影响。其中,施用1500倍液防效最好,试验期内的防效始终>药剂对照,施药后第7 d防效为86.97%;施用2000倍液防效次之,除施药后第1 d外,其他时段的防效均>药剂对照且与施用1500倍液防效差异不显著。生产上推荐25%噻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施用浓度为2000~1500倍液,折合有效成分用量为93.75~112.5 g/hm2。  相似文献   

17.
3种除草剂对直播早稻田大龄杂草的防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对大龄杂草高效安全的除草剂,选用10%双草醚SC、10%噁唑酰草胺EC和5%嘧啶肟草醚EC 3种常用药剂研究水稻5叶一心,稗草4叶一心、5叶一心直播早稻田中大龄杂草防除效果。结果表明:10%双草醚SC在16~31℃下安全性比较稳定且对稗草防效好,10%噁唑酰草胺EC在低温下安全性不稳定,防效和安全性都下降,对千金子防效好;5%嘧啶肟草醚EC对阔叶杂草的防效最高,安全性也相对较高,对稗草和千金子防效较差。  相似文献   

18.
余雯  缪勇  高希武  刘扬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383-4385
[目的]筛选对秋甘蓝田菜蚜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药剂。[方法]研究了吡蚜酮、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阿.吡混剂、阿.氯混剂和吡.氯混剂6种药剂处理对秋甘蓝田菜蚜及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及阿.氯混剂对菜蚜的防治效果均不理想,药后7 d防效分别仅为20.21%、15.95%和27.49%。吡蚜酮及阿.吡混剂、吡.氯混剂对菜蚜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 d防效分别达97.37%、94.52%和93.29%,同时可显著提高甘蓝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益害比,有助于提高甘蓝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稳定性和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结论]为实行甘蓝田菜蚜科学有效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防控芝麻虫害的有效杀虫剂,进行了吡虫啉等9种杀虫荆在夏播芝麻田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5%甲胺基阿维菌素和25%噻虫嗪对蝽类的防治效果较好,施药后14d,防效仍在85%以上;10%吡虫啉和25%噻虫嗪对飞虱的防效最好,药效可维持到药后14 d,5%甲胺基阿维菌素防效次之,表明对刺吸式口器害虫综合防效最好的药剂...  相似文献   

20.
研究34.5%吡嘧磺隆·二氯喹啉酸(以下简称吡嘧·二氯)WP对移栽稻田主要杂草的控制效果、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及杂草氮、磷、钾和水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4.5%吡嘧·二氯WP时移栽稻田的主要杂草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有效成分用量为145~445 g/hm2的34.5%吡嘧·二氯WP综合密度防效和综合鲜重防效分别为90.33%~100.00%、91.72%~100.00%,显著优于对照单剂10%吡嘧磺隆WP和50%二氯喹啉酸WP.施用34.5%吡嘧·二氯WP后,水稻产量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处理区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