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测定了潮州产13种蔬菜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和VC的含量。参考蔬菜中硝酸盐含量分级评价标准和我国制定的无公害蔬菜亚硝酸盐含量限量标准,考虑到各种野菜VC的含量,对这13种蔬菜评价如下:芋的叶柄、茄子的果实、棱角丝瓜的果实、丝瓜的果实、黄瓜的果实属于一级蔬菜,可以安全食用;青菜的叶、生菜的叶属二级蔬菜范围,不宜生食,煮熟或盐渍可安全食用;空心菜的叶、莴苣的叶、芥蓝的叶、番薯的叶属于三级蔬菜,不可生食和盐渍,可熟食;空心菜的茎、芥菜的叶、青菜的叶柄、茼蒿的叶属于硝酸盐严重污染,不宜或限量食用。  相似文献   

2.
芥菜(Brassica juncea L.)在中国种植广泛、历史悠久,是中国重要的特色蔬菜作物,近年来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芥菜种质资源丰富,选育的品种类型多样,包括根用芥菜、茎用芥菜、叶用芥菜以及薹用芥菜等.本综述阐述了中国芥菜的育种方法研究现状,介绍了审定、登记及保护的芥菜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及来源,梳理了AFLP、SSR、RAPD等分子标记在芥菜种质资源评价、遗传多样性分析、杂交种种子纯度鉴定等方面的应用进展,以期为芥菜相关分子标记应用方面的研究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沼液合理的资源化利用方法,为沼液农用提供理论参考,因地制宜地指导农业生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研究了沼液农用对芥菜产量、品质以及病虫害防治的影响,探究在芥菜产量、品质以及病虫害防治状况最佳情况下的沼液施用量。结果表明,与化肥对照(处理2)相比,大部分施用沼液的小区芥菜产量有所提高,芥菜营养品质有所改善,沼液施用量控制在83 333~108 333 kg/hm~2时,芥菜生长优良,产量相对较高,沼液施用量控制在91 667~108 333 kg/hm~2时,芥菜品质达到最优。综合考虑芥菜产量和品质,替代化肥施用的沼液控制在91 667~108 333kg/hm~2时最佳。适量沼液喷施对芥菜病虫害防治有良好作用。沼液施用量控制在1 750~2 500 kg/hm~2时,芥菜虫口密度接近施药对照;沼液施用量控制在2 250~2 500 kg/hm~2时,芥菜虫害率和病情指数均相对最低且接近农药处理对照,当替代农药喷施的沼液控制在2 250~2 500 kg/hm~2时,对芥菜病虫害防治得到较好效果。综上所述,施用沼液能显著提高芥菜产量,保证芥菜品质优良,同时对芥菜病虫害防治效果良好,但需要控制在一定施用量范围内并合理施用才能保证芥菜生长各方面的需求,提高沼液的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芥菜(Brassica juncea)全基因组中鉴定了29个GRF转录因子家族基因,对该家族理化性质、系统发育关系、基因结构、保守基序以及芥菜GRF基因家族扩张原因进行分析。理化性质分析表明,29个芥菜GRF蛋白序列长度为125~555 aa,分子量为14.28~62.65 kD,理论等电点pI介于6.19~9.97之间;拟南芥、白菜、黑芥和芥菜的GRF基因家族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芥菜GRF转录因子可分成4类,物种中GRF基因的亲缘关系符合期望的物种间系统发育关系;GSDS结构分析芥菜GRF家族基因多为4个外显子结构;MEME分析表明29个芥菜GRF基因都具有QLQ和WRC结构域的保守基序结构;串联重复和芸薹属三倍乘事件对芥菜GRF基因家族扩张的贡献分别为6.9%和38.0%,表明芸薹属三倍乘事件对芥菜GRF家族扩张起到重要驱动作用。以上研究结果对芥菜GRF转录因子家族的后续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群  齐占涛  薛永飞 《种子科技》2020,(9):56-56,58
为丰富晋北地区的园林景观,应用芥菜型油菜发展园林种植可以实现农业种植与旅游产业生态化的有机结合。根据晋北地区芥菜型春油菜的生长发育特点和高产种植经验,从选地、播种、田间管理等多方面介绍了芥菜型油菜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晋北地区的芥菜型油菜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探究不同基因型芥菜对镉(Cd)、砷(As)、铅(Pb)、汞(Hg)和铬(Cr) 5种重金属的累积差异性,为芥菜在重金属复合污染地区生产的安全性提供指导。通过盆栽试验研究9种不同基因型芥菜对5种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响应差异,并结合重金属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以及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综合评价芥菜在重金属污染区的生产安全性。结果表明:芥菜具有较强的茎/叶重金属转运能力,重金属主要累积在芥菜根及叶中。芥菜不同部位重金属Cd的单项污染指数普遍较高且存在较大的品种差异。Pb、As、Hg和Cr污染指数呈现趋势类似,品种及不同部位间差异不明显。供试品种中‘五四青丕蓝’、‘脆嫩儿菜’、‘特大棒菜’、‘抗热四季甜竹芥’为较好的重金属低累积芥菜品种。芥菜对重金属的累积有基因型差异和重金属种类差异,通过筛选不同基因型芥菜可以获得生产上较为安全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芥菜隶属十字花科芸薹属,是中国重要的特色蔬菜作物。对芥菜种质资源进行表型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对于其重要农艺性状表型数据获得、遗传背景明确及优质种质发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所收集到的85份芥菜地方种质资源进行田间表型鉴定,调查了13个数量性状和20个质量性状,发现该批种质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27%~33.56%,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95~2.08;质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0%~368.63%,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1.66。基于表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将该批种质分为2大类群(Ⅰ叶用芥菜;Ⅱ根用芥菜和茎用芥菜),其中Ⅰ类群下分3个亚群,Ⅱ类群下分2个亚群。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同样将该批种质分为2大类群(Ⅰ叶用芥菜和茎用芥菜;Ⅱ根用芥菜)。将两种聚类方法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存在较大差异,基于分子标记的类群划分在一定程度上与地域分布有关。本研究丰富了芥菜的遗传基础,为优异芥菜地方种质资源挖掘及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科技大世界     
转基因芥菜能消除土壤硒污染美国科学家试验证实,三种转基因印度芥菜吸收土壤硒污染的能力很强。他们认为,转基因植物清除土壤污染可能是一种高效廉价的办法。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和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中心科学家在新一期《环境科学和技术》上发表论文说,野外试验地中生长的转基因印度芥菜,清除土壤硒污染的效果比在温室试验还要好,表明转基因印度芥菜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天然的印度芥菜吸收土壤中硒的能力就很强。美国科学家培育出了三种转基因印度芥菜,一种能增强三磷酸腺苷酶的生成,有助于将硒酸盐分解成对生物无害的物质。另…  相似文献   

9.
主要对西藏栽培油菜与野生油菜遗传资源的表型性状、抗寒性、含油率、熟期和千粒重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子叶类型最为丰富;野生芥菜型油菜和野生白菜型油菜以宽萼片为主,栽培芥菜型和栽培白菜型油菜以中萼片为主;野生白菜型油菜的抗寒性强于其他油菜,栽培芥菜型油菜抗寒性较栽培白菜型和野生芥菜型好;野生白菜型油菜和野生芥菜型种质资源的含油率大多超过40%,野生油菜种质资源含油率高于栽培油菜含油率;在山南和日喀则,无论是野生型油菜种质资源,还是栽培型油菜种质资源,除极早熟外分布有不同熟期的油菜类型;千粒重大于5 g的种质资源中,野生白菜型和栽培芥菜型油菜所占比重较大.野生芥菜型和栽培白菜型油菜的千粒重以1~5 g的居多,而千粒重小于1 g的种质资源分布在野生芥菜型和栽培白菜型油菜中;野生油菜的成熟期比栽培油菜要早20~40 d.  相似文献   

10.
以2个不耐盐渍糯玉米自交系SS-13、SH-2和2个耐盐渍糯玉米自交系SG-13、SS-12为试材,以海南盐渍土壤为对象,研究海南盐渍土对糯玉米自交系出苗及幼苗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渍土壤胁迫下,4个糯玉米自交系出苗率、株高、叶面积、SPAD值、净光合速率、植株存活率明显降低,降低程度因自交系的耐性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不耐盐渍系受胁迫后的出苗率、株高、叶面积、植株存活率分别比正常土壤平均降低了9.95%、28.5%、51.0%和95.0%,而耐盐渍系分别平均降低了7.95%、25.5%、35.5%和66.5%.耐盐渍系胁迫指数明显低于不耐盐渍系,且随着幼苗的生长胁迫指数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1.
花青素是导致芥菜型油菜叶片颜色差异的重要物质,PAP1基因是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转录调控基因.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技术,以不同叶色芥菜型油菜为材料,根据同源性较高的白菜PAP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克隆芥菜型油菜PAP1基因序列.芥菜型油菜PAP1基因的基因长度在1348~1669 bp,编码序列长744~753 bp,包括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区域.PAP1蛋白包括两个MYB结合域,分别位于第9~59和62~110氨基酸.进化分析表明芥菜型油菜PAP1基因与白菜和芜菁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与拟南芥亲缘关系较远.对比不同叶色芥菜型油菜基因序列发现,紫叶芥和红叶芥PAP1基因的编码区序列无差异,但编码的蛋白质与绿叶芥有22个氨基酸差异,定量PCR分析表明PAP1基因及其调控的下游基因如DFR、TT19等在绿叶芥油菜中表达水平较低,上述差异可能导致了芥菜型油菜叶色的差异.本研究为探究不同叶色芥菜型油菜的可能形成机制及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棉田套作芥菜绿肥防治黄萎病效果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2001~2003年,研究了芥菜油抑制棉花黄萎病菌试验及棉田套种芥菜绿肥对棉花黄萎病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芥菜油高、中、低3个浓度对黄萎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中、低浓度培养5天后抑菌效果分别为98.8%、74.5%、40.3%;棉田套作芥菜绿肥,抑制棉花黄萎病的效果连续3年的防效分别为52.3%、70.9%、89.6%.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发现以芥菜型褐籽油菜与芥菜型黄籽油菜进行杂交获得的F2后代中黄籽和褐籽后代的籽粒颜色并不是完全一致,黄籽有明亮的淡黄到暗黄的渐变,而褐籽有浅褐到深褐的渐变。因此,为了探究芥菜型油菜种皮颜色的机理,本研究以芥菜型褐籽油菜X398为母本,芥菜型黄籽油菜X402为父本进行杂交构建了重组自交系群体,再对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构建了芥菜型油菜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结合重组自交系群体的粒色性状表型和基因型进行QTL定位。结果获得4个控制芥菜型油菜黄籽性状的主效QTL,其中A09连锁群上获得1个主效QTL,其贡献率为14.2%,置信区间为47.6~49.6;B08连锁群上获得3个主效QTL,其贡献率分别为19.2%、12.9%和20.5%,置信区间分别为54.8~57.2、61.0~63.4和72.2~73.9。这为芥菜型油菜粒色性状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猴头菇春秋季节栽培,生育期70~80天。产品保鲜盐渍或脱水烘干,内销出口均可。鸡腿蘑春秋两季栽培,生育期65~70天。产品保鲜盐渍或脱水烘干,内销出口均可。  相似文献   

15.
以不同铅镉复合浓度为变量,采用芥菜种子进行萌发试验,试验设8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来研究铅镉复合胁迫对宽杆芥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铅镉复合浓度的增加,宽杆芥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发芽指数、相对发芽指数、萌发活力指数、相对萌发活力指数、苗高、主根长、侧根数均显著下降,而铅镉复合胁迫显著降低宽杆芥菜幼苗的苗高,但低浓度铅镉复合胁迫有利于苗鲜重和苗干重的积累,高浓度铅镉复合胁迫反而抑制苗鲜重和苗干重的积累.得出结论:铅镉复合胁迫不利于宽杆芥菜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另外,低浓度铅镉复合胁迫可利于芥菜子叶光合色素的累积,高浓度的铅镉复合胁迫则抑制芥菜子叶光合色素的积累.  相似文献   

16.
芥菜分类及茎瘤芥(榨菜)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芥菜是中国的原产蔬菜之一,在中国发生的变异和分化是相当丰富的,国内外对芥菜的分类研究报道很多。主要从传统的植物学形态、同工酶、蛋白质电泳、花粉形态多样性、DNA多态性等方面综述了其分类研究进展,同时概述了茎瘤芥育种相关技术研究进展,旨在为芥菜的分类研究和遗传育种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芥菜转基因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叶用和茎用芥菜的子叶、叶片及下胚轴为外植体,通过筛选12种含不同种类和浓度激素的培养基,综合分析与确定影响芥菜转基因再生体系各因素的最佳值,以及对再生抗性苗的PCR、Southern、Northern及抗虫鉴定,筛选到了能稳定表达外源基因的转基因植株,建立了芥菜转基因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8.
印度栽培芥菜型油菜主要用于生产人类食用油和牧畜饲料油饼。虽然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芥菜型油菜生产国,但是印度的芥菜型油菜产量甚至连国内市场都满足不了。这就需要加强高产、高油含量品种的研究。杂交种子为利用多数遗传变异和杂种优势反应提供了机遇。芥菜型油菜是一个自花授粉作物。但是也报道了高达30%的异交情况。自然界的异交是由昆虫和风传播造成的,主要  相似文献   

19.
一般山野(蔬)菜盐渍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变褐发黑现象,这样就会给进一步加工及市场销售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本文介绍的技术方法,不仅使盐渍变褐发黑的山野(蔬)菜叶绿素还原,而且加工中注入保鲜液后,可长期处于鲜绿状态,保质保鲜期长达12个月。1 加工工艺流程  盐渍山野(蔬)菜→脱盐→绿色还原→表面杀菌→漂洗→分装并注入保鲜液→真空封口→杀菌冷却→成品。2 工艺操作要点:  (1)原料要求:选择无霉烂、无变质、柔软、嫩脆的盐渍山野(蔬)菜。  (2)浸泡脱盐:把盐渍过的山野(蔬)菜,放入已放好水的脱盐容器中,菜…  相似文献   

20.
西藏栽培芥菜型油菜农艺性状典范相关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60份西藏栽培芥菜型油菜材料为对象,运用典范相关分析方法,对西藏栽培芥菜型油菜的产量性状(5个变量)、主茎性状(6个变量)、分枝性状(3个变量)、角果性状(4个变量)等4组农艺性状(共含18个变量)间的典范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西藏栽培芥菜型油菜单株产量则主要靠每株角果数和千粒重取胜,每角果粒数的影响很小;(2)影响西藏栽培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最重要的则是角果性状,其次是分枝性状和主茎性状;(3)西藏芥菜型油菜在产量性状、主茎性状、分枝性状、角果性状等4组性状间均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