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MY牛杂交利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BMY牛为父本,云南黄牛、西本杂、短本杂等为母本的多元肉牛杂交,以期为云南省肉牛改良及其肉牛生产模式提供发展基础。[方法]通过应用BMY公牛及冻精与云南黄牛及其杂交母牛进行杂交改良中试。[结果]截止2009年底累计完成杂交改良14 734头,产犊12 738头,产犊率86.45%。进行了1 485头次体重体尺测定,BMY牛对云南黄牛及云南现有杂交组合的杂交后代初生体重为12.40 kg,较云南黄牛(YY)高1.64 kg,提高幅度较小(P〉0.05),但6月龄体重为108.96 kg,较YY高74.99 kg,有明显的改良效果(P〉0.01),估计的BMY牛对云南黄牛改良后代的初生重与6月龄体重杂种优势率分别是-8.02%和2.91%。[结论]以BMY牛为父本的杂交组合后代各生长性能都表现出较好的杂交优势,初生重、6月龄体重体尺有较大提高,为云南省、南方肉牛改良及其肉牛生产模式的探索提供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BMY牛是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自1984年至今通过婆罗门牛(Brahman, BB)、墨累灰牛(Murray Grey,MM)与云南黄牛(Yunnan Yellow Cattle,YY)杂交选育出来的一个热带、亚热带肉牛新品系,表现出较强的耐热抗蜱性能、繁殖性能好、生长发育迅速等特点.根据广东、广西、贵州及云南等省区引种推广应用反馈表明,BMY种公牛与本地母牛杂交具有较好的杂交优势,其后代具有体型较大、生长发育较快、耐粗饲、抗病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解决德宏本地黄牛个体小、生长慢、产肉性能差的问题.[方法]通过引进BMY牛与德宏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按照初生、6月龄、12月龄进行阶段称重并用LSD法进行检验.[结果]六年的体型外貌及数据分析表明,BMY牛及其杂交后代具有体型大、耐粗饲、抗逆性强、生长快等特点.初生重本地黄牛公母和杂交牛公母牛都差异显著(P<...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 BMY 牛在大姚县内的推广应用情况及其与滇中黄牛的改良效果(特别是生长性能的变化),以大姚县推广的 BMY 牛公牛或冻精为父本、滇中黄牛母牛为母本进行杂交,获得 BMY 杂交牛,并测定了该杂交品种12月龄和18月龄的体重和体尺(包括体斜长、体高、十字部高、胸宽、胸深、腰角宽、尻长、胸围、腹围、臀围及管围).结果显示:BMY 杂交牛12月龄与18月龄的体重和体尺整体水平高于滇中黄牛,且其在大姚区域内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表明 BMY 牛是值得大姚县重点推广应用的品种.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不同杂交牛在云南省南华县农村常规饲养状态下的生长性能,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杂交牛的性能状况,以期为本地区肉牛改良方向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团队在南华县肉牛改良较为集中的地区进行了不同杂交牛初生体重及体尺的测定,结果发现西本杂、短本杂和BMY 本杂都表现出较好的杂交优势,西本杂组合的杂种优势尤为明显.与滇中黄牛相比,西本杂初生体重提高50.9%,短本杂提高39.6%,BMY 本杂提高27.0%.从总体情况看3 个不同品种杂交牛的生长都比本地牛有很大的提高,改良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不同管理模式与营养水平对热区肉牛育肥的影响,试验一采用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杂交后代和婆罗门牛、本地黄牛与1/2婆罗门牛×1/4莫累灰牛×1/4云南黄牛(BMY牛)5个品种各10头,通过90 d生长性能与平均日增重(ADG)测定,筛选出BMY牛为适宜热区推广品种;试验二选取体重约160 kg的BMY公牛40头,分成5组,每组8头,分别采用全放牧不补饲、自由放牧+补饲精料1.0 kg、舍饲牧草+补饲精料1.0 kg、2.0 kg、3.0 kg的方式,在热区进行相同品种不同管理模式与日粮营养水平育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管理模式与日粮营养水平下,BMY牛对热区环境的适应性与生长性能表现最好;在相同品种同等营养水平下,舍饲育肥的效果明显优于放牧管理;在相同品种相同管理条件下,保持3.0 kg日粮营养水平可获最高育肥效益。说明在我国热区选择BMY牛并保持3.0 kg以上日粮营养水平舍饲育肥能获取最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楚雄州为代表的滇中地区气候条件下,用BMY牛改良滇中黄牛的效果及BMY牛的推广应用前景.[方法]以滇中黄牛为母本,BMY牛为父本,在楚雄州开展杂交改良效果的调查.[结果]①选择滇中黄牛母牛,用BMY牛冻精累计输精9 055头,受胎7 254头,受胎率80.11%,产犊6 781头,产犊率93.48%;②BMY×本杂的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和30月龄体重与滇中黄牛比较,公牛分别提高29.70%、33.82%、36.73%、35.97%、33.12%和47.21%,母牛分别提高23.34%、34.45%、32.32%、11.03%、30.07%和36.49%,但总体生长速度不及BMY牛、西×本杂;初生到24月龄的平均日增重(ADG)比较,BMY×本杂公牛(316.4 g)高于滇中黄牛和短×本杂,但低于BMY牛和西×本杂,母牛高于滇中黄牛,但低于BMY牛和其它组合;③BMY×本杂不同年龄段的各体尺指标均显著高于滇中黄牛,特别是体长、体高、胸宽、胸深、胸围、腹围和臀围等的发育更好;18月龄开始,部分体尺指标接近或超过短×本杂.④BMY×本杂24月龄公、母牛的BPI分别比滇中黄牛高出0.43和0.36,分别提高23.8%和20.2%,但低于BMY牛和西×本杂;⑤13~15月龄公牛经93 d育肥,BMY×本杂的ADG达1 133.3 g,高于短×本杂,但低于西×本杂、安×本杂和BMY牛,屠宰率61.04%,达到BMY牛和其它杂交组合的水平,但净肉率略低于其它组合.[结论]用BMY牛改良滇中黄牛的效果非常明显,杂交一代具有耐粗饲、耐热、抗蜱、适应性广、易饲养的特点.本研究结果为BMY牛在我国南方黄牛改良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BMY牛的扩繁和选育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婆莫云(BMY)扩繁和婆罗门(BB)公牛与莫云(MY)母牛或婆莫(BM)公牛与婆云(BY)母牛杂交选育,至2000年底,累计BMY牛747头,共建立核心母牛群315头。BMY牛表现出:生长快、成熟早,18月龄体重为成熟体重的80%;繁殖率高,小哨牧场的繁殖成活率为77.86%,高于相同环境条件的纯种莫累灰牛(47.2%)、婆罗门牛(61.12%);师宗牧场、曲靖朗目山牧场和滇龙公司牛场的平均繁殖成活率为56.4%;产肉性能好,在全放牧条件下,18月龄体重可达300kg以上,18月龄和30月龄牛的平均屠宰率达55.53%,平均净肉率为46.30%,分别比云南黄牛提高18.10和21.92个百分点,且优质切块占胴体重的39.3%;抗蜱、耐热、适应性广,不仅能适应炎热的气候,而且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表现也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讨BMY牛及各种杂交牛在楚雄区域常规饲养状态下的生产性能,给该区肉牛改良方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楚雄区域内各杂交牛的初生、6月龄体尺、体重。[结果]平均初生、6月龄体重以西本杂的为最高,分别为24kg、122.7kg,其次是短本杂交牛,分别为22.25kg、118.3kg,第三为BMY杂交牛,分别为20.15kg、98.8kg,第四是滇中牛,分别为15.90kg、75.5kg。[结论]不同品种杂交牛的生长性能都比滇中牛有很大的提高,改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美系短角肉种牛的选育及生产性能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在云南省种羊场饲养的从美国引进的短角肉种牛,4年的生长与繁殖性能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初生重40 kg,6月龄断奶重237 kg,12月龄重311 kg,18月龄重439 kg;成年公牛761 kg,母牛556 kg;繁殖成活率68.6%。与云南主要地方黄牛品种比,其繁殖性能和体重均优,短角牛的选育、推广应用效果较好,是值得推广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1.
笔者对BMY杂交F1代与德宏高峰黄牛进行了短期肥育对比试验研究。选取12月龄BMY杂交F1代牛与德宏高峰黄牛各7头,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采用现代养牛管理技术进行生长肥育对比试验,试验期12个月。结果表明,BMY-F1代牛的平均日增重比本地黄牛高0.09 kg,增重效果极显著(P<0.01);BMY-F1牛的生长发育速度明显高于本地的高峰牛;BMY杂交F1代的屠宰率比本地黄牛高出2.1个百分点,产肉率高出1.7个百分比,差异性显著(P<0.05);平均利润BMY-F1牛每头比本地黄牛高出497元;14头黄牛共计产值7.20万元,纯利润1.78万元,投入产出比=1:1.29。采用全舍、集中饲养,粗料自由采食,精料定位采食,本地高峰牛和BMY-F1代都有显著的成长优势。在相同饲料、饲草及饲养条件下,BMY-F1代牛的效益优于本地黄牛。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云南省肉牛杂交改良效果,筛选适合云南地区肉牛杂交最佳组合,为今后开展肉牛杂交工作和制定肉牛改良技术路线提供参考。通过4年的试验研究,测定分析了BMY本、西本、短本F1牛和本地牛(滇中牛)的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牛体重和体尺指标(体斜长、体高、胸围、胸宽、胸深、管围、腹围、臀围、腰角宽、尻长和十字部高)及对当地气候的适应性能。结果显示:3个杂交组合F1代不同年龄的生长速度和体尺指标均显著优于滇中牛,说明肉牛改良效果显著,其中西本F1代的杂种优势最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不同杂交组合牛及纯种牛生长发育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云南热带、亚热带肉牛品种杂交组合及选育研究”课题执行期间收集的各种杂交组合牛、纯种莫累灰牛(MM)及云南黄牛(YY)的阶段性体重、体尺测定资料和外貌评分资料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表明在条件较好的小哨,莫云杂(MY)、婆云杂(BY)两种二元杂交牛的12月龄和18月龄体重分别比纯种云南黄牛提高21.45%、29.71%和28.91%、31.31%;婆莫云(BMY)三元杂交牛的初生重、18月龄和36月龄体重分别比云南黄牛提高66.21%、12.36%和10.92%。在六六呼,纯种沙西华公牛(SS)与木地黄牛的沙云杂(SY)二元杂交牛的18月龄、24月龄和36月龄体重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17.1%、10.92%和23.07%。在以MY为母本,SS为父本的三元杂交牛中,相应司旨标分别提高68.49%、75.3%和82.5%。在曼中田,以婆罗门(BB)冻精进行人工授精所产生的婆云杂(BY)二元杂交牛的初生重、12月龄和18月龄体重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36.9%、-0.2%和16.34%。以杂交公牛为父本所产生的1/4婆罗门·3/4云南黄牛(BYY)和1/4婆罗门·1/8莫累灰·5/8云南黄牛(BMYY)44后代中,其初生重和18月龄体重分别比本地牛提高2.56%、13.56%和7.1%、2.8%。  相似文献   

14.
试验对巍山境内680头各种杂交组合牛进行了生产性能测定.结果显示:平均初生重,三元杂交牛海西本31.36 kg、婆西本30.50 kg、安西本29.85 kg、BMY西本29.32 kg,二元杂交母牛西本30.21 kg、西西本32.24 kg,本地黄牛13.06 kg;12月龄平均体重,三元杂交牛海西本199.80 kg、婆西本195.50 kg、安西本230.00kg、BMY西本219.60kg,二元杂交母牛西本151.00 kg、西西本158.00kg,本地黄牛56.21kg;平均成年体重,三元杂交牛海西本416.99kg、婆西本406.26kg、安西本415.68kg、BMY西本424.32kg,二元杂交母牛西本405.36kg、西西本411.23 kg,本地黄牛236.70 kg.表明把巍山肉牛改良方向定为引进温带牛、瘤牛冻精与本地牛及其杂交牛进行杂交,可兼顾适应性和生产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云岭牛选育的同时,为进一步了解云岭牛在不同地区的适应性和生产性能,加大云岭牛的杂交应用范围,进行中试与推广。[方法]云岭牛种公牛(或冻精)与普洱本地黄牛杂交,产生杂交F1代,进行生产性能、屠宰性能等测定和比较。[结果]云岭牛及杂交F1代在普洱地区的产犊率、成活率、繁殖成活率较高,分别在86.42%、98.28%和84.93%以上,与普洱本地黄牛接近(P0.05),适应性强。云岭牛初生重较普洱本地黄牛的16.92±4.57kg提高78.31%,而YL·Y(云岭牛×普洱本地黄牛)F1比普洱本地黄牛提高41.67%(P0.01);6、12、18、24和36月龄体重也呈同样的优势,差异显著(P0.01)。云岭牛6月龄断奶重较普洱本地黄牛提高71.29%(P0.01),较YL·Y F1体重高23.84%(P0.05);云岭牛36月龄体重较普洱本地黄牛提高91.20%(P0.01),与YL·Y F1的体重也有明显差距(P0.05)。云岭牛杂交后代的杂交优势率以18月龄最高(17.14%),12月龄次之,初生重和6月龄重较低,分别为7.06%、1.90%和1.96%。云岭牛、YL·Y F1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显著高于普洱本地黄牛(P0.01)。三者的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肉骨比、肉色、脂肪色等差异不显著(P0.05)。第12~13肋间眼肌面积以云岭牛最大,YL·Y F1次之,普洱本地黄牛最小,三者间差异较大(P0.05)。云岭牛眼肉的剪切力最低,为3.33±0.69kg.f,三者的牛肉剪切力值小于4.78kg.f,属于优质牛肉。并且,杂交优势率较高,与楚雄州、德宏州的推广应用都取得了很理想的效果。[结论]云岭牛及其杂交后代在云南南方地区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各生长阶段的体重明显高于当地黄牛,说明云岭牛优越的种用价值,值得在云南省,乃至我国南方省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婆罗门牛及其杂交优势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婆罗门牛的引进、与本地黄牛杂交利用,对原种牛及其杂交牛的生产性能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婆罗门牛是适应热带、亚热带生态环境饲养的肉牛品种,其杂交牛的杂交优势明显,在生长、繁殖、产肉性能等方面表现较好,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婆莫云(BMY)扩繁和婆罗门(BB)公牛与莫云(MY)母牛或婆莫(BM)公牛与婆云(BY)母牛杂交选育,至2000年底,累计形成BMY牛747头,共建立核心母牛群315头。BMY牛表现出生长快成熟早的特点,18月龄体重为成熟体重的80%;繁殖成活率为77.86%;在全放牧条件下,18月龄体重可达300kg以上,18月龄牛的平均屠宰率达55.50%,平均净肉率为46.27%,分别比云南黄牛提高18.10和21.92个百分点,且优质切块占胴体重的39.3%。  相似文献   

18.
BMY热带肉牛的生长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婆墨云(BMY)扩繁和婆罗门(BB)公牛与墨云(MY)母牛或婆墨(BM)公牛与婆云(BY)母牛杂交选育,至2000年底,累计形成BMY牛747头,共建立核心母牛群315头。BMY牛表现生长快成熟早,18月龄体重为成熟体重的80%;繁殖成活率为77.86%;在全放牧条件下,18月龄体重可达300kg以上,18月龄和30月龄牛的平均屠宰率达55.50%,平均净肉率为46.27%,分别比云南黄牛提高18.10和21.92个百分点,且优质切块占胴体重的39.3%。  相似文献   

19.
通过婆罗门牛(种牛或冻精)与云南黄牛杂交改良比较,其F1代的初生重、6月龄断奶重、12月龄和18月龄体重分别比云南黄牛高64.53%、13.37%、24.87%、37.91%。24月龄F1代牛市场价每头比云南黄牛高出1500元。  相似文献   

20.
云南热带亚热带肉牛品种杂交组合及选育研究总结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云南黄牛(YY)、英累灰牛(MM)、沙希华牛(SS)及婆罗门牛(BB)进行杂交,先后产生11种主要的杂交组合类型。经选择婆莫云杂(BMY)、婆云杂(BY)及莫云杂(MY)等3种组合类型最为理想。其中BMY、BY适合于我省热带气候环境,3种组合均能适应亚热带气候环境。基本特点是:断奶前增重率高于其他品种组合,以YY6月龄体重为100,则BMY、MY和BY分别为144、123和137;早熟,BMY、BY和MY的18月龄体重已达成年体重的80%、79%和77.5%;繁殖成活率高,BMY、MY和BY分别为84.3%、85.2%和65.6%。BMY、MY的指标大大超过纯种MM47.2%和BB66.1%;在全放牧水少量补词条件下,育肥增重年明显地高于其他组合,其中BMY达1060克/日,MY740克/日;抗蜱能力强于其他组合,依次为BY、BMY和MY。与此同时,形成了以集中配种、集中产犊为核心的全放牧肉牛生产管理日程及以早期生长率、繁殖成活率、育肥增重车、抗蜱性能等为核心的选择技术。为“九五”热带肉牛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也为面上肉牛生产的杂交优势利用提供了组合模式及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