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一、试验设计与经过嘉兴平原桑园土壤,以壤质堆迭土为主(占总面积的73.4%)。过去桑园施肥多偏重于氮磷肥对桑叶单产的研究,而氮钾肥对桑叶产量的增产效应及品质影响,报道甚少。为了研究嘉兴平原堆迭土,在一定有机肥及磷肥基础上,氮钾肥对桑叶产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嘉兴平原桑园土壤性状进行了调查,对典型的高低产桑园的肥力进行了分析,查明了高低产桑园土壤在物理性状和养分状况方面的差异。并根据现有资料提出了高产桑园的土壤肥力指标,认为要有效地提高低产桑园的产叶量,其耕作及肥培管理的方向应以高产桑园土壤肥力指标为目标。  相似文献   

3.
张益农 《蚕桑通报》1995,26(3):32-34
通过调查研究,明确嘉兴平原高低产桑园,是由于土壤本身属性的差异及长期培肥管理上的不同而造成,桑园平衡持续高产,试拟高产桑园土壤的肥力指标,低产桑园土壤的改良,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桑树栽植密度和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对春伐桑树不同技术处理与土壤理化性状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是栽植密度为每667m2种植1 000~1 200株、N∶P2O5:K2O=10∶5∶5的施肥比例,每667m2桑园面积留条7 500~8 000根,低干无拳式树形的组合,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桑树生长发育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杭嘉湖蚕区桑园土壤的酸碱度分析浙江省农科院蚕桑所沈国新,蒋松荣浙江省王店蚕种场杨樾,蒋虹煊土壤酸碱度是土壤长期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征值,是影响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率的重要因素。近几年,笔者在研究桑园肥培中发现,平原地区桑园土壤酸化严重,对此,有...  相似文献   

6.
钾素营养对桑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益农 《蚕桑通报》1995,26(1):18-20
浙江嘉兴平原堆叠土上,钾素营养对桑叶产量和品质日趋敏感,本文阐述桑树缺钾症状,钾肥的增产效应及其对叶质的影响,提出桑园中钾肥的一般用量以及多途径增加钾素营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浙江嘉兴平原堆叠土上,钾素营养对桑叶产量和品质日趋敏感。本文阐述桑树缺钾症状,钾肥的增产效应及其对叶质的影响,提出桑园中钾肥的一般用量以及多途径增加钾素营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省内部分桑园土壤分0~20、20~40cm两个土层,应用比色法测定其脲酶活性及氨含量,并用选择培养基法检测了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三大类微生物的含量。结果表明各地桑园土壤中脲酶活性和微生物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在所检测的土样中,吴江松陵桑园土样脲酶活性最高,而射阳特庸桑园土壤脲酶活性最低。另外,脲酶活性与微生物含量及土壤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桑园土壤理化性状与土壤磷细菌存在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园生态系统中营养物质的循环受到桑树生长、肥培管理、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生物尤其是微生物的影响。以磷素养分为例,江苏省桑园土壤除宜溧山区红黄壤、徐淮地区老黄土全磷含量低外,其他地区桑园土壤全磷含量大多不低。但桑园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则不然,徐淮黄泛区和滨...  相似文献   

10.
<正> 土壤是桑树生长的基地,土壤性状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桑树的生长发育。开展桑园土壤理化性状的调查工作,就可弄清土壤的基本情况,从而为桑园培肥改土和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11.
嘉湖平原桑园土壤酸化的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浙北嘉湖平原部分桑园土壤酸化现象十分明显,表现为土壤呈强酸性,粘闭板对长势减弱,肥料反应迟钝,即使重施化肥,仍不能获得高产。经调查研究,化验分析,初步明确桑园土壤酸化状况及酸化原因,并提出部分对策  相似文献   

12.
景电灌区次生盐渍化土地枸杞林的土壤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种植枸杞对改良次生盐渍化土壤的效果,实现次生盐渍化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对次生盐渍化土地不同利用方式的弃耕地、不同种植年限枸杞地和小麦地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与弃耕地相比,枸杞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显著增加;水溶性盐离子除HCO3-显著增加、Ca2+降低不明显外,K+、Na+、Mg2+、Cl-、SO42-、全盐量、电导率均显著降低,离子组成中Na+降幅最大,达70.1%~82.9%,全盐量降低70.9%~82.8%;砂砾含量降低、粉粒和粘粒含量升高,CaCO3含量升高,pH值降低,容重先降低后升高,孔隙度先升高后降低。枸杞地Na+和全盐量比小麦地分别高118.1%~282.3%和84.0%~211.5%,其他土壤理化指标和小麦地没有差异。这些说明种植枸杞改善了次生盐渍化土壤质量,除占盐分主导地位的Na+含量明显较高外,其他土壤性状恢复至与盐渍化程度低的传统农耕地相当。种植枸杞的前4年间土壤理化性质发生了迅速变化,之后变化速度很缓慢。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次生盐渍化土壤性状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用桑枝皮制备羧甲基纤维素钠及产品性能测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水溶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采用二次碱煮法将桑枝皮加工成桑枝皮纤维,再通过醚化反应并调节醚化温度制备出取代度在0.5~1.0之间的桑枝皮CMC。根据行业标准检测桑枝皮CMC样品的主要理化指标为:干燥减量小于10%,纯度大于95%,0.1 g/L样品水溶液的pH值为7.0~8.5,25℃时0.2 g/L样品水溶液的黏度为300~1 000 mPa.s,钠的质量分数>5%,氯化物的质量分数<0.5%;样品化学结构的红外光谱表征说明纤维素分子中的部分羟基氢被羟甲基取代,呈现良好的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300℃。对影响桑枝皮CMC水溶性黏度的因素及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桑枝皮CMC水溶液呈假塑性流体特性,其黏度随产品取代度、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具有较高黏度的产品在长时间内可保持其黏度的稳定。各项检测结果显示,用桑枝皮制备的CMC能够达到日用化工中的洗涤剂、牙膏以及纺织品生产应用的标准,可以作为替代棉短绒制备CMC的原料。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不同退化梯度高寒草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本试验以三江源区玛多县周边高寒草地未退化(Non-degraded grassland,ND)、轻度退化(Light degraded grassland,LD)、中度退化(Moderate degraded grassland,MD)以及重度退化(Heavy degraded grassland,HD)4种不同退化梯度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高寒草地0~10 cm、10~20 cm和20~30 cm的土样,对土壤理化性质(全氮、全磷、全钾和全碳等)、酶活性(脲酶、蔗糖酶、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重金属含量(铜Cu、铬Cr、铅Pb、锌Zn和镉Cd)进行测定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重金属含量随着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呈先降低后上升再降低的趋势。土壤理化性质中,不同退化程度草地0~10 cm土层土壤全碳、硝态氮和pH差异显著(P<0.05);10~20 cm土层土壤全氮、硝态氮、全碳和pH差异显著(P<0.05);20~30 cm土层土壤全氮和全碳差异显著(P<0.05)。土壤酶中,不同退化程度草地0~10 cm土层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差异显著(P<0.05);10~20 cm和20~30 cm土层土壤脲酶、蔗糖酶、淀粉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差异显著(P<0.05)。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中,不同退化程度草地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Cu,Cd,Zn以及20~30 cm土层Cu,Cr,Cd差异显著(P<0.05)。同一退化程度随土层加深重金属含量具富集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5种重金属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脲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以及过氧化氢酶显著相关(P<0.05)。根据土壤污染负荷指数法计算,各退化梯度土壤均属于重金属中度污染。综上所述,本试验分析了不同退化草地土壤物理变化、酶活性变化及重金属含量变化,可为三江源高寒草地土壤健康、资源可持续利用、防止土壤退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泰安市28个桑园的土壤肥力数值化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评估不同桑园的土壤肥力状况,采用比色法、原子吸收法等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28个桑园的土壤养分含量,利用模糊数学方法中的综合指数评价模型,结合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28个桑园土壤的15项土壤肥力属性进行分析之后,对各桑园的土壤肥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级。调查的28个桑园的土壤pH适宜,大部分桑园土壤有机质和氮、镁、锌元素含量偏低,个别桑园缺乏其它营养元素。桑园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的最小数据库集(MDS)包含全氮、pH值、碱解氮、有效铁、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全磷8项指标,指标权重为各自公因子方差的百分比,据此测算28个桑园的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平均值为0.25,变幅为0.18~0.34,可划分为高、较高、中等和偏低4个肥力等级,各等级桑园的比率分别为21.4%、25.0%、39.3%及14.3%。采用上述数值化综合评价与分析方法,可提高土壤肥力评价的定量化水平和科学性,减少评价过程中主观因素的影响。今后应根据桑树生长需求规范桑园土壤肥力丰缺标准及隶属度函数阈值,形成更加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6.
湿地是全球碳循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效应和功能,对调节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黑河中游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采样数据、利用植物群落排序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分析不同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湿地不同植物群落间土壤有机碳存在显著差异(P<0.05),土壤有机碳含量在3.56~4.30 g·kg^-1,呈现明显的表聚现象;土壤有机碳主要受容重、pH、土壤全氮、土壤水分、土壤速效氮、土壤盐分、优势物种盖度、总多度、总盖度、非禾本科草本盖度多种因素的影响,表明造成土壤有机碳变化的因素较为复杂;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有机碳变化的贡献为0.55,植物群落特征对土壤有机碳变化的贡献为0.22,表明在黑河中游造成各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有两种不同路径,一是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有机碳的直接影响,二是pH、盐分通过影响总多度从而影响土壤有机碳,表明在土壤有机碳变化的过程中,不仅仅有各影响因素单纯的直接作用,也有影响因素之间的间接作用。该研究结果对干旱区湿地土壤有机碳固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休牧是西藏主要放牧管理和草地保护的措施之一,目的是通过自然力的作用使退化草地的植被与土壤得到恢复,维持较高的多样性和生物量。本研究以西藏中部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研究自由放牧和休牧对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植物物种多样性、总生物量、地上地下生物量权衡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对比自由放牧和休牧对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植被与土壤特征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高寒草原与高寒草甸,休牧6~8年虽一定程度降低了植物群落的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增加了植被总生物量,但变化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休牧6~8年提高了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权衡值,并促使植物更多地向地上部分生长,且在高寒草甸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另外,休牧和自由放牧对高寒草甸以及高寒草原草地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微团聚体、土壤营养元素影响没有显著差异。综合分析发现,休牧对西藏高寒草地的植被恢复尚未产生明显的效果,表现为休牧对群落生物多样性、植被生物量和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因此,对西藏休牧的实施效果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秸秆覆盖对桑园土壤微生物年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刚  佟万红  杜周和 《蚕业科学》2003,29(2):185-188
为提高桑园土壤肥力,调查了用秸杆覆盖桑园对桑园土壤微生物年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桑树生长期内,采用秸秆覆盖措施可明显增加桑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最多的是细菌,年平均增加150.99%;其次是氨化菌和固氮菌,分别增加142.24%和95.47%;真菌增加最少,为56.33%。4种土壤微生物年变化曲线,无论覆盖与对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高峰期出现在8月或9月。  相似文献   

19.
以Epichloё bromicola内生真菌侵染野大麦形成的带菌(E+)和不带菌(E-)植株为研究材料,将其种植在从甘肃玛曲、榆中和临泽采集的土壤中,温室培养8个月。分析在不同土壤中种植3、6和8个月后,E+和E-植物的地上干重;及植物建立后6和8个月的土壤碳、氮、磷、pH、细菌丰度、真菌丰度、土壤氮循环中涉及的关键细菌,旨在探究内生真菌侵染野大麦对宿主生境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中内生真菌的存在显著提高了野大麦的干物质量;相同带菌情况下(E+或E-),临泽土壤中干物质量最高,玛曲土壤中干物质量最低;三种土壤中E+植物的干物质量两两间差异显著,而在榆中和玛曲土壤中E-植物的干物质量差异不显著。内生真菌侵染显著增加了土壤全氮含量和氨氧化细菌的丰度。内生真菌对土壤总碳、微生物生物量碳、pH、细菌、真菌、反硝化细菌和氧化亚氮还原菌丰度的影响因土壤类型和植物生长时间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内生真菌对土壤总磷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各土壤类型之间差异显著,且随植物生长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变化。证实,Epichloё bromicola内生真菌侵染对野大麦生境土壤化学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与土壤类型密切相关,且随着宿主植物生长时间的延长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建议内生真菌对土壤的影响需长期实地研究,这有助于深刻理解驱动土壤性质变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桑树不同品种生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依据生态学的原理和规律建设高产优质桑园,研究了湖桑32号、农桑12号、新一之濑、选792号等不同品种桑园的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土壤呼吸强度、CO_2浓度、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等生态特性。4个品种的土壤呼吸速率依次为农桑12号>湖桑32号>新一之濑>选792号;增加空气相对湿度的大小顺序为农桑12号>选*蛇号>湖桑32号>新一之尬湖桑32号周围的地浓度显著高于其它3个品种;农桑12号降低气温的生态特性较为显著。对不同品种桑园与空旷地气候因素进行差异性分析认为,夏季桑园具有降低气温、增加空气相对湿度、降低土壤温度、减少土壤蒸发、增加土壤含水量的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