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利用Quickbird和ETM影像对浙江省绍兴县北部平原220 km2区域内50个村庄景观格局热效应进行研究.通过5种地类斑块共45个景观指数之间、景观指数与环境亮温之间的数量关系分析表明:在核心区,各景观指数与环境亮温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性大小受地类斑块相对面积的影响明显;众多景观指数可分为破碎度类指数、覆盖率类指数、形状指数、核心区规模指数、100m缓冲区相关指数等几类,其中优势斑块和景观总体的破碎度类指数、覆盖率类指数是环境亮温的主要作用因子;该区景观复杂,景观结构指数对亮温的贡献约占总量的25%,数量结构指数对亮温的贡献约占75%.建立2个亮温多元线性模型,筛选出相应的亮温预测及调控因子组,结果显示在景观斑块数量结构一定的情况下,地类斑块边界稠密、众多小斑块均匀分布、增温斑块形状狭长、降温斑块形状圆满的村庄更有助于环境降温.在核心区+100,+200,+300m缓冲区,环境亮温的主导因子变为绿地水体覆盖率,村庄景观格局热效应问题的研究尺度以核心区+100m缓冲区范围为佳.  相似文献   

2.
二滩库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景观格局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99年和2003年2个时段的TM、ETM 遥感数据,在GIS和FRAGSTAT景观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对二潍库区(盐边)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及其景观格局动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耕地面积减少,所占百分比呈下降趋势,而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所占百分比呈上升趋势。②耕地的斑块数目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减少,斑块密度上升,有林地的斑块数目减少,平均斑块面积增加,斑块密度下降,草地的斑块数目不断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增加,斑块密度下降。③有林地、灌木林地的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形状指数略有上升,斑块形状趋于复杂,而耕地、草地、疏林地的该指数略有下降,斑块形状趋于简单化。④从景观水平上看,景观格局变化的特征是斑块数明显增加,拼块平均面积减少,斑块密度增加,最大斑块指数减少,说明景观破碎度增加,景观异质性增强。蔓延度上升,散布与并列指数减小,说明景观的连通性增强。⑤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土地利用相对合理指数增加,坡度较大的地区,耕地面积明显减少,相应地林地、草地面积增加,整体上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3.
利用多波段遥感影像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植被图及外业调查,采用多个景观格局指数首次定量分析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景观空间格局及破碎化特征.借助ERDAS image8.7软件,将额河流域景观类型划分为7大类10小类,其中包括5大类8小类植被类型,影像总的分类精度达到87.2%.5大类植被类型面积比例分别为耕地16.5%、河漫滩林地2.6%、湿地1.6%、草地10.5%、荒漠52.2%.格局指数分析表明;河漫滩林地在景观中呈小斑块分布,其斑块最大周长和最大面积及平均面积均小于其他植被类型;河漫滩林地的斑块形状比较复杂,其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平均斑块分维数和类型边界密度指数均高于其他植被类型;多个景观指数都表明河漫滩林地在景观中的破碎化程度最高,这主要是由于河漫滩林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资源富集性吸引了人类高强度的干扰所致.额河流域景观类型面积分布最不均匀,但景观类型斑块数分布相对较均匀.  相似文献   

4.
福州市林地景观斑块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福州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地形图,在GIS软件的支持下,对福州市林地景观的地形分布格局进行了空间分析和统计,然后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分别从景观格局的总体特征、斑块规模特征、斑块破碎化特征以及斑块形状特征等4个方面,分析了福州市林地景观类型的斑块特征和景观破碎化程度,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景观格局是由自然或人为形成的一系列大小、形状各异,排列不同的景观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2005年MODIS卫星数据,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得到湖南省景观图.利用决策树分类法将研究区分为5种景观类型:水、自然植被、耕地、城镇用地、其它用地.选取斑块数、斑块密度、破碎度、斑块分维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均匀度、聚集度、分离度等景观指数,从斑块、斑块类型和景观3个层次上对研究区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景观斑块共39357块,总面积为21.1984万km2;在5种景观类型中,植被和耕地是主要景观类型,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8.38%;湖南省景观多样性程度低,且斑块空间形状简单.  相似文献   

6.
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PLAND指数、MPS指数、AI指数、PAFRAC指数、SHDI、SHEI指数对贵州佛顶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以地类划分的景观中,林地斑块占主体(91.93%),其中尤以纯林斑块面积最大(61.76%),且斑块完整性最高;在以林分起源划分的景观中,天然林斑块面积占总面积89.19%,且斑块破碎化程度低,保存完好,但原生林面积比例极小(0.49%);在功能分区中,核心区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最低,且核心区斑块异质性低、破碎度低、人为干扰较少,表明保护区功能分区的核心区划定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针对常宁市域范围,利用GIS和Fragstat软件,通过建立缓冲区并进行情景分析,分析了不同等级道路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常宁市内一级道路所影响面积最大,二级道路最小,而影响的斑块数目则为三级路一级路二级路高速路,受影响生态面积为水田灌木林地茶园旱地其他建筑用地有林地水体住宅用地其他林地疏林地裸地果园其他园地,受影响斑块数目最高为灌木林地,其次为水田。情景分析表明,随着道路的建设,斑块分维数升高,但总体上,高等级道路对景观形状指数和斑块形状因子升高的贡献率最小。  相似文献   

8.
利用昆明市1990年和2000年2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结合GIS和统计软件,对昆明市10年间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0~2000年昆明市各景观要素之间变化显著,景观要素面积增加的有建设用地、城镇居住用地、草地和旱地,增加最大的是城镇居住用地,增加了10.92 km2,比1990年增加了5.5%;面积减少的有水田、林地和湿地;各景观要素之间相互转化,其主要特征:①城区外水田、旱地等生产用地向城市居住用地和建设用地转移,其中水田在10年间向城镇居住用地转化了1 134.25 hm2,占1990年水田的5.81%;②林地、旱地和草地之间相互转化,林地向草地转化的面积最大,为1 694.19 hm2.对昆明市景观格局分析结果为,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居住用地景观破碎度减少,斑块形状趋于规则化;林地、草地和旱地景观破碎度增大、斑块形状复杂化;景观总体格局趋向于多样化、复杂化.  相似文献   

9.
《林业资源管理》2013,(3):106-111
通过野外调查、遥感影像解译和Fragstats 3.3软件平台,基于斑块和景观两个尺度对通天河干流流域水电4组梯级开发方案对景观格局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008年通天河干流流域景观格局总体特征为草地是优势景观类型,其次为裸地和林地。方案4对斑块水平上的景观指数和景观水平上的格局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0.
利用香格里拉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在ArcGIS9和Fragstats3.3软件支持下,选取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形状指数、平均斑块面积、分维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蔓延度指数等森林景观格局指标对香格里拉县森林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香格里拉县冷杉林和高山松林斑块较多,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16.97%、14.43%,在总体景观中处于主导地位。阔叶林和灌木林斑块密度分别为0.2496、0.2118,景观较为破碎;香格里拉县森林景观多样性指数为2.1300,景观要素类型较丰富,天然林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以200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GIS分析软件,运用相关景观异质性指数和景观格局指数,系统地分析了红塘沟流域森林景观格局。结果表明:研究区森林景观以有林地为主体,其面积和斑块数的比例分别为73.48%和40.79%,优势度达到3.0338,为研究区景观基质;综合分析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以及优势度指数表明,研究区景观异质性较低,景观各要素斑块交互镶嵌;景观斑块规模最大的为有林地,各景观斑块形状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县域森林景观格局研究——以河北省大名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GIS软件支持下,结合2008年大名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选取景观异质性指数(景观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和景观斑块形状特征指数(近圆指数和分维数)等,系统地分析了大名县森林景观要素格局及规模,以期为实现大名县森林景观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支持。  相似文献   

13.
城市道路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了解一个城市、感受城市景观特色与文化的重要窗口。作者通过对济南市马鞍山路道路绿化的实地调研,结合其道路性质及周边环境,分析现有绿化景观模式的优缺点,并给予相应的景观评价;针对目前济南市老城区道路绿化改建过程中行道树的选择、保护与移植等问题,探求适合该类城市道路绿化建设的景观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以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桃山林场施业区内的森林资源为对象,利用GIS技术对其森林景观及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桃山林场森林景观以混交林为主体,其面积占景观总面积的60.42%,斑块数量占景观斑块总数量的29.01%,优势度达到3.474 5。在斑块规模中,以混交林斑块最大,纯林和荒山荒地也有较大规模,疏林地也有相当规模分布,未成林造林地、宜林沙荒地、灌木林、耕地和其它用地景观规模最小;各类斑块的极差值均较大,斑块大小的分化较强烈。混交林的形状最复杂;其次是未成林造林地、纯林、荒山荒地、灌木林、宜林沙荒地、耕地和疏林地;其它用地的形状规整,边缘形状简单,说明这类景观斑块受人为干较严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年间的森林景观格局变化分析,对保护区美学质量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保护区由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竹林、水域和其它等6类景观类型组成。阔叶林为优势景观,面积比例维持在80%以上,是形成保护区优美景色的最主要因素。而且该景观类型斑块破碎度低,结合度和聚集度高,具有宏观美。2)常绿阔叶林的面积比例逐年下降,平均斑块面积、结合度和聚集度也随之降低;而落叶阔叶林各指标变化与之相反,并在2004年开始超过了常绿阔叶林成为主导景观类型,丰富了保护区的季相变化,显著提升了秋季美景度。3)竹林面积扩张了近3倍,但是斑块破碎度较高,没有形成壮阔的竹海景观,而且极易入侵阔叶林,造成阔叶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美景度的下降,所以采取人为砍伐对其扩张进行了控制。4)景区道路、旅游基础设施、农家乐等面积增长了50%,由于缺少专业的设计和统一规划,建筑物景观与当地的森林景观没有形成很好的融合,美学质量不高。  相似文献   

16.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手段,获取西洞庭湖区森林景观类型基本信息。建立景观类型属性数据库,对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景观空间格局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综合水平较高的为桃源县、澧县、鼎城区、临澧县、汉寿县,其中最高的为桃源县;综合水平居中的有和洑林场、常德林场、津市市、安乡县、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洞庭农场、武陵区、涔澹林场、贺家山原种场、西湖农场综合水平较低,其中西湖农场综合水平最低。该方法为西洞庭湖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优化、森林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选取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均匀性等指标,对福建省惠安县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内景观空间格局表现为以农田为主的景观结构,而林区景观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但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仍比较严峻。整个研究区共有斑块7032个,其中最大斑块11.2km^2,最小斑块420m^2,斑块在大小上差异很大。随着人类干扰强度增加,景观多样性下降,优势度增高。  相似文献   

18.
基于红枫湖流域第四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通过重采样得到不同空间粒度的流域景观数据,在Fragstats软件中计算得到不同粒度和幅度下的景观格局指数值,通过绘制景观水平和景观类型水平2个层面的景观指数尺度效应曲线,量化分析了流域森林景观格局尺度效应,并对流域森林景观格局尺度效应的敏感性特征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红枫湖流域森林景观格局具有明显的粒度和幅度效应;2)景观水平指数随粒度变化均表现为较强的敏感性,景观类型指数随粒度变化反映为差异显著的敏感性特征;3)多数景观格局指数在10km幅度范围出现明显的尺度转折点,敏感性较强,大于10km幅度范围后逐渐趋于平稳,敏感性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