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对虾养殖的关键在于养水,养水的根本在于养底。有效地降解、转化养殖代谢产物,平衡调控养殖环境的生物因子和理化因子,平衡藻相与菌相,营造良好养殖生态,是应对当前对虾养殖病害频繁发生和养殖环境污染、实现对虾健康养殖和质量安全管理的关键。近几年来,我公司推广健康养殖技术。经过几年的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实践,养殖对虾产量每造平均亩产稳定在850公斤以上。总结养殖情况,现将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一、为什么要发展对虾精细养殖和生态养殖相结合的复合养殖系统1.传统的对虾养殖技术及管理模式导致养虾业的不可持续发展以亚洲为代表的原始的鱼式鱼虾混养技术——即所谓的粗放式养殖,经历了200~300年漫长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对虾人工培苗、配合饲料的产业化,从而快速地大规模发展了单一品种的对虾半精养、精养技术。虽然仍是土池塘,但它更多地利用了工程及机械设备,例如建设进排水闸门、水泵站。人为控制放苗量及投饵量,它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池塘的容纳量,调控水质主要依赖大水量交换,有些也适当使用增氧机。控制疾病主要依赖使…  相似文献   

3.
<正>利用海蜇的生态习性,在对虾养殖前期进行海蜇生产,后期进行对虾养殖,不仅可以一池多养,一举两得,而且可避开对虾疫病暴发期,提高池塘利用率和养殖效益。现将利用虾池前期养殖海蜇的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2005年我市承担了湖南省畜牧水产局下达的《韶山市渔业生态养殖技术推广》项目。一年来,项目区推广“一水二养”的生态养殖技术,实施“池内养鱼、箱内养鳝”的立体生态养殖,改变了传统养殖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顺利地通过了省级验收。1试验  相似文献   

5.
滦南县是河北省海水养殖重点县,现拥有海水池塘养殖面积3800hm2。近年来,水产技术部门及广大虾农认真总结本县多年养虾经验教训,学习借鉴外地先进技术和经验,改变传统的单一养虾模式,发展多品种立体混合养殖。现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对虾、河鲍、海蜇等多品种生态混合养殖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滨洲港正海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黄河三角洲的滨州沿海,是一家以制盐和盐化工、对虾养殖为主的企业,因需要整合了大量浅海滩涂,但利用率一直较低,为此投资兴建了大量的池塘,进行晒盐和对虾养殖等。近几年由于盐业市场低迷,而养虾死亡率较高、产量不稳定,从而影响了公司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开发新的养殖项目和品种,进行池塘和海水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7.
严天鹏 《内陆水产》2005,30(12):14-15
冬季温棚养殖南美白对虾.避开了对虾集中起捕上市销售价格低迷时段.在春节前后或清明前对虾货源较少、价格较高的紧俏时期分批上市,可获取较好的养殖收益。但冬季温棚养虾,气温较低,对虾生长缓慢,养殖周期延长.技术要求较高;养殖过程稍有疏忽极易引发对虾不适应.严重时造成对虾死亡。笔者结合基层指导养殖生产的体会.就冬季温棚养虾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郭龙文  黄欣 《齐鲁渔业》2005,22(12):1-3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以其生长速度快、对环境适应性强、耐密养及抗病力强等特点,很快成长为我国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但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水环境污染逐渐升级,病害增多,特别是化学药物的滥用,致使养殖生态环境出现越来越恶化的态势。因此,要促进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注重池塘人工生态系统的培育,发展生态养殖。在生态养殖巾,必须首先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养虾先养水,培养优良的水色给对虾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对虾健康快速生长,利于养殖生产的顺利进行。本文将列举出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几种优良水色,同时介绍相关的养护措施,供广大养殖从业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良尧 《内陆水产》2002,27(3):34-35
在养虾业的发展过程中,虾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养虾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已成为制约养虾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病毒性虾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的治疗方法。虾病的发生,不仅是病原体侵袭的结果,还与对虾本身的抗病能力及养殖环境条件和养殖者的饲养管理技术等密切相关。因此,对虾养殖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施对虾的生态健康养殖,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发病。对虾的健康养殖和疾病预防技术主要包括如下3个方面:1控制和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1.1科学建池选择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科学建造虾池是健康…  相似文献   

11.
海水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模式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虾养殖由于受到水资源和虾病的困扰,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已经成为今后对虾养殖的一个重要方向。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结构包括了养虾池、水处理技术、消毒杀菌、增氧技术、水温调节装置等。目前,典型的养殖模式有美国德州跑道式对虾养殖系统、台南室内自动化循环水养虾系统、美国佛罗里达三阶段养殖系统和美国夏威夷基于微藻的循环水对虾养殖系统。文中对这4种典型的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养殖试验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2.
对虾养殖的清塘与肥水,是养虾各环节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但往往被人忽略,不少养殖认为这很简单,不用哕嗦,当遇到了水质环境变化了,都埋怨天气不好,问题是技术不到位,按老办法养殖,结果天气反常了束手无策,今年为何大部分在早造失败了,就是没有真正掌握好养水这个关键点。养好水必须清塘要彻底,也是对虾健康养殖生产最基本的程序,这里再谈一下为什么要彻底清塘,如果清塘不彻底,就会容易给养虾带来致病的不良环境,直接影响整造虾水体的水质稳定。养虾早期肥水搞不好,虾苗的基础饵料贫乏,成活率低、生长慢、养虾中、后期水色调节不过关,水质易受底质等因素影响造成水质不稳定,难以给对虾造就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当然虾就会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13.
盖春蕾 《河北渔业》2011,(10):39-39
<正>生物絮团对虾养殖技术是在零换水量的基础上,采用人工调控池塘微生物数量以达到提高对虾养殖成活率、降低饲料系数的一项新技术。1微生态制剂应用情况目前对虾育苗上关于微生态的研究应用很多,Maeda和Nogami报道了从斑节对虾育苗养  相似文献   

14.
很多时候就是“经验”害了我们!已有的养殖“经验”束缚了我们的思维,难以接受新观念。虾很多人都会养,近几年各地探索了多种养殖模式,很多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前些年倡导的对虾高健康养殖系统推动了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的迅猛发展,使得对虾养殖总产量节节攀高,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在生产实践中,许多养殖户为了追求高产量而导致虾病越来越多、虾生长越来越慢,2000年前后养到规格30尾/500g左右一次性卖虾只需养殖七、八十天左右,而近两年绝大多数都得养一百多天,虽说与虾苗的质量退化有关,但也不能否认养殖方法上存在一些缺陷,如一直困扰广大养殖户的“偷死”、“耗底”问题,往往造成死大虾、饵料系数高、养殖成本高;同时该系统推崇放苗前水体的彻底消毒处理,导致养殖过程中水质难以稳定,养殖期间的消毒又导致虾的应激问题。近些年所倡导的生态养殖,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养殖”,只不过经常使用微生物制剂,少用消毒剂,少用或不用抗生素,也同样追求高产高效,但这一方式经常导致虾病严重、成功率较低。八十年代大水面养虾确曾出现过真正的生态养殖,每亩放苗三、四千尾左右,基本不投料,只是肥水培养饵料生物,虾生长快、发病少,对环境基本没什么污染,但因为产量低且土地资源有限,不可能全面推广,养殖户也总是想追求最大效益而高密度放苗。据笔者多年从事养虾技术服务的实践观察,许多人在养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错误的养殖观念,现提出,希望与广大业内人士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张良尧 《内陆水产》2002,27(1):32-33
在养虾业的发展过程中,虾病给广大养虾户造成了重大的经济的损失,成为制约养虾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病毒性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虾病的发生,不仅是病原体侵袭的结果,还与对虾本身的抗病能力及其养殖环境条件和养殖的饲养管理技术等密切相关联。因此,对虾养殖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施生态健康养殖,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发病甚至杜绝虾病的滋生,最终实现高产高效的目的。对虾的健康养殖和疾病预防技术主要包括如下3个方面。1控制和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1.1科学建池选择良好的…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江苏省连云港市海水池塘养殖一直是以对虾养殖为主导品种,自1993年以后随着对虾病毒病的流行,对虾养殖产量和效益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为探索新的海水池塘养殖模式,利用鱼虾贝不同养殖生物生态习性和共生互补的原理,2009年笔者在连云港市达盛水产公司进行梭鱼、中国对虾、脊尾白虾、缢蛏多品种高效养殖试验。采取立体混养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苏秀文 《齐鲁渔业》2005,22(12):34-34
2004年我们在垦利县胜坨镇开展了水稻与日本沼虾、河蟹、鱼类高效生态混养,通过利用稻田内的水、肥、杂草等,为鱼、虾、蟹提供特定的生活条件,改变了单纯的种植、养殖模式,从而达到“稻养鱼虾,鱼虾蟹养稻,种植增产,养殖增收”的目的。通过在当地推广,平均每667m^2增产稻谷91kg,生产水产品51kg,形成了适宜在当地推广的高效生态稻田养殖模式。该生态养殖模式具有节地、节水、节肥、节药、增产、增收等多种效果。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群众性的土池养虾生产中,应用有益微生物生态环境调节剂和水产养殖专用肥进行肥水、调水和生态防病,全程没有使用抗菌素等其他药物,养殖50天,部分虾已达110-120尾/kg的规格,虾只活泼健壮,色泽鲜艳,饱满结实,无外观病症。新开发的池塘池底无黑泥淤积,呈清新黄泥色;养殖多年的池塘,原来黑化的淤泥,表层2-3cm处已经转成黄泥色。养殖实践表明,以调控生态环境为主要措施进行对虾养殖,不仅能促使对虾健康生长,品质优良,获得好的收益,而且养殖生态环境得到改良、保全、修复。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全国沿海各地海水养殖发展迅猛,品种从鱼、虾、蟹、贝、藻到海参、沙蚕等,但对于黄河三角洲来说,由于其特有的环境因素,到目前对虾仍然足主要的养殖品种,病害多、药残多、效益低仍然影响着该地区的养虾业。为此,2000~2001年,我们在东营市水产养殖服务中心滩涂养殖科技示范园承担了“黄河三角洲生态调控绿色养虾技术研究”课题,通过饵料生物的定向移植培育,建立虾池新的人工生态体系,实现了池水净化、池底改良、防病、高产、高效、绿色无公害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中科 《河北渔业》2010,(12):45-47
回顾了河北省对虾养殖历史,分析了对虾养殖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病害因素,介绍了河北省自2006年引入黄海系列中国对虾以来的养殖情况,分析了黄海系列中国对虾在河北省的发展潜力,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在河北省建立中国对虾遗传育种中心和中国对虾专营育苗基地、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和多元化混养技术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