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常规杂交稻汕优63为材料,研究10℃夜间低温处理对水稻幼苗叶绿体自发荧光强度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与同时期的常温对照相比,两优培九的SOD、GR、CAT、POD酶活性的上升幅度要强于汕优63,而汕优63的GSH、ASA含量的上升幅度要强于两优培九。两优培九的O2-和MDA的积累少,叶绿体自发荧光强度降低程度小于汕优63。表明两优培九幼苗的抗冷性优于汕优63。胁迫后期,两优培九中一些保护酶类活性低于对照,O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高于对照,表明此时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平衡已被破坏。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灌浆结实中期短期低温弱光与土壤水分亏缺对叶绿素含量及籽粒的影响。结果表明,齐穗20d后的短期(4d)18℃低温弱光和一定程度的土壤水分胁迫(低限土水势-40kPa以上)并不会引起两优培九及对照品种汕优63和武运粳8号的叶片早衰;短期低温弱光会使两优培九谷粒充实率、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减低,但敏感程度低于汕优63和武运粳8号。在本试验范围内,土壤水分对3个品种的籽粒影响较小。常温常光照下较高的土壤水分对提高两优培九整精米率和降低垩白粒率有利,短期低温弱光处理下较低的土壤水分对降低垩白粒率有利。  相似文献   

3.
超级稻两优培九的农艺性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对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杂交稻汕优63的株型特征、农艺性状和光合产物的积累动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优培九的单产显著高于汕优63,主要原因是前者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多、结实率高、功能叶的叶面积和比叶重大、光合产物的积累能力强。  相似文献   

4.
研究低温强光对两优培九和母本培矮64S(PA64S)以及父本中籼9311苗期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温强光处理后,与父母本相比,两优培九的光合速率、PSⅡ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降低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N)增加较少,说明在低温强光下,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吸收的光能能较多的转化为化学能。试验结果表明在苗期杂交稻两优培九在低温强光下具有超亲偏母本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了旱育条件下两优培九苗期的光能转化特性。结果表明,水稻在旱育条件下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和类囊体膜电子传递活性。从类囊体膜的室温吸收光谱、室温荧光发射光谱来看,旱育条件下能增强吸收光谱峰值,但类囊体膜多肽组分未发生明显变化。两优培九在旱育条件下的光能转化特性较水育条件下高,表明两优培九在旱育秧条件下能更好地发挥其光能转化潜力。两优培九光能转化能力比相同条件下的汕优63高,这可能是其具有高产潜力的生理基础之一。研究也表明,秧苗培育时间过长不利于获得高质量的秧苗,时间以30d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6.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形成的生理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形成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1)两优培九群体物质积累能力明显较强,尤其是抽穗至成熟期的群体干物质增量比汕优63高30.27%;群体叶面积指数大、叶质厚、功能期长、消光系数低、净同化率高是其物质高积累的综合生理基础.(2)两优培九源库比不低,单位库容可利用的同化物也不少,但群体干物质向经济器官的分配率较低,结实率、产量库充实率和收获指数明显下降,影响增产效果;其主要内在原因可能是,颖花或籽粒生理活性低,接纳灌浆物质的能力不强,致使大量同化物滞留于茎鞘和叶中,不能有效地向经济产量转化,这在育种和栽培中应加以重视.(3)两优培九结实期对源的削弱反应更强烈,这是亚种间杂交稻环境敏感性的一种生理表现,在大面积推广应用中,要加强技术指导以确保安全和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7.
在大田条件下,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不同施氮量(0kg/hm2、100kg/hm2、200kg/hm2、300kg/hm2)对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优培九的吸氮量和干物质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在1hm2施200kg氮时最高,高氮处理(1hm2施300kg氮)时反而降低;在相同施氮水平下,两优培九的籽粒产量、吸氮量、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氮素利用率均高于汕优63。  相似文献   

8.
几种重穗型杂交稻的耐荫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4C-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几种重穗型杂交稻在低光强下的光合适应特性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遮光14d处理导致重穗型杂交稻生物、经济产量和^14C-光合生产能力明显下降,下降的幅度因品种而异,重穗型杂交稻“特优124”与“汕优63”下降的幅度小,且受低光强处理后的光合恢复能力强,属耐荫性类型;重穗型杂交稻“Ⅱ优162”、“两优培九”则相反,属不耐荫类型;“粤优938”介于上述两种类型之间。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遮光处理易引起重穗型杂交稻Ⅱ优162、两优培九结实率低和籽粒充实度不饱满现象的发生。对低光强下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及组分的分析表明,特优124和汕优63的叶绿素b含量有所增加,而Ⅱ优162和两优培九的叶绿素b/a值则有较大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以两优培九和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水稻灌浆初期不同类型籽粒生理活性的差异及其对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汕优63和两优培九灌浆初期籽粒的生理活性存在差异;汕优63的结实率比两优培九高,灌浆初期汕优63籽粒库ATP含量、IAA含量和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均高于两优培九.水稻结实率与灌浆初期籽粒生理活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水稻灌浆初期籽粒生理活性对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两优培九和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水稻灌浆初期不同类型籽粒生理活性的差异及其对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汕优63和两优培九灌浆初期籽粒的生理活性存在差异;汕优63的结实率比两优培九高,灌浆初期汕优63籽粒库ATP含量、IAA含量和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均高于两优培九。水稻结实率与灌浆初期籽粒生理活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对不同杂交水稻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探讨两系和三系杂交水稻在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对氮素的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差异。【方法】试验于2004和2005年在大田条件下,以两优培九、汕优63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不同叶绿素仪(SPAD)预设阈值对其吸氮特性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水稻叶片叶色存在基因型差异,汕优63顶叶的SPAD值比两优培九平均低1.7~2.0个数值单位。在实时氮肥管理模式下,施氮量与SPAD预设阈值呈指数相关关系。对于汕优63而言,Nrate=0.9956 e0.132 SPAD (r2=0.8338**),对于两优培九则为Nrate=0.1565 e0.173 SPAD(r2=0.9508**)。在SPAD预设阈值介于36~40的范围内,若要保持两个品种同一时期顶叶的SPAD值相同,汕优63比两优培九需要多施用氮肥37.3 kg N•ha-1。【结论】在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当氮肥平均用量接近160 kg N•ha-1时,两优培九的吸氮能力、氮肥吸收利用率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汕优63相当;其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肥农学利用率高于汕优63;其氮素收获指数低于汕优63。此外,两优培九比汕优63表现出较高的耐肥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12.
高产杂交稻增产潜力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丽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869-4871
以两优培九为材料,以其亲本及汕优63、培两优288为对照,采用不同的施肥水平处理,分析比较生育期动态、3片功能叶总叶面积、干物质积累等特征与产量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条件下两优培九全生育期最长(尤其是籽粒灌浆期较长)、最后3片功能叶叶面积最大;两优培九生物产量高于亲本,高肥条件下,两优培九生物产量最高、有效穗数最多;高、中肥条件下,两优培九平均一次枝梗数、每穗实粒数最多、有效穗数多于汕优63。说明株叶形态好、光合面积大、最后3片功能叶功能期长、物质积累多、籽粒灌浆期长,在肥水较充足时,能较好地协调穗粒数和有效穗数间的关系是高产杂交稻高产的重要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汕优63与9311为对照,对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抽穗后功能叶面积、叶绿素、光合速率、可溶性糖等光合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两优培九在生育后期光合面积大,叶绿素下降慢,光合速率高,可溶性糖含量多,说明生育后期两优培九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4.
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的光合生理特性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以籼型杂交稻“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两系法亚种间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在抽穗期的光合生理表现及耐光氧化与耐荫特性。结果表明 :与汕优 6 3相比 ,两优培九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PSⅡ活性 ,并在不同光强下都有较高的光合速率 ;其原初光化学效率 (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 (ΦPSⅡ )和通过PSⅡ的电子传递速率(ETR)的日变化与光强有关。在晴天中午强光下 ,Fv/Fm下调较少 ,光化学猝灭系数qP较高 ,表现为光合作用光抑制较轻 ,在光逆境下仍有较多的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在光氧化条件下 ,两优培九叶绿素含量下降较少 ,表现为耐光氧化 ;在遮荫条件下 ,生物学产量 (干重 )降低较少 ,表现耐荫。上述生理特性可能是两优培九实现超高产的重要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籽粒灌浆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受精子房体积膨大和粒重 2个方面研究两系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两优培九的籽粒灌浆特性。结果表明 :1开花日序与受精子房体积膨大速度、饱满粒的充实度、单粒平均粒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2两优培九的受精子房体积膨大速度和粒重增加速率均比汕优 63慢 ,单粒平均粒重和充实度也比汕优 63低。 3施用粒肥、剪叶或疏花主要通过改变弱势粒的子房膨大速度来影响粒重的增加速率、粒重和充实度 ,施用粒肥和疏花后两优培九的单粒平均粒重和充实度明显提高 ,而剪叶处理后效果相反  相似文献   

16.
几个杂交稻组合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汕优63为对照,通过比较Ⅱ优084、Ⅱ优838、Ⅱ优725、粤优938、两优培九和丰优香占等6个组合对水稻主要病害的抗性、秧龄弹性以及对高温和涝害适应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6个组合中Ⅱ优084适应性最好,总体上强于汕优63;其次为Ⅱ优838和Ⅱ优725,总体上与汕优63相当;粤优938、两优培九和丰优香占的适应性总体上不如汕优63。  相似文献   

17.
水稻两优培九与汕优63苗期Cd毒害下抗性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以三叶期的水稻幼苗为材料,比较了Cd污染对两优培九、汕优63的光系统Ⅱ(PSⅡ)电子传递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光合速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镉污染条件下,与汕优63相比较,两优培九幼叶光合速率和PSⅡ电子传递活性降低幅度较小,丙二醛含量升高幅度较小;两优培九保护酶系统活性较高。结论:与汕优63相比较,两优培九抗重金属Cd^2 毒害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超高产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金两优36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剑叶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两优培九、金两优36在每公顷施氮120kg、165kg、210kg 3种水平下,剑叶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均比对照汕优63高,这可能是两优培九、金两优36高产的生理基础之一。在每公顷施氮120-210kg的范围内,两优培九剑叶光合速率及产量均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提高,金两优36剑叶光合速率及产量在公顷施氮165kg最高,增加到210kg时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19.
以协优9308和汕优63为对照,研究两优培九在浙南作连作晚稻栽培的安全齐穗期和适宜播种期。两年的试验表明,两优培九6月21日之前为适宜播种期,能达到安全齐穗,产量稳定,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高;6月21日以后播种,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下降;6月27日以后播种,结实率急剧下降。两优培九感温性强、感光性弱,6月12日至6月27日播种播始历期仅相差2d。6月27日以后播种,由于幼穗分化期低温,两优培九的播始历期反而延长。试验还发现抽穗期低温会延长水稻始穗至齐穗期,相对于对照协优9308和汕优63,两优培九对抽穗期低温不敏感。两优培九在浙南的光温条件下作连作晚稻栽培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高产的光合特性及其生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吕川根  李霞  陈国祥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21):4055-4070
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培矮64S/9311)是中国超级稻计划完成第一步目标的标志性品种,与其亲本籼稻9311和之前大面积种植的当家杂交籼稻汕优63相比,具有明显的产量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近15年来累计种植面积遥居杂交稻首位。两优培九稻谷产量高的生物学基础是源于优良光合特性而获得较高的生物学产量,因此,研究其光合特性及其生理基础,有助于了解高产杂交稻生长优势的光合特征和利用探索性育种技术提高水稻光合性能,为杂交稻超高产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途径。多年较系统的研究发现,与9311和汕优63相比,两优培九在正常生长和衰老过程中,光能吸收、传递和转化效率及碳同化等方面均具有优势,Pn较高,光合性能优异。表现在对强光和弱光、UV-B辐射增强的适应性或耐受能力及抗衰老能力更强;具有多种抵御偏低或过高温度的策略,对不良温度的适应性或耐受能力更强;水分亏缺造成的伤害较轻;光合速率随施用氮肥量的增加而提高,低氮或高氮条件下,均具有光合能力的比较优势;光合作用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土壤pH、盐胁迫等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更强。两优培九优异的光合性能与其光合机构和酶学基础有关,表现为叶绿体类囊体膜基粒数多、片层高而长、垛叠密集;叶绿素含量高,出现衰老特征晚,生育后期叶绿体衰败、叶绿素分解速度较慢;具有更高的Rubisco初始羧化活性、总羧化活性和活化率;C4光合途径酶活性较高,在低光强下仍有较高的碳同化效率,CO_2补偿点和光呼吸活性均较低;叶片的SOD、POD等抗氧化酶含量和活性均高,内源O2.-、H_2O_2含量低,抗膜脂过氧化能力较强。笔者认为,高产杂交稻育种要做到"遗传上有性状杂种优势,形态上有优良光合株型,功能上有优异光合性能"的遗传、形态和功能"三优"相结合;探究两优培九C4特性与高光合性能的联系和研究新的更高产杂交稻的光合特性,有助于加深对高产杂交稻光合生长优势的理解和探索针对性技术促进C4光合功能等,从而进一步提高光合生产以至于稻谷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