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6 毫秒
1.
黄颡鱼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黄颡鱼 [Pseudobagrusfulvidraco(Richardson) ]又名盎丝、牛鱼等 ,隶属于鲶形目 ,鱼尝科 ,黄颡鱼属。广泛分布于我国江河湖泊中 ,是天然水体中常见的底栖肉食性鱼类[1] ;其肉质细嫩、味鲜美、少刺、有较高的营养价值[2 ,3] ,深受消费者青睐 ,开发黄颡鱼资源已是中小型湖泊渔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澄湖位于苏州市城东 ,是苏州市较大的湖泊之一 ,面积 5 7万亩 ,具有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 ,其中包括黄颡鱼资源 ,到 1996年其产量形成了一定规模 ,达 2 5 15kg ,但由于种种原因 ,导致澄湖黄颡鱼产量直线下降 ,因而…  相似文献   

2.
澄湖黄颡鱼生物学特性及其资源增殖保护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澄湖黄颡鱼有较高的产量。对黄颡鱼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澄湖黄颡鱼生长方程为W=0.044 58 L^2.6864。提出了黄颡鱼资源增殖保护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如保护水环境、保护自然产卵受精以及进行人工繁育、开展人工放流等。  相似文献   

3.
黄颡鱼由于受环境的影响,天然产量锐减,大规格黄颡鱼越来越紧俏。为了开发这一肉质细嫩、颇受消费者欢迎的优质品种,1999年至2001年,我们进行了黄颡鱼池塘养殖高产试验。本文就试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用于黄颡鱼养殖试验的2口鱼池均为普通池塘。面积分别为8亩、9亩,水深2.6米。池中淤泥较少,底部平坦。水源为深井水,水质无污染。2.池塘消毒池塘实行干塘消毒,产品上市时排干池水,每亩用生石灰75千克,化浆后全池泼洒,并曝晒5~10天。鱼种放养前15天加足池水。3.鱼种放养黄颡鱼…  相似文献   

4.
高巍 《科学养鱼》2006,(6):25-25
瓦氏黄颡鱼又名江黄颡鱼,2005年3月10日,江苏南通市港闸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在醒龙养殖场进行瓦氏黄颡鱼一龄鱼种养成试验。现将养殖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和水质条件试验池塘为养殖场3号塘,面积5亩,东西向较长,池底平坦,有水草,平均水深1.5米。水源为养殖场附近  相似文献   

5.
黄颡鱼人工繁殖及鱼苗培育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颡鱼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是一种广受消费者喜爱的小型经济鱼类。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成功摸索出通过水泥池进行黄颡鱼人工繁殖和快速鱼苗培育的新技术,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一、人工繁殖技术1.亲鱼培育亲鱼池面积1~3亩,水深1.5~2米,每亩放养量  相似文献   

6.
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大。随着黄颡鱼人工繁殖的成功.人工养殖黄颡鱼越来越多。以往黄颡鱼夏花培育大都在水泥池中进行,设施、技术要求较高,导致黄颡鱼夏花价格偏高,限制了黄颡鱼的人工养殖规模。湖南洞庭鱼类良种场2005年6月进行了黄颡鱼夏花池塘培育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黄颡鱼营养价值高,生长速度快,适应环境和抗病能力强,容易饲养,市场需求量大,作为新的淡水优良养殖品种正被广大渔民认可,市场前景广阔。目前黄颡鱼夏花培育大都以水泥池(25~40m^2/口)为主,水体小,对设施、技术要求高,很多黄颡鱼生产场家由于缺乏相应的配套设备和成熟技术,夏花培育出塘率极低,有的甚至全军覆没,造成近几年黄颡鱼夏花鱼种紧俏,价格居高不下。完善黄颡鱼夏花培育技术,尤其是池塘培育技术,对于大规模开展黄颡鱼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人们喜爱的优质水产品。由于市场对黄颡鱼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野生资源和养殖产量有限,在其他水产品价格普遍下降的情况下,黄颡鱼的市场价格稳中有升。预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适度发展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根据近几年我县的实际情况及外地的生产经验,对黄颡鱼的池塘养殖技术简介如下:一、池塘准备养殖黄颡鱼的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主养鱼产量指标在150千克/亩以上时,须配备增氧机和水泵等机械设备。养殖黄颡鱼成鱼的池塘大小均可,面积一般在3~5亩或10亩以下。…  相似文献   

9.
<正>为促使黄颡鱼养殖品种更新换代,有力地提升黄颡鱼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我市承担了2013年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重大项目"黄颡鱼养殖技术推广",重点对全雄黄颡鱼规模化繁育进行了探索和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现将全雄黄颡鱼人繁情况介绍如下:一、亲鱼的来源与选择1.亲本来源超雄黄颡鱼父本由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母本选取太湖、滆湖野生黄颡鱼,  相似文献   

10.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俗称嘎牙子,是常见的底栖杂食性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然水体中,因其对环境适应力强、养殖经济效益高而深受养殖者欢迎。吉林省2000年开始黄颡鱼的商品鱼养殖,鱼种来源主要从江、河、湖、库中捞取,由于天然苗种资源不足,致使养殖生产受到制约,养殖面积逐渐减少。为了解决黄颡鱼苗种不足的问题,2001年,我们进行了池塘培育黄颡鱼鱼种试验,并获得成功。在此基础上,2002年,我们又实施了该项技术的推广,推广面积248.5亩。现根据推广的情况和生产中取得的一些成功经验,将池塘培育黄颡鱼鱼种技术介绍…  相似文献   

11.
王珍  王圣强 《齐鲁渔业》2013,(12):16-17
黄颡鱼是我国常见的一种重要的小型经济鱼类。它具有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群体产量高、营养价值高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2011年江苏省徐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申报了《黄颡鱼池塘规模化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并获得立项。经过2年的项目实施,总结出试验塘的黄颡鱼苗种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12.
浅水池塘培育大规格黄颡鱼种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黄颡鱼市价走势按规格大小相差很多 ,10 0g/尾以下者 ,每公斤约 16元 ;15 0~ 2 0 0g/尾者 ,每公斤 2 6~ 32元。可见 ,养殖大规格黄颡鱼已成为一个强劲的经济增长点。要达到这一目的 ,必须以培育大规格鱼种为契机。为此 ,在旱情严重条件下 ,我们利用缺水浅池进行了大规格黄颡鱼种培育试验。 2 0 0 1年 10月 2 6日测产 ,亩产鱼种2 0 6kg ,平均培育规格 5 6g/尾 ,最大个体 6 6g/尾。1 试验材料1 1 试验池。利用枣庄市淡水养殖试验场一口面积 1 5亩的鱼池 ,砂礓土质 ,底泥 2 0cm ,鱼苗放养时水深仅有 4 0cm。1 2 鱼苗。…  相似文献   

13.
黄颡鱼属底栖杂食性优质鱼类,农村利用稻田推广黄颡鱼养殖有优越广阔的前景。 1、稻田的选择:要求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保水性强,交通方便,面积一般为8亩~10亩一块。 2、田间工程建设:农村目前的稻田养鱼、养虾、养蟹等田间工程都可用来进行黄颡鱼养殖。田间工程可视田块的大小开成“田”字或“井”字形,沟宽3m~5m,深度  相似文献   

14.
正一、品种概况(一)育种过程1.亲本来源长江流域梁子湖的黄颡鱼野生群体,长江流域岳阳段至武汉段的瓦氏黄颡鱼野生群体为选育亲本。2.技术路线以生长优势为主要选育指标,用经连续三代选育的黄颡鱼雌鱼与连续两代选育的瓦氏黄颡鱼雄鱼经杂交制种,培育出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技术路线见图1。3.培育过程(1)黄颡鱼群体选育过程  相似文献   

15.
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隶属于鲶形目、鮠科、黄颡鱼属,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干支流及附属水体中,是江河、湖泊中的一种重要经济鱼类。黄颡鱼为底栖鱼类,对环境适应性强,耐低氧,适温范围0~38℃,杂食性,可食配合饲料,抗病能力强。随着市场需求日益增大,发展黄颡鱼人工繁殖和养殖,前景十分广阔。为此,我们于2002年在省淡水良种场进行了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并获得成功。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在较小的池塘面积中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是很多养殖户一直追求的目标,重庆市万州区有部分养鱼户在池塘中既养殖黄颡鱼,又栽植荷藕,取得了一塘双收的高经济效益。据调查统计,2019年万州区在黄颡鱼与荷藕同塘共生混养中取得了年平均利润5 620元/亩的高效益,现就黄颡鱼与荷藕同塘共生混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黄颡鱼又名黄腊丁、黄姑鱼、黄芽头。隶属鲶形目、科、黄颡鱼属。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少肌间刺、可食部分多,且对环境适应能力强,是国内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淡水养殖品种。为了解决本地区黄颡鱼苗种短缺,我们对黄颡鱼的人工繁殖进行了试验,取得了成功。现将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总结如下:一、亲鱼来源试验用亲鱼全部从赣江天然水体中收集。于4月份以前收集体质健壮,体形丰满,体色鲜艳,无病无伤,体重100克左右的黄颡鱼作亲鱼。雌雄分池强化培育,培育期间投喂鳗鱼料,并加入30%的螺、蚌等动物性饵料。…  相似文献   

18.
池塘培育黄颡鱼亲鱼试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记述了野生黄颡鱼在池塘进行亲鱼培育过程,取得比水库提早繁殖15 ̄20d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亲鱼培育是黄颡鱼人工繁殖的关键环节,培育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育苗的成败.河北省水产良种场在2002~2005连续四年进行了池塘培育黄颡鱼亲鱼试验,均取得了较好效果,2005年催产前经测量,雌鱼性腺成熟系数平均为22%,雄鱼性腺成熟系数平均为0.6%.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常州市武进水产养殖场积极开发特色水产品养殖,不断探索养殖新模式。2016年,该场进行了全雄性黄颡鱼池塘套养黑尾近红鲌养成对比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亩增效益1840.74元。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1)池塘条件。该场选择一只试验塘,另一只对照塘,面积均为9亩,池塘编号分别为5号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