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60hm^2。试验虾池采用肥水放苗,不定期施用复合无机肥,调控虾池的藻相。在相对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对虾生长良好,表现出较好的预防虾病的效果。在治疗试验中,通过肥水建立有益藻相、菌相,对虾病控制有一定的效果,消毒剂、微生物制剂在虾病防治上效果甚微。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实验研究了2种微生物制剂对养殖水体的理化指标、藻类和浮游动物的种群结构等生态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制剂不仅能够提高鱼的抗病能力,防治鱼病,而且能够促进鱼的生长发育,提高饵料的效率。微生物制剂影响藻类种群的组成、数量和生物量,不仅能够使藻相比较复杂,而且使鱼类易于消化吸收的藻类增加,而使代表水体富营养化的藻类降低;微生物制剂还具有影响养殖水的理化环境,改善池塘底泥等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 对虾养殖的全部过程都不能离开水环境,所以,水条件的好坏决定着养虾的成败。近几年来,随着养虾业的不断发展,由于面积的扩大和投饵的增加,养虾用水和沿海水域已出现了“富营养化”的趋势,虾池经多年使用,也呈现“老化”,底质营养的失调,使初级生产力下降;腐败物和有害物质积累,易诱发虾病发生。特别是天津市等城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养虾的关键在于“养水”,水质的良莠直接关系着养殖的成功与否。在现有的养殖结构中,虾池中培养优良的浮游单细胞藻类是保证虾池物质正常循环,维持生态平衡,调节水质的基本措施。优良的浮游单细胞藻类的正常繁殖,可以增加水中的溶氧,吸收氨氮、亚硝酸盐、  相似文献   

5.
笔者走访地处渤海、黄海两岸的大连普兰店市多年养殖对虾的专业大户车有彬.、梁春林、于振远、吴喜纯等8户虾农、他们养虾获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主要经验是五抓:l抓清淤除野凡是养过一年虾以上的虾池,由于池中残饵和粪便的积累、已使池水变浅.有毒物质增多,所以放虾苗前一定要高标准、高质量认真进行虾池清淤工作。清淤面积要达到百分之百.保证池水深1.sin以上,尔后用漂白粉进行“除野’”。2抓肥水繁饵、适时投苗4月下旬往虾池内放水.使水深达到0.sin.每亩施用尿素2.skg,使池中藻类、轮虫等大量繁生、以达到繁殖基础天然饲料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几口虾池藻类的种类与数量的同时,检测了这些虾池的几种生态因子(pH、DO、比重和NH3-N),并结合室内小水体模拟实验,讨论了浮游植物的种类与数量对养殖虾池生态的影响。结果认为,以硅藻(如骨条藻和角毛藻等)或绿藻(如小球藻等)为优势的虾池,养殖生态较稳定,对虾养殖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7.
《水产科技》1998,(1):28-28,33
针对我市养虾业的虾池老化、虾病严重、对虾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不理想的现实,电白县爵山、龙山等沿海镇的部分对虾养殖户采取高位池养虾的方式,其技术原理是通过对养殖水源采取过滤、沉淀、消毒等措施,避免虾池养殖水体与海区污染水体自由交换,  相似文献   

8.
黄鹤忠 《海洋渔业》1998,20(4):172-173
<正> 对虾池综合养殖是根据生态平衡、物种共生互利和对物质多层次利用等生态学原理,人为地将相互有利的虾、鱼、贝、藻等多种养殖种类按一定数量关系综合在同一对虾池中进行养殖的一种生产形式。它使虾池中各生态位和营养位均有适宜的养殖对象与之相  相似文献   

9.
1993年暴发性对虾病毒病发生以来,各地虾池的经济效益急剧滑坡,其原因除了虾病的侵扰外、也存在其他方面的因素:1品种单一不少单位认为虾池只能用来养虾、不能进行其它品种的养殖。所以一旦虾病肆虐,只能任虾池荒芜。权威人士指出:在同一地区单养某一品种,对环境有破坏作用,不利于生态平衡,更不利于养殖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因此要对虾池合理改造,宜虾则虾.宜鱼则鱼、宜贝则贝、使本养殖区的营养物质,浮游生物、有机物、矿物质等得以合理利用,使池底的微生物区系更趋合理。虾池的经济效益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2品种更新…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我市的对虾养殖一直受到虾病的困扰,而且一年比一年严重,特别是1993年,对虾养殖业遭受毁灭性的虾病打击,当时尽管用尽了各种防治虾病的药物,但仍无效,造成了90%以上的虾池绝产绝收。鉴于目前还没有能够防治虾病或阻止虾病继续蔓延和发展的办法,1994年我们尝试了一种新  相似文献   

11.
科技撷零     
《渔业现代化》2004,(1):53-54
循环水生态养对虾技术在高位置的海滩涂上开挖池塘 ,放养虾苗 ,对池塘内的海水进行吸污更新反复利用 ,不需排灌更换池水 ,实现“一池水养殖一池虾” ,亩产量超1 0 0 0kg ,这是雷州市新科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研究创新的循环水生态精养对虾技术。日前 ,通过了广东省科技厅、中国科学院南海研究所等单位的鉴定。这项技术采用在虾池底部铺盖防渗土工膜 ,使虾池易消毒清洁 ,隔绝来自虾池外围污染 ,同时采用循环水处理池中的沉积物 ,使池水由浊变清重新流回池内 ,并以多种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和控制虾病 ,放苗后不施药物 ,实现“零药”生态养虾 ,做到…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年来,由于虾病爆发、对虾养殖产量降低,效益不好,不少养殖户和生产单位对虾池前期的清淤清毒工作产生了消极情绪。认为效益情况难以预料、养殖方式又多属粗养、虾池的清淤消毒对养殖产量和效益影响不大。我们通过试验比较,认为作好虾池的清淤消毒、可明显改善水环境,对养殖产量和效益都有较大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单细胞藻类与我们的水产养殖息息相关,不同的单细胞藻类品种及组成使养殖水体表现出不同的颜色.单细胞藻类是鱼、虾、蟹、贝类等的直接或间接饵料;水体中单细胞藻类的优劣决定了鱼、虾、蟹、贝类等生态环境的好坏.在水体中培养单细胞藻类有多种方法,笔者将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论虾贝混养的生态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虾贝混养的生态调控项福亭,杨静,张益额,安邦超(烟台市水产局,264001)(烟台市水产研究所,264001)山东省烟台市在虾贝混养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虾贝混养使虾池变成两个以上养殖品种的更加复杂的生态系统。对变化了的生态加强调...  相似文献   

15.
2002年10月份由于北方冷空气常袭击华南沿海,气温起伏较大,致使水温变化大,在两广、海南沿海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不少出现虾病,海南的东北部病情更为严重。虾死亡较多。南美白对虾要求在水温稳定环境中生长,水温变化大是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河口地带的虾池,每当较长时间的暴雨后,盐度较低都会出现较多病死虾现象,如湛江官渡一带,在2002年6月份也出现此况,说明水质稳定很重要。病死虾主要是白斑综合症、红体病和弧菌、聚缩虫病等。养殖斑节对虾多出现弧菌病(如红腿、烂眼或黑鳃等),由此引起白斑综合症出现死亡,严重者会大量死亡,甚至几乎全池…  相似文献   

16.
一、改进养虾模式,采用先进养虾技术 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养虾模式和实用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应用。我们要一改过去粗放养殖和大水面养虾模式,因地制宜地采取封闭、半封闭小面积高密度精养、多级轮养或淡化养殖等养虾模式.采用虾苗肥水下塘、中间培育和水质调控等技术,培育天然适口的基础饵料生物,使虾池维持一定单细胞藻类等浮游生物数量.以补充对虾适口的天然生物饵料,减少配合饵料投喂量,降低饵料系数.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7.
《齐鲁渔业》1994,11(6):1-4
病毒引起的暴发性虾病对世界养虾业已构成严重威胁,泰国养虾业成功的奥秘在“防”字上下功夫。在政府强有力的调控、管理下,主要措施是:对建池地进行环境评估,对虾池彻底清淤,严格水质管理,普遍配备增氧机,投喂优质配合饵料,严格处理发病虾池。  相似文献   

18.
生石灰与水结合产生大量的热能杀死细菌。石灰又是咸性物质,可中和酸性。我们利用石灰的这些特性,在养殖斑节对虾中应用石灰防治病害,1989年以来,在我县东里、雷高、坎园、朱家等虾场的8500亩虾池中试验。在试验的虾池中,有新虾池,有使用三年以上受污染较严重的旧虾池,有土壤pH 7.0以下的酸性底质虾池。试验证明,用石灰防治虾病,有效、经济、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9.
<正> 在我国北方三省一市对虾养殖池中,有不少虾池位于低潮区,又经过多年清淤,其闸门基线又高于池底,池水不能全部排干,排水收虾时,不能一次把虾收完,需进水,排水多次缓冲才能比较彻底地把虾出净,这样,浪费人力、物力,也延长了出虾时间。针对以上情况,我们结合海洋捕捞诸渔具特点,设计了一种简易养虾池对虾拖网,用来辅助收获池中绝大部分对虾。  相似文献   

20.
杨斌 《科学养鱼》2001,(4):24-24
广东湛江、海南万宁等沿海地区,在 80年代中期开发了几十万亩虾池。在 1992年之前,这些虾池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 1993、 1994年暴发灾难性虾病后,这些经过多年养殖的虾池,从此一蹶不振,年年养虾年年失败。然而,在广大虾农、科技人员的不断实践、摸索下,于 1998~ 2000年间采用搬塘养虾的技术,使老化的虾塘养虾获得成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搬塘养虾技术简介如下:  一、老化虾塘的改造  80年代中期开发的虾池,经过十多年的养殖,已成为老化的虾塘,存在的缺点为:  1.虾池面积在 15亩以上,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