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031216防治叶绸海栖虫=升eatrnents tocontrol于五zliotrema abaddon in the West Aus-tralian dhufish,Glaucoso7na hebraicum[刊,英了/S tephen FJ,Cleary JJ,Jenkin SG二// Aquac一2003,215(1/4)一1一10 海栖虫是一种单殖类寄生虫,寄生在养殖叶细的鳃上,会引起严重的鳃病。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将病鱼养在12OL的玻璃水族箱中,测试各种带水处理方法的安全及其效果,这些方法包括使用敌百虫,毗哇酮,福尔马林,toltrazuri和淡水水浴。治疗效果的评价:(1)处理后检测沿着水族箱底部的寄生虫数量,(2)检查鳃部的寄生虫量。发现用2 mg几浓度的毗…  相似文献   

2.
正2.过水当拿到新购置的罗汉鱼时,首先需要过水。所谓过水就是把新购入的鱼从原包装逐步过渡到饲养箱中,使鱼适应新的水质环境的过程。过水的做法是:将袋子冲洗干净后放入水族箱内浸泡半小时,使袋内水温与水族箱水温相一致,然后将水族箱内的水少量多次缓慢地加入包装袋内,水满之后倒掉1/3,继续加入水族箱中的水,重复3~4次,之后让鱼自己游入水族箱内,整个过水过程保持在2小时左右为宜,水过得越  相似文献   

3.
正一、鱼类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1.锚头鳋病(1)病症:寄生在鱼的体表或口腔,寄生部位周围组织红肿发炎,伤口出血,肉眼可见红斑和透明、细长的虫体。(2)危害:主要危害草鱼、鲢、鳙、鲤、鲫、青鱼等,对淡水鱼的各龄鱼均有危害。(3)防治:全池泼洒鱼虫宁或中水暴发停,病情严重时,隔天再使用一次,剂量减半。2.车轮虫病(1)病症:由多种车轮虫和小车轮虫寄生在鱼的体表和鳃组织而引起。病鱼表现为鱼体发黑,离群独游,病鱼鳍、头部表现出一层白翳。鱼苗患病时,成群围绕池边狂  相似文献   

4.
一、对虾纤毛虫病纤毛虫病 (Protozoan Epizoism)是绿纤毛虫目的钟形虫和累枝虫附着于对虾体表、眼部、触鞭等处,使虾体得病病虾被一层土褐色的毛状物,且有部分病虾鳃部溃烂或变成黑色,附肢逐渐脱落,尾节腐烂,眼球向两侧突出甚至变瞎,游泳速度慢,严重者  相似文献   

5.
<正>一、圆口铜鱼易感染小瓜虫病的主要原因1.生理特点淡水有鳞鱼中比较容易感染小瓜虫病的一些鱼,一般都有细小疏松的鳞片,如:圆口铜鱼、岩原鲤(幼鱼)、厚颌鲂等,而胭脂鱼、中华倒刺鲃、白甲鱼等鱼因为有紧密的鳞片保护,不容易寄生感染小瓜虫病。此外,圆口铜鱼丰富的皮下脂肪层或许更容易成为小瓜虫安居的"温床"。2.应激反应圆口铜鱼的驯养,业内公认有三个最主要的技术难点:应激反应、性腺发育及鱼病危害(主要是小瓜虫病)。笔者认为,应激反应与感染小瓜虫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即应激反应强的鱼类易感染小瓜虫病。容易引起圆口铜鱼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鱼病的研究,早期以寄生虫病为主,接着是鱼细菌性病的研究,最后才开始病毒的骈究。我国1952年开始研究寄生在草鱼苗和夏花鱼种阶段的鳃隐鞭虫,寄生鳃丝部位。在江苏、浙江养鱼地区十分流行,引起草鱼大批死亡。还有不少种类的原生动物,也引起草鱼发病,如车轮虫、小瓜虫、斜管虫、杯体虫等。由原生动物孢子虫引起鱼病较普遍。白鲢最敏感,草鱼也有寄生,病原体是鲢碘孢虫。草鱼细菌性病有:肠炎病、烂鳃病、白头白嘴病、赤皮病、疖疮病、白皮病、竖鳞病和尾柄病等。1954年浙江卫生实验院首先报道有关草鱼肠炎病研究,同时中科院水生所在浙江菱湖鱼病工作站分离到一种肠型点状产气单孢菌,对健康鱼进  相似文献   

7.
一、固着类纤毛虫病1.症状早期少量虫体寄生时没有症状。严重寄生时,虾体表有许多绒毛状物,反应迟钝,行动缓慢,呼吸困难,手摸体表和附肢有滑腻感。2.病原纤毛虫病种类很多,常见病原体为累枝虫、聚缩虫、钟虫等。3.防治方法(1)纤虫净全池泼洒,药量为0.3克/米3,病情严重隔1~2天后再重复1次。(2)高锰酸钾化水全池泼洒,药量为3~7克/米3,4~5小时后进行大换水。(3)硫酸铜化水全池泼洒,药量为0.5克/米3。  相似文献   

8.
20 0 1年 5月 ,南昌某水产场彭泽鲫夏花培育池中暴发车轮虫病 ,发病率和感染率都超过 90 %。一、症状病鱼体长 2~ 2 .5cm ,鱼体削瘦 ,背部发黑 ,游动缓慢 ,部分病鱼鳍条缺损 ,不少池塘已出现死鱼。显微镜下 ,可见体表及鳃丝寄生大量车轮虫 (未鉴定到种 ) ,10× 10倍下 ,鳍条上每个视野中约有 2 0~ 50个轮虫病 ,多的甚至近百个。二、药物试验容积 10 0 0ml的烧杯 8个 ,编号为 1、2、3、4、5、6、7、8,分别加池塘水 50 0ml,每个烧杯中随机放入病鱼10尾 ,按表 1的浓度分别加入敌百虫、福尔马林、硫酸铜等药物 ,其中敌百虫有效含量 90 %…  相似文献   

9.
刺激隐核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激隐核虫病,俗称海水小瓜虫病或海水白点病,是由刺激隐核虫寄生引起海水硬骨鱼类的一种致死性寄生虫病,以病鱼皮肤、鳃和眼出现大量小白点为特征。为我国二类疫病。一、病原学病原为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属于前口目(Prorodontida)隐核虫科(Cryptocaryonidae)隐核虫属(Cryptocaryon)成员。海水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arinus)是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10.
鳗鱼疾病的发生、蔓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养鳗生产的发展。本文介绍鳗鱼的几种主要疾病的症状、流行危害及防治方法。1.水霉病该病是由于腐生性的水霉菌寄生在鳗鱼体表或鳃上而引起的疾病。亦有人认为是先感染赤鳍病,继发感染水霉病。症状:病鳗的体表,尤其是吻端、头部,有时在体侧、尾部等处寄生菌丝体,如覆盖一层灰白色棉絮状物。有的鳃部也寄生  相似文献   

11.
正一、新进锦鲤的转水工作1.调整温度、适应水质(1)将运回的鱼连同包装袋一起放入隔离水池或水族箱里。锦鲤在包装的时候,鱼商会使用2层或3层的塑料袋包装锦鲤,并充入纯氧。锦鲤到目的地后,不要急于将锦鲤拆包放入养殖池塘、水泥池或鱼缸中,应保留塑料袋,并使其漂浮在隔离水池中30分钟。在此期间,如发现袋内缺氧,应重新加入氧气,并每隔十分钟转动一次  相似文献   

12.
《科学养鱼》2003,(8):63-63
孢子虫是水生动物寄生原生动物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危害较大的一类寄生虫,目前危害比较严重的有球虫目的艾美虫病;粘孢子虫病中的鲫鱼碘泡虫病、圆形碘泡虫病、饼形碘泡虫病和鲫鱼粘体虫病、中华粘体虫病等。 1.艾美虫病:又叫球虫病,主要寄生在多种淡水鱼和海  相似文献   

13.
3.寄生虫性疾病(1)小瓜虫病(Ichthyophthiriasis)病原:小瓜虫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引起的,是斑点叉尾一种危害较大的原虫性寄生虫病。由于病鱼体表粘液增多,游动异常,常见鱼体与固体物摩擦,继而在体表、鳍条和鳃上出现大量小白点,故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White spot disease)。  相似文献   

14.
1999年5~10月,对长江黄州江段的长吻(鱼危)进行了相对渔获量、种群结构和体内寄生蠕虫的调查.统计显示:长吻(鱼危)只占(鱼危)科渔获量的1/18,且95%是2龄及2龄以下的个体.其体内有3种蠕虫寄生.首次在长吻鱼体内检出鳔等睾吸虫和黄颡异钩棘头虫.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暗纹东方的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发现其较易感染小瓜虫病、刺激隐鞭虫病及肠炎、烂鳃、营养不良等症,对上述疾病的病因、症状及防治方法做如下介绍,供广大养殖工作者参考。1小瓜虫病病因小瓜虫寄生引起。症状肉眼可见鳃、鳍、体表布满白点状囊孢,镜检虫体呈椭圆形,有纤毛,中间有“马蹄形”核。治疗方法(1)百虫净全池泼洒,使用浓度为0.15克/米3,效果显著。(2)用硫酸铜、硫酸亚铁(5∶2)混合溶液0.7克/米3全池泼洒,效果显著。2指环虫病病因指环虫寄生在鱼的鳃丝上而引发此病。症状鱼鳃丝粘液增多,全部或部分呈苍白色,呼吸困难,游动缓慢。治…  相似文献   

16.
在水温19℃下,将体质量为(22.24±4.68)g的达里诺尔湖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碱水种)和松花江瓦氏雅罗鱼(淡水种)暂养在42.6cm×28.4cm×29.3cm的循环可控水族箱中,将水的碱度由不添加NaHCO_3的对照组(C_A0)、以5 mmol/d的速度缓慢提升至NaHCO_3碱度30 mmol(C_A30)和50 mmol(C_A50)后维持各碱度22d,观察和比较在不同碳酸盐碱度胁迫下肾和肠组织结构的差异及肠内容物pH的变化,以阐明肾和肠组织在瓦氏雅罗鱼耐中、高碱度过程中的作用。显微结构显示,(C_A0)对照组碱水与淡水雅罗鱼的肾脏较为饱满,毛细血管发达,肾小球和肾小管完整;随着碱度升高,两种实验鱼的肾小球和肾小管均明显皱缩,其中碱水种在C_A50时收缩程度更为明显。正常条件下,两种雅罗鱼的肠道完整,纹状缘发达,肠粘膜褶皱呈纵向"Z"字形。从前肠到后肠,黏膜褶皱高度逐渐降低,纵肌变薄,环肌变厚,前肠和中肠可见杯状细胞;随着碱度升高,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尤其是中肠,碱水种后肠也出现了少量杯状细胞,而淡水种后肠则未见杯状细胞。两种雅罗鱼前肠、中肠、后肠pH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综上所述,碱水与淡水雅罗鱼在碱度胁迫下肾机能降低,尽管碱水种肠杯状细胞随着碱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未检测到肠内容物pH升高的变化趋势。因此,本研究尚不支持肠道参与瓦氏雅罗鱼耐碱过程的渗透压调节。  相似文献   

17.
<正>一、小瓜虫感染鱼体过程及症状在水温为15~20℃的实验条件下感染30分钟,部分小瓜虫幼虫钻入鱼的黏液里,但还没钻入鱼的表皮;感染1小时,部分小瓜虫幼虫钻入鱼体表皮,但虫体的部分身体还露在外面,没被鱼的上皮细胞包围;感染4小时,小瓜虫完全钻入鱼的表皮,被鱼的上皮细胞包围起来。从小瓜虫幼虫刚感染上鱼体到开始营寄生生活以及虫体发育成熟只需要96小时。鱼体感染小瓜虫幼虫之后,72~96小时看不出什么异常现象,与正常鱼相比,病鱼显得有些活泼,看上去很有精神,在水族箱中时游时停。感染120~168小时,肉眼可见鱼体表似披了一层轻纱,尾鳍呈  相似文献   

18.
《科学养鱼》2004,(11):76-76
十四、虾蟹固着类纤毛虫病[病原]聚缩虫、累枝虫、钟形虫、拟单缩虫、单缩虫及杯体虫等。[症状]危害虾蟹的卵至成体。严重时体表有绒毛状物,反应迟钝,行动缓慢,呼吸困难,将病蟹提起时,附肢吊垂,螯足不夹人,手摸体表和附肢有滑腻感,对低溶氧敏感,常引起幼体大量死亡。[防治方法]1.彻底清塘,加强饲养管理,投喂优良饲料,保持良好水质,提高机体抗病力。2.疾病早期可加大换水量,投喂鲜活饵料,促使幼体脱壳。3.疾病严重时,用10~15克的茶籽饼,或0.3~0.5克甲壳宁全池泼洒,保持24小时,促使脱壳后再大换水。十五、蟹奴病(河蟹)[病原体]由蟹奴寄生于…  相似文献   

19.
十、指环虫病 (一)病状:初期病状不明显,后期鳃部显著肿胀,鳃盖张开。翻鳃金鱼可看见鳃上有乳白色虫体,鳃丝通常不鲜艳。有时病鱼急剧侧游,在水草丛中或缸边撞擦,企图摆脱指环虫的侵扰,最后游动缓慢,衰竭而死。 (二)病原体:是多种指环虫,金鱼鳃上有中型指环虫(Dactylogyrus intermedius)、坏鳃指环虫(D.vastator)和弧形指环虫(D.arcuratus)。锦鲤鳃上有坏鳃指环虫、伸展指虫(D.extensus)。热带鱼鳃上有坏鳃指环虫、大钩指环虫(D.magnihamatus)等。  相似文献   

20.
我国海水鱼常见病害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我国养殖的海水鱼类有 5 0多种 (含从国外引种移植种类 ) ,报道的病害有 1 0 0种左右 ,病原或病因包括 :病毒、细菌、原虫、蠕虫、寄生甲壳类及非生物性病害等六大类。现将危害较大的种类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病毒性疾病1 .1淋巴囊肿病1 .1 .1病原 鱼淋巴囊肿病毒 (Lymphocysticvirusoffish) ,从不同患鱼获得的毒株可能有几个型。1 .1 .2临诊症状 病鱼吻端、眼眶周围、鳍、尾部及体表等处出现许多小泡状囊肿物 ,似乳头状肿瘤 ,有的紧密相连成桑椹状 ;病灶呈白色、淡灰色、灰黄色或微红色 ;严重患鱼可遍及全身 ,包括内脏组织器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