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台湾杉、秃杉引种栽培试验及生长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福建省闽清美菰林场引进台湾杉与秃杉进行育苗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或不同海拔营造台湾杉与秃杉纯林,其两种树种间或不同海拔之间的林分主要指标的生长量差异不显著。试验还表明台湾杉与秃杉是福建省高海拔山地造林较为优良的用材树种,速生期长,可以扩大造林范围。  相似文献   

2.
秃杉(Taiwania flousiana)又名“(木屠)杉、土杉,系杉科台湾杉属的大乔木,树高可达75m,胸径2.5m。本树种寿命长(滇西有一千多年的老树)、出材率高(如云南台山,54年生的人工林,每公顷出材达1729.9m~3)、生长迅速、树形挺拔壮丽;材质轻软、结构细致,是优良的绿化和用材树种,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树种。  相似文献   

3.
<正> 秃杉(Taiwania flousiana)是产自我国西南高原山地的常绿乔木,系第三纪古老孑遗植物,也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是很好的用材和观赏树种。我所1979年引种的少量秃杉幼树现在生长很好,高4.45—5.10米,胸径5.2厘米左右。1980年我们开展了秃杉育苗试验。一、引种概况秃杉种子来源于贵州雷山和云南腾冲。1980年在本省林科所苗圃进行育苗试验。1985年又进一步扩大育苗试验,培育出一年生苗52万株。1986年除育苗外,还建立了22个引种网点,观察秃杉的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台湾杉和秃杉2种珍稀树种的引种栽培,观测幼苗发育过程与形态特征,分析引种栽培效果,结果表明:台湾杉与秃杉2个珍稀树种的育苗、造林均较为容易,其场圃发芽率分别为16.7%和33.7%,当年苗高和地径分别为13.5 cm、18.0 cm和0.26 cm、0.20 cm;4年生时平均树高和地径分别为1.37 m、2.64 m和2.70 cm、5.10 cm。  相似文献   

5.
<正> 秃杉(Taiwania flousiana)属杉科,台湾杉属,为国家重点保护树种之一。常绿乔木,据有关资料介绍,树高可达75m,胸径2m以上,7—15年速生期间,树高年生长量可达1m,胸径年生长量1.4—2 cm,是不可多得的速生用材树种,且树姿优美,有人形容该树“树姿象雪松,材质似杉木”,因此亦可作绿化树种栽培。秃杉在我省分布于利川马坝,海拔800—1200m。既然水杉现能成为平原、丘陵地区常  相似文献   

6.
秃杉(Taiwania flousiana Gaussen)、台湾杉(Taiwaniana Cryptomerioides ayata)是优良珍贵用材树种。本文报道了秃杉、台湾杉在江西赣南树木园栽培繁植的表现及育苗、造林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秃杉和台湾杉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杉属的秃杉和台湾杉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 1 992~ 1 993年在浙江省遂昌县对两树种进行引种造林试验 ,结果表明 ,两树种速生 ,适应性良好。秃杉 6年生平均树高达 3 .6m ,地径 8.4cm ;台湾杉 5年生平均树高 2 .5m ,平均地径 5 .0cm ,与当地主栽树种杉木速生林生长速度相仿。引种取得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8.
(木屠)杉(Taiwania flousiana Gaussen)又名秃杉,属杉科台湾杉属,是我国特有的第三纪孑遗植物。树高可达60米,胸径2米,主干通直,材质好,是适宜高山造林的用材树种。我县自1978年引种栽培以来,三年生平均高2.27米,生长良好。为了迅速繁殖这一珍贵树种,我们进行了扦插育苗试验,现将结果作一报导。  相似文献   

9.
在营林中提高集约度,大面积营造速生丰产林,解决木树供需不平衡状况已成为世界林业发展中的一大趋势;这项工作在我省也引起了重视。几年来,经过搜集材料和分析比较,我们认为秃杉实为我省大有希望的速生丰产树种之一。秃杉又名(木屠)杉、土杉、滇杉、三尖杉、贡山杉、香杉,是杉科台湾杉属的高大乔木树种树高可达75米,胸径可达2.5米,干形圆满通直,枝下可达30米,堪称树木家族中的巨人;其寿命很长,至今保存着2000年高龄的老树,可谓是绿色植物的寿星秃杉是一种  相似文献   

10.
秃杉引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秃杉(Taiwania flousiana Gaussen)又名台湾杉,属杉科台湾杉属,系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植物,被国家列为一类珍稀保护树种。其生长快,易成材,适应性广。木材可供建筑、家俱等用。其大树侧枝平展,枝条稠密,修长下垂、树冠塔形,颇具观赏价值,是优良的用材树种和珍稀的园林绿化树种。开展秃杉引种栽培对保护和繁衍这一珍稀树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道林 《防护林科技》2007,(6):35-36,52
通过对台湾杉和秃杉两种珍稀树种的引种栽培,就台湾杉和秃杉两种珍稀树种从种子(球果)到幼苗的整个发展过程,以及种子和苗木的生产技术做了细致的探索性研究,并就培育出的幼苗进行观察、记载和绘制成图;经定植3 a后评价引种成败。研究结果可为杉科台湾杉属的系统发育和亲缘关系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也可为用材林造林、园林绿化树种提供参考和对这两种珍稀树种继续引种栽培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秃杉,别名土杉、台湾杉,全球珍稀濒危树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为第三纪古热带孑遗植物。秃杉为常绿高大乔木,大枝平展,小枝则细长而下垂。其树干通直、材质优良,树高可达75米,胸径2米,树龄可达500年以上。秃杉对研究古植物  相似文献   

13.
一级珍稀保护树种秃杉的生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级珍稀保护树种秃杉的生境研究杨文祥(湖北星斗山自然保护区)秃杉为杉科台湾杉属植物,裸子植物门,是第三纪遗留下来的我国特有的古热带植物区系中的孑遗植物,在古新生世纪曾广布于欧洲、亚洲东部。是当今世界有名的古老稀有树种之一,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树种。...  相似文献   

14.
秃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珍稀濒危树种,原产我省高黎贡山南北两侧,故又名贡山杉。该树种多散生于针阔叶混交林中,偶有小片纯林。湖北、贵州亦有少量分布。秃杉为常绿大乔木,树龄可达二三百年,树高70米以上,胸径2米以上,雌雄异株,材质纹理通直、轻软,花纹美观,耐腐,心材紫红色,具香味,故又叫香杉,为家俱、室内装饰和建筑优良用材。秃杉既是珍稀树种,又是速生树种,住人工管理下,其生长量超过杉木。目前,秃杉已被列为我省速生丰产树种进行推广种植。种植地区正从滇西向滇东、滇南推展,其中部分已开始采伐利用。  相似文献   

15.
鄂北岗地秃杉引种扩繁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秃杉Taiwannia flousiana属杉科台湾杉属,常绿高大乔木,具有较高的用材和观赏价值,国家一级保护树种,天然分布于中国云南西部、贵州东南部及湖北西部等地区。秃杉结实需要40~60a,生境海拔较高、喜温暖湿润气候,从发芽到成苗对生态因子要求较严,因此天然更新困难。襄阳市林科所从1987年就开始进行秃杉引种繁育和栽培技术的研究,2011~2015年专项开展了秃杉种质资源保护及扩繁工作,通过引种驯化不断探索研究,掌握了秃杉播种育苗造林技术。秃杉在本区域表  相似文献   

16.
对热带固氮速生树种墨西哥丁香进行引种、繁殖及早期试种的试验。结果表明,清水浸种处理的种子发芽率较高,达76.5%。以无菌种子为外植体材料,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时不定芽的增殖可达1.5倍以上。扦插育苗以木栓化枝条作插穗的成活率最高,可达98%。该树种生长迅速,抗逆性强,砍伐后萌芽率高,定植2年已有植株开花。初步试验结果认为该树种有希望成为一种适宜在华南地区发展的水土保持林树种或混交林伴生树种。  相似文献   

17.
<正> 秃杉别名(木屠)杉、台湾杉。云南恕江、金沙江流域,鄂西和黔南部仅有零星分布,是我国古老的孑遗濒危植物,为国家一类级重点保护树种。1987年中国林科院和鸡公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秃杉异地保存试验研究,克服了夏高温、冬严寒的不利因素,播种育  相似文献   

18.
科技简报     
秃杉又名(木屠)杉(Taiwania flousianaGaussen.),系杉科台湾杉属常绿高大乔木,为第三纪古老孑遗植物,当今世界上稀有的珍贵树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该树不仅干型通直圆满,雄伟挺拔;枝叶茂密,弧状弯曲,姿容秀美,酷似雪松;而且材质优良,生长迅速,类似杉木,不翘裂,易加工,用途广,是较为理想的用材和园林观赏树种.此外,秃杉适应性强,较耐干旱,抗雪压和冰挂.  相似文献   

19.
秃杉繁殖及栽培技术张照喜,李培学,龚长武(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信阳林业学校)秃杉属杉科台湾杉属,为我国特有属。秃杉又名屠杉,西甫台杉。产干云南、贵州。湖北和四川,是世界上稀有珍贵树种。鸡公山自然保护区1986年开始与中国林科院合作开展秃杉异地栽培...  相似文献   

20.
秃杉(Taiwania flousiana Gaussen)俗名台湾杉,杉科,台湾杉属。珍稀濒金危,1975年被农林部列为全国第一类保护树种。常绿乔木,高可47m.胸径1.5m,分布于云南怒江至金沙江流域、湖北西部和贵州东南部。我县主要分布于白道、展么公社,在太拥、久仅、久仰等地有零星分布。秃杉树干耸直,冠形美观,枝叶浓密苍翠,可作庭园观赏;心边材、早晚材明显,呈紫红或紫红褐色,并具光泽.又是较好的家具和装饰用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