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文根据秦岭腹地内14处大熊猫保护区现状分析.认为存在有将集中连片的大熊猫栖息地人为分割的情况,没有将有限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用于大熊猫资源的保护管理.提出了对现有保护区进行整合,是最大限度发挥保护区效益的管理办法.随着大熊猫秦岭亚种的确定,整合大熊猫保护机构,对提高秦岭大熊猫的有效保护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典型的暖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自然历史遗迹和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的综合性保护区,保护区地处暖温带到亚热带过渡地区,为我国南北生物的过渡地带,是秦岭地区大熊猫分布的最北界,是具有全球保护意义的A级保护区,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行动区之一。一、太白山保护区的区位优势太白山保护区位于秦岭山脉的中段,周至、太白和眉县的交界处,总面积56325公顷,主峰拔仙台海拔3767.2米,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白水江保护区大熊猫的调查情况、栖息地构成、伴生动物影响、历年来大熊猫数量变化的原因分析以及目前的保护研究手段等七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与论证,旨在找到影响白水江保护区大熊猫保护的核心问题,通过科学的措施与手段,保障白水江保护区大熊猫的正常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4.
正11月2日,在浙江省召开的2016年第十八届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CBRN)成员大会上,陕西平河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晋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中国生物圏保护区网络成员。陕西平河梁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南麓的宁陕县境内,是以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  相似文献   

5.
陕西摩天岭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及栖息地为主的森林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地处大山深处的留坝县境内,保护区周边有四个自然村。保护区建立后,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的矛盾更加明显,具体表现为保护区为了保护大熊猫及栖息地为主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通过一系列法律及行政手段限制区内外人群的活动,以减少对野生动植物的破坏。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在秦岭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长青、佛坪、周至老县城、宁陕,运用遥感技术和对保护区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实地考察,于6月12日在宁陕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考察结束,从而做出评价秦岭大熊猫保护区栖息地的现状及动态变化情况,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今后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宁 《森林与人类》2002,22(12):17-17
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陕西省林业厅于2002年3月正式启动的秦岭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和通道建设项目,经过近一年的实施,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果。陕西省政府正式批准新建5个大熊猫保护区和5条大熊猫走廊带,秦岭大熊猫受保护的面积将因此增加13万公顷。这五个大熊猫保护区分别是摩天岭保护区(8520公顷)、宁强青木川保护区(10200公顷)、观音山保护区(13534公顷)、桑园保护区(13805.7公顷)和宁陕保护区(26732公顷)。其中宁陕大熊猫保护区的成立意味着陕西秦岭中段被分割的大熊猫小种群的…  相似文献   

8.
《森林与人类》2003,23(1):36-36
2003年1月4日,陕西省大熊猫监测研究中心正式宣布成立,该中心是国内首家为了定期监测大熊猫及其栖息地而设立的专门机构。多年来,为了保护好秦岭的大熊猫,国家和陕西省组织开展了多次调查工作,并先后建立了11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覆盖了陕西省70%以上的大熊猫栖息地。同时,在保护区以外实施的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工程以及结合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大熊猫走廊带建设项目,也对大熊猫基因的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陕西省的大熊猫监测工作始于1992年,最初仅有佛坪自然保护区等极少数保护区开展此…  相似文献   

9.
<正>陕西黄柏塬自然保护区是以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秦岭中段南坡太白县境内黄柏塬,周边与太白山、佛坪、长青、周至老县城、牛尾河自然保护区相连,处于秦岭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群的核心,是连接秦岭大熊猫"牛尾河区域种群"和"兴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四川省大熊猫保护区栖息地分布现状,对其生态旅游资源条件进行归纳评价,探讨在该类型保护区编制生态旅游规划的目的以及编制规划所必须遵守的依据及规范,并借鉴旅游区、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编制的方法和规程,从突出特色及具有可操作性的要求着手,就制定生态旅游规划所应涉及的重点环节提出建议,以此供各相关保护区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从国内外都市型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现状出发,总结归纳了都市型自然保护区系统构建方法以及保护区规划原则和理论依据,旨在为都市型自然保护区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2.
水鹿(Cervus equinus)保护及其生境的规划需要明确其在不同空间尺度的分布格局而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该文基于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研究了广东省水鹿在省级和保护区级两种空间尺度下不同生态功能区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广东省,水鹿主要分布于南岭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区,其分布区域属省级生态功能区,生境质量较好,保护地位重要;在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鹿多活动于人为干扰大的缓冲区与实验区,保护程度有待提高。建议以自然保护区为节点基础,开展就地保护;在条件较好的保护区之间建设大型生态廊道,增加破碎化生境的连通性,加强水鹿个体交流;同时应在保护区实施“全区覆盖”式管理,特别是在缓冲区和实验区严格控制人为干扰,加强对水鹿及其生境的巡护管理。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然保护区是对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等进行就地保护最有效的方式,其功能区划是实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中总结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现状,以期促进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存在功能区缺失、缓冲区设置不合理和分区片段化等问题。实验区平均比例也要高于核心区和缓冲区,超过其总面积的1/3。在功能区划调整时,超过一半的自然保护区调减了其总面积。功能区划调整的主要原因涉及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关系、保护区内工程建设项目和矿产资源开发等。未来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分或调整应更多地关注于其管理目标、连通性、最小面积、与相邻保护区的协调、功能分区的有效性以及相关科学理论的验证等。  相似文献   

14.
扼要地论述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基本特征,阐述了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原则和基本原理,对生态旅游规划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The primary conservation objective in China is to establish nature reserves to protect biological resources and natural heritage, protect ecosystems which are of global importance or have unique regional features, protect endangered and threatened species and their habitat, and safeguard the genetic resources. By 2000, the number of nature reserves increased to 1,276, while at the same time, the total area protected in nature reserves was up to 123 million ha. Of the total number of reserves, 908 sites with a total area of some 102 million ha (68.39% of the total reserve area) were under control of the forestry system accounting for some 82.93% of all nature reserves in the country and 10.65% of China's territory. Management planning and administrative system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all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 but insufficient funding, a shortage of professional managers and inadequate reserve staffs have resulted in low levels of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in many reserves. Many nature reserves starie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然保护区集体林现状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从全国198个自然保护区以及东南五省43个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3个层次全面阐述我国自然保护区集体林现状, 从历史上对土地权属问题的淡化或忽视、法律法规不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的矛盾及补偿机制等方面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集体林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国外自然保护区土地权属管理的成熟做法, 提出了加强试点、科学规划、完善法律法规及政策体系、创新模式、充分尊重社区群众的利益、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对策, 以推动我国自然保护区集体林改工作, 促进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陕西老县城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为例,探讨了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主要包括分区指标的选择、量化和权重赋值等。简要介绍了使用该指标体系实现功能分区的步骤。以期为功能分区提供科学、客观、定量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初步分析了形成大熊猫地理分布格局的地理、景观和生境尺度机制,野生大熊猫的地理分布格局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地理、区域气候、生境结构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我们在评估大熊猫栖息地质量、建设走廊带以及自然保护区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采用整体论、系统论的观点进行研究与工作,以便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我国自然保护区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会导致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潜在边界或关键生境发生迁移或灭失,直接影响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服务功能,甚至威胁国家生态安全。根据实地调研材料,文中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影响、风险管控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从加强自然保护区气候变化影响监测、风险预警与管控科学研究,构建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适应性管理技术体系,建立健全管控机制,开展试点示范,开展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划定生态红线的新形势下加强自然保护区适应性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三江源区基本生态特征与自然保护区设计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文中引入生物区域规划与管理的新思路,将三江源区作为一个完整的生物地理区域,建立生物区域自然保护区网络。并简要介绍了利用景观生态学、种群生存力分析等理论和景观规划途径、GIS分析等先进方法从区域层次确立自然保护区网络,在网络的每个节点(保护区)研究核心区面积、形状,以及网络与节点的连接(廊道)的程序、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