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郭兴  李洋  张巍  高智涛  王洪学 《森林工程》2013,(6):21-24,51
选取7个蓝莓引进品种和1个野生品种,均在伊春地区生长、产果良好.对鲜果花青素含量测定发现,品种北陆花青素含量最高;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浸提法提取花青素,分别考察浸提PH值、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及浸提液乙醇体积分数对蓝莓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并根据4个因子设计L9(34)正交试验,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PH为3.0,浸提温度为50℃,浸提时间为60 min,浸提剂乙醇体积分数为50%;在此工艺条件下,蓝莓花青素提取率达到最大值,即6.5%.  相似文献   

2.
以山葡萄籽为实验材料,通过单因素法提取葡萄籽中的多酚。根据不同浸提剂在540nm处可见光吸收情况的测定,确定70%甲醇溶液为最佳浸提剂。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提取剂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的适用范围,再利用正交试验法进行工艺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体积分数70%的甲醇,料液比1:20(m/v),70℃水浴,浸提20min。山葡萄籽中多酚的含量可达18.981mg/g。  相似文献   

3.
王春晴  李蕾  刘强 《林业科技》2011,36(1):30-33
采用GC—MS技术,比较木麻黄凋落物、根和根际土壤3种浸提液的成分差异和含量差异的结果表明:3种浸提液(凋落物、根系和根际土壤乙醚浸提液)中的有机化舍物化学成分有明显差别,凋落物和根际土壤的乙醚浸提液中特有成分分别为维生素E和苯酚;3种浸提液中都含有的成分是羽扇烯酮和羽扇豆醇;羽扇烯酮在浸提液中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凋落物(7.39%),根际土壤(2.65%),根(2.28%);羽扇豆醇在浸提液中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凋落物(3.22%),根际土壤(2.65%),根(2.0%)。  相似文献   

4.
对吉林地区野生地榆根低聚原花青素(OPC)进行了提取分离工艺研究。考察了溶剂体积分数、原料粒度、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次数等6个因素对地榆根提取低聚原花青素得率的影响,确立了较佳提取条件为:以体积分数60%乙醇水溶液为提取剂、原料粒度为0.25-0.42mm、料液比1:12(g:mL)、浸提温度50℃、浸提4次、每次1h。浸提浓缩液加入一定量饱和NaCl溶液,低温离心过滤后,用2倍体积乙酸乙酯萃取3次,得到纯化后提取物中OPC质量分数达到56.86%,OPC得率为绝千原料的3.42%。  相似文献   

5.
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松针为材料,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槲皮素。采用单因素法试验乙醇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和料液比对槲皮素提取率的影响,从中筛选出4个因素的3个不同水平进行正交试验,乙醇浓度分别为60%,70%,80%;浸提温度60℃,70℃,80℃;浸提时间90 min,120 min,150 min;料液比1:15,1:20,1:25(g:m L)。运用正交试验方法,选出提取槲皮素的最佳浸提法工艺为:料液比1:20(g:m L),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90 min,乙醇浓度70%,槲皮素提取率达2.649%。  相似文献   

6.
茶皂素提取新工艺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介绍茶皂素水提法新工艺。工艺流程:浸提→分离→沉淀→再分离→浓缩;确定最佳工艺参数。茶麸与水比例为1:5,浸提水温30-35℃,浸提时间为2小时,浸提次数为2次(第二次浸提液可作为下一批原料的浸提用水);浸提液和茶粕的分离采用离心分离技术,解决了常规水提法分离难的问题;采用真空浓缩,蒸发温度控制在50-65℃。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紫枝玫瑰组培快繁的技术方法进行了研究,基本培养基为MS;通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诱导分化的培养基为:MS+NAA 0.02(mg/L)+BA0.4(mg/L)蔗糖3%+琼脂0.7%;生根培养基:I/4MS+NAA0.01(mg/L)+IBA0.05(mg/L)+蔗糖1.5%+琼脂0.6%。  相似文献   

8.
研究利用索氏浸提法提取燕麦中皂甙工艺条件。以乙醇-正丁醇为溶剂,以皂甙RC为标准品,采用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燕麦提取液中总皂甙含量,采用正交试验对料液比、乙醇浓度、浸提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正交试验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7;乙醇浓度:70%;浸提温度:70℃,提取率为1.716%;主次顺序依次为:料液比〉浸提温度〉乙醇浓度。该方法操作方便,简单易行,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叶平平  金杰  侍远 《绿色大世界》2012,(11):138-140
以巢湖流域常见的3种浮萍——紫背浮萍(以下称紫萍)、稀脉浮萍萍和芜萍为对象,研究了三种浮萍对地表水浓度范围内(0.01mgP/L,0.05mgP/L,0.1mgP/L,0.2mgP/L,0.5mgP/L)的磷的去除作用,以及磷在三种浮萍体内的积累变化和三种浮萍对磷的吸收作用占总去除作用。探讨了浮萍处理含磷污水系统的去除磷途径。实验表明:植物体对磷的直接吸收是其净化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三种浮萍对磷都有较高的去除效率。并且磷去除率紫萍〉稀脉浮萍〉芜萍,并且随浓度的降低而增加。三种浮萍对磷的利用率较高。紫萍对磷的利用率在60%~48.9%;稀脉浮萍在90%~47.2%;芜萍在90%~34.2%。三种浮萍对磷的吸收作用基本上占总去除作用的70%以上;并且不同品种,不同磷浓度之间存在差异,为浮萍进行巢湖流域的除磷生态修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乙醇+NaOH浓度、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次数、固液比等,对银杏叶黄酮提取效果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浓度和温度的影响达显著水平。随着浸提温度的升高,浸提效果越好,但随着乙醇+NaOH溶液浓度的升高,浸提效果反而越来越低。银杏叶黄酮乙醇+NaOH提取法的最佳条件为:用50倍(v/w)的0.1%NaOH+乙醇溶液,于60℃条件下提取3次,每次1h。  相似文献   

11.
以NH4OH水溶液为溶剂,采用响应面法对超声波辅助提取板栗壳色素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进行了不同NH4OH浓度、液料比和浸提时间对色素粗提物得率和色价影响的响应面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得二次回归模型对实验数据有较好的拟合效果;以色素粗提物得率为考察指标的优化提取条件为,NH4OH浓度为1.1 mol/L,液料比为16.5 mL/g,提取时间为120 min;以色价为考察指标优化提取条件为,NH4OH浓度为0.7 mol/L,液料比为14.6 mL/g,提取时间为112 min。板栗壳色素在生产中采用以色价为考察指标的优化提取工艺为宜。  相似文献   

12.
两种提取红松种子蛋白质的工艺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新的植物蛋白资源,研究发现,红松种子中蛋白质含量在13%~20%,具有明显的生理活性,是一种新的具有活性的植物蛋白质资源。以脱脂红松种子粉为原料,比较PBS-NaCl缓冲液盐溶法和NaOH碱溶法提取红松种子蛋白质工艺。分别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研究了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溶液浓度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并进行了L9(4^5)的正交试验,并测定了两种工艺得到的红松种子蛋白的等电点。PBS-NaCl缓冲液盐溶法得到的红松种子蛋白等电点pI=3.7,碱溶法提取蛋白的等电点pI=4.0。PBS-NaCl缓冲液盐溶法提取红松种子蛋白质的提取工艺:在温度30℃水浴环境下,以0.12mol/LPBS-NaCl缓冲液盐溶液提取,按1:25的料液比搅拌浸提150min,蛋白提取率达到62.86%。碱溶法提取红松种子蛋白质的最佳工艺参数是以0.0005mol/LNaOH溶液,按1:30料液比,在45℃条件下低速搅拌浸提60min,此时蛋白的提取率为72.07%。结论:从蛋白质提取率的角度考虑,碱溶法优于PBS-NaCl缓冲液盐溶法;从蛋白质稳定性和提取率两方面考虑,PBS-NaCl缓冲液盐溶法优于碱溶法。  相似文献   

13.
金银花中总黄酮的超声波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梅  邓祥  吴狄  王坤 《绿色科技》2013,(11):14-16,19
采用超声波法提取了金银花中的总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料液比和超声频率等因素对提取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择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温度、料液比和超声时间进行L9(34)正交试验,得出了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乙醇体积分数为70%,超声温度为50℃,料液比为1∶25(g · mL1),超声时间为2.0h ,超声功率为900W ,最大提取率达到9.37%。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以安溪铁观音茶梗为原料,利用超声波提取法,通过对溶液浓度、液料比、超声间歇周期、工作时间等因素调节对茶梗中的茶皂素得率进行比较,筛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声功率700 W,以80%乙醇为提取溶剂,液料比4∶1,溶液pH值10.0,超声间歇周期为开1 s关3 s,工作时间20 min时,茶梗中茶皂素的得率最高为10.75%。  相似文献   

15.
响应面法优化野生毛葡萄中原花青素醇提工艺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响应面试验设计法,选取乙醇浓度(A)、料液比(B)、反应温度(C)为考察因素,对野生毛葡萄籽中原花青素醇提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经对各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的分析,得出野生毛葡萄籽中原花青素醇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64%、料液比为1∶7、提取温度为35℃。建立的原花青素醇提数学模型为:Y=0.61-0.058A+0.029B-0.12C+0.025AC-0.013BC-0.091A2-0.095B2-0.17C2,原花青素得率的预测值为86.95 mg.g-1、验证值为85.54 mg.g-1。证明此模型是合理可靠的,可用于实际预测。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回流提取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皱皮柑果皮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皱皮柑果皮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水浴温度90℃、料液比1∶30、回流时间60 min、粒径为20目(0.90 mm)。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可达1.56%。各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回流时间〉粒径〉水浴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  相似文献   

17.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连翘叶中连翘苷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连翘叶中连翘苷最佳提取条件为:80%乙醇,料液比1:10,60℃超声波提取8min,在此条件下,连翘苷得率为0.3112%。  相似文献   

18.
糖和氮对白榆组织培养新梢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糖和无机氮源对白榆组培新梢不定根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高浓度蔗糖的培养基比低浓度蔗糖的培养基新梢生根率高.新梢对糖的这种反应与糖代谢和物理渗透都有关,用甘露作为渗透代替剂在低浓度蔗糖存在下无作用,当蔗糖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86.65 mmol·L-1)能影响新梢的生根率.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NO-3或NH+4作为唯一氮源,或是在MS培养基中加入NO-3/NH+4比率为标准的混合氮源,在测试范围(0 mmol·L-1~120 mmol·L-1)内均降低新梢的生根率,三者对生根的抑制作用依次为NH+4>NO-3+NH+4-N>NO-3-N.NO-3/NH+4比率与生根之间呈现直线正相关.糖/氮比值高有利于生根.插穗中碳、氮的绝对量及碳/氮比率可作为白榆新梢生根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刺玫果总黄酮的乙醇-硫酸铵双水相(添加氯化钠)萃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性。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对刺玫果总黄酮的双水相萃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通过测试刺玫果总黄酮提取液对二苯基苦基肼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亚硝酸盐、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自由基阳离子(·ABTS+)的清除率和还原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乙醇体积分数27%、硫酸铵质量浓度0.21 g/m L、刺玫果提取液体积分数22%、氯化钠加入量为2.0 g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刺玫果总黄酮平均萃取率为91.81%。刺玫果总黄酮提取液对·ABTS+、·OH和O-2·具有显著的清除能力,当总黄酮质量浓度分别为0.12、0.30和0.60 g/L时,对·ABTS+、·OH和O-2·的清除率分别为90.27、89.60%和96.73%,其清除能力均强于Vc;对DPPH·、亚硝酸盐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但弱于Vc;刺玫果总黄酮提取液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以野龙竹竹茎为材料,采用组织化学定位方法,研究野龙竹茎中黄酮类物质的积累分布及含量;采用超声波萃取竹茎中的总黄酮,比较各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影响顺序为乙醇体积分数〉萃取温度〉料液比〉超声萃取时间。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萃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70%,萃取温度为50%,超声萃取时间为15min,料液比为1:25,总黄酮的平均含量为10.36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