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2009年在浙江省临安市、安吉县8个行政村抽取的222户农户调查数据,从流转规模、流转途径、流转的来源与去向、流转的动因、流转的约束条件等方面分析农户林地流转行为特征.运用交叉分组统计方法对影响农户林地流转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户主较年轻的农户是林地流转的主要供给者,户主年龄为40~60岁的农户是林地流转的主要需求者;林地流入趋向于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文化程度高的农户则趋向于流出林地;村干部是林地流转市场主要的参与者;林地流转的方向是由农业劳动力数量少的农户流向农业劳动力数量多的农户;有自营工商业或有成员在机关、事业单位上班的农户流出林地的比例较高;林地流转的农户大多家庭收入水平较高;非农化程度较高的农户是林地流转市场的主要供给者,非农化程度较低的农户则是主要的需求者.  相似文献   

2.
以江西宜春243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增加林业生产性投资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户主文化程度、资金获得难易程度、林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户主对林业政策稳定性的认知等对增加投资的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本研究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作为林权改革中的重要一部分,林地流转极大地促进林业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基于2012年福建省三明市6个乡镇抽取的156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和Pr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并用线性模型进行对照,对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林地流转的行为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市场化程度不同,林地流转参与程度也不同;从林地特征看,立地条件差的农户参与林地流转可能性高,流转林地以经济林为主;从家庭特征看,人均林地面积、林业收入占比、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对林地流转有显著影响。提出发展交易市场,推广经济林种植,提高林农收益,加快确权发证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户林地流转行为是一个综合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决策过程,是经济动机与非经济动机的交互与融合,是一种经济-社会行为。基于社会嵌入视角,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全国10省30个县、市1 544份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户林地流转行为既受农户自主因素影响,也深受社会认知、社会文化、社会网络、政治制度等社会嵌入因素影响,农户林地流转行为是典型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显示,林业经营经验、林业政策认知、市场信息认知、从众模仿行为、网络关系强度、网络关系交流频率、政府服务意识等7项指标对农户林地流入和流出行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基本符合预期。林业补贴发放对农户林地流入行为具有促进作用,林木采伐指标申请难易程度对农户林地流出行为具有促进作用,恋土惜地情节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前两个指标的显著性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林业生产经营中实际存在的困境与问题。建议进一步规范林权流转秩序、强化林业补贴政策、提高林业政策稳定性,以促进林地流转政策优化,实现农户、林地、技术、资金等要素的最优配置,促进林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林业资源管理》2016,(5):25-29
基于浙江省集体林区4县(市)192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在对集体林区农户林地经营与流转状况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影响农户林地转出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集体林区林地资源丰富,农户林业经营积极性较强,但林业收入贡献总体较低,林地流转市场有一定的发育但欠发达,交易行为欠规范;林地细碎化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户主年龄对林地转出行为有显著负面影响,家庭可支配收入和非农收入占比对林地转出行为有显著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林地市场上的"不规范"行为、行政介入的强制性规模集中行为以及林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存在较大差异的现实背景,以意愿与行为一致视角,细分样本数据,研究个体禀赋与认知对农户林地流转行为的影响,为促进林地有序、规范流转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筛除"无意愿有行为"(被迫契约行为)、"保持行为发生在5年之内"(避免数据时滞误差较大)以及对研究存在干扰的其他相关数据,采用二元离散Logistic模型分别针对"无意愿无行为"和"有意愿无行为"2组参照数据建立4个模型,厘清个体禀赋与认知对农户参与林地流转行为和意愿转化契约行为的影响。【结果】有林地转入行为的农户集中在人均收入较高、非农收入较低、偏向主营用材林、林地经营积极性较高及林地流转认可度较高的样本中;有林地转出行为的农户集中在人均收入较高、脱离务农程度较严重、林地面积较多、林地细碎化程度较小、偏向主营用材林、林地经营积极性较强、感知林地经营风险下降较多及林地流转认可度较高的样本中。一般来讲,已发生林地转入契约明显比有意愿但未实现契约的农户文化程度高、家庭人均收入高、非农收入占比高、林地面积多、偏向主营用材林以及感知林地经营风险严重;而已发生林地转出契约行为的农户明显比有意愿但未实现契约的农户年龄大、林地面积多、林地细碎化程度小、林地经营积极性低以及感知林地经营风险严重。【结论】家庭资本是影响农户林地流转契约行为成功的关键因素;影响农户转入林地的因素有家庭人均收入、非农收入、主营林种、林地经营积极性和林地流转认知;影响农户转出林地的因素有家庭人均收入、林地面积、从事职业、林地细碎化程度、主营林种、林地经营积极性、林地经营风险感知和林地流转认知;农户转入林地的契约行为受政治资源、家庭资本等体现农户行为能力因素的制约,而转出林地的契约行为受资源禀赋(规模小、细碎化等)约束;且有意愿与实际契约行为差异较大,行政介入促进林地市场配置实现林地资源有效集中的比例较大。健全制度体系、把握行政介入尺度、发挥政府职能、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建设能够有效提高林地流转的契约比例。  相似文献   

7.
森林经营问题在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得到重视.以福建省邵武市和尤溪县作为研究区域,通过156个农户样本数据,分析农户造林、砍杂、施肥和管护4方面的森林经营行为现状;基于利润最大化理论,选择Probit模型,分析家庭、林地、非林生产、林业生产、制度因素5方面17个变量对农户森林经营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造林、砍杂、施肥和管护4类森林经营活动的参与性分别为64.1%、36.5%、33.3%和46.2%;造林行为受户主受教育水平、户主是否主要从事农林业超过10年、用材林比重、林改前是否进行过造林、家庭耕地面积、非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的影响显著;砍杂行为受户主年龄、家庭劳动力数量、林地是否距家庭远、林改前是否进行过造林、农户是否对经营制度改革满意的影响显著;施肥行为受户主是否主要从事农林业超过10年、家庭劳动力数量、林地是否距家庭远、非农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是否对税费制度改革满意、是否对经营制度改革满意的影响显著;管护行为受新一轮集体权制度改革中获得的林地占家庭林地总面积比重、林地是否距家庭远、是否计划修建林道的影响显著.为提高农户森林经营积极性,需要关注农户家庭、林地、非林生产和林业生产方面的特殊性,优化有助于农户提高营林收益和降低营林成本的制度措施.  相似文献   

8.
利用陕西省佳县6个村庄2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以农户行为学理论作为分析框架,运用Logit模型对农民枣树管护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对象是否是户主对农民枣树管护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农民年龄、是否主要从事枣树管护、枣林地面积占家庭经营总土地面积比例以及社会化组织服务程度等变量与农民枣树管护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枣树管护用工及技术复杂程度、农资价格、裂果发生程度与农民枣树管护意愿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农户林地转出行为的门限效应,识别门限特征及其不同门限区域内关键影响因素的非线性作用,为完善林地流转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国家林业局2016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监测数据及2017年广东和贵州的农户调查数据,分地块构建农户转出林地规模的面板数据,从权能匹配视角选择农户营林规模为门限变量,以家庭收入水平、务农劳动力规模和是否具有林权证为解释变量,运用门限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农户林地转出规模的门限效应与各影响因素的非线性作用。【结果】1)当以家庭收入水平和以务农劳动力规模为解释变量时,门限估计显示农户营林规模均存在双重门限,其值分别为18 hm2和20 hm2;当以是否具有林权证为解释变量时,农户营林规模仅有单一门限,其值为33.4 hm~2。2)当农户营林规模大于18 hm~2时,家庭收入水平对林地转出规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当营林规模大于20 hm~2时,其影响系数明显更大;当农户营林规模小于18 hm~2时,务农劳动力规模对林地转出规模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当营林规模大于18 hm~2且小于20 hm~2时其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当农户营林规模分别小于和大于33.4 hm~2时,是否具有林权证对林地转出规模分别具有负向和正向影响,但不显著。根据农户营林规模的门限值对样本进行分组后再回归,以检验估计结果的稳健性,发现各解释变量的影响显著程度与门限估计结果有差异,但方向一致。【结论】农户林地转出行为并不是单向或线性的,关键因素的作用是非线性的。只在一定营林规模水平下,家庭收入的提高才明显促进农户转出林地规模,表明降低农户的林地依赖度未必能促进林地流转。在不同营林规模门限区域内,务农劳动力规模对农户林地转出规模的影响方向不同,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也未必就能促进林地流转。林地确权对农户林地转出规模的影响也是双向的且均不显著,即林地产权稳定对促进林地流转的重要性不如政策预期。完善林地流转政策需要关注农户行为的门限效应,坚持放松约束未必能促进农村林地流转,甚至可能存在相反作用,制度供给可考虑不同条件下林地流转差异化诉求,加大政策执行弹性与优先序,以提高制度绩效,促进林地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0.
地形和区位条件差异是导致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呈现区域差异性特征的重要因素。利用全国8省(区)1790户样本农户数据,采用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地形和区位等因素对农户林地投入和林地产出水平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影响下的农户林地投入和林地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区位条件中,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通达程度和人口聚集度对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影响显著,对农户林地投入水平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1288,0.1287和0.1629,对林地产出水平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1524,0.1718和0.1989;地形条件中,农户林地产出水平的高低受地形条件影响显著,山区和丘陵林地产出水平明显高于平原地区,山区和丘陵地形对农户林地产出水平影响系数分别为0.1019和0.0169;除地形条件和区位条件之外,经营资金的主要来源、林木采伐指标的申请难易程度、是否有产品市场信息服务、是否有融资服务、是否有中介服务等因素对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也有显著影响。基于上述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缩小农户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是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环节。量化分析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新时代新征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助力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规划和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分工与专业化效应、优化家庭劳动力配置与促进林地流转经营的理论,构建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差距影响的分析框架,利用福建、江西、浙江、湖南、四川和广西的2 413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模型检验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林业社会化服务采纳程度下的影响差异及其分解效应。【结果】1)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具有显著增收效应,且对低收入农户家庭的增收效应更大,有利于缩小农户家庭收入差距。2)林业社会化服务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家庭收入的边际贡献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林业社会化服务可使基尼系数显著减小,总体呈现分位点越低边际贡献越大的变化趋势,林业社会化服务有助于缩小农村家庭收入差距。3)系数效应主导了农村家庭收入差距的扩大。其中,户主是否为村干部、林业收入占比、林地细碎化程度、村距县城距离、地形是影响Q10~Q  相似文献   

12.
以环京津地区6市19个县43个村庄的226户农户的有效调查数据为依据,采用二项Logit回归模型对农户生态环境保护的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环京津地区农户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支付意愿较高,74.3%的农户表示愿意支付,平均愿意出义务工为36.5 d·a-1,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和生态林建设对农户生态环境保护的支付意愿有由强到弱的正向影响,户主受教育水平、家庭人口、劳动力数量占家庭总人口比重、人均林地和耕地面积、家庭收入来源是否以非农业为主对农户生态环境保护支付的意愿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福建省8个县抽样调查392个有效样本数据,通过分析农户行为及农户林地资源流转行为,探讨了林地资源流转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福建省农户林地资源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年龄、农户受教育年限、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成员是否担任村干部、家庭非农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耕地面积、林地面积、林改政策满意程度、获取采伐指标容易程度、林权流转满意程度对林地资源流转有不同程度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农户年龄越大,受教育年限越低,家庭劳动力越少,发生林地流转概率越小.相反,受教育程度高对林改政策满意程度高,林地流转更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14.
对农户参与森林保险意愿进行实证分析,利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参与森林保险的各个因素进行回归.结果表明:显著的变量有户主的年龄、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林业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程度、农户的森林是否经历过灾害、农户对林业保险的了解程度、农户对森林保险的需求态度、森林保险的索赔额度、农户对森林保费的态度、国家补贴保费下的参保态度.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0年在浙江省丽水市3个县(市)9个乡镇28个行政村随机抽取的591户农户调查数据,对影响农户林权抵押贷款需求的情况进行计量分析。主要研究户主个人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农户家庭经济状况以及金融服务对于农户林权抵押贷款需求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家庭拥有的林地面积、家庭支出和贷款贴息政策等因素对农户的信贷需求产生正显著影响;户主年龄、贷款用途是否限制对农户的信贷需求产生负的显著影响。提出进一步促进农户贷款需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广东、浙江、广西、安徽4省(区)的农户调查数据,运用DEA-Tobit模型两步法分析农户林地流转对不同树种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从平均水平看,农户林业生产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别为0.296 1、0.506 1和0.508 3,且流转户在这3个方面的水平均高于非流转户,但不明显;从分树种来看,单个树种在这3个方面的提高程度也并不明显,且林地流转与否对这3个方面的影响并不都是正向显著的。因此,农户林地流转未必能显著提高林业生产效率,政策鼓励需要针对不同树种生产特征差异进行匹配。  相似文献   

17.
从政策受体——农户对林地流转政策期望的视角,基于先前研究和理论分析,结合实地调查数据,以江西、福建两省为例,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计量分析,通过不断增加类别变量来明确各因素对农户政策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和方向,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农户个体特征、农户林地资源禀赋特征、农户所处的社会政策环境特征、地区变量对农户政策满意度有显著影响。最后,根据计量分析结果,从提高农户参与林地流转的积极性角度出发,提出了健全林地流转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户流转收益是否合理,关系到农户长期利益以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标能否充分实现.对遂川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地林木流转进行简单回顾,以林地林木价格理论作为流转收益合理性分析的理论基础,基于Faustmann林价公式和林木销售价法,构建流转收益分析模型,运用调研所获数据,分析农户流转收益的合理性.研究结论为:在没有采伐指标约束的情况下,林地与林木流转的理论价格明显高于农户流转收益;林地与林木的理论价格随采伐指标约束程度的增加而下降.在平均采伐指标获得率水平下,农户转出林地、林木所获收益不具有合理性.为使得农户流转收益具有合理性,既需要完善流转制度措施,也应优化生产制度.  相似文献   

19.
对农户林地流转意愿与行为及影响因素的计量研究文献进行定量分析, 以探析该领域研究特征, 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方法和视角选择等方面的参考。文中构建了理论分析框架, 并通过投票计数法汇总了10个农户林地转入意愿与行为和11个农户林地转出意愿与行为的计量回归模型信息, 以及不同模型选择的影响因素变量及分析结果。建议在现有大量使用Probit和Logit模型的基础上, 拓展使用时序、混合截面和面板数据模型; 合理选择家庭特征因素、市场驱动因素类变量和森林经营类变量, 并关注不同变量分析结果的冲突; 将研究区域从福建、江西、辽宁、浙江、云南等改革先行开展省份拓展到其他省份。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江西、福建、辽宁、云南4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的实地调查资料,分析林改前后农户林地面积、林分构成、林业收入、外出打工人数、林地流转规模等方面的变化,并采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估计.结果表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生计有显著影响,林改后农户林业收入明显增加,并且农户对林改政策的了解和林权证的发放是影响林改成效的重要因素.同时,林改中出现一个实际问题,即林地规模化经营可能受到影响,因此要进一步规范、完善林地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