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林业职工是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主体,是推进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力量。国有林区改革作为一项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涉及政府、企业、职工等多方利益关系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直接与职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职工的满意程度关系着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所设计的“森林资源不断增加、生态功能不断增强、职工生活不断改善”的三大政策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2.
某一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必须以区域内各系统的协同运行为基础。目前国有林区区域内经济、社会与自然三个亚系统的运行处于一种非协同、非可持续的状况。文章分析了国有林区区域系统的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认为国有林区区域系统的协同运行要保持系统同素结构与异素结构的协同,保持产业结构、利益结构和政府管理结构的协同。  相似文献   

3.
资源培育事关国有林区森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祝光耀一、国有林区在森林经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各级党政领导和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随着林业事业的蓬勃发展,国有林业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企业营林工作迅速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  相似文献   

4.
正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是事关我国利用长远发展的重大决定,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建设的战略选择。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始终是林业工作的核心和重点,是林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贯彻落实国家"停伐"政策的内容和要求,提升国有林区停伐后森林资源管理水平,探索林区改革发展新途径是国有林区发展的当务之急。1现阶段森林资源管理面临的形势目前,国有林区正值林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产  相似文献   

5.
吕梁山国有林区是山西省九大林区之一,对山西省木材和林产品的供给具有重要作用,但受气候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吕梁山国有林区存在天然林退化问题。结合吕梁山国有林基本情况,从种植结构、有害生物、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4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天然林退化的原因,并提出改善、修复退化天然林的技术措施,以期促进林业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牡丹江林区是国家重要商品材基地之一。牡丹江林区森林资源危机在东北林区具有代表性,故此,研究和制定解决牡丹江林区森林资源危机的有效对策,对于缓解国有林区特别是东北林区森林资源危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首先根据区域经济学的原理对"国有林区"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试图提出一套国有林区森林社会效益评价指标标准。这个指标体系包括社会进文明步、人类健康、社会生活3个准则层的12项指标,给出了稳中有降指标的内涵和计算方法,介绍了评价国有林区森林社会效益的具体步骤。认为所给出的方法有助于完善森林效益计算与评价的技术理论。  相似文献   

8.
国有林区职工家庭是林区复合系统中最微观的主体,国有林区的转型发展影响着林区职工家庭,职工家庭的生计态势也影响着国有林区的顺利转型和发展。因此,在国有林区转型发展的新时期,关注林区职工家庭的发展态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中将国有林区职工家庭脆弱性界定为林区职工在面对突发或是长期的外在压力、冲击或风险时的抵御能力,或是面临外在环境变化时适应能力不足、不安全或是易受灾的程度;并依据生计理论,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分析东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脆弱性具体表现维度;应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分析东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脆弱性的形成演化机理。结果表明,东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脆弱性的形成是职工家庭内外部环境因子的压力与职工家庭自身对因子响应能力共同决定的结果;长期来看,林区职工家庭的脆弱性有向威胁森林资源安全、抑制林区经济发展、破坏林区社会稳定3个方向演化扩散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区域融合发展是市场化开放型经济的必然产物,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国有林区改革任务总体完成后,东北国有"林区"的内涵逐渐向国有"林"演变和回归,这种内涵上的变化也成为林区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的一个关键变量,并客观上形成了林区与地方之间融合发展的积极条件。东北国有林区与地方之间的融合发展以一体化规划、协同性发展为原则,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以打破林区与地方生产要素、制度要素、文化要素、管理要素等多重边界为基本前提。积极探寻东北国有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加快适应后改革时期持续深化国有林区定位布局常态,对国家生态建设及区域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国有林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国家针对当前森林资源的现状和林业发展的前途做出的重大决策,对于保护国有林区现有的森林资源,维护和改善生态平衡,提高林业的社会地位和森林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发挥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也是国有林区体制改革、企业振兴、经济发展、人民生活面临的严峻考验和发展的重大机遇,不仅是林区森林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而且是各级森林资源监督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对森林资源监督机构提出的重要任务,对森林资源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搞好在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过程中的监督工作,是摆在每一个监督人员面前的重要任务.森林资源监督工作要适应新的形势、新的变化,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增强信心,抓住国家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有利时机,更新观念,调整监督工作的思路,作好国有林区经营体制改革、经营方式转变、生产结构调整和减产、转产、停产、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重大变革过程中的森林资源监督工作,真正发挥监督检查、保驾护航的作用,保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顺利实施,保护好国有林区的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11.
极度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森林资源宝贵,保护极度干旱区森林资源对守护绿水青山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格尔木市国有林场位于西部极度干旱区,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森林资源培育战略要地,在格尔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中分析格尔木市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及其特点,总结林场森林经营实践经验,剖析林场森林经营的现实困境和挑战;结合林场基础现状,从坚持科学营林、加强森林区划经营、加大配套设施支持力度、强化科技和人才保障、建立森林经营成效监测体系5方面提出林场森林经营的主要对策,为极度干旱区提升森林质量、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中从社会网络视角分析我国东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及林业企业知识转移的过程和影响因素,以期通过社会关系和网络结构促进林业企业转型。应用知识转移基本理论构建东北国有林区多层次知识转移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从社会网络视角分析林区职工、家庭和林业企业3个层面的知识转移机理。研究表明:增强林区知识转移个体与利益相关者的联系程度、占据更多的结构洞位置以及提高个体网络中心度和凝聚程度有利于知识获取和内化;林区待岗职工与利益相关者的弱联系有利于其获得更多就业机会;国有森工企业由于过度嵌入社会网络,知识内化和创新动力不足。  相似文献   

13.
我国重点国有林区转型能力评价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点国有林区正在生态、社会及经济3个层面进行全方位转型;其转型能力是匹配且支持转型的一种能力,是由经济发展能力、社会和谐发展能力、生态保护能力3个维度构成的自组织整合系统。文中从我国重点国有林区转型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构建其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2001—2018年重点国有林区现实转型能力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马尔科夫模型预测2019—2023年重点国有林区转型能力。结果显示,2019—2003年重点国有林区转型能力仍将处于较强状态。  相似文献   

14.
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在系统剖析广西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经营模式、森林资源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影响可持续发展因素的基础上,按照分类经营、分级管理的原则,提出了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模式:公益型国有林场应实行"多种经营",纳入各级公共财政预算,按公益事业单位进行管理,森林资源结构应以异龄混交结构为主;商品型林场应大力发展林产工业,实行"林板结合"永续利用经营模式,进行股份制改造或承包经营或拍卖,按商品生产企业进行管理,进行林种、树种和年龄结构调整,森林结构可以同龄纯林为主。  相似文献   

15.
天然林停伐对重点国有林区职工福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基于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的可行能力理论构建重点国有林区职工福利变化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评价天然林全面停伐政策实施对重点国有林区职工福利的影响。结果显示,天然林全面停伐政策实施后,重点国有林区职工福利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短期内职工的总体福利水平尤其是收入有所下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职工福利水平总体呈现回升趋势。建议通过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职工就业能力来提升重点国有林区职工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荣勋 《浙江林业科技》2004,24(2):55-58,63
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加快国有林场发展,是全面推进浙江林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国有林场存在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产权关系不明晰、政策安排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导致国有林场运行效率低下、经济状况不佳.新时期加快国有林场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国有林场的地位和作用,全面推进分类经营改革,尽快界定经营类型,理顺管理体制,调整布局结构,探索多种有效实现形式,落实综合配套改革措施,从而促进国有林场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芬兰国有林经营管理经验借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芬兰森林资源丰富且国有林经营管理水平较高,其国有林的管理定位明确,管理体系规范,管理目标多元化,专业化经营程度高,森林多功能经营完善。文中介绍芬兰森林资源现状、林业产业发展情况,回顾国有林及其管理机构的发展历程,总结芬兰林务局的现行管理体系,分析其国有林经营管理的突出特征,并提出对我国国有林经营管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有林场制度创新路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林场的制度创新从根源来讲必须进行价值创新,并以此去支撑制度创新。其价值理念的真正实现取决于政府对国有林场的放权。国有林场制度创新路径包括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机制创新、产权制度创新以及治理结构创新。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国有林场深化改革、推进林业产业结构转型等背景下,森林旅游正在成为国有林场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将国有林场森林旅游发展与产业减贫及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有利于实现国有林场多重效益和乡村振兴。文中分析国有林场森林旅游在减贫中的作用和机制,并总结国有林场森林旅游在促进减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国有林场森林旅游自身发展薄弱、可能抑制社区发展、农户管理参与度低、森林资源产权纠纷严重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树立保护重于开发的意识、重视解决国有林场改革遗留问题、注重森林旅游与乡村产业振兴相融合、培养森林旅游专业经营管理人才、拓宽森林旅游金融支持渠道、积极处理林地纠纷等建议,以期推动国有林场森林旅游发展获得新动能,促进周边区域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Our study focuses on the social performance of state-owned forest farms and proposes a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both resource-based and corporate-based approaches. We found that: (1) the overall average social performance score of the sample of state-owned farms (3504 farms) assessed using our framework was 41.56 (out of 100 points), indicating that the social performance of Chinese state-owned farms was relatively low. (2) More developed provinces scored higher than less-developed ones, revealing a regional difference in social performance with respect to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SFM). The clear implication here is that state-owned forest farms in less-developed regions can improve their social performance by striving to improve forest and ecological culture development, science and education, employment, stakeholder participation, forest services, etc. (3) The state-owned forest farms have developed a more balanced use of forest resourc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social performance requires greater attention from managers and decision-makers in the long-term, and they may wish to consider adopting it as a corporate management tool. In general, our study suggests a practical framework for integrating social performance into SFM decisions and poli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