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山楂黄酮的薄层色谱分离鉴定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山楂(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var major N.E.Br)黄酮类化合物新的薄层色谱分离鉴定方法。以十二烷基硫酸钠-正丁醇-正庚烷-水微乳液为展开剂,利用聚酰胺薄层色谱法能使山楂黄酮完全分离。从山楂叶中分离得到7个黄酮斑点,山楂果中得到7个黄酮斑点,但二者的斑点不完全相同。与用正丁醇:乙酸:水4:1:5为展开剂的聚酰胺薄层色谱法比较发现,微乳薄层色谱法检测灵敏度高、分离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
以柿叶为原料,研究了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不同方法,并对提取物进行分离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方法的提取结果,说明用乙醇作为提取荆所提取出的芦丁含量最高;用微乳液展开剂对提取物进行薄层色谱法分离鉴定,得出柿叶中含有黄酮化合物中的黄酮醇类,为进一步研究柿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青梅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相硅胶柱、反相硅胶柱、凝胶柱等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青梅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青梅叶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了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岩白菜素(1),1,3,4/2,5-环己五醇(2),3-(1-C-β-葡萄糖)-2,6-二羟基-5-甲氧基苯甲酸(3),木栓酮(4),木栓醇(5),羽扇豆醇(6),4-叔丁基苯甲醚(7),对甲氧基苯甲酸(8),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9),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0),熊果酸(11),β-谷甾醇(12),β-胡萝卜苷(13)。化合物2~9均为首次从青梅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青梅中具有保肝护肝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4.
川楝子黄酮类化合物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超声波法,以50%乙醇为溶剂从川楝子提取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液浓缩成浸膏后热水溶解并以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连续萃取分离,将正丁醇萃取组分以聚酰胺柱层析进行纯化后得到两个不同流分(Ⅰ和Ⅱ).结合薄层层析法、颜色反应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结果表明:流分Ⅰ中含有芦丁和桑色素两种黄酮类化合物,流分Ⅱ中含有芦丁.研究结果为...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相硅胶柱、反相硅胶柱、凝胶柱等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青梅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青梅叶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了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岩白菜素(1),1,3,4/2,5-环己五醇(2),3-(1 -C-β-葡萄糖)-2,6-二羟基-5-甲氧基苯甲酸(3),木栓酮(4),木栓醇(5),羽扇豆醇(6),4-叔丁基苯甲醚(7),对甲氧基苯甲酸(8),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9),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0),熊果酸(11),β-谷甾醇(12),β-胡萝卜苷(13).化合物2~9均为首次从青梅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青梅中具有保肝护肝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6.
金雀花提取物正丁醇沉淀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乙酰化方法对金雀花中正丁醇沉淀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金雀花的地上部分用75%的乙醇提取,乙醇总浸膏用去离子水饱和悬浮,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其中正丁醇萃取物沉淀部分乙酰化衍生后采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从正丁醇沉淀部分分离出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三十烷醇、美迪紫檀素及车轴草醇,所有的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此外,乙酰化反应使得正丁醇沉淀部分的溶解性增加,极性降低,为其他植物中大极性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建立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杭白菊总黄酮结晶中芹菜素-7-O-芸香糖、木犀草素-7-O-葡萄糖、芹菜素-7-O-葡萄糖以及金合欢素-7-O-葡萄糖4种黄酮类化合物。高速逆流分离过程分为两步,分别采用乙酸乙酯-乙醇-水-乙酸(体积比4∶1∶5∶0.2)和氯仿-甲醇-水(体积比4∶3∶2)两个体系。在第一步中,100 mg的总黄酮结晶分离得到了11.2 mg的芹菜素-7-O-芸香糖、15.3 mg的木犀草素-7-O-葡萄糖、28.2 mg的芹菜素-7-O-葡萄糖。然后收集到尾吹液,旋蒸至干得到35 mg的浸膏。在第二步中,当采用氯仿-甲醇-水(体积比4∶3∶2)体系时,从35 mg的浸膏中分离纯化得到14.5 mg的金合欢素-7-O-葡萄糖。4个化合物的纯度分别为99.4%、93.6%、99.1%和99.5%,电喷雾电离质谱和氢、碳核磁共振波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乌饭树树叶中黄酮类物质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乌饭树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利用色谱分离技术从中分离出4个黄酮类单体,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以及核磁共振技术进行分析鉴定,得出4个化合物,分别为白杨黄素( Ⅰ )、芹黄素( Ⅱ )、山奈酚(Ⅲ)和木犀草素(Ⅳ),这4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乌饭树树叶中提取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沙棘黄酮的微乳薄层色谱分离鉴定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淑芳  马柏林 《沙棘》2001,14(1):19-21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庚烷-正丁醇-水微乳液作为展开剂,通过聚酰胺薄层色谱。考察了微乳液类型对沙棘黄酮分辨率的影响。选择含水量70%的微乳液作为展开剂,检测灵敏度显著提高,分离效果 理想。以期为沙棘黄酮的简便,准确分离和鉴定建立新型色谱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从柠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a)叶的醇提取物乙酸乙酯组分中分离提纯了五个黄酮类化合物,经物理和光谱方法鉴定为:槲皮素,杨梅树皮素以及它们的糖苷—槲皮索-3-O-葡萄糖苷,杨梅树皮素的3-O-鼠李糖苷和3-O-葡萄糖苷。此外从乙酸乙酯组分的水解液中,经纸层析检测有槲皮素和杨梅树皮素以及花青定和翠雀定存在,表明该组分中含上述黄酮醇及花青素的苷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出适合河南及周边地区推广的新优李品种,选取生产中主栽的8个李品种(紫琥珀、青脆李、法国李、公主李、黑宝石、济源的黄甘李、黄桔李和平顶山的黑宝石)及5个新选育的李优良品系(7-15、4-12、1-24、3-11、4-22)作为材料,测定并比较果实主要外观指标、营养成分、功能性成分和提取液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同一李品种(系)果形指数一致,但是果形大小、营养成分、功能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品种(系)李果实中总糖含量与还原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6、0.708。大果型的4-12、7-15和小果型的青脆李、公主李,表现为糖酸比高,分别为14.92、10.01、16.54、14.86;维生素C含量高,分别为0.098 9、0.063 2、0.069 2、0.078 3 mg/g。不同品种(系)李果实中类黄酮含量与总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79。类黄酮、总酚含量与李果实提取物清除·OH的能力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64、0.650。公主李和法国李具有较高的类黄酮、总酚含量和清除·OH的能力,4-12具有较高的三萜酸含量和清除DPPH·的能力,黄甘李具有较高的三萜酸含量和清除·O_2-的能力,均适合在河南及周边地区进行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2.
以中密度纤维板(MDF)厂废料为原料,采用微波辐射磷酸法制备活性炭。探讨了在微波功率900W条件下磷料比、水料比、辐照时间对产品活性炭各项主要指标的影响。得到了试验条件下微波辐射磷酸法制备活性炭的最佳工艺: 磷料比3.5:1,水料比1:1,辐照时间9min。用此工艺制备活性炭产品的得率39.44%,碘吸附值949.08mg/g,亚甲基蓝脱色力10.76mL/0.1g,苯酚吸附值350.25mg/g。本工艺方法为中密度纤维板厂废料的综合利用找到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以金樱子为原料,分别采用水、一定浓度的甲醇、乙醇及丙酮为提取剂提取金樱子黄酮,采用在体外设计超氧自由基,羟基自由基体系,测定不同来源的黄酮对它们的清除作用及测定其对脂质抗氧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以乙醇提取的金樱子黄酮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都有显著的清除作用,在脂质中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Lin CN  Chen HL  Yen MH 《Fitoterapia》2008,79(1):32-36
The flavonoids isolated from the stems of Rhus javanica var. roxburghiana, taxifolin (1), fisetin (2), fustin (3), 3,7,4'-trihydroxyflavanone (4) and 3,7,4'-trihydroxyflavone (5) caused breakage of supercoiled plasmid pBR322 DNA in the presence of Cu(II). Cu(I) was shown to be an essential intermediate by using the Cu(I)-specific sequestering reagent neocuproine. The Cu(II)-mediated DNA scissions induced by 1, 2, 3 and 5 were inhibited by the addition of catalase and exhibited DNA strand break by the addition of KI and superoxide dimutase (SOD), while in the Cu(II)-mediated DNA scissions induced by 4 was inhibited by the addition of KI, SOD, and catalase. It is concluded that 1, 2, 3, and 5 can induce H(2)O(2) and superoxide anion, while 4 can induce OH() and H(2)O(2) and subsequent oxidative damage of DNA in the presence of Cu(II).  相似文献   

15.
椰壳活性炭作为电极材料和吸附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高比表面积的椰壳活性炭,对其结构性质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以椰壳活性炭为电极材料的双电层电容器的充放电性质和循环伏安性质.实验结果表明:以椰壳活性炭为电极材料的双电层电容器具有良好的充放电性能,电极比电容达164 F/g.以椰壳活性炭为吸附剂测定了NH3、CO2、CH4、N2、O2和H2在298K的吸附等温线.椰壳活性炭对不同气体的吸附性能存在很大差异,其对NH3的吸附远远大于对CO2、CH4、O2、N2和H2的吸附.以平衡吸附量的比值为参考,椰壳活性炭是适用于NH3/N2、NH3/O2及NH3/空气这些气体混合物中NH3吸附分离的优良吸附剂,可用于NH3/CH4气体混合物中NH3的吸附分离并具有吸附分离CO2/N2、CO2/O2及CO2/空气这些气体混合物中CO2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对从杨树心、边材提取的磨木木质素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FTIR)质子和碳-13核磁共振波谱(^1H,^13C NMR)等化学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杨树心、边材木质素的经验式分别为C9H7.16O2.38(OCH3)1.99和C9H8.61O2.73(OCH3)1.33。心材木质素甲氧基含量28.16%,比边材高8.73%。两种木质素均具有典型阔叶材的特征,化学结构类型基本一致,碳骨架结构基本相同,但化学官能团和键型的组成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扬酸 -硫酸 -锌粉还原 ,双氧水作消化加速剂处理复合肥有机肥样品 ,测定N、P、K含量 ,结果与其它分析方法差异很小 ,回收率较高 ,是一种方便、快速测定复合肥、有机肥和其它肥料全量N、P、K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加水法制备山苍子精油微乳,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m)以及制备温度对山苍子精油微乳形成的影响,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水包油(O/W)型山苍子精油微乳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曲拉通X-100(Triton X-100)为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Km值为1...  相似文献   

19.
监测的某化机浆厂每吨浆废水发生量在24~55 m3/t之间变动,高浓化机浆废水经过了沉淀—厌氧—好氧生物处理后,化学需氧量(COD)降至500 mg/L左右,去除了废水中90%的污染负荷。对好氧出水进行了催化氧化试验,探讨了主要处理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pH值为3,H2O2和FeSO4.7H2O用量分别为2和3 mmol/L,COD去除率为86.1%,用空气作催化剂在1.2 L/L用量下可使废水COD去除率再提高5.6个百分点,达90%以上。在工程上,曝气可引自好氧处理的风机房,节省了工程投资。在工厂现场完成放大试验后,设计建造了催化氧化工程,工程运行表明:COD在500 mg/L的好氧出水经过氧化处理后排放水COD降至54 mg/L,生化需氧量(BOD)降至17 mg/L,悬浮固形物(SS)降至32 mg/L,色度降至30倍,完全满足新国家排放标准(GB 3544-2008)。  相似文献   

20.
密蒙花总黄酮清除自由基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密蒙花总黄酮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比研究了密蒙花总黄酮对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密蒙花总黄酮能有效清除DPPH.、.OH、ABTS+.和O2-.。当密蒙花总黄酮质量浓度达到4.8 mg/L时,对DPPH.、.OH、ABTS+.和O2-.清除率分别可达77.88%、35.42%、85.08%和56.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