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自然灾害常常给周围的生物造成悲剧性的后果,并对人类构成重大的威胁。根据2001~2011年的统计数据,对阿克苏地区灾害损失及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经过量化的受灾总面积以及各个灾害损害面积作为指标,利用MATLAB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灾害损失及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后,运用聚类分析法将受灾面积的大小划分成严重、重、中等、轻微受灾4个等级并对各个县市受灾情况进行等级划分。为正确把握形成灾害损失的主要因素和提出有针对性的信息和决策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7.21"特大自然灾害造成北京市农田出现严重灾情,为了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做好受灾地块的补改种工作,确保灾后农业生产不减产、农民收入不降低,按照北京市农业局的部署,北京市种子管理站迅速反应,动用2012年度北京市救灾备荒储备种子,积极帮助受灾区县开展生产自救活动。重点落实了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暑期,特别是进入7月中旬后,阿克苏地区连续10余天出现大范围、历史罕见的持续高温干热天气过程;期间,日最高温度在35℃以上,数日达到或接近40℃,对杂交玉米制种生产造成灾害性影响。为进一步摸清持续高温干热对我区大田玉米生产和杂交玉米制种生产的影响范围、程度及原因,阿克苏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技术骨干深入拜城县、乌什县,会同当地农业、农技、种业部门技术人员,进行了田间现场诊断和受灾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山东省1978~2014年自然灾害及粮食生产的数据资料为依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山东省粮食总产量年际变化主要由粮食单产变化和播种面积变化决定,而单产的提高是对粮食总产量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第二,在影响单产的因素中,自然因素影响最为显著,其影响度占45%~53%;第三,在山东省常发的几种自然灾害中,旱灾成灾率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关联度最大,达0.7106,之后依次是水灾受灾未成灾率、其他灾害成灾率、旱灾受灾未成灾率和其他灾害受灾未成灾率,其关联度分别为0.6983、0.6935、0.6812和0.6714,而水灾成灾率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关联度最小,为0.6341。之后,通过构建抗灾能力评估的动态二维博弈模型对山东省粮食生产对各种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进行了分析,发现:第一,1978~2014年山东省粮食生产对旱灾的抵抗能力总体是增强的,对水灾的抵抗能力总体有所减弱,而对其他灾害的抵抗能力适中;第二,粮食生产抵御旱灾和其他灾害的能力整体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周期性,而抵御水灾能力周期性不明显。据此研究,认为要稳定山东省粮食生产,必须重视农业防灾,尤其是要增强抗旱防汛能力,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应对措施,包括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加快完善农业自然灾害预警预报系统,优化灾害防治思路,提升灾害保险能力,探索筹建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基金等。  相似文献   

5.
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然而多发的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非常大,往往一次重特大自然灾害就造成农业损失高达数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建立农业保险体系,实行市场化的转移分散风险、分摊经济损失的风险管理机制,对增强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降低农民和农业企业受灾损失,稳定农业生产经营,保障农业生产持续增长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6.
国际贸易与自然灾害是影响农产品供需的重要因素。通过python语言程序获取1978—2017年中国小麦、玉米、大豆3种主要农作物的年产量和近年来的国际贸易数据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每年自然灾害造成的受灾、成灾、绝收面积,整合这些资料计算灾害强度指数,并分析其与粮食产量的相关关系,阐明了贸易战与自然灾害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挑战的措施。分析表明,贸易战对中国不同农产品的影响程度不同,但都处于可控范围,大豆产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大,但可以通过其他措施予以缓冲和应对;自然灾害对中国农作物产量一直影响较大,加强灾害预警、保护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气象灾害是影响四川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从灾害损失与受灾率角度,以四川省2010~2019年相关气象数据为对象,使用计量软件,对气象灾害与农业经济的影响相关性进行分析,展现了气象灾害对四川省农业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雨洪涝灾害对四川省农业经济的影响最为显著,其受灾率最高,引发受灾面积最大,总共造成的经济损失最为严重,暴雨洪涝、旱灾、风雹和冷冻灾害均不利于四川省农业总产值的增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与暴雨洪涝、旱灾、风雹灾害相关系数为正,与冷冻灾害相关系数为负。暴雨洪涝、旱灾、风雹灾害、冷冻灾害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均呈现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丁为艮  霍瑜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5):222-226
为了解新疆阿克苏地区绿色农业发展情况,基于新疆阿克苏地区统计年鉴数据,应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对该地区9个县市2007—2018年的绿色农业技术效率进行评价,并且运用Tobit回归模型对影响绿色农业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绿色农业技术效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各县市绿色农业技术效率值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生产要素投入和非期望产出冗余是技术无效率的主要来源;农业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对阿克苏地区整体绿色农业技术效率产生负向影响,工业化水平对其产生正向影响;各影响因素对3个分区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其中,农业产业结构、工业化水平、财政支农等均对低效率区产生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求生报警器     
在遭遇自然灾害时,在搜救人员与受灾群众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提高搜救效率显得尤为重要了。广播这种传统的通讯手段由于结构简单,搭建系统便捷等优点,更适合作为自然灾害的应急通讯、求救设备。因此在自然灾害中,如果受灾被困群众能够通过广播通讯将  相似文献   

10.
棉花是阿克苏地区的优势作物之一,同时也是棉农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但近年来随着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导致棉花严重减产,大大影响着阿克苏地区的经济发展。采取有效的棉花田间管理技术指导,能够有效的减少棉花蕾铃脱落和病虫害的发生,进而保证棉花产量和质量。本文主要在阿克苏地区开展棉花生育情况调研,对棉花生长期间多发的影响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棉花田间管理技术指导要点,以期为提高棉花产量以及棉花的品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气象灾害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气象灾害的灾情特征进行分析,可以为我国农业技术发展、防灾减灾决策部署提供依据。基于2000—2019年农业气象灾害数据,本文对近20年我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受灾特点和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间,我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引起的农业受灾面积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虽然旱灾引起的农业受灾面积下降趋势最为明显,但其目前仍然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作为第二大农业气象灾害的水灾,其农业受灾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存在起伏波动变化。风雹灾和冷冻灾引起的受灾面积仅占农业受灾总面积的10%左右,且均呈不显著下降趋势。未来农业发展和防灾减灾工作中,应加强政策导向,不断提升农业技术创新推广、完善气象灾害预测预警系统、制定全面有效的灾害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张竟竟  于丽丽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8):4002-4005
对河南省自1978年以来的农业气象灾害时序特征及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从受灾和成灾两个层面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类农业气象灾害中以旱灾最为严重,其次是水灾,再次是冰雹和霜冻灾害,其中旱灾和水灾占到了80%以上,是河南省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各类农业气象灾害均呈现出规律性波动变化,表明进行农业气象灾害周期性规律研究是可行的;受灾与成灾的面积呈现出一定周期性波动,并且相应年份的农业气象灾害受(成)灾面积的灾损程度与粮食总产呈负相关.研究结果与河南省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为河南省的农业生产及灾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农业气象灾害保险与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构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恒  鲍文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2):166-169,248
本文对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及其内涵进行了界定,认为目前的农业保险是以气象灾害保险为主,且存在农业灾害风险分散机制不完善与农户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气象灾害保险法律法规滞后、农业灾害保险尚未规范化和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制度建设任重道远等问题。指出衡量农业气象灾害保险成败的四个关键因素,即农民自愿参保率的高低、政府参与气象巨灾风险分担、促进农民保收增收和适度的商业化运作。提出推进我国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即完善农业气象灾害保险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制度、大力推进天气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引入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市场竞争及灾害救济向参加灾害保险的客户倾斜的机制、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政府防灾减灾能力的建设、培养农业气象灾害专业人员和加强农业气象灾害保险组织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叶树春  梁敏妍  张志坤  周武  王迪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544-14546,14548
根据气候资料对罗定市的农业气候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重点分析罗定市三大气候资源,得出了罗定市主要作物气候生产潜力,指出了主要气象灾害。结果表明:光、温及雨水是影响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主要气候因素;干旱、暴雨洪涝、低温阴雨和台风等是罗定市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气候,对农业生产有较大影响。以气象灾害强度和风险指数为指标,作出全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并为政府和决策部门制作农业生产计划、采取防灾减灾措施以及保险理赔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农户家庭的内部特征中生产生活设施、家庭规模、性别构成、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对自然灾害承灾力产生的影响。以四川省211户受灾农户的调查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四川省农户的自然灾害承灾力均值为0.39,标准差为0.09,体现农户自然灾害承灾力整体很弱;且三州的农户自然灾害承灾力存在明显差异,凉山州农户承灾力(0.38)低于阿坝州(0.41)和甘孜州(0.43),这与四川省灾害和贫困的分布表现出一致性,即凉山州是自然灾害和贫困最集中的地区。提出提高农户承灾力,必须提高农户家庭收入,注重教育与健康条件和住房结构的改善;农户承灾力的提高应和农户反贫困策略相结合;公共资源应对农户承灾力低的农户给予更多的关注,有针对性的投放。  相似文献   

16.
农业科技应对重大农业灾害的应急机制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余庆来 《农学学报》2013,3(8):75-78
摘 要:安徽省地貌环境复杂、自然灾害种类繁多、是我国重大农业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灾情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开展农业科技防灾减灾策略研究,建立应对重大农业灾害的应急与长效机制,对安徽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安徽省农业灾害发生实际,分析农业灾害发生原因和应对灾害目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了四点农业科技防灾减灾对策,以期对我国开展防灾减灾有所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17.
台风对浙江省农业生产影响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49—2008年浙江农业生产有影响的台风资料和同期的农业灾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影响浙江省台风的主要气候特征和每次台风产生的农业灾害的变化趋势,以及台风对主要农作物生长可能的影响。提出了结合浙江省农业生产实际,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科学防御台风灾害等措施和对策,确保农业高产稳产的技术措施,为科学防御台风灾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云南省农业干旱灾害脆弱性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志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837-4839
从综合减灾的角度出发,分析了20世纪云南省农业干旱灾害脆弱性的背景因素和形成因素,以及农业干旱灾害脆弱性的变化,指出减灾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加快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渗漏损失是阿克苏地区渠道输水损失的主要问题,损失水量一般占输水量的50%~60%,高的达70%。渠道防渗是阿克苏地区减少渠道渗漏损失,进行节水灌溉的主要形式。本文通过总结阿克苏地区现有6种渠道防渗结构型式特点,提出本地区在渠道工程结构设计中涉及的11类问题和解决方法,供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