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蚕茧价格持续上扬,蚕茧的经济价值越来越高,如何结合各地的气候特点和茧库的基本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技术,将干茧进行合理贮藏,防止受潮、发霉、变质和虫害,以保证茧质,根据生产需要,适时提供最适宜于缫丝生产所需的优质原料茧成为了茧站和丝厂的重要管理措施。该文对干茧入库检验、堆放、防毒变质、防虫鼠害等处理技术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茧站进行干茧贮藏管理。  相似文献   

2.
加强茧站管理 提高蚕茧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茧收烘工作是茧丝绸生产经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收烘工作的好坏对蚕茧生产乃至整个茧丝绸行业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而良好的茧站管理是收烘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自2004年公司成立收烘茧站以来,通过加强茧站管理,强化责任考核,完善生产设施,狠抓收烘技术落实,蚕茧上车率、解舒率、茧丝长等主要指标均达到了较好水平(表1).由于蚕茧茧质好,在市场上赢得了好评.  相似文献   

3.
蚕茧质量的好坏不但影响蚕农的经济收入,更影响蚕桑产业的总体效益和持续发展。随着普洱市蚕桑产业的快速发展,蚕茧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凸显了出来。影响蚕茧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家蚕品种、桑叶质量、消毒防病、蜕皮激素使用、上蔟采茧技术、蚕茧收烘技术和干茧贮藏等。只有加大蚕桑辅导员、收烘技术人员和蚕农的的培训力度,及时发现各环节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才能有效的提高蚕茧质量。  相似文献   

4.
广西主要桑蚕品种蚕茧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广西主要桑蚕品种桂蚕一号、两广二号各季节蚕茧质量,并与浙江省、云南省各季节蚕茧质量进行对比.研究数据为缫丝企业全年的生产测试数据,采取干壳量检验法和缫丝检验法.测试过程依据桑蚕干茧国家检验标准(GB/T 9176-2006<桑蚕干茧>)、生丝国家检验标准(GB 1797-2001<生丝>).研究表明,广西蚕茧与浙江蚕茧质量差距不大,与云南蚕茧相比差距较大的是茧丝长、解舒丝长、光折、清洁、洁净等5项指标;并提出了提高广西蚕茧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广西桂林市豪明机械厂生产的微型红外线蚕茧烘干箱,可以让广大蚕农在采摘鲜茧后,随时随地,想烘就烘,彻底摆脱卖茧受天气因素限制的局面,提高了自养蚕茧利用空间。本机采用220V电压,功率300~800W,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干茧质量好,适合家庭和流动性烘干作业。  相似文献   

6.
家蚕茧干燥新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茧干燥过程中以全茧干基含水率计算出灶烘率较准确。本研究在实验室内测得半干茧及适干茧的全茧干基含水率分别为56.7%和8.7%。另根据现有理论烘率参数,推算出江浙鲁等地各季不同茧层率的蚕茧出灶时,主要干燥成数所对应的理论烘率值;同时探讨了任一干燥阶段的蛹体干燥程度随时检定的方法和标准。  相似文献   

7.
东至县通过对春、秋两季方格簇与草笼生产蚕茧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方格簇生产的蚕茧茧质优、茧价高。方格簇茧的解舒率、上茧率、干壳量分别高出草笼8.9%~9.9%、4.7%~5.2%、5.4%~6.6%;盒种产量、盒种产值分别高3.04%~3.2%、24.4%~26.4%。  相似文献   

8.
<正>干蚕茧的成本是制丝业的主要成本,因此控制好购进干蚕茧的质量,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在购干蚕茧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质量指标:1上车率指能够上车台缫丝的茧占总茧量的百分比,指标为90.0%(含)以上,低于90.0%,要重选或每低1个百分点干茧单价降0.50元。1.1检验方法在茧袋里或茧堆中抽取一定数量的茧量,一般抽2~5kg。抽样一定要全面,必须每包茧或每个点都要  相似文献   

9.
上蔟是养蚕生产的一个关键环节,上蔟技术的好坏对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方格蔟是目前蚕茧生产中的一种优良蔟具,具有上茧率高、次下茧少、茧衣毛少、茧层量高、解舒好、丝量多等优点,是一项财政增加、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先进技术。现将  相似文献   

10.
<正>蚕茧处理是指鲜茧、半干茧和适干茧的运输、堆放和装袋等工作。蚕茧处理的好坏对蚕茧质量影响很大,与缫丝的产量质量和原料消耗有密切关系。因此,蚕茧处理是收烘茧的重要环节,不能忽视。1鲜茧处理鲜茧的活蛹具有旺盛的呼吸作用,不断排出水分和热量,100头活蛹1昼夜能散发水分1g以上。如果鲜茧堆放不妥,空气不流通,水分和热量不易散发,则容易积蓄于茧堆中而发生蒸热。据调查,用直  相似文献   

11.
栽桑养蚕的最终目的是获得优质高产的蚕茧,为缫丝工业提供优质的原料。推行科学的评茧标准,分等级论价收茧,优茧优价,就会有力地鼓励和推动蚕农改进蚕的饲养管理、提高蚕茧质量的积极性,达到稳定蚕桑生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煮茧程度与解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茧质检验分级中,根据国家标准桑蚕茧(干茧)检验方法(GB9111-88)和桑蚕茧(干茧),分级(GB9176-88),解舒丝长是核定茧级的主要项目,对于同一庄口茧解舒好,解舒丝越长,价格就越高.解舒的优劣是由茧质决定的,但煮熟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解舒.  相似文献   

13.
蚕茧处理分为鲜茧处理、半干茧处理和干茧处理三个阶段。鲜茧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今后蚕茧加工的质量。一、鲜茧的特性从采茧、出售、收购进站到烘茧进灶前的过程,均为鲜茧处理阶段。在此期间,蛹体含有大量水分,且呼吸旺盛,随呼吸而散发出大量的水分和热量,如果此时...  相似文献   

14.
收烘管理是蚕茧管理的主要内容,收烘管理最终结果体现在茧丝质量上,收烘管理好,蚕茧质量就好,经济效益就高。因此,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生产经营思想,严格执行收烘技术管理规范,落实质量管理措施,最大限度的保全茧质,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正> 宁阳县是山东省的桑蚕茧重点县之一。1984年以来,在抓好桑园建设的同时,研究和推广了小蚕共育技术,促进了全县蚕桑事业的发展。到1992年,全县共有238处共育室,拥有共育人员2500人,一期共育蚕种达17000张,占总发种量的90.2%。桑园面积1989年6314亩,1992年达到2万亩,蚕茧量由58万公斤增加到158万公斤,生产上茧率由83.72%提高到85%。小蚕共育技术的推广,全县增产蚕茧50万公斤,蚕农、茧站和国家分别增加收入500万元、1000万元和1800万元。  相似文献   

16.
蚕茧优质高产的标准是结茧率高、茧个大、茧质好。但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出现:(1)结茧率低,一般张种虽有卵25000粒,但从蚕卵孵化、蚕的饲养到上蔟结茧,由于在饲养过程中病害、鼠害及人为等因素,最后收获茧不足20000粒,损失高达25%左右。(2)茧个小 由于营养不良、环境不适或技术操作不当而造成每千克1000粒以上的特小虫。(3)茧质差 蔟具落后、上蔟方法不当及蔟室环境不适宜等因素对茧层率、上茧率及解舒等都有影响,从而使茧质变差。因此,要获得优质高产蚕茧,必须做到以下“三好”。  相似文献   

17.
利用方格簇上簇的蚕茧茧质好,茧价也比普通蚕茧高30%,提高了蚕农的收益。而方格簇自动上簇技术操作简单、蚕农易学、便于推广应用。从上簇前的准备、自动上簇法、簇中管理、注意事项、采茧、消毒与保管等方面介绍了方格簇自动上簇技术,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蚕茧是栽桑养蚕的最终产物.蚕茧质量的优劣是蚕桑生产质量与效益的综合体现,也是后续丝绸质量好坏的主要决定因素.因此,优质蚕茧的生产,将对蚕桑行业、丝绸行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优质蚕茧是指上茧率在90%以上,茧层率在50%以上,茧丝长在1 000m以上,解舒率达70%左右的蚕茧.在蚕茧生产中,只要搞好选种工作,提高饲育技术,加强上蔟管理,做好鲜茧的干燥工作,才能产出优质蚕茧.  相似文献   

19.
在蚕桑生产过程中,影响茧丝质量的因素和环节很多,如蚕品种、养蚕技术、蔟中管理、蚕茧收烘技术、制丝工艺中的煮茧技术等,但蚕茧收烘对茧丝质量的影响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若忽视这一环节,那么其它因素的改善都将全功尽弃.现将收烘工作中保全茧丝质量的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桑蚕茧产业的高效发展对我国农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运用超效率DEA、Tobit两阶段模型,对2014年中国15个桑蚕茧主产省份生产效率进行了评价,并从城镇化率、农林水事务支出水平等宏观角度明确了影响各主产省份生产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东部省份桑蚕茧生产效率普遍低于中西部省份,且15个桑蚕茧主产省份中的大多数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应该加大生产规模;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对各省桑蚕茧生产效率起到负向作用,各省农林水事务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对桑蚕茧生产效率起到正向作用。因此,为了提高我国桑蚕茧生产效率,本研究从适度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农林水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合理规划农业和非农业发展关系的角度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