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该文利用铁岭地区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日照时数变化规律.结果:铁岭县地区日照1956—2014年年平均日照为2634h,月平均日照值为219.5h,日平均日照值为18.3h.日照时数正在以0.62h/10a的速率减少.月平均时数最多的年份是2004年的242.0h,照时数最少的是2010年的190.2h.月平均日照最多的月份是5月份,日照时数为266.5h,日照最少的月份是12月份,日照时数为172.4h,春季平均日照为247.2h,夏季平均日照为230.0h,秋季平均日照为213.3h,冬季平均日照为187.5h.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近50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使黑龙江省气象资源更好地为农业服务,利用黑龙江省71个台站1961~2010年日照时数统计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与累计距平法分析黑龙江省日照时数的年、季和月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黑龙江省年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26.7 h ;20世纪60年代年平均日照时数最多,90年代最少;年日照时数最多为1967年,最少为2003年;四季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春季最为明显,其次为冬季、夏季,秋季最不明显;除8月、9月外,各月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6月最为明显;日照时数变化趋势转折时间大致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  相似文献   

3.
大连市近59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冬艳  谷苹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614-6615,6660
[目的]分析大连市的日照时数变化特征。[方法]利用大连市1951~2009年日照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累积距平法,对大连市日照时数的年代际、年、季、月变化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近59年大连市年代际、年、季、月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20世纪50年代年平均日照时数最多,21世纪以来最少;年平均日照时数最多为1978年,最少为2003年;1989年之前为日照偏多期,之后呈快速减少趋势;四季中,秋季日照时数减少最快,春季减少最慢;月平均日照时数最多的是5月份,12月份最少;各月日照时数减少最快的是6月,仅3月份日照时数呈现增加趋势。[结论]该研究为合理利用光能资源、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安溪国家一般气象观测站46年(1971-2016)的日照时数观测数据,对安溪县日照时数的年代变化、年际变化、季变化、月变化进行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并分析日照时数变化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照时数的年代分布以20世纪70年代为最多,90年代为最少;年际变化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年极大值出现在1971年,为2353.3h;四季均呈现减少趋势,其中以夏季减少最为明显;月分布中最多的是7月,最少的是2月和3月。针对其变化趋势及对茶叶生产的影响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5.
《现代农业科技》2015,(18):236-237
为了解灯塔市生长季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利用1981要2013年灯塔市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积距平法法,分析灯塔市生长季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3年灯塔市生长季日照时数平均为1 124.0 h,最大值为1982年的1 327.7 h,最小值为2010年的932.3 h。日照时数在3个年代中呈阶梯状减少,20世纪80年代最多,90年代次之,21世纪00年代最少,且仅此阶段日照时数低于多年平均值。33年中生长季日照时数呈极显著下降趋势,减少速率是54.781 h/10年。突变分析显示,灯塔市生长季日照时数在2002年附近发生突变,从多日照时段转变成少日照时段。  相似文献   

6.
基于近70 a东北地区199个气象观测站日照时数的数据资料,利用趋势分析、小波分析及MannKendall(M-K)非参数检验等方法,探究了1953—2022年东北地区的年日照时数及四季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32.16 h,春季最多,夏季次之,冬季最少;其中5月最多,12月最少。平均日照时数在空间上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经向分布特征;日照时数的时间变化总体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夏季减少幅度最大,秋季减少幅度最小。全年和春夏秋冬四季的日照时数分别在1989、1976、1990、1986和1970年发生了年代际突变;大部分地区日照时数的空间变化呈减少趋势,辽宁东部、黑龙江北部和东部以及吉林部分地区呈增加趋势;21世纪初期之后,春季和冬季的日照时数明显存在2~5 a的年际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莫旗地区1981—2010年雾的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莫旗地区雾日的总体变化呈下降趋势,倾向率为0.12 d/10年,年平均雾日为0.6 d;雾的月际变化也比较明显,夏季最多,春季最少;分析雾的日变化,开始时间出现最多在4:00,结束时间最多出现在6:00。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莫旗地区1981~2010年雾的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莫旗地区雾日的总体变化呈下降趋势,倾向率为0.12d/10年,年平均雾日为0.6d;雾的月际变化也比较明显,夏季最多,春季最少;分析雾的日变化,开始时间出现最多在4:00,结束时间最多出现在6:00。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熊岳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利用1953~2010年熊岳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积距平法,分析熊岳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熊岳日照时数在20世纪60年代最多,90年代最少,且仅90年代日照时数低于气候标准值;年、季日照时数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年日照时数以53.5 h/10a的速率减少;四季中夏季减幅最大,冬季减幅最小;突变分析显示,熊岳日照时数在1971年附近发生突变,从气候多日照时段转变成少日照时段。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1955—2016年炮台地区气候资料,对近62年日照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2年炮台地区的日照时数变化呈减少趋势,其气候变化倾向率为-27.7 h/10年,日照时数表现为夏季多、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少,7月最多、12月最少。各季节日照时数变化差异明显,春季呈增长趋势,与年变化不一致;其他季节均呈减少趋势,与年变化一致。冬季日照时数的减少直接了影响近62年的年际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61—2010年青州市日照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方法、Mann-Kendall方法、滑动t检验等,对近50年青州市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青州市平均日照时数为2 517.3 h,总体呈显著减少趋势,减幅为61.1 h/10 a,其年际变化振幅较大,并呈现出阶段性变化。20世纪60年代日照时数最多,70年代次之,80—90年代接近常年平均值略偏低,21世纪以来日照时数大幅减少。春、夏、秋、冬四季日照时数与年日照时数变化趋势相同,均呈减少趋势;夏季日照时数年际变化最大,秋季次之,冬季和春季日照时数减少缓慢,四季变化差异很明显。近50年青州市逐月日照时数变化趋势为双峰型,年内最高峰出现在5月,从6月开始雨量、云量增多,日照时数逐渐减少,7—8月降水日数最多,12月日照时数最少。  相似文献   

12.
利用营口市熊岳地区1953—2016年日照观测资料,分析日照的年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4年来熊岳地区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变化倾向率为-8.757 h/10年;各季日照时数也呈减少趋势,秋季减少最多,其次是春季,而夏季减少最少。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及合理安排定日县农业生产,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研究了定日县1980~2009年日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0~2009年的近30年中,定日县年日照时数呈明显的增长趋势,气候变化倾向率为1.85 h/10a;90年代年日照时数最少,2000~2009年日照时数最多;春季、秋季、冬季日照变化趋势与年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一致,均呈增长趋势,但各季节变化趋势不同,春季增长最快,冬季增长最慢。  相似文献   

14.
近50年塔城盆地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近50年塔城盆地日照时数变化特征。[方法]利用塔城盆地4个气象观测站1960~2009年实测年、季、月日照时数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近50年塔城盆地日照时数年、季、月变化的基本特征。[结果]近50年塔城盆地年均日照时数均在2800.0h以上,其中塔城、裕民最多,分别为2936.1、2921.3h,额敏最少,为2814.2h。各站7、8月日照时数最多,6、5月次之,9、4月居第3,12月为全年最少。四季中以秋季、夏季日照时数最多,其次为冬季,春季最少;生长季日照时数以塔城、裕民最多,额敏次之,托里最少。2月4站日照时数线性倾向率均为负值,但仅塔城、额敏以-4.7、-6.0h/10a的速率显著减少;5、6、10月4站日照时数线性倾向率均为正值,但仅裕民站以14.5、12.6、11.2h/10a的速率显著增多。年、生长季日照时数线性倾向率仅裕民以74.9、60.5h/10a的速率显著增多。四季中仅冬季4站日照时数线性倾向率均为负值,其中塔城、额敏、托里以-5.5、-6.7、-4.9h/10a的速率显著减少;其他三季仅裕民以9.7、7.7、7.0h/10a的速率显著增多。[结论]该研究为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太阳能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临汾市近40a日照时数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1970—2009年近40 a临汾市日照时数资料统计,分析了日照时数的年变化、年代际变化、季节变化、月变化趋势,以及日照时数变化对临汾市主要农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临汾市日照时数的年代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均呈减少趋势,2009年比1970年减少344 h,倾向率为-9.675 1 h/a;全年总日照时数平均每10 a减少934 h,各季节之间差别较大,春季变化最小,冬季变化最大,1月减少最多。临汾市日照时数的减少对小麦、玉米、棉花的生长都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利用1961—2016年黄河源头玛多气象站日照观测资料,初步分析得出该地区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突变特征以及对未来变化趋势的持续性。结果表明,近56年黄河源头地区日照时数以26.0 h/10年的速率增加,且变化趋势显著,与全国大部分地区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相反;黄河源头地区日照时数在四季变化均呈增多趋势,春季增幅最大,秋季增幅最小;黄河源头地区日照时数的月变化呈"三峰三谷"型分布,4月日照时数最多,2月日照时数最少;运用R/S法对日照时数月、季、年序列进行变化趋势的持续性分析,各月的持续性强度不同,四季中冬季的持续性强度为"很强",春季、夏季、秋季则为"较强";年际序列持续性强度表现"很强",说明黄河源头地区日照时数变化的上升趋势在未来仍将继续保持。  相似文献   

17.
近57年新疆莫索湾垦区日照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利用新疆莫索湾垦区1959—2016年气候资料,对近57年日照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莫索湾垦区的日照时数变化呈增加趋势,其气候变化倾向率为30.7h/10a;日照时数表现为夏季多、春季和秋季次之、冬季最少,7月最多,12月最少;各季节日照时数变化差异明显,冬季与年变化不一致,其他季节均呈现增长趋势,与年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18.
利用山东省高唐县1958—2010年日照时数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方法、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高唐县近53年的日照时数时间变化趋势,并总结了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近53年来高唐县年日照时数呈显著的减少趋势,20世纪60—80年代日照时数变化不大,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期日照时数持续减少。高唐县1958—2010年季节变化趋势与年日照时数变化趋势一致,四季均呈减少的趋势,其中夏季减少最多,秋、冬季次之,春季最少。5—6月的日照时数较多,12月日照时数最少。各月日照时数均为减少趋势,8月减少最为明显,4月减少最少。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与云量、相对湿度的变化呈负相关,并且与探测环境遭到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19.
对连南县1962—2010年日照时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其日照时数的年际、季节、月际分布特征以及日照时数<2 h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49年该县日照时数夏季最多而春季最少,年际变化呈先减后增的趋势,且线性趋势主要来自9月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近59年邯郸市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邯郸市气象观测站1955~2013年逐年、逐月的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了邯郸市日照时数的年、季变化趋势,并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对其进行了突变检验。结果表明,近59年邯郸市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其气候变化率为-103.68 h/10a;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峰值点1965年与谷值点1996年相差可达1 096.6 h;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变化趋势最明显,其次是冬季、秋季,而春季变化趋势不显著;近59年来5月平均日照时数最多,12月最少,各月日照时数减少最明显的是7月,3、4月变化不显著;年日照时数在1982年发生了明显的突变,从气候多日照时段转为少日照时段,秋季突变时间点与年突变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