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与社会发展及人类福祉关系密切。近些年,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过度影响,湿地正面临着面积减少、功能减弱、多样性降低等问题。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支柱,湿地生态修复工作也得到了重要的制度保障。结合湿地属性及政策保障有针对性地对湿地进行保护与修复,对区域的湿地保护及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湿地恢复理论及湿地恢复原则入手,阐述了湿地恢复的主动恢复模式和被动恢复模式;从生境恢复技术、生物恢复技术、土壤修复技术、水文修复技术、植被恢复研究、案例分析等方面介绍了湿地恢复的技术及案例,最后提出了出台政策、湿地恢复重塑、湿地旅游资源利用及湿地保护的创新机制试点等湿地保护的重点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长白山区天然次生蒙古栎林生态恢复技术及操作规程,针对恢复目标、恢复树种选择、恢复密度、整地方法、具体的恢复措施及后期管护等方面加以重点阐述,以期为天然次生林生态恢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紫椴繁殖方式及栽培管理技术,为最快恢复这一珍贵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片麻岩地区的分布、立地特性、植被恢复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以期为片麻岩区域科学绿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提高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片麻岩理化性质以及植被恢复的理论与技术等相关研究,得出了片麻岩在我国的分布情况、立地条件、理化性质以及植被恢复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等。  相似文献   

5.
浅水河湖沉水植物的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婧 《现代农业科技》2011,(16):252-254,258
目前,我国水域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浅水湖泊的富营养化导致浮游植物增加,沉水植物消亡,在外源污染物降低后,沉水植物的恢复仍然滞后相当长的时间,而沉水植物恢复技术研究在理论和应用上均有重要意义。从沉水植物在水体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现状、恢复条件及恢复技术等方面论述了国内外浅水河湖沉水植物的恢复技术的研究概况,并对沉水植物恢复技术以及开发和利用沉水植物资源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安徽省泗县屏山镇实际,从树种选择、苗木选择、整地、造林及抚育管理等方面总结了石质山地造林技术,以期为类似立地条件植被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温州边坡及其生态恢复现状的调查,总结温州主要的裸露边坡类型,以及分别采用的边坡生态恢复技术,并对温州下一步的边坡生态恢复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疆农业科学》2010,47(5):946-946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阿拉善干早荒漠区生态系统受损机制与重建研究(39730100)”和“中澳技术合作内蒙古阿拉善环境整治与管理”项目最新研究成果的总结。全书共12章,概括了干旱荒漠区受损与恢复重建的新进展,提出了干旱荒漠草地植被恢复的系列技术体系,揭示了灌木群落水分分配格局,阐明了优势植物种群的水分利用效率。同时,本书阐述了极端干旱环境下荒漠灌木植物的生物学适应机理及不同灌木利用有效养分的根际过程,  相似文献   

9.
根据大兴安岭林区自然地理特点和采伐及火烧迹地的立地类型,提出了以天然更新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为主,人工更新为辅.在采伐后或火烧后的当年与次年及时进行更新的技术思路。通过技术的实施,加快了采伐及火烧迹地更新进度,调整了林分组成,提高了林木生长量,恢复了森林的多种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0.
西北地区荒漠化宜农荒地植被快速恢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孙兆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950-16954
我国西北地区地域广阔,地貌复杂,生态环境脆弱。西北地区荒漠化宜农荒地植被快速恢复技术,对加快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进程,具有深远的意义。笔者在综述宜农荒地植被快速恢复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提出适宜西北地区生态经济发展建设目标的植被快速恢复技术及策略,为西北地区宜农荒地植被快速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以往我国森林植被恢复重建工作中存在的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根据与森林生态恢复工程相关的自然与社会科学原理及工程技术方法,提出了森林植被恢复重建工程系统集成的概念、技术流程和技术集成体系.技术流程包括:①森林退化的监测与诊断;②森林植被恢复重建工程的可行性分析;③集成规划与设计;④集成实施;⑤评估;⑥集成管理体系等.技术集成体系有:①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监测、诊断、发布与预测的集成技术;②不同层次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重构或重组集成技术;③森林生态系统生态--经济价值恢复的集成技术;④森林生态系统信息网络重构与延展的集成技术;⑤森林植被恢复重建工程管理的系统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六安小岘春茶历史沿革及恢复试制技术要点,分析了六安小岘春茶恢复试制后产品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对六安小岘春茶提出了改进技术。  相似文献   

13.
人类活动的开采导致煤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因此,开展矿区生态恢复成为实现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恢复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阐述了国内外矿区土壤生态恢复、植被生态恢复以及生态恢复技术模式这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矿区生态系统恢复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河南农业科学》2008,(1):116-116
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生态工程研究中心,是以复合农林业综合技术、平原绿化、困难立地植被快速生态恢复技术、经济林生态培育、森林生态城规划设计、大型生态林业项目咨询及规划设计、新型园林植物及经济林新品种开发等多学科为主要研究内容的省级研究中心,也是河南省林业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5.
油桃高接换种一年恢复二年挂果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多经办唐元华在春、秋两季,对劣质低产的普通桃树进行高接换种,嫁接成优质高产的甜油桃,一年可基本恢复树势,二年挂果投产。其技术如下:一、嫁接品种及时间。根据市场需求,可选择5月中旬至7月中、下旬先后上市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棉花苗期遭受涝渍胁迫后,采用不同的恢复技术对棉花形态、生理和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为遭受涝渍胁迫后的棉花快速恢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盆栽方法,以湘杂棉8号F1、中棉所63F1为试验材料,淹水15 d排除渍水后进行恢复,设置双对照,共13个处理。研究采用恢复技术后棉花形态生长、SPAD、产量、棉铃等特征变化。[结果]涝渍胁迫后采用恢复技术能加快棉花株高及叶片增长。喷施天丰素、尿素及磷酸二氢钾等技术能提高主茎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喷施萘乙酸、赤霉素、乙烯利、尿素加磷酸二氢钾,土壤穴施复合肥,土壤穴施复合肥配合喷施尿素加磷酸二氢钾等恢复技术均能提高单株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及总干物质积累量,其中总干物质积累量提高最大的技术为土壤穴施,分别比胁迫不采用恢复技术处理总干物质积累量提高45.2%、70.4%;总干物质积累量恢复到不受涝渍胁迫处理的54.1%、58.2%。对籽棉产量分析,植株喷施尿素加磷酸二氢钾、土壤穴施氮磷钾复合肥2项技术,与涝渍胁迫不采用恢复技术对照比较均达极显著差异,其中植株喷施尿素加磷酸二氢钾技术比涝渍胁迫不采用恢复技术对照提高94.9%、144.5%,恢复到未受涝渍胁迫对照的71.3%、73.6%。[结论]通过试验数据分析,棉花苗期遭受涝渍胁迫后,喷施尿素加磷酸二氢钾、土壤穴施复合肥均能快速恢复棉花生长。  相似文献   

17.
黑河地区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年对黑河地区水土流失现状的调查和分析,论述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界河防护林、水库水源涵养林、坡地水土保持林及废旧矿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等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为振兴地方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及制定区域性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郴州地区矿业废弃地及矿山边坡的特点,提出通过改良植被基质、选择科学的植被恢复技术、搭配不同的植物种类,实现矿业废弃地及矿山边坡生态系统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生态工程研究中心,是以复合农林业综合技术、平原绿化、困难立地植被快速生态恢复技术、经济林生态培育、森林生态城规划设计、大型生态林业项目咨询及规划设计、新型园林植物及经济林新品种开发等多学科为主要研究内容的省级研究中心,也是河南省林业重点实验室。成立以来取得了许多令国内外同行关注的成绩。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异常,冻害频发,对当地果树种植业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在分析果树冻害特征及分级标准的基础上,对受冻果树恢复技术和受冻果园重建技术进行总结,旨在有针对性地指导果树冻害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