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人工饲养条件下,绿尾虹雉群体的繁殖率低是个明显特点,本文主要分析了绿尾虹雉低繁殖率的可能原因及提高繁殖性能的可行性措施。人工饲养绿尾虹雉长时间处于静栖状态,活动量少,接受日照的机会也少,未获得充分的光照也许是繁殖率低的极其重要的原因;不适的生活环境及成活率不高可能是繁殖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调节绿尾虹雉非繁殖期和繁殖期的光照可能是提高繁殖性能极其重要的措施;合适的温湿度条件、适宜的饲料结构及营养水平也许是提高绿尾虹雉成活率和繁殖率的基础;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提高绿尾虹雉繁殖性能也许可行。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南京地区灰冠鹤亲鸟孵化人工育雏的技术要点,基于灰冠鹤的亲鸟孵化、育雏设施、人工饲喂、体重监测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提出灰冠鹤在该地区的饲养措施,为灰冠鹤的人工繁殖技术提供一定的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上海动物园饲养的1对红嘴巨嘴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红嘴巨嘴鸟在人工圈养条件下的饲养过程,包括笼舍的环境管理、饲养流程、饲料配比和防寒保暖等方面,并就如何预防红嘴巨嘴鸟的疾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给红嘴巨嘴鸟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及种类丰富、营养均衡的食物是预防日常疾病的关键;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是其在人工圈养条件下得以存活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饲养宠物。由于鸟机灵可爱、叫声悦耳,笼养又基本不占地方,客厅、阳台都可养,方便又好玩,笼养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因笼养鸟食物多为人工配制供给,还由于养鸟者多数出于好奇即兴而养,很少是在掌握养鸟知识后才开始养。所以,笼养鸟常因饲养管理不当而引起疾病。现将笔者接触或了解到的几种常见疾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黄颡鱼人工繁殖、网箱养殖技术进行了介绍,综述了黄颡鱼人工催产、授精、鱼苗孵化、网箱培育环境、网箱设计、鱼种放养、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等技术,为黄颡鱼人工繁殖及网箱养殖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人工饲养的鸟,由于长期生活在人为环境中,其免疫力、抵抗力及自然习性发生了改变,再加上管理、防疫工作上的漏洞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通过仔细观察和记录鸟的行为找到疾病发生的原因,包括维生素缺乏症状、呼吸症状、消化道症状、外表状态等,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动物园饲养的野生鸟类,由于环境的改变,饲养条件的限制,食物谱的不完善等原因,许多剃,不能繁殖。笔者根据鸟类饲养管理中的体会,探讨饲养野生鸟类在繁殖中的一些问题,以期与野生鸟类饲养工作者及养禽爱好者共同交流。  相似文献   

8.
棕熊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受环境、食物以及与人群密切接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患病几率增加.主要对一例人工饲养棕熊肠梗阻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临床有效治疗棕熊肠梗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原蚕饲养整齐与否,不但关系到蚕农的劳动量,也影响到蚕种场的工作安排及工作强度。如果原蚕严重发育不整齐易引发蚕病,影响蚕种质量。从原种催青、收蚁、饲养环境条件,饲养处理等方面分析了原蚕饲养不整齐的原因,提出在做好补催青工作、严格按技术要求收蚁、调节好养蚕温湿度环境及精心饲养等几个方面加强工作,可提高原蚕饲养整齐度。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由陕西运至广州的 6只羚牛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适应过程 ,介绍了羚牛在野生环境下的习性 ,分析了各种影响因子对其适应过程的影响及饲养过程中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张娟茹  谢春雨  倪丽 《野生动物》2010,31(4):182-184,196
2006年3~6月,在上海野生动物园百鸟园内对白鹇的巢址选择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和讨论了营巢小生境、营巢背景植物高度、郁闭度、人为干扰、水源、投料点、坡度、巢间距这8类生态因子对白鹇巢址选择的作用,发现在食物充足、繁殖空间环境有限的情况下,隐蔽条件、营巢背景植物高度、坡度依然是影响白鹇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之一,白鹇会通过调节水源和投料点的距离、改变巢的位置、增加巢的密度、选择较高郁蔽度的营巢地来弥补空间环境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在2010—2016年间,于每年的4—5月对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内人工巢箱条件下生长的野生花鼠仔兽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并与人工饲养条件下的花鼠仔兽进行对比,以探讨花鼠生长的最佳状态,从而为其人工繁殖提供指导。数据表明:仔兽生长过程中体重与体长的相关系数为r=0.9467,体重与尾长的相关系数为r=0.9210,体长和尾长的相关系数为r=0.9850,野生花鼠仔兽在人工巢箱条件下生长发育时间较短,各项系数较高,其体重和体长均高于人工饲养条件下的花鼠仔兽。  相似文献   

13.
中华倒刺鱼巴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邴旭文 《经济动物学报》2004,8(4):221-223,226
为了研究积累中华倒刺鱼巴生物学特性的相关资料 ,为其野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收集该样本 94尾进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其染色体数为 (2n =10 0 ) ,核型公式为 18m +32sm +2 6st+2 4t,臂数 (NF =15 0 )。 1~ 4龄是生长较快的生长阶段。属广温性底栖鱼类 ,适应温度为 0~ 36℃ ,最适摄食生长温度 2 2~ 2 8℃。杂食性 ,以高等植物、藻类、水生昆虫、软体动物等为食。性成熟年龄 4龄以上 ,绝对怀卵量每克体重为 12~ 14粒 ,成熟卵直径 1 3~ 1 6mm ,略具黏性 ,受精卵的出膜时间为 38~ 4 8h。产卵季节为每年的4~ 6月份 ,产卵水温 19~ 2 8℃。  相似文献   

14.
豪猪的人工饲养与驯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豪猪的自然资源,对豪猪的人工饲养与驯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只要能够在饲养豪猪过程中对其进行必要、合理的驯化,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和食物条件,并且搞好饲养管理,豪猪即可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而且其生长发育快,抗病能力强,饲养成本低。  相似文献   

15.
2008和2009年的3~5月,对扎龙、洪河、兴凯湖3个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的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共测量24个巢址。研究表明,人工巢和天然巢在植被类型、巢基牢固度、巢基类型及距树林距离等因子上差异显著,逐步判别分析表明在区分天然巢和人工巢址生境方面有4个因子发挥重要作用,依照贡献值大小依次是:巢基类型、巢间距、距树林距离、巢基牢固度,正确率达91.7%。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有4种,依次为食物因子、安全因子、取材因子、巢基因子。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杂交野猪的生长性能、繁育水平与养殖环境、运动量、饲料配制的关系,根据野猪生活习性,对杂交野猪放养区内生活环境进行模拟(包括野猪巢穴、生态环境、植被),使杂交野猪能够有更多的运动范围和获取野外食物的机会。结果表明,放养模式下的杂交野猪产仔率(P<0.05)、仔猪存活率(P<0.01)均高于圈养模式杂交野猪,但增重速度显著(P<0.05)低于圈养模式下饲养杂交野猪。由试验结果可以得出,圈养模式下杂交育肥野猪增重速度显著高于放养杂交野猪,饲养管理难度较低,适合集约化大规模饲养。  相似文献   

17.
王锦蛇幼蛇的饲养与子一代的繁育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王锦蛇的自然资源,于1 998年8月~2 0 0 3年8月对王锦蛇幼蛇的饲养技术和子一代的繁育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只要满足王锦蛇幼蛇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和食物条件,就能够在人工条件下饲养王锦蛇幼蛇,并获得子二代王锦蛇  相似文献   

18.
2017年4~6月根据系统搜寻法和对亲鸟衔草叼虫等行为的观察,在弄岗搜寻鸟巢。幼鸟离巢后,将巢取回。对取回的黑枕王鹟(n=8)、黄腹山鹪莺(n=4)、长尾缝叶莺(n=5)、黄腹花蜜鸟(n=4)和凤头鹀(n=5)共计26巢的结构特征和巢材组分进行分析,发现:凤头鹀巢内外直径和巢杯容积均极显著大于另外4种(P <0. 01)。另4种中,黑枕王鹟体型稍大,但巢大小无明显差异。体型越大的鸟筑的巢越大,但巢类型和巢材属性也会影响巢大小。巢材选择是筑巢中的重要环节,鸟类根据利弊权衡和所处环境调整巢材种类,在弄岗,雨水是鸟类利用巢材的主要选择压力。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e effect of cage size and nest box environment on circadian rhythm and on stereotyped and non-stereotyped activities was measured for 66 farmed female mink fed ad libitum. The behaviour of the animals was recorded over 24 h on video in the months of September and October. Weight and feed consumption were measured for the 66 females and the 66 male mink placed with the females. The experiment included three cage sizes (0.10, 0.27 and 1.10 m2) and cages with and without nest boxes. In the cages with nest boxes the use of wire netting cylinders and shelves was evaluated.

Farm mink, fed ad libitum, had their primary activity period from 04:00 to 10:00 h. There was no food anticipatory activity, but the actual feeding at noon caused an interruption of the animals' resting period. Mink in cages without nest boxes performed more stereotyped behaviour than mink with nest boxes. There was no effect of cage size on the measured behavioural elements. Mink were passive for more than 70% of the day and night and preferred to rest together. Apart from resting in the nest box, mink preferred to rest on shelves above floor level. Lacking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a nest box and performance of stereotyped behaviour increase the feed intake of farm mink. A large variation between animals, having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all the measured behavioural elements, indicates different coping patterns and/or stress sensit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