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白背飞虱种群动态分析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云南省富宁县历年水稻白背飞虱的测报资料,探讨了水稻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在富宁县的发生规律。通过分析影响白背飞虱发生的主要因子,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该地区白背飞虱综合防治的策略及方法。  相似文献   

2.
白背飞虱是水稻最主要的虫害之一,本文通过田间调查,分析普洱市稻区不同水稻品种和各生育期白背飞虱的防治指标,以期为区域防控白背飞虱、提高农药利用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水稻白背飞虱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b)属于大范围迁飞性害虫,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随着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和耕作制度的改变,白背飞虱的种群数量急剧上升,严重发生的频次明显增加.概述了白背飞虱危害、综合防治方法及监测和防治的最新研究动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由于广德县大面积推广种植抗褐飞虱而不是抗白背飞虱的杂交水稻以及耕作制度的改变,导致白背飞虱的种群数量急剧上升和发生面积明显增加,大发生的频率大大增加,对水稻的危害越来越严重。该文介绍了2016年广德县白背飞虱的发生情况,提出了防治原则、防治目标以及综合防治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建湖县位于里下河地区腹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由于受海洋季风影响,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对建湖水稻安全生产影响大。白背飞虱迁入峰次多、迁入量大是造成建湖地区白背飞虱大发生的基础,适宜的气候条件利于白背飞虱的存活和繁殖,只有增加白背飞虱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准确把握防治最适时间,及早宣传发动防治,才能有效控制白背飞虱的危害,增加农民收益。  相似文献   

6.
二代白背飞虱对杂交籼稻危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代白背飞虱危害水稻后影响水稻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并因此影响水稻产量.二代白背飞虱虫量的对数与水稻产量损失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967 7**),关系式y=-33.038+18.319 81gx.并由此得到淮河以北稻区二代白背飞虱在杂交籼稻上的防治指标为150头/百穴.  相似文献   

7.
中、晚粳稻区白背飞虱为害损失及其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五(2)代白背飞虱对粳稻的为害损失,确定合理的防治指标, 作者于1996~1997 年在中、晚粳水稻品种武育粳 3 号和 So15 上,通过接虫笼罩法结合小区、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虫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及五(2)代白背飞虱的增殖规律、为害损失和防治指标⒚结果表明,中、晚粳稻不同生育期,不同虫口密度的白背飞虱的增长速度不一样⒚同一生育期,低密度的增殖速度要大于高密度,但总虫量高密度处理显著高于低密度区⒚五(2)代白背飞虱百丛虫量与水稻产量损失呈极显著正相关⒚因此,当五(2)代白背飞虱早发或中等以上发生时,必须用药防治⒚控制其危害,防治指标为 180~250 头⒚  相似文献   

8.
白背飞虱危害损失的通径分析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水稻耕作制度的变化及品种的更换,近些年来,白背飞虱在淮北稻区发生有着日渐严重的趋势。据统计,江苏淮北稻区水稻面积近1000万亩,80年代前白背飞虱仅局部间歇性发生;80年代以来发生普遍,大发生频次增加,平均每年发生面积占水稻面积60%以上,损失稻谷1.5~2亿公斤。为给白背飞虱防治工作提供可靠依据,自1986年以来作者对其危害损失及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白背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在怒江州泸水、兰坪、福贡等县呈加重发生态势,对怒江州水稻生产构成巨大威胁。笔者通过分析白背飞虱发生情况、发生危害特点和原因,认为白背飞虱在怒江州暴发的主要原因是虫源基数大、食料丰富、使用药剂不合理及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提出了有效控制白背飞虱的防治技术,为本地区白背飞虱的监测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50%噻虫胺·异丙威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适宜剂量,以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为对照药剂,选用不同剂量的50%噻虫胺·异丙威可湿性粉剂开展防效试验。结果表明,50%噻虫胺·异丙威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褐飞虱的用量应高于0.36 kg/hm2,防治水稻白背飞虱的适宜用量为0.27~0.36 kg/hm2。  相似文献   

11.
《农技服务》2019,(3):32-33
为黔南州水稻白背飞虱的防治提供参考,于2013~2018年对水稻白背飞虱的发生与危害情况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2013~2018年水稻白背飞虱的发生面积每年均在7万公顷以上,全年迁入峰次为2~5次,危害盛期是每年的6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建议采用改善耕作制度、严密虫情监测、推进绿色防控和科学化学防治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2.
白背飞虱危害对水稻产量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Horvath)]是太湖稻区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变化及水稻品种的变更,白背飞虱跃升为太湖稻区水稻生长前期的优势种群。目前国内的研究多侧重于褐飞虱的危害及其防治,关于白背飞虱危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国内鲜见报道[1,2]。为了探明白背飞虱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危害时,不同虫口密度与产量的关系,作者于1997年进行了白背飞虱危害对水稻产量结构影响的研究。1 材料与方法供试水稻品种为S015。试验田共分28小区,小区面积20m2。选取均匀饱满的…  相似文献   

13.
白背飞虱是危害水稻的迁飞性害虫,也是SRBSDV的寄主。该病害具有突发性、暴发性强、为害损失大等特点,防治困难,病害由白背飞虱带毒传播,选择吡虫啉60%悬浮种衣剂、丁硫克百威200g/L乳油开展药剂拌种控制白背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试验研究,对于指导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水稻主要害虫防治技术作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稻高产夺丰收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笔者将水稻常见几种害虫防治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稻飞虱水稻的稻飞虱主要有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两种。褐飞虱和白背飞虱都是以成虫和若虫群集稻株基部,刺吸水稻汁液为害。被刺吸后水稻茎秆出现许多褐色斑点,稻茎部变黑褐色。同时,雌虫产卵在叶鞘组织中,使叶鞘受损出现黄褐色伤痕。受害轻者,下部叶片枯黄,千粒重减少,瘪谷率增  相似文献   

15.
黑条矮缩病是目前我国南方水稻病害中危害非常严重的一项病,这种病主要是由于白背飞虱携带的黑条矮缩病毒而引起的,白背飞虱是这种病毒的传播者,自从首次发现以来已经对我国南方水稻产量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本文通过对水稻发生黑条矮缩的病害症状、病原病毒、寄主范围、传毒介体、发病特点以及预防和防治策略进行了简述,希冀为以后对这种水稻病害防治方法的研究提供一份可供参考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黑条矮缩病是目前我国南方水稻病害中危害非常严重的一项病,这种病主要是由于白背飞虱携带的黑条矮缩病毒而引起的,白背飞虱是这种病毒的传播者,自从首次发现以来已经对我国南方水稻产量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本文通过对水稻发生黑条矮缩的病害症状、病原病毒、寄主范围、传毒介体、发病特点以及预防和防治策略进行了简述,希冀为以后对这种水稻病害防治方法的研究提供一份可供参考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中,晚粳稻区白背飞虱为害损失及其防治指标 …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五(2)代白背飞虱对粳稻的为害损失,确定合理的防治指标,作者于1996-1997年在中、晚粳水稻品种武育粳3号和So15上,通过接虫笼罩法结合小区,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虫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及五(2)代白背飞虱的增殖规律,为害损失和防治指标,结果表明,中、晚粳稻不同生育期,不同虫口密度的白背飞虱的增长速度不一样,同一生育期,低密度的增殖速度要大于高密度,但总虫量高密度处理显著高于低密度区,五(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以来,通州市白背飞虱大发生频次达57.89%,暴发期百穴虫量达5000头左右,给水稻生产带来很大损失.为此,作者于1996~2000年开展了"白背飞虱灾变规律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通过对白背飞虱的监测预报和系统研究,明确了其灾变规律,确立了二代白背飞虱防治指标及防治策略,探明了与之相配套的水稻中后期病虫控制技术,并进行了推广应用,提高了稻飞虱综合治理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田间防治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防虫网和药剂防治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的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防虫网育秧能有效隔开白背飞虱在秧苗上的传毒,阻断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的侵染源,防病效果优于采用药剂防治稻飞虱防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机插稻白背飞虱种群自然消长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搞好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和白背飞虱的防治,2006年特进行了机插稻白背飞虱种群自然消长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机插稻白背飞虱种群自然消长动态呈季节性单峰型消长,前中期虫量偏高,主害代发生偏重。运用晒田等农业措施和合理应用天敌,可有效减轻白背飞虱的发生和危害程度,促进“绿色植保”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