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以往火龙果生长气候影响研究基础上,分析建立了元江县火龙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对元江县气候区划因子进行了基于空间模型的精细推算,借助GIS平台,依据区划指标得出火龙果种植气候适宜性综合区划,并分析了元江县火龙果种植存在的气象灾害风险。结果表明,元江县火龙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可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4个区域,最适宜区为元江县河谷、山谷周边海拔在500~800 m的平坝或坡地,可大面积种植高品质火龙果;适宜区为元江县流域沿岸低海拔地区和海拔在800~900 m的坡地;不适宜区为海拔在1 000 m以上的山区,低温冻害时有发生;其余地方为次适宜区,可小面积种植。影响元江县火龙果种植的气象灾害有高温热害、渍害、低温冻害和大风。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百色市2015年6个不同海拔县(市、区)收获的田七地下根进行采样分析,初步掌握了百色市不同海拔田七产品质量,其结果表明:本试验中,全市平均单株根干重为9.45 g,根总皂苷含量9.6%,单株根总皂苷量0.95 g。海拔是决定田七产品质量较为关键的决定因素,本试验建议田七种植海拔达700 m以上较为合适。在本试验中,并不是生长表现旺盛的田七植株,其地下部分总皂苷含量就越高。  相似文献   

3.
选取将乐县域内的乾滩村、万安镇、陇源村进行紫薇引种试验,选择气温、降雨量、日照、界限温度天数4个因子为比较因子,采用与原产地江苏省沭阳县的气候进行相似性分析的方法,建立紫薇生长气候指标,划分紫薇种植的适宜区域,结果表明:紫薇在将乐县域内主要适宜种植在海拔200~1 000m的山区,最适宜种植在海拔400~700m区域;次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海拔200m以下的温热溪谷盆地气候区及小部分1 000~1 300m的高海拔山地;不适宜区主要在海拔1 300m以上的山区。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木薯农艺性状及块根品质对不同海拔梯度的响应,进而明确海拔梯度变化对木薯生长的影响。以木薯品种‘SC205’、‘GR4’为材料,于800~1600 m的海拔上种植。同海拔木薯的株高、茎粗、主茎高和落叶高度随时间不断增加而增加,但同时间段,随海拔升高呈降低趋势,2个品种在8—10月生长最快,11月生长相对缓慢,到12月生长基本停止;随海拔梯度升高,同一木薯品种块根品质呈上升趋势,除粗纤维含量外,其他均差异达极显著;同海拔不同木薯品种间,除粗纤维含量外差异显著;块根品质含量最高多出现在海拔1400 m,最低在海拔1000 m或800 m。不同海拔下,海拔800 m、1000 m木薯生长旺盛,海拔1400 m块根品质相对较好,生产上应根据用途选择适宜的木薯种植海拔。  相似文献   

5.
以海南尖峰岭林区森林景观为研究对象,利用DEM和2013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分别对林区森林景观二维和三维的景观特征和景观适宜粒度进行分析。结果如下:混交林是林区优势森林景观,分布较广,乔木林地斑块数量最多,竹林地和苗圃地是劣势森林景观,苗圃地比竹林地分布集中;数据格式转换对森林景观面积和斑块数量有影响,混交林地和乔木林地变化最大;竹林地、苗圃地和无立木林地斑块数量没有发生变化,但竹林地和苗圃地的面积却减少,无立木林地面积增大;灌木林地主要分布在海拔300~500 m,混交林地主要分布在海拔500~700 m,乔木林地主要分布在海拔300~500 m,苗圃地全部分布在海拔0~300 m,无立木林地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300~500 m,宜林地在海拔0~300 m分布最多,竹林地在海拔300~500 m分布最多;地形对尖峰岭林区景观适宜粒度几乎无影响,尖峰岭林区适宜景观分析粒度为海拔150 m。该结果为科学经营管理尖峰岭林区森林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思茅松林下适宜三七生长的环境条件,为三七林下生态种植林地的选择提供支撑。【方法】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竹塘乡思茅松林下三七种植林地设置不同的海拔、朝向和透光率处理,比较不同环境条件下三七生长和品质的差异。【结果】海拔1 510 m林地的三七出苗率极显著高于海拔1 890 m(P0.01),海拔1 510 m林地的三七总皂苷含量显著高于海拔1 890 m (P0.05),但干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阳坡朝向的林地三七干质量和皂苷总含量均高于阴坡朝向。林下透光率在10%~25%条件下均有利于二年生三七干质量的积累和皂苷的合成;当透光率高于25%时,二年生三七的干质量和皂苷含量均降低。【结论】思茅松林地海拔、朝向和透光率的差异均会影响三七的生长和品质的形成,二年生三七适宜生长在海拔约1 510 m、朝向为阳坡、透光率10%~25%的思茅松林地。  相似文献   

7.
在桉树种植过程中,不同营林方式会对其生长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影响桉树的种植效果。因此,需要对桉树的营林方式进行研究,选择合理的桉树营林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桉树造林的生产效率。本文通过在广西某林场开展造林试验,研究不同营林方式对桉树种植效果的影响,对比分析不同坡位、整地规格、整地方式、施肥种类等对桉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下坡位、整地规格0.5 m×0.5 m×0.5 m、挖明穴回填表土、造林后单株施钙镁磷肥200 g+复合肥200 g等营林措施对桉树的生长较为有利,可以提高桉树造林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海拔和坡向对伊犁河谷草地土壤性质的影响。[方法]以新疆伊犁昭苏和察布查尔县海拔1 400~2 800 m不同剖面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海拔和坡向对草地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南坡不同海拔全氮(0.33~3.24 g/kg)在1 400~2 000 m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其后在2 200~2 800 m显著降低(P0.05),硝态氮(1.43~76.33 mg/kg)、铵态氮(22.84~110.17 mg/kg)在1 400~2 800 m随海拔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P0.05)。北坡不同海拔全氮(0.08~1.13 g/kg)在1 400~2 800 m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铵态氮(27.96~132.73 mg/kg)在1 400~1 800 m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其后在2 000~2 800 m显著降低(P0.05)。硝态氮(0.73~13.8 mg/kg)在1 400~2 800 m随海拔升高而增加。除北坡相同海拔相同土层铵态氮大于南坡外,全氮、硝态氮及其他理化性质均呈南坡大于北坡。南坡海拔与含水量、全氮呈正相关,北坡海拔与含水量、容重、硝态氮呈正相关。[结论]该研究对伊犁草原生态保护、土壤氮循环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三峡地区(巴东山区)绿芦笋引种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明  熊光权  程微  叶丽秀  杜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524-9524,9590
通过引进绿芦笋品种在三峡地区(鄂西山区)巴东进行了不同海拔高度的试种试验,结果表明:芦笋在海拔>1 200 m的山区不宜种植;在800~1 200 m处,当年种植,次年收获;海拔≤800 m处种植,春季移栽,当年秋季小有收获。  相似文献   

10.
以杂交籼稻冈优22为材料,研究不同海拔高度种植对稻米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齐穗期前提下,低海拔(300-400 m)和高海拔(700-800 m)种植的冈优22外观品质均劣于中海拔(500-600 m),外观品质与其他品质性状相关不密切,建议可在中海拔区域(最优种植区域)生产优质大米。  相似文献   

11.
<正>1天然橡胶林地套种魔芋的优越性1.1胶芋套种,互营环境橡胶种植较理想的规格为8 m×2.5 m,即每亩33株,且橡胶树都种于800~1000 m低海拔缓坡地带,当橡胶长至3~15 m高时,橡胶林下正好形成一个广阔的半阴半晒环境。而魔芋的特性是喜肥怕瘦、喜温怕晒、喜湿怕泽,橡胶林下形成的独特环境条件较适合魔芋生长。1.2高矮植物套种,互不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巫山烟区烤烟化学成分较为适宜的海拔区域,以云烟87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海拔高度(700~1 100、1 100~1 300、1 300~1 700 m)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和协调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烤烟烟碱含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海拔700~1 100、1 100~1 300 m烟叶烟碱含量达到优质烟叶要求,海拔1 300~1 700 m烟叶烟碱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烤烟总氮含量与海拔高度无明显规律,3个海拔区域烟叶总氮含量均低于优质烟叶标准。烤烟钾含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海拔1 100~1 300、1 300~1 700 m烟叶钾含量达到优质烟叶要求。烤烟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与海拔高度无明显规律,且3个海拔区域烟叶2种糖含量均高于优质烟叶标准。氮碱比和糖碱比均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糖碱比在3个海拔区域中均高于优质烟叶要求,而氮碱比在海拔1 300~1 700 m区域符合优质烟叶标准。  相似文献   

13.
桉树是既可绿化环境,又可用作生产、建筑的树种。桉树是一种亚热带树种,对光照的要求较高,所以我国南方地区有大面积的栽种,目前广西地区因为种植了桉树,林业产业已经连续多年持续上行,但是桉树的栽种与营林中原种的受到了病虫害的影响,使得桉树的生长能力降低,影响桉树的经济效益,乃至有部分林地种植桉树,无法取得收成,因此,还需要加强桉树病虫害的防治,使桉树能够健康生长,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不同海拔短穗兔耳草生长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果洛州大武乡3 700~4 200 m的海拔梯度,分别在海拔3 700、3 800、3 900、4 000、4 100 m对短穗兔耳草生长特征进行定株观测,研究结果显示:短穗兔耳草的叶片数与高度变化一致,即在7月份达到最大值,而且随着海拔高度的逐渐增加而减少;短穗兔耳草的匍匐茎数量和单位长度干重变化基本一致,即在海拔为3 900 m处达到最大值,低于或超过此海拔时趋于减少;短穗兔耳草的基株干重和匍匐茎长度变化基本一致,即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短穗兔耳草的匍匐茎长度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通过在桉树林间带下种植2种绿肥,种植砍压绿肥后,对林地土壤养分和桉树生长产生的影响进行采样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桉树带下种植猪屎豆比种植山毛豆更能促进桉树的生长,而从土壤养分变化来看,种植猪屎豆比山毛豆更能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养分累积;种植同一种绿肥的,适时进行砍压,更有利于林下土壤养分的增加和累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白及锈病严重危害其生长,研究锈病发生特点及药剂防治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以海拔、土壤、种植年限三因素正交试验,调查研究锈病发生特点;在锈病早期开展药剂筛选试验。[研究结果]海拔200~480 m及800~1 500 m,或砂土、壤土的白及锈病发病率、危害指数较低;海拔500~750 m或黏土的白及发病率、危害指数较高;锈病早期,以锈特(有效含量20%)1 500 g/hm~2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敌锈钠(有效含量20%)1 125 g/hm~2。[结论]在海拔200~480 m、800 m以上,或者砂土、壤土种植白及可以降低锈病发病率、危害指数;白及锈病早期,以锈特(有效含量20%)1 500 g/hm~2可有效控制锈病。  相似文献   

17.
以杉木林下种植的多花黄精根茎苗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海拔对林下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多花黄精生长的各时期延迟且持续时间延长;出苗期、伸长期、开花期、结果期基本上为30~40 d,从出土至枯萎 220~240 d。不同海拔对林下多花黄精生长指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多花黄精的地径、株高及根茎鲜重呈现随海拔升高逐渐下降的趋势,以海拔500~600 m的多花黄精的生长量最高,多花黄精的地径、高度、根茎株产量的平均值分别达0.63 cm、85.21 cm、251.94 kg·株-1。不同海拔下多花黄精的地径、株高差异显著;海拔500~600 m与800~900 m、海拔800~900 m与1 100~1 200 m的根茎鲜重差异不显著,海拔500~600 m与1 100~1 200 m的根茎鲜重差异显著。多花黄精在不同海拔下的成活率都在91%以上,说明本区域适宜多花黄精生长。  相似文献   

18.
正福建浦城县古楼乡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为浦城县西南部山区,地域面积205.6 km2,耕地面积16 900亩,海拔420 m。高山区3个自然村海拔700~800 m,常年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蔬菜种植。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2016年古楼乡三农服务中心引进辣椒新品种杭椒2号,在高山区的叶山、上云、前排3个自然村发展种植,平均亩产2 160 kg,亩产值5 180元,取得了较好的  相似文献   

19.
云南东川小江河谷滩地具有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和灌溉便利的自然条件,是解决山区耕地资源有限局面的重要潜在土地资源,如何科学有效、持续地开发和保护河滩地,将对当地发展特色农业和安置贫困山区移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将小江河谷滩地按照不同海拔高度分为上(1600~1300m)、中(1300~1000 m)、下(1000~700m)3段,通过实地考察、现场测量、取样分析,并利用"3S"技术,较为系统地测试分析了各海拔河滩地的面积和土壤养分特性,并结合河谷滩地不同海拔气候特征,分析研究了小江河谷不同海拔河滩地的种植条件,探讨了河滩地合理有效地开发种植方向,以期为山区河滩地开发种植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佳辐占再生稻的再生特点:再生率高,穗茎比高,穗芽比高,穗粒数较少,倒4芽成穗率较低,花期处于高温下结实率较低,每667 m2日产量比一般水稻高0.4 kg,每工日增收19.75~36.87元。可在耕地少、复种指数高的区域进行高产栽培,可使闽西北再生稻种植上限从海拔600 m提高到800 m以上,可为低海拔平原地区其他作物生长腾出时间,促进农田种植结构调整,提高种植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