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曹新民 《新农业》2007,(11):29-30
繁殖率是反映母猪繁殖力和猪场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经济参数。影响母猪繁殖率的因素很多,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饲养管理因素等。  相似文献   

2.
提高初繁母猪产仔的方法于正永(孟津县畜牧兽医站,孟津471100)1、保证合理饲养不合理的饲养,使母猪膘情过肥或过瘦,都直接影响母猪受胎率的提高。饲料中某些营养物质缺乏,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元素缺少也将影响母猪繁殖率的提高。据报道,母猪血液中铜含量...  相似文献   

3.
最近.在农村调查时.有很多养殖户反映他们所饲养的母猪受孕难、产仔少、仔猪成活率低,经济效益不理想,感到很困惑。现在笔者就如何才能提高母猪的繁殖率等关键技术浅述如下.供同仁和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4.
科学的饲养管理能够提升母猪的繁殖率,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本文结合母猪饲养实际,总结了母猪品种选择标准,以及空怀期(催情、配种等)、妊娠期(投喂管理、环境温度管理及疫苗注射等)、分娩期(产房准备、分娩阶段的消毒与能量补充、仔猪清理及母猪饮食管理等)和哺乳期(投喂、环境温度及光照控制等)不同阶段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为规模养猪场内母猪科学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重庆市石柱县沙子镇党政府结合本镇实际,大力发展养殖业。针对肉兔养殖户多,饲养规模小,繁殖率低导致肉兔商品率低、经济效益差等制约肉兔发展情况,该镇动员养殖户实行肉兔人丁授精,以提高肉兔繁殖率。  相似文献   

6.
徐富军 《河南农业》2014,(13):52-52
<正>仔猪早期断奶是国内外集约化养猪生产中普遍关注的先进技术,能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减少由母猪向仔猪的疾病传播,并能提高生长期的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我国饲养水平较高的地区和猪场都采取早期断奶的饲养技术,一般在3~5周龄时断奶。目前养猪业发达的国家已经开始推广应用14日龄超早期断奶技术。然而,对仔猪进行早期断奶也会给仔猪的生长发育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造成仔猪断奶后生理机能紊乱,表现为食欲差、  相似文献   

7.
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生理缺陷和遗传缺陷、疾病、营养、饲养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都可导致母猪发情异常,部分后备母猪达到体成熟后还不发情,不能及时配种,母猪繁殖率低,增加了饲养成本,直接影响养猪效益。笔者结合多年猪品种改良、养猪场管理和指导经验,分析母猪发情异常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与同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规模养猪场的不断发展,提高母猪的繁殖率显得愈来愈重要,可以为规模养猪场提供更多的仔猪,提高规模养猪场的经济效益。但是,目前规模化猪场对母猪的饲养管理和繁殖的重视程度显得不够,出现了仔猪的断奶重和出生重降低、母猪的产仔率不高、仔猪的成活率不高等现象,造成养殖效益下滑。要想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只有打破传统的养殖观念,创造良好的环境。不断提高母猪的受配率、受胎率、分娩率、产仔率及仔猪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正>传统饲养方法要求哺乳仔猪断奶在45~60日龄,这与现代饲养技术不相适应。现代饲养技术要求哺乳仔猪断奶日龄可提前到3周龄。仔猪早期断奶有益于尽早健全其消化机能,促进生长,降低培育哺乳仔猪成本费用,使母猪提前发情配种,提高母猪繁殖率和产仔率。农户养猪实行仔猪早期断奶应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集约化猪场母猪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饲养管理得好,母猪膘情适中,发情正常,配种受胎率高,胎均产仔数多,有效使用年限长,经济效益好;反之,母猪过肥或过瘦,发情异常,配种受胎率低,胎均产仔数少,有效利用年限缩短,经济效益差。根据母猪的生理特点,饲养管理应从以下4个阶段着手。  相似文献   

11.
养猪生产的重要环节是猪的繁殖,猪的繁殖率高低表现在母猪的年产胎数和仔猪的成活率方面。养猪生产中,只有科学的饲养和管理,才能将母猪的生产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养猪产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提高。本文从4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母猪产仔数和增加仔猪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母猪子宫内膜炎是子宫粘膜的炎症,阴道内流出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据报道,一些猪场发情不正常、屡配不孕的母猪70%~80%以上是由于患了子宫内膜炎.造成母猪繁殖率减退,使用年限缩短,饲养成本增加,效益降低。故防止子宫内膜炎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猪的人工授精是使用器械采集公猪的精液,再用器械把经过检查和处理后的精液输入母猪生殖道内,以代替公、母猪直接交配而繁殖后代的一种繁殖技术.它是提高猪繁殖率、降低饲养成本的一项技术措施.其优点:一是提高优良种公猪的利用率,减少种公猪的饲养头数,降低其饲养成本,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4.
母猪妊娠是繁殖的基础,而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好坏又是保证胎儿和仔猪正常发育的关键。为此,提高母猪繁殖率,务必掌握妊娠母猪饲养管理要点。1、科学饲养、控制膘情、增加产仔数。妊娠母猪过肥或过瘦都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若过肥,子宫沉积脂肪过厚,阻碍胎儿生长发育,甚至造成胎儿死亡;妊娠母猪过瘦,即在七成膘以下,由于营养不良致使胎儿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必须科学饲养,使母猪在妊娠期间保持八九成膘为宜。多喂饲青饲料,粗饲料不能多加,粗纤维含量不超过营养成分的12%。日粮精料不超过1千克,总能量保持在5200大卡左右。饲料能量,怀孕…  相似文献   

15.
《农村实用技术》2007,(3):58-58
2、PIC父母代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1)PIC父母代母猪的特征 PIC经过多个世代的选育测试,其后备母猪具有如下特征: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成年体重大;脂肪沉积少、背膘薄、瘦肉率高;母猪繁殖率提高、母猪年产断奶仔猪头数高. 这些改良使后备母猪出现下述变化:开始配种时背膘薄、怀孕期胎儿更多、产奶量增加、母猪终生生长更快、屠宰价值更高,为了使母猪一生保持良好的生产性能,在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中应该考虑以上变化.  相似文献   

16.
母猪注射β-胡萝卜素可提高繁殖率美国畜牧专家对15个养猪场5000多头猪进行的试验表明,给母猪注射β-胡萝卜素能提高繁殖率。试验是这样进行的:将母猪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母猪在断奶时先肌肉注射含有200毫克β-胡罗卜素的非离子乳化剂5毫升,配种时再注射5...  相似文献   

17.
在生猪饲养过程中,提高母猪受胎率、搞好孕期管理对提高母猪繁殖率、实现养猪业高产高效意义重大。 一、提高母猪受胎率 虽然现阶段规模化养猪场都经过了严格的选种和选育,种猪的生产性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夏季母猪受胎率明显偏低,产仔数量少,弱胎死胎多,严重影响着规模化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养猪业已成为我县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外二元母猪饲养存栏量不断增加,但一些养殖场(户)因饲养管理不当、种畜选择不达标,疫病防制意识不强等因素,直接影响了外二元母猪的繁殖率,给养殖户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文中,总结了笔者在基层从事推广和生产外三元商品猪成功的经验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提高母猪繁殖率的综合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美凤 《现代农业科技》2010,(1):309-309,312
介绍了提高母猪繁殖率的综合技术,包括精心选留后备母猪、合理供给母猪各阶段的营养、增加母猪的产仔数、增加母猪的年产胎数、提高仔猪成活率、及时淘汰生产性能低下的母猪等内容,以期为提高母猪繁殖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士刚  兰农 《新农村》2004,(5):15-15
仔猪早期断奶可缩短仔猪的哺乳时间,从而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和年产仔数,提高分娩舍利用率,降低仔猪的生产成本。但若管理不善,往往会造成仔猪消化不良、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低、抗病力下降,出现仔猪下痢、精神状态差等“仔猪早期断奶综合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