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羊口蹄疫免疫程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间接血凝试验对在不同时间、使用不同剂量疫苗加强免疫的羊进行血清抗体测定 ,以建立和探讨羊口蹄疫 (FMD)的免疫方法和程序。试验将羊随机分成A ,B ,C ,D 4组。A组在首免后第 1 5天加强免疫 ,B ,C ,D组在首免后第 2 5天加强免疫 ,4个组的免疫剂量分别为 2 0 ,1 5 ,2 0和 2 5mL/只。在首免的第 0 ,1 1 ,2 1 ,31 ,41 ,55 ,70 ,90和 1 2 0天采血 ,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水平。B ,C ,D 3组的抗体效价显著地高于A组 (P <0 0 5) ,且持续时间较长。在B ,C ,D 3组之间 ,C组抗体效价显著地高于B组和D组 (P <0 0 5)。结果表明羊口蹄疫的最佳免疫程序为 :首免后 2 5d加强免疫 ,剂量为 2 0mL/只。  相似文献   

2.
分别按一次免疫、首免后第15d加强免疫和首免后第60d加强免疫程序,对3组试验牛(每组牛20头)用O型口蹄疫疫苗进行了免疫。免疫后不同时间点用液相阻断ELISA(LPB-ELISA)测定了免疫牛O型口蹄疫抗体效价。结果,首免后第15d加强免疫牛和第60d加强免疫牛抗体水平较高,50%保护牛所占比例分别为56.3%和63.1%,完全受保护的牛所占比例分别为34.3%和29.5%。第60d加强免疫牛的保护率要高于第15d加强免疫牛和一次免疫牛的保护率。结果表明,首免后第60d加强免疫是最理想的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3.
调查了连云港市规模猪场仔猪口蹄疫疫苗的不同免疫时间、免疫剂量和免疫方法对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本地猪场应在50日龄和75日龄用猪口蹄疫浓缩苗1 mL/头进行免疫注射。在长期疫情清净的地区,可以在阉割的同时,用猪口蹄疫浓缩苗1 mL/头与猪瘟疫苗联合进行第1次免疫,在首免后第25天用猪口蹄疫浓缩苗1 mL/头进行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4.
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MAY98/BY/2010株)在两个猪场进行不同免疫剂量、不同首免日龄及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不同免疫次序试验,于加强免疫后14天、28天、42天及60天采血检测抗体,根据检测结果选择最佳免疫程序在4个辐射猪场使用,结果表明,在加强免疫后60天采血检测,抗体合格率为82.9%,超过农业部规定的免疫抗体合格率≥70%,同时也达到江苏省规定的猪口蹄疫疫苗免疫后抗体合格率≥80%要求,说明该疫苗免疫猪群后能产生很好的抗体保护率.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对火鸡、乌鸡进行了禽流感H5亚型母源抗体、免疫抗体消长规律以及保护性HI抗体滴度的研究,配合血清学监测及攻毒试验制定了禽流感免疫程序。火鸡免疫程序:首免,15~20日龄,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产禽流感H5亚型疫苗,0.5mL/只,肌肉注射;二免,45~50日龄,0.5mL/只,肌肉注射;三免,120~125日龄,1mL/只,肌肉注射;三免后5个月加免1次至淘汰。乌鸡免疫程序:首免,10~15日龄,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产禽流感H5亚型疫苗,0.3mL/只,肌肉注射;二免,45~50日龄,0.5mL/只,肌肉注射;三免,120~125日龄,0.5mL/只,肌肉注射;三免后根据检测结果再适时免疫。通过特禽生产应用表明,本研究制定的免疫程序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犊牛口蹄疫O型灭活苗不同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本试验采用2种免疫方案对犊牛进行口蹄疫O型灭活苗免疫,即免疫程序A在口蹄疫O型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监测值接近临界值时进行免疫,免疫途径为肌肉注射,免疫剂量按疫苗说明书要求;免疫程序B的首免和二免时间比免疫程序A提前一周进行,方法同免疫程序A。免疫后不同时间采用液相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LPB-ELISA)检测血清口蹄疫O型抗体水平。结果表明:A组犊牛在90日龄进行首免,免疫后14天抗体水平达到有效保护水平,免疫后28天部分犊牛抗体水平下降到临界保护水平之下;首免后1个月(120日龄)进行加强免疫,二免后的免疫抗体水平对牛群的保护一直维持到免疫后120天;二免后4个月(240日龄)进行三免,免疫保护期持续4个月。但首免前和二免前抗体效价相对较低,接近临界值。B组犊牛的免疫抗体变化规律同免疫程序A,但产生高效价抗体的时间提前,整个免疫期抗体水平均处于较高水平,可提供有效保护。说明免疫程序B的免疫效果优于免疫程序A。  相似文献   

7.
为科学评价口蹄疫O型、A型、亚洲Ⅰ型三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并合理制定奶牛口蹄疫免疫程序,采用液相阻断ELISA方法对犊牛母源抗体及成年母牛口蹄疫免疫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犊牛母源抗体90日龄时回落近临界值,成年母牛免疫后6个月抗体水平下降至临界值。根据试验结果,建议免疫程序如下:犊牛90日龄首免口蹄疫三价灭活疫苗,首免后1个月进行二免,以后每6个月加强免疫1次;成年母牛首免后每6个月加强免疫1次。  相似文献   

8.
将4000只父母代肉种鸡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00只。对照组按厂家提供的免疫程序免疫:18周龄时用新城疫油乳灭活苗腿部肌肉注射1次,免疫剂量0.5mL/只,同时滴鼻新支二联苗,剂量1羽份/只。以后每隔4周用新支二联苗饮水免疫1次,剂量加倍;试验组按照现行免疫程序:18周龄时用新城疫油乳灭活苗腿部肌肉注射1次,间隔4周用新城疫油乳灭活苗加强免疫1次。结果表明,对照组在灭活苗+二联苗免疫后60d进行的第1次测定中,效价较高,免疫合格。在免疫后140d,第2次测定中抗体效价下降。42周龄时用二联苗免疫,第3次测定后抗体效价又上升。试验组18周龄时用灭活苗免疫后,间隔4周用灭活苗加强免疫,27周龄进行第1次免疫抗体效价测定,效价较高;在免疫后140d进行第2次抗体测定时,效价进一步上升。44周龄第3次抗体测定时效价保持平稳,仍为6log2。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究蛋用鹌鹑新城疫免疫疫苗适宜剂量和抗体消长规律。选取同批1050羽蛋用雏鹌鹑,随机分成3组,用鸡新城疫LaSota株活疫苗饮水免疫,疫苗剂量首免分别为0.5,1.0和1.5头份/羽,加强免疫各组加倍,在相同时间各组随机采血15羽,检测新城疫抗体效价。结果显示,3组各时期抗体效价无显著性差异,首免抗体上升慢,加强免疫后加快,3免后群体抗体达到70%以上免疫合格率,合格抗体维持时间1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10.
牛膝多糖对雏鸡禽流感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牛膝多糖在对雏鸡进行禽流感灭活苗免疫中的影响。选用30只肉仔鸡分3组,每组10只鸡。所有肉仔鸡于2和6周龄分别进行禽流感灭活苗的首免和二免。免疫的同时,试验1组每羽鸡肌肉注射0.5 mL 8 mg/mL牛膝多糖;试验2组每羽鸡肌肉注射0.5 mL 4mg/mL牛膝多糖;对照组全价料正常饲喂,只免疫不注射多糖。测定脾、胸腺和法氏囊指数;分别在首免后14和21 d及二免后14和21 d测定禽流感血凝抑制抗体的滴度。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雏鸡的脾、胸腺和法氏囊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二免后禽流感血凝抑制抗体的滴度显著升高(P0.05),且牛膝多糖高剂量组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在一定范围内高剂量的牛膝多糖能提高雏鸡的免疫器官指数和禽流感血凝抑制抗体的滴度,对雏鸡禽流感免疫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不同免疫方法对相同日龄猪口蹄疫效价的影响,对相同日龄仔猪口蹄疫免疫采用不同免疫剂量和免疫次数,通过检测抗体水平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发现,对于商品猪,可以采用1月龄仔猪一次肌肉注射2 m L口蹄疫灭活疫苗,28 d后的抗体水平与按说明书1月龄首免1 m L、15 d后加强免疫1 m L口蹄疫灭活疫苗相同。在今后的口蹄疫免疫注射中,为减少免疫工作量以及受威胁地区猪场早日获得较高免疫抗体,可以在首免时一次性双倍剂量注射疫苗,以较早达到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不同疫苗生产厂家生产的牛口蹄疫O型-亚I型双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更好地开展牛口蹄疫的免疫工作,选用兰州、内蒙古、云南三个厂家生产的牛口蹄疫O型-亚Ⅰ型双价灭活疫苗,每个厂家疫苗免疫4个组,其中3个组首免后间隔20日、30日、40日进行二免,另1组不进行二免作为对照,跟踪检测各组免疫口蹄疫O型、Ⅰ型疫苗后抗体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曾经免疫过的成年奶牛,免疫后分别间隔20日、30日、40日加强免疫1次,和不加强免疫的对照组相比较,其免疫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不同厂家疫苗免疫抗体水平差异也不显著:未免疫过的犊牛,首免后不进行加强免疫,免疫抗体水平上升相对较慢,30日时免疫抗体达到高峰期,持续60日,可维持免疫抗体水平(平均在6log2霞以上)90日以上,最长的内蒙古厂生产的疫苗可维持150日.首免后间隔20日进行加强免疫,首免后180日,免疫抗体平均值仍可迭6log2以上.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I型比O型上升速度慢(大约慢10天),维持有效保护的时间要短(一般要短1个月).不同厂家疫苗免疫抗体水平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不同疫苗生产厂家生产的牛口蹄疫O型-亚Ⅰ型双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更好地开展牛口蹄疫的免疫工作,选用兰州、内蒙古、云南三个厂家生产的牛口蹄疫O型-亚Ⅰ型双价灭活疫苗,每个厂家疫苗免疫4个组,其中3个组首免后间隔20日、30日、40日进行二免,另1组不进行二免作为对照,跟踪检测各组免疫口蹄疫O型、Ⅰ型疫苗后抗体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曾经免疫过的成年奶牛,免疫后分别间隔20日、30日、40日加强免疫1次。和不加强免疫的对照组相比较,其免疫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不同厂家疫苗免疫抗体水平差异也不显著:未免疫过的犊牛,首免后不进行加强免疫,免疫抗体水平上升相对较慢,30日时免疫抗体达到高峰期,持续60日,可维持免疫抗体水平(平均在6log2以上)90日以上,最长的内蒙古厂生产的疫苗可维持150日。首免后间隔20日进行加强免疫,首免后180日,免疫抗体平均值仍可达6log2以上。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Ⅰ型比O型上升速度慢(大约慢10天),维持有效保护的时间要短(一般要短1个月)。不同厂家疫苗免疫抗体水平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研究不同注射剂量和注射次数对相同日龄猪口蹄疫效价的影响,口蹄疫疫苗是政府统一采购的猪O型口蹄疫灭活苗,通过检测抗体水平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发现,对于商品猪,可以采用1月龄仔猪一次肌肉注射2 mL口蹄疫灭活疫苗,抗体效价与按说明书1月龄首免1 mL,15 d加强免疫1 mL口蹄疫灭活疫苗相同。  相似文献   

15.
设3组猪群,首免和二免分别注射生理盐水1 mL、猪口蹄疫0型合成肽疫苗1 mL(说明书推荐免疫剂量)及猪口蹄疫0型合成肽疫苗3 mL(说明书推荐免疫剂量3倍量),二免28天后检测猪群的口蹄疫抗体,结果显示3组猪群的抗体合格率分别为33%、78%和100%,疫苗诱导的抗体水平达到农业部规定的动物强制免疫标准。  相似文献   

16.
用堆型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对雏鸡进行一次免疫和二次免疫试验 ,研究雏鸡血清抗体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显示 ,在一次免疫试验中 ,各剂量组雏鸡均在免疫后 2天血清抗体出现较高的 OD值 ,之后呈下降趋势 ,11天后逐渐上升 ,到 12~ 13天时出现第 2个峰值 ,各组间的血清抗体 OD值比较 ,3 0 0 0个卵囊 /只剂量组极显著 (P<0 .0 1)高于 10 0 0个 /只、2 0 0 0个 /只和 5 0 0 0个 /只剂量组。在二次免疫试验中 ,8日龄首免、14日龄二免组雏鸡的抗体水平动态变化整体呈上升趋势 ,峰值 (0 .3 75 )出现在二免后第 10天 ,其后稳定地维持在较高水平 (平均 OD值为 0 .3 5 ) ,并且其抗体水平显著地高于 6日龄首免、12日龄二免组 (P<0 .0 5 )。抗体水平动态变化表明 ,堆型艾美耳球虫早熟株有较强的免疫保护力 ,其免疫方式可选用一次免疫 ,剂量为 3 0 0 0个卵囊 /只 ,也可采用二次免疫 ,即 8日龄首免 (15 0 0个 /只 ) ,14日龄二免 (15 0 0个 /只 ) ,从抗体动态变化的稳定性看 ,二次免疫更佳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口蹄疫O型-亚洲1型二价灭活苗免疫接种羊后产生的O型抗体效价,采用不同免疫剂量和不同免疫时间免疫接种羊,应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其抗体消长规律.结果表明,羔羊母源抗体水平及维持时间与母羊抗体水平呈正相关,有效保护抗体能维持70 d左右;首免每只1 mL、2 mL同时免疫的4组间免疫抗体水平经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首免不能产生有效的保护抗体水平;二免2 mL、2.5 mL不同时间免疫的4组,首免后15 d与首免后28 d进行二免产生的抗体经t检验差异极显著(P<0.01),首免后28 d二免的不同剂量组经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有效抗体能维持约170 d,首免后15 d二免的免疫抗体水平最低;每只三免2 mL、3 mL的2个剂量组产生的有效抗体均能维持180 d,两组抗体经t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对生猪的免疫效果,做好生猪口蹄疫的防控工作,本试验采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免疫不同日龄生猪,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根据母源抗体的衰减和免疫抗体的消长规律确定首免日龄、加强免疫日龄和疫苗保护期。结果表明,高抗体水平母猪生产的仔猪母源抗体能维持约45d~50d;50d首免后21d群体产生免疫能力,免疫后30d仔猪平均抗体水平最高,免疫后40d达不到免疫保护力水平,需加强免疫;加强免疫后30d生猪平均抗体水平达到最高,60d、90d、120d、150d逐渐递减,120d后生猪平均抗体水平快速下降,需再次免疫。根据抗体消长规律,初步确定了生猪的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不同剂量的黄芪多糖粉对绵羊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试验将40只健康乌珠穆沁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和黄芪多糖低(200 g/t)、中(400 g/t)、高剂量(800 g/t)组。黄芪多糖组于免疫前7天开始每天用添加相应剂量黄芪多糖的精料饲喂,给药第8天以口蹄疫疫苗2 m L肌肉注射免疫,于试验第8,38,68,98,128天,测定绵羊口蹄疫疫苗的抗体效价,取100只乌珠穆沁羊进行免疫效果扩大临床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第38天以前黄芪多糖粉对口蹄疫O型和亚洲Ⅰ型免疫效价差异不显著(P0.05);第68天后,黄芪多糖各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抗体效价较高,差异显著(P0.05);第128天时,中、高剂量组黄芪多糖的抗体效价高于低剂量组。临床研究试验结果也表明在饲料中添加400 g/t黄芪多糖粉在免疫68天、128天时,可显著提高疫苗的抗体效价。说明在400 g/t的剂量配比上,黄芪多糖粉可以显著提高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优化洼地绵羊羔羊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程序,为洼地绵羊口蹄疫综合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试验采用阻断ELISA方法分析了羔羊母源抗体消长规律、不同剂量疫苗免疫抗体消长规律、疫苗加强免疫不同间隔时间抗体消长规律。结果显示:(1)随着羔羊月龄的逐渐增加,其体内的母源抗体效价迅速降低,3月龄的母源抗体效价已经远远低于完全保护性抗体效价(1∶128);(2)在疫苗免疫后14 d、21 d、28 d、60 d、90 d、120 d、150 d、180 d、210 d,双倍剂量组的抗体效价均显著高于单倍剂量组(P<0.05);(3)在疫苗首免后90 d、120 d、150 d、180 d、210 d,加强免疫间隔1个月组的抗体效价均显著高于间隔半个月组(P<0.05)。确定该羊场羔羊的最佳免疫程序为:羔羊3月龄免疫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双倍剂量,首免后间隔1个月加强免疫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