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3414试验研究黄紫泥田水稻氮磷钾的施肥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黄紫泥田对水稻的土壤供肥量为N9.60公斤、P2O5 3.84公斤、K2O 3.84公斤,水稻的最佳施肥量为N9.06公斤/亩、P2O5 3.52公斤/亩、K2O 2.18公斤/亩,水稻最佳产量577.87公斤/亩。  相似文献   

2.
为思南县水稻施用缓释肥参考,进行了缓释BB肥不同用量施用试验。结果表明:株高、穗长、最高分蘖数、穗粒数等均随着缓释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产量随着水稻缓释BB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施用60公斤/亩的产量最高,为720.04公斤/亩。生产上水稻施用缓释BB肥以60公斤/亩左右较好。  相似文献   

3.
施用土壤保水保肥剂2公斤/亩,产量高于施用土壤保水保肥剂1公斤/亩的产量,与对照相比增产31.0%,使用方法以干土按1:25混合均匀,随种下地为佳。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水稻在不同施氮条件下的产量、经济性状及效益,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施氮量为10公斤/亩时每穗实粒数最多,且在中等肥力条件下水稻最大施氮量为9.32公斤/亩,最佳施氮量为8.1公斤/亩,适宜施氮量为8.1-10公斤/亩。  相似文献   

5.
《农技服务》2019,(5):14-16
为吕亭镇中等肥力马肝泥田双季晚稻氮磷钾施用提供依据,设置3414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不同施用水平对双季晚稻经济性状、产量、经济收入与孕穗期叶色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增加晚稻的株高、有效穗、穗粒数,提高稻谷产量;氮(N)、磷(P)、钾(K)肥料的生产率氮磷钾,每公斤纯氮可增产稻谷10.9公斤,每公斤五氧化二磷(P2O5)可增产稻谷3.7公斤,每公斤氧化钾(K2O)可增产稻谷2.8公斤;最高产量(459公斤/亩)施肥量为纯氮14公斤/亩,五氧化二磷10.5公斤/亩,氧化钾11公斤/亩,纯收入17.5元/亩;最高经济收入(174.85元/亩)施肥量为纯氮13.0公斤/亩,五氧化二磷4.9公斤/亩,氧化钾8.0公斤/亩,稻谷产量380.6公斤/亩;叶色级孕穗初期与孕穗末期均以N3P2K2处理最高,孕穗初期以N0P0K0处理最低,孕穗末期以N0P2K2处理最低;最高产量施肥量孕穗初期最佳叶色级为4.8,孕穗末期为3.2。认为吕亭镇中等肥力田双季晚稻生产施肥中以亩基施N-P2O5-K2O=18-12-15的配方肥40公斤、穗期追施尿素10公斤,并采用在孕穗期测量冠层叶色级,调整穗肥施用种类与数量较好。  相似文献   

6.
涵江区是我省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县区之一,连续3年进行了水稻机插秧推广试验取得成功,累计推广面积近700亩,并与传统人工育插秧及抛秧进行产量比较,机插早稻(杂优)平均单产507公斤/亩,比传统人工育插秧增产15—20公斤/亩,比抛秧增产30—40公斤/亩。  相似文献   

7.
为探寻黎平县水稻的最适硅肥量,在配方肥的基础上施用不同量的硅肥,分析水稻的经济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施硅后水稻的产量增加,处理2(纯氮12公斤/亩,五氧化二磷7公斤/亩,氧化钾10公斤/亩,基肥施硅钙肥20公斤/亩)有效穗、总粒数和结实率最高,分别为14.530万穗/亩,173粒/穗和83%;以处理2的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均最高,分别为596.7公斤/亩和558.67公斤/亩。黎平县当地适宜硅肥用量为20公斤/亩。  相似文献   

8.
硅肥对水稻的产量指标有不同的作用,施硅可提高籽实N和K的含量秸杆磷和硅的含量,施硅对籽实N、P、K、的吸收量明显提高,在冲积型水稻土上增产产水稻53.2-73.0公斤/亩,相对值为11.0-15.5%;在白浆型水稻土上,增产水稻40.6-110.8公斤/亩,相对值为9.3-18.6%,产投比均为3.25-8.86,获施硅肥收入22.48-76.64元/亩。  相似文献   

9.
水稻高效施肥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安徽省肥东县包公镇水稻生产中施肥量偏低、养分运筹不合理等现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稻田的基础地力、农民习惯施肥以及推荐施肥对水稻产量及产投比的影响,为肥东县制定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目前的生产条件和产量水平下,建议纯N、P2O5和K2O的适宜用量分别为210kg/hm^2、90kg/hm^2和135kg/hm^2;在氮肥的施用上,提倡氮素适量后移,可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验证“思福”有机肥料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于2012年在含山县昭关镇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思福”有机肥能显著增加水稻产量,该地区推荐“思福”有机肥施肥量为150kg/667m^2+无机化肥N—P2O5s—K2O,11-4-60kg/667m^2。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通过选择3种常用的侧深施肥机械配套的专用肥料做对比,并设计施肥量25kg/亩(100%),20kg/亩(80%)和15kg/亩(60%)三种梯度,通过水稻产量性状分析,研究出合理的施肥方案。通过试验得出3种肥料所有处理相比常规施肥均有增产作用,其中施用云天化复合肥的增产幅度最大。对比不同肥料品种相同的施肥量,云峰牌复合肥料在施肥量25kg/亩和20kg/亩中产量均最高,贴心人牌复混肥料在施肥量15kg/亩中产量最高。相同肥料品种不同施肥量中,三种肥料都是施肥量为25kg/亩时产量表现最好,施肥量递减的情况下产量也减少。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四因子最优混合设计的416-A方案,研究了我省沿黄新灌区小麦玉米带田高产、高效益综合农艺措施。试验结果表明:①影响小麦玉米带混合产量的各因子大小顺序为:玉米密度>玉米施肥量>小麦施肥量;②各因子对小麦玉米两米带田混合产量的影响符合效应递减规律;③小麦玉米两米带田高产、高效益的综合农艺措施为:小麦施肥量5.73-8.16kg/亩,平均6.96kg/亩,玉米施肥量32.14-36.88kg/亩  相似文献   

13.
与有机肥、牛粪和羊粪3种肥料作比较,设置施肥量4.50、7.50、11.25、12.00、15.00 t/hm2,以不施肥为对照,共21个处理,探讨新型微生物菌肥在冀北地区水稻种植的适用性及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水稻产量表现为微生物菌肥>有机肥>羊粪>牛粪,施用11.25 t/hm2微生物菌肥的水稻结实率达98.68%,产量为7 740.15 kg/hm2,对水稻生长性状和产量构成有提升作用。综合分析,施用11.25 t/hm2微生物菌肥为基底肥,能够促进水稻生长、增加产量,适宜在北方水稻高产栽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大棚番茄、水稻栽培模式,一般在上年水稻收获后耕翻土地,11月份进行番茄育苗,翌年2月中下旬定植于大棚,5月上旬至6月中旬采收上市。水稻在5月上旬育秧,6月中旬栽插,10月中下旬收割。番茄亩产5000公斤左右,平均销售价格2.2元/公斤,亩效益11000元,亩成本3500元,纯收入7500元;水稻亩产650公斤,单价1.8元/公斤,亩效益1170元,亩成本490元,纯收入680元。合计每亩纯收入8180元。  相似文献   

15.
三熟制高产晚稻氮磷钾肥施用效果及推荐施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在水稻高产区氮、磷、钾肥对晚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采用“3414”肥效试验方案研究氮、磷、钾肥不同用量对水稻的影响。[结果]高肥力地区施肥效果与其他地区明显不同,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可显著增产,经济效益显著,而不合理施肥则经济效益极低甚至亏损。通过拟合一元二次肥效模型,确定晚稻最高施肥量为N249.9kg/hm^2、P2O5 62.2ks/hm^2、K2O 128.7kg/hm^2,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189.2kg/hm^2、P2O5 55.2kg/hm^2和K2O 101.1kg/hm^2。[结论]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是水稻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农技服务》2019,(9):16-17
为潼关县项目区新增耕地水稻科学施肥提供参考,对项目区新增耕地土壤采样,检测土样主要养分含量,按照养分平衡施肥法,确定水稻氮、磷、钾等肥料的合理施用量、施用时期和施肥方法。结果表明:项目区新增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较低,0~20厘米耕层土壤供氮量为0.87公斤/亩,供磷量为2.8公斤/亩,供钾量为6.1公斤/亩;当水稻目标产量设定为500公斤/亩时,需施氮(N)21.09~31.80公斤/亩、磷(P2O5)8.80~12.80公斤/亩、钾(K_2O)24.15~29.02公斤/亩。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棕紫泥土施用不同的氮磷钾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根据对各处理性状分析,氮肥对果穗分化长度、行数分化、行粒数、百粒重的影响最大,磷钾较小,同时缺氮空秆较多,肥料对秃尖的影响不大。根据回归模型得出的最高最佳施肥量N、P2O2、K2O分别为21kg/亩、9kg/亩、9kg/亩,产量达492.89kg/亩。  相似文献   

18.
据省内17个田间试验点统计,水稻施氯磷铵处理平均亩产488公斤,比尿素磷铵447公斤增产9.2%,比尿素 普钙458.2公斤增产6.5%。在棕壤、草甸土上,氯磷铵对玉米、谷子、棉花和大豆等作物的肥效同尿素磷铵及等养分的单质配合肥大体相等。在中等肥力条件下,氯磷铵对玉米、大豆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分别为24.7公斤/亩和16.4公斤/亩;对水稻作物在高、中、低三种肥力水平条件下最佳施肥量分别为26.6公斤/亩,45.5公斤/亩和57.8公斤/亩.在粮食作物上,采用氮磷比为 1:1型的复合肥应以50%作基肥.再用50%的单质氮素作追肥经济效益最高。在施用方法上复合肥以作基肥深施和全层施肥效果好,分别比对照增产49.6%和39.1%。  相似文献   

19.
李玲  肖润林 《农业现代化研究》1992,13(4):237-240,208
作者于1991年对水稻施用沼肥的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沼肥用于浸种育秧,能提高发芽势;用于大田则能促进水稻营养生长并提高其产量。就增产效果而言,以亩施沼肥4000公斤的产量最高,沼化肥配比为3:1的产量次之;在沼肥施用方法上,可采取亩施4000公斤作基肥或80%作基肥、20%作追肥,或用化肥代替沼肥用量的1/4或1/3(指含纯N量),均能争取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20.
《农技服务》2019,(5):29-30
为兴仁市油菜秸秆还田(化肥减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根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进行了油菜秸秆还田(化肥减量)标准施肥量、超标准施肥量、半标准施肥量和微标准施肥量试验,分析对玉米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标准施肥量[每亩施用油菜秸秆889公斤+腐熟剂2公斤+尿素6公斤+磷肥49公斤作基肥,于生长期追施2次复合肥共70公斤(5叶期前后结合第1次中耕除草追施60%,大喇叭口期追施40%)]的玉米单产达684.8公斤/亩;与标准施肥量比,超标准施肥量的增产效果不显著(P0.05),半标准施肥量和微标准施肥量的玉米单产极显著降低(P0.05)。在该试验条件下玉米以标准施肥量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