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艳芳 《南方农业》2010,4(2):F0003-F0003
花态:“飞寒樱”先叶开放,花瓣椭圆形,亮粉色,5枚,花径3.8-4.2cm,花态开张。盛开时,5枚花瓣分离而平民于一个平面上,配上纤上向下的花梗,犹如朵朵粉蝶飞舞,美丽异常。  相似文献   

2.
3.
褐飞虱的RAPD-PCR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 RAPD-PCR技术对不同地点、时间的褐飞虱 Niloparveta Lugens ( Stal)种群 (长翅型、短翅型 )基因组 DNA进行多态性研究 ,分析了各种群之间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 ,RAPD PCR能分析各种群之间的基因多态性 ,相似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所得的各种群之间的亲缘关系相一致。因此 ,RAPD PCR技术可以作为褐飞虱种群遗传研究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常常有朋友抱怨:“电脑淘汰得大快啦,两年前六七千块钱买来的机器,怎么现在就爬得那么慢了!每次望眼欲穿地看着windows慢慢地推开窗户,那种感觉……”今天,在这里传授大家几招,让你的老机也潇潇洒洒走一回吧。  相似文献   

5.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飞轮式永磁发电机的设计方案,可以大幅度提高发电机低速电压,并对飞轮式永磁发电机的电磁设计和稳压原理进行了讨论。测试结果证明:研制的飞轮式恒压发电机具有良好的稳压输出性能,解决了永磁发电机转速在大范围变化时的稳压问题  相似文献   

6.
水稻是居民生活的主要食物之一,对居民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虽然水稻的种植范围向全国扩展,但南方地区仍然是水稻的主要产区。然而,近些年来,南方地区的晚稻遭到飞虱的大幅度影响,导致晚稻产量大规模减产,并且已成为阻碍晚稻高产的重要原因。虽然在晚稻中后期农业部门以及水稻种植者采取大量的办法对付褐飞虱,但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对南方晚稻飞虱的危害及防治对策探讨,希望能给防治晚稻飞虱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飞云江流域降水集中、河流弯道多,致使地处流域下游的瑞安市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为根治水患、美化沿岸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实现"水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的目标,瑞安市提出了飞云江综合治理工程。如何做好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保护好沿线的生态环境,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在分析治理工程特点和水土流失特点的基础上,就土石方平衡、水土保持监测这两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后续开工的综合治理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吡虫啉在对抗水稻褐飞虱虫害中大量使用.本研究结合ISSR和AFLP分子标记技术检测吡虫啉对褐飞虱的遗传多样性影响.利用20个ISSR引物对连续施用吡虫啉的褐飞虱9个世代的19份材料扩增,共获得49个位点,其中只有1个位点出现特异性条带.利用25对AFLP引物对供试材料扩增,结果共有111个扩增位点,呈现多态性条带的位点11个.共获得59个多态性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比例最高的是G8(10.2%),比例最低的是G1(1.69%).多态性条带比例变化趋势表明,在筛选的早期G1、G2和G3世代,褐飞虱对吡虫啉的应答较快;在筛选的中期G4、G5和G6世代,褐飞虱对吡虫啉的应答呈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变化范围在1.69% ~8.47%之间;在筛选的晚期G7,G8和G9世代,褐飞虱对吡虫啉的应答波动幅度较小,趋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变化范围在6.78%~10.2%之间.本研究结果表明,吡虫啉的连续使用,可能会造成褐飞虱DNA的突变,从而使害虫产生抗药性.本研究结果为揭示褐飞虱抗药性产生的分子机理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国南方地区晚稻褐飞虱连续大发生。导致水稻大面积减产.已成为制约晚稻高产的严重问题,每到晚稻生长中后期.尽管农技部门都是如临大敌.加强了虫情预报.及时发出了防治适期.但其效果不太明显.甚至还有很多地方因褐飞虱危害致使水稻“冒穿”,造成全田倒伏.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晚稻褐飞虱暴发成灾.其主要原因是滥用农药带来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褐飞虱迁飞的雷达观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尽管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不可能在温带地区越冬,但它每年夏季都会自南向北危害中国的水稻产区。中国科学工作者业已发现了一系列褐飞虱秋季向南回迁的事实。1988年9月15日至30日,我们在江苏省江浦县使用雷达直接观测了褐飞虱的长距离迁飞。专门设计了一种高频雷达,在无降水的时候能分辨出1公里以外范围内飞行飞虱的个体,与更大范围内的昆虫密度。在一个系留气球(高度150—450米)下悬挂一个网状捕虫器,用以采集虫样,据此来证实雷  相似文献   

11.
广西褐飞虱发生特点及其迁飞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1-2012年广西龙州、玉林、来宾、永福、兴安植保站褐飞虱灯诱虫情资料,对近22a广西褐飞虱发生特点进行分析,并利用HYSPLIT平台模拟褐飞虱迁入高峰日后向轨迹,研究广西褐飞虱的主要迁入路径。结果表明:(1)近22a来,广西5个代表站褐飞虱的迁入始见期、首次迁入高峰期均呈偏早趋势,提前率分别为1.1d·10a-1和1.8d·10a-1;而迁入终见期呈推迟趋势,5站平均推迟率为2.6d·10a-1。(2)偏南路径(包括西南、正南、东南)是广西各稻区褐飞虱春、夏季迁入的主要路径,占春夏季总迁入过程数的94%以上;偏北路径只发生在桂北地区,不到总数的6%;中南半岛、海南岛和广东省是广西褐飞虱春、夏季迁入的主要虫源地。(3)秋季褐飞虱回迁以东北路径为主,兴安站褐飞虱回迁路径中,东北路径占89%,从广东迁入的路径占11%;而龙州站东北和偏东路径共占83%,偏南路径占17%;玉林、来宾、永福3站秋季迁入峰期不明显;江西、湖南、广东等地的稻区是广西褐飞虱秋季迁入的主要虫源地。(4)当7月850hPa高空以偏南气流为主时,会引发广西褐飞虱的灾变性迁入;当7月850hPa高空以偏北气流为主时,褐飞虱发生偏轻。当9月925hPa高空以偏北气流为主时,利于褐飞虱从湖南、江西等地南迁至广西,广西褐飞虱发生偏重,而以偏南气流为主时,发生则偏轻。  相似文献   

12.
根据1983-2010年江苏省褐飞虱灯诱资料及1982-2010年全球海温场资料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气象再分析资料,对江苏稻区代表站高邮、通州和宜兴的褐飞虱迁入量与前一年1月-当年6月太平洋海温场、前一年12月-当年6月中南半岛近地表气温场和前一年7月-当年6月北半球大气环流特征量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并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一系列褐飞虱年总迁入量的预测预报方程。结果表明:(1)高邮、通州和宜兴3站的褐飞虱迁入量在不同时空阈限内与太平洋海温场、中南半岛气温场和北半球大气环流特征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3站褐飞虱迁入量的对数值与前一年海温场呈负相关,其中与通州和宜兴站褐飞虱迁入量对数值相关显著的海温区主要分布在北、中太平洋,高邮站则在南太平洋;高邮站褐飞虱迁入量的对数值与前一年12月和当年4月中南半岛西南部的近地表气温场呈正相关,通州站与前一年12月和当年2、3月中南半岛北部的近地表气温场呈负相关,宜兴站与当年1、3月中南半岛西南部的近地表气温场呈正相关、与当年4月中南半岛大部的近地表气温场呈负相关;3站褐飞虱迁入量的对数值主要与前一年7月-当年6月的各副高指数、各极涡指数、大西洋欧洲环流型、亚洲纬向环流指数、东亚槽强度、冷空气强度、西太平洋编号台风强度、南方涛动指数等相关显著。(2)从上述海温场、气温场和环流特征量中筛选出显著相关(P<0.05)的因子作为预测因子,建立褐飞虱年迁入量的预测模型,并筛选出回检正确率70%以上、预检正确率66.7%以上模型17个,适用性评估表明,各模型的预报结果与实测值基本吻合,表明模型可应用于单站褐飞虱年迁入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13.
褐飞虱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了4株褐飞虱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3B2、3B11、3H3和4B8,其只与褐飞虱所有虫态发生反应,不与稻田其它主要昆虫和蜘蛛发生交叉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应用4B8初步检测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农场稻田蜘蛛对褐飞虱的阳性反应率,其中拟环纹豹蛛,拟水狼蛛和纵条蝇狮的阳性反应率最高,粽管巢蛛,黑肩绿盲蝽次之,狡蛛较低,而八斑鞘腹蛛,跳蛛,肖蛸和食虫瘤胸蛛未检测到阳性反应,拟环纹豹蛛对4B8的阳性反应率与褐飞虱和拟环纹豹蛛种群密度均极显著相关(r=0.612**,r=0.632**)。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无人机飞防作业技术被逐步应用于农业生产。利用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能够达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目的。基于此,通过分析无人机飞防作业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优点与现存问题,浅谈无人机飞防作业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旨在为无人机飞防作业在农业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稻褐飞虱不同生物型致害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稻褐飞虱不同生物型致害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型Ⅱ对TNl、IR26、Mudgo的致害性均达8.7l级以上,对IR36、ASD7、RathuHeenati(R.H)、Babawee(B.W)、Ptb33的致害性均低于4.73级;孟加拉型对TNl、IR26、Mudgo、IR36、ASD7的致害性均达7.68级以上,对R.H、B.W、Ptb33的致害性均低于500级;九龙江型对TNl、IR26、Mudgo、IR36、ASD7、R.H、B.W的致害性均达7.38级以上,对Ptb33的致害性为3.68级。若虫期干扰作用控制指数,生物型Ⅱ在Mudgo上与在TNl上差异不显著,在ASD7上与在TNl上差异亦不显著;孟加拉型在Mudgo、ASD7、B.W上与在TNl上差异不显著;九龙江型在B.W上与在TNl上差异不显著。稻褐飞虱3—4龄若虫取食的选择性,接虫后l-2d,生物型Ⅱ、九龙江型在TNl、Mudgo、ASD7、R.H、B.W、Ptb33上差异不显著,而孟加拉型对TNl的趋性最强;接虫后3d,生物型Ⅱ和孟加拉型对Ptb33的趋性最弱,而九龙江型对ASD7的趋性最弱。成虫取食的选择性,接虫后ld,生物型Ⅱ偏向于TNl、B.W,孟加拉型偏向于TNl、Mudgo、ASD7、Ptb33,九龙江型则对TNl、Mudgo、ASD7、R.H、B.W、Ptb33没有选择性;接虫后2d,生物型Ⅱ偏向于TNl、Mud80、ASD7、B.W,孟加拉型偏向于TNl、ASD7,九龙江型伯向于Mud80、R.H、B.W、Ptb33。成虫产卵选择性,生物型Ⅱ和孟加拉型在R.H上产卵最少,而九龙江型在ASD7上产卵最少。结果说明不同品种对三个生物型若虫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三个生物型的取食和产卵选择性同三个生物型对不同品种的致害力的表现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6.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南方地区是水稻的主产区,而褐飞虱是威胁我国水稻生产的首要害虫。水稻褐飞虱灾变与很多因素有直接联系,包括气候条件、迁飞特性、水稻品种等等,建立科学的灾变预警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阐述了褐飞虱的特征及其对水稻的为害情况,分析了褐飞虱灾变的原因,并对灾情预警系统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飞虱和叶蝉类杀虫新的筛选方法ST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在透明容顺内培育水稻实生苗,用喷顺对秀苗喷布药剂,并在容器内放饲供试昆虫,能连续地观察药效。应用该法不共试植物的培育,药剂的处理和供试昆虫的放饲比较方便,而且能够在不同龄期的各种昆虫进行连续进行观察,对多种药剂的杀虫效果和作用特性作出评价。利用该法筛选杀虫剂和阐明杀虫的作用特性比较容易。  相似文献   

18.
延安飞马河试验示范区农业生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考察和调查的基础上 ,对陕西省延安市郊飞马河农果复合生态农业试验示范区的农业气候、土壤和水等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情况 ,农业生产中存在问题与农田种植结构布局特点 ,农业生产技术应用 ,以及农业发展方向进行分析研究 ,为促进该地区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当水轮发电机组处于飞逸状态时,水轮机内部会出现严重的不稳定现象,容易引起机组的振动。贯流式水轮机因为水头低、流量大、通道短等特点,其过渡过程与常规的立式水轮机有许多不同之处。基于此,该文通过CFX16.0和Fortran程序的二次开发建立了水轮机飞逸过程的数值计算方法,对贯流式水轮机的飞逸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转速、流量、力矩、轴向力等外特性参数在飞逸过程中的变化历程以及水轮机内部流场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最大飞逸转速为2 190 r/min与试验测得的结果较为接近,误差不超过2.5%,验证了该数值方法的可靠性;飞逸过程中其余外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均符合高比转速水轮机飞逸过程的流动规律;在飞逸过程中,由于转速和流量的增加使得水轮机转轮进口相对液流角降低,水流在叶片吸力面进水侧靠近叶缘处发生撞击形成高压,在叶片压力面进水侧叶缘处出现脱流产生负压,并随着转速的升高,高压区和低压区逐渐增大,转轮叶片受力变得极为不均匀容易引起疲劳破坏;同时,转速的增加使得转轮出口环量增加,在尾水管内部将会形成偏心的螺旋涡带,引起了强烈的低频压力脉动,振幅最大可达到试验水头的104%,不利于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0.
杜尚民 《土壤》1959,(7):4-5
蚌埠专区沿废黄河的肖县,(石易)山与沿淮的怀远、凤阳、五河等县有飞沙地30余万亩。这些沙地由于群众历年来的利用和改良已取得固沙的显着效果,并获得作物高额产量,但也还有很大面积的飞沙地尚未利用,仍为沙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