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是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一种重要松属树种,也是构成黄山风景区重要生态景观树种。为防控松材线虫病,途经黄山的木质包装材料都必须进行分离物检查鉴定。作者运用分子鉴定、形态鉴定等手段,对黄山风景区检疫检查站截获的一株线虫分离物进行了鉴定。采用松材线虫特异引物,对检疫检查站截获的虫株进行分子检测,样品中不含松材线虫。通过对分离物的形态测量与比对,鉴定为程氏伞滑刃线虫(Bursaphelenchus chengi)。雌、雄虫线形,雌虫长(769.28±22.72)μm,雄虫长(757.60±28.40)μm。唇区高,头部和身体界线明显。口针细,长15~16μm,基部没有膨大。中食道球发达,近圆球形,占体宽的2/3以上。雌成虫阴门位于虫体3/4处,有较小的阴门盖。雌成虫尾部为圆锥形,尾端钝圆,无明显的尾尖突。雄成虫交合刺大,末端三分之一处强烈向腹面弯曲,基顶高,喙突明显,指状,远端有盘状突起,交合伞铲状。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浙江省宁波市松材线虫病疫区内的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耐久型四龄幼虫(LⅣ)的形态及其分化变异作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松墨天牛成虫体内携带的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LⅣ在形态上完全相同;同一来源的(拟)松材线虫的LⅣ既可发育形成松材线虫,也可形成拟松材线虫.它的分化变异结果受寄主等环境因子影响,规律是:带尾尖突的LⅣ离开松墨天牛成虫进入黑松多变为无尾尖突的松材线虫;进入马尾松多变为带尾尖突的拟松材线虫.  相似文献   

3.
宁波马尾松中松材线虫形态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采自宁波北仑的马尾松中分离到一种伞滑刃属线虫,经形态学观察、测量,以及ITS-RFLP图谱比对,鉴定为松材线虫。从原木中分离到的线虫雌虫未见尾端完全呈钝圆的个体,多数都有尾尖突,长约0.5~2.9μm,平均长度约为1.7μm。经实验室灰葡萄孢培养后,雌虫尾端均呈钝圆,其形态特征与相关描述一致。这表明寄主和环境因素对线虫的形态特征有较大影响,应在一致的培养环境下进行形态观察和描述,ITS-RFLP方法是伞滑刃属线虫鉴定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饲养和统计分析,研究松墨天牛成虫传递松材线虫的数量特征.试验按照单树种枝条饲养和5种树种枝条混合饲养设计.结果表明,成虫在寄主上传递线虫数量的多少与寄主的种类无关,成虫传递线虫是随机的;从成虫传递线虫数量的时间动态看,大多数时间段之间(2 d)成虫传递线虫数量差异不显著.成虫传递的线虫数量和它的取食量相关性不大;成虫传递线虫数量的高峰时段一般在成虫出孔20 d以后.  相似文献   

5.
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不同株系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0-1993年,从国内外收集的松材线虫9个株系和拟松材线虫5个株系,用皮接法接种3-6年生的松苗,测定线虫的致病性。结果表明,松材线虫的致病力明显高于拟松材线虫,其中国内的5个株系致病力最高,拟松林线虫通常不致病或致病力极低,在同一线虫种内,株系间致病力随寄主不同而不同。在寄主死亡速度上,寄主相同并死亡率相同或相近时,采自南京、广东马尾松病树上的线虫株系接种后,寄主平均死亡时间略短于其它株系  相似文献   

6.
对松材线虫 7个株系和拟松材线虫 2个株系的线粒体DNA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 ,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种间和种内都表现出很大的变异性 ,但种间变异明显大于种内变异 ,因而支持将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划分为两个不同的种。两个拟松材线虫株系 (法国株系和日本株系 )之间的相似值和松材线虫各株系间的相似值极为接近 ,由此看来 ,这两个株系的变异为种内变异 ,应同属于一个种。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 ,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系两个明显不同的类群 ,即松材线虫类群和拟松材线虫类群。松材线虫类群又分为两个亚组 ,一个是以日本株系为代表 ,另一个是以北美洲 (美国和加拿大 )株系为代表  相似文献   

7.
2018年,在河北省保定市园林植物紫荆(Cercis chinensis)根围分离到一种长针线虫。经形态学观察和28S rDNA D2D3区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松长针线虫(Longidorus pinus Xu, Ye, Wang&Zhao)。其雌虫主要形态特征为:雌虫体长3 048~3 464μm,唇区明显缢缩,宽9.5~10.5μm,侧器囊袋状,齿尖针长66.0~69.5μm,导环距体前端27.5~30.0μm,尾长31~33μm,短圆锥形,尾长与肛门处体宽比值=1.5~1.6。松长针线虫河北种群28S rDNA D2D3区与GenBank数据库的山西种群进行序列比对,相似性为99.2%~99.9%。松长针线虫是河北省长针线虫新纪录种。紫荆是松长针线虫的新寄主。  相似文献   

8.
对松材线虫7个株系和拟松材线虫2个株系的线粒体DNA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种间和种内都表现出很大的变异性,但种间变异明显大于种内变异,因而支持将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划分为两个不同的种.两个拟松材线虫株系(法国株系和日本株系)之间的相似值和松材线虫各株系间的相似值极为接近,由此看来,这两个株系的变异为种内变异,应同属于一个种.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系两个明显不同的类群,即松材线虫类群和拟松材线虫类群.松材线虫类群又分为两个亚组,一个是以日本株系为代表,另一个是以北美洲(美国和加拿大)株系为代表.  相似文献   

9.
收集松材线虫5虫株与拟松材线虫1虫株进行生物学杂交,结果显示:松材线虫各虫株均能与拟松材线虫杂交且杂交率均较高,但杂交后代中普遍存在线虫死亡率较高的现象.用杂交后代线虫与未杂交亲本线虫分别接种2年生马尾松苗,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线虫对接种松苗的致病性小于其未杂交亲本线虫,从接种后萎蔫的松苗中再分离线虫,杂交后代线虫再分离数远少于亲本线虫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旨在明确山西省沁水县松墨天牛发生规律及危害特征,为有效防控松墨天牛在山西省内进一步扩散蔓延并阻断松材线虫入侵山西省提供理论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9—2022年,采用“动态监测法”连续4 a悬挂松墨天牛诱捕器监测松墨天牛成虫种群发生动态并分析成虫形态特征;结合“总有效积温定律”和气象数据,推算山西省沁水县松墨天牛发生世代数;建立24块标准样地,采用“每木检尺法”调查样地内的乔木树种遭受松墨天牛危害情况,同时选取36株危害致死的白皮松进行立木解剖,以明确松墨天牛在寄主树种白皮松上的发生危害规律。[结果 ]山西省沁水县松墨天牛雌雄成虫的鞘翅长、触角长、触角长/体长、胫节长、股节长这5个指标在雌雄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可使用松墨天牛成虫“触角长/体长”作为松墨天牛性别判定的形态指标;松墨天牛在山西省沁水县约为1年1代,松墨天牛成虫的发生期约为5月下旬至10月上旬,其中始见期为5月下旬,始盛期为6月中旬,羽化高峰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中下旬,盛末期为7月中下旬,终见期为10月上旬;在山西省沁水县,松墨天牛主要危害径级为2.50~17.50 cm白皮松树,其中幼虫主要分布于树干...  相似文献   

11.
不同寄主松树对松突圆蚧耐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过冷却点和低温暴露试验,比较不同寄主松树上松突圆蚧的耐寒性.寄生黑松和马尾松松突圆蚧雌成虫的过冷却点比寄生湿地松和火炬松的显著较高,2类过冷却点的平均值相差0.9~2.3℃,但寄生黑松和马尾松的雌成虫之间、寄生湿地松和火炬松的雌成虫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寄生马尾松2龄性分化后雌若虫的过冷却点比寄生湿地松的显著较高(高2.08℃);而2龄性分化后雄若虫则无显著差异.寄生马尾松的初孵若虫、1龄若虫、2龄性分化前若虫、2龄性分化后雌若虫、2龄性分化后雄若虫、雌成虫及种群总体,对低温暴露致死的起始敏感温度和-20℃低温暴露的死亡率,均比寄生湿地松的相应虫态和种群总体更低;寄生马尾松松突圆蚧种群的致死中有效伤害低温累积(LSIT50)比寄生湿地松种群的低;2种寄主松树松突圆蚧各虫态及种群总体在低温暴露下死亡率的变化规律均符合改进后的双变量逻辑斯谛模型.研究结果说明:寄主松树能够影响松突圆蚧的过冷却点和低温暴露死亡率,寄生湿地松种群的耐寒性比寄生马尾松种群的弱.  相似文献   

12.
采用CEPA、GA3、PP333、B9等植物生长物质,以不同浓度处理马尾松、黑松、湿地松、火炬松枝梢,比较药剂种类和处理浓度对枝梢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GA3(2 500 mg·L-1)对各供试树种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试验3中对湿地松除外);试验1中,5 000 mg·L-1 PP333显著抑制马尾松枝和黑松枝的伸长生长,具有最佳调节效果;试验2中,5 000 mg·L-1 PP333显著抑制湿地松和马尾松枝的伸长生长,具有最佳调节效果;试验3中,5 000 mg·L-1 PP333+5 000 mg·L-1B9复合制剂显著抑制湿地松和火炬松枝梢的伸长生长,具有最佳调节效果。用"Y"型嗅觉仪测定微红梢斑螟成虫对松梢的嗅觉反应,结果表明处理组枝梢对微红梢斑螟成虫驱避效果明显;微红梢斑螟等松梢害虫危害率调查表明,处理枝梢的被害率也明显低于对照枝梢。  相似文献   

13.
宁波市东部用二阶原虫除害法防治松材线虫病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用二阶原点除害法清理松材虫病死树能取得次年病死树防治效果(减退率下降53.2%),部分林地防治无效是由于防治质量差,松林火灾、人为传播和自然传播因子所致。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贵州省拟松材线虫病的危险性进行了分析。通过风险性分析和计算,得出拟松材线虫是松树的重要病害种类,其R值为1.74,属于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贵州省拟松材线虫病的风险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南方杂交松生长和材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广东湛江 15年生和广西东门林场 7年生的杂交松试验林的生长和材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广东湛江 15年生最优良杂交松组合 (正种加勒比松河 6×湿地松混合花粉 )的材积较对照正种加勒比松材积大 1.66倍 ;广西东门林场 7年生杂交松 (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 ) 3个家系的平均材积较湿地松 60个家系的大 2倍 ,最优良杂交松 (家系 62号 )的材积较湿地松大 2 .88倍。以上优良杂交松可分别在我国热带及南亚热带推广。杂交松的年轮平均密度和晚材率大致处于正种加勒比松和湿地松之间 ,年轮平均密度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晚材率差异所致。 3种松木的变异模式都是从髓心起逐渐增高 ,到第 8~ 9年变化趋缓 ;杂交松在近树皮处的纤维长度介于两个亲本之间 ,近髓心处的纤维长度略大于两个亲本的纤维长度  相似文献   

16.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Monochamus sutor as vector of B. mucronatus kolymensis, the European type of B. mucronatus (synonymous with B. kolymensis) in Spain. In 2013, a female of Monochamus sutor was caught in a Pinus sylvestris forest. Nematode species identification was based 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n molecular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dauer juveniles and adults.  相似文献   

17.
M99-1引诱剂诱捕松墨天牛等松甲虫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松墨天牛成虫活动期间,在马尾松-栎类次生混交林、马尾松-湿地松人工林和黄山松天然林3种不同林分中,应用M99-1引诱剂诱捕钻蛀性松甲虫种类、主要钻蛀性松甲虫成虫种群数量及其比率和不同诱捕期松墨天牛雌成虫孕卵量及其比率的情况.研究结果显示,M99-1引诱剂诱获鞘翅目害虫达26种,其中钻蛀性松甲虫达14种,占诱获种类的53.8%.马尾松角胫象、松墨天牛种群数量比率最高,分别达57.3%~69.8%和27.2%~29.3%.3种不同松林林分中,短角幽天牛、褐幽天牛、薄翅锯天牛等其它主要钻蛀性害虫的数量比率也较高.不同诱捕期松墨天牛雌成虫平均孕卵量及其比率,以活动前期(6月下旬前)为最高,分别达16.9粒和41.9%.M99-1引诱剂诱捕是监测松林钻蛀性松甲虫种群动态和降低其虫口密度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M_(99-1)引诱剂诱捕松墨天牛等松甲虫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松墨天牛成虫活动期间 ,在马尾松 -栎类次生混交林、马尾松 -湿地松人工林和黄山松天然林 3种不同林分中 ,应用 M99-1引诱剂诱捕钻蛀性松甲虫种类、主要钻蛀性松甲虫成虫种群数量及其比率和不同诱捕期松墨天牛雌成虫孕卵量及其比率的情况。研究结果显示 ,M99-1引诱剂诱获鞘翅目害虫达 2 6种 ,其中钻蛀性松甲虫达 14种 ,占诱获种类的 5 3.8%。马尾松角胫象、松墨天牛种群数量比率最高 ,分别达 5 7.3%~ 69.8%和 2 7.2 %~ 2 9.3%。 3种不同松林林分中 ,短角幽天牛、褐幽天牛、薄翅锯天牛等其它主要钻蛀性害虫的数量比率也较高。不同诱捕期松墨天牛雌成虫平均孕卵量及其比率 ,以活动前期 (6月下旬前 )为最高 ,分别达 16.9粒和 4 1.9%。 M99-1引诱剂诱捕是监测松林钻蛀性松甲虫种群动态和降低其虫口密度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