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江苏蚕业》2017,(1):37-38
小蚕专业化共育是适应现代蚕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需要的小蚕共育组织形式,是一项省时、省工、省本,提高养蚕张产和蚕茧质量的一项先进养蚕技术。小蚕专业化共育为小蚕饲养商品化提供了科学依据,指明了发展方向,是推进桑蚕专业化生产、提高蚕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小蚕工厂化饲育是适应现代蚕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需要的新型小蚕饲育形式.本文从浙江省小蚕共育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传统小蚕共育存在的问题,在结合当前小蚕生产中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小蚕工厂化饲育技术概念,阐述了其与传统小蚕共育的联系、区别点,重点提出了小蚕工厂化饲育技术体系框架、技术要点与示范推广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蚕业生产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小规模、低效益的蚕业生产经营方式已不能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蚕业收益,是蚕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其中,蚕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蚕业收益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小蚕专业化共育是适应当前现代蚕业生产的一种先进养蚕组织形式.介绍了小蚕专业化共育的特点以及在安徽省的岳西县、潜山县等地推广与普及小蚕专业化共育技术的经验,并结合现代蚕业粗放型生产的特点,总结了小蚕共育的相关技术措施和在安徽省主产县的推广成效,旨在建立一种高度专业化、组织化的小蚕专业化共育的新模式,为优质、高产、高效蚕桑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蚕业生产是本地区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但蚕业这种传统小规模、零星分散的家庭经营方式,已难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需要,必须走规模经营之路.蚕业生产的经营规模主要取决于桑园面积,而蚕业因季节性、劳动力、设施及单位时间劳动强度等因素的特殊性,其规模不可能与本地区的水产业相提并论.根据本地区蚕业生产现状、茧丝市场和蚕业大户的经营情况调查分析,笔者认为蚕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其存在的空间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蚕业生产只有走现代蚕业之路,才能提高茧丝绸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才能为茧丝绸事业开拓光明的前景.笔者根据我省蚕业生产的特点提出建设现代蚕业基地的浅见与同行商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蚕桑生产在家庭经营中的比重和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我省沿用多年的养蚕布局模式,已难以适应目前蚕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尤其是每季蚕的饲养量和饲养时间,更面临着严重的问题,改革养蚕布局势在必行.南阳市民兴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和周口鹿邑蚕业服务公司以市场需求、质量优先、提高效益、因桑制宜、尊重蚕农意愿为原则,以改变饲养数量、时间为重点,推迟春蚕、适养夏蚕、少养秋蚕、养足晚秋,实行"全年春种育"的分期布局,为我省养蚕布局的调整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绿·萍×晴·光、夏7×夏6在江西省区域性状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良蚕品种的引进与推广使用是蚕业生产得以持续发展的最直接、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江西省自90年代初夏秋用蚕品种一直使用芙蓉×湘晖至今,虽然该对品种仍具有强健好养、易繁稳产等优点,但已不再适应现时"三高"蚕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我地区一九六五年开始种桑养蚕时,只养13.5张,产茧5.41担,七十年代逐步发展。为了适应新区发展蚕业生产的需要,我局在地区供销社,地区土产公司、地区蚕种场等单位的协助下,自一九七二年以来,举办了各种类型的蚕业技术培训班17期,培训了各重点县主管蚕业的领导干部,供销社负责蚕业的同志,蚕种场的领导、技术人员和工人,生产队的饲养员和小蚕共育室的饲养员共1200人次。促进了我地区蚕业生产的发展,一九八一年比一九七六年  相似文献   

10.
湖州市菱湖区地处湖州市东南,农业生产格局为粮、桑、渔“三三制”,全区共有桑地4396hm2,是湖州市蚕茧的重点产区之一.20世纪60年代开始秋期采用三秋饲养布局,即早秋蚕8月初发种,8月下旬上蔟;中秋蚕在9月初发种,9月底至10月初上蔟;晚秋蚕在9月下旬看叶适当饲养.应该说,三秋布局有较大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历史上为我区蚕业生产的发展和辉煌作出过巨大贡献.1989年和1992年全区秋蚕饲养总量分别为12.65万张和12.37万张,秋茧产量达到3935.5t和4057.6t,达到了我区历史上秋蚕和全年生产的鼎盛时期.但进入90年代中后期后,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劳动力大量转移,加上农户蚕业经营规模偏小,三秋布局显得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变化,导致秋期饲养蚕种大量减少,产量大幅下降.为此,我区于1997年,在市站的指导和区、乡镇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在认真听取广大蚕农意见的基础上,经全区业务技术干部反复调查和充分商讨,大胆进行秋蚕布局调整,改三秋为早中秋(8月中旬)、迟中秋(9月中旬)的两秋布局.  相似文献   

11.
小蚕共育是农村养蚕生产提高单产和质量,增加蚕农收入、增加社会经济效益的一种先进养蚕技术。规范的共育管理及共育技术的落实更能体现出共育的优势,随着蚕业生产的发展,只有不断寻找一种适应发展的生产模式才能够促进蚕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做强做大蚕业产业。  相似文献   

12.
广西农业厅于2000年7月15日至16日在河池地区宜州市召开了全区蚕种生产计划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我区蚕桑重点地、市、县农业局(蚕业站)及全区各地蚕种场的负责人、区蚕业指导所、区农业厅农仪公司的代表,共87人.会上区农业厅经作处何彬处长作了关于我区今年上半年蚕业生产发展情况总结和做好下半年蚕业工作的讲话;区蚕业指导所胡乐山副所长传达了全国南方蚕区会议的精神,并介绍了区蚕业指导所育成的家蚕新品种"桂蚕一号"及桑树新品种"桂桑优62"、"桂桑优12"的性状,以及饲养、栽培技术要点;宜州市石光文副市长作了题目为"抓住机遇、发展桑蚕生产,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增长"的发言;河池地区农业局黄慰慈局长介绍了河池地区发展桑蚕生产的经验;区蚕业指导所蚕种服务公司郑焕生经理汇报了今年上半年全区蚕种场春蚕种生产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桑树是蚕业的物质基础,快速推广良桑新品种是提高蚕业经济效益的关键.一般发展桑树必须先培育实生桑苗,再经嫁接成良桑投产,经过时间长、技术性高、操作工序多、花费大量财力、物力,不适应桑树快速投产的需要.因此,良桑密植小桑园的快速推广,就是采用先进的技术成果、优良的桑树品种、改良后适宜栽桑的土壤,三者有机结合并组装配套一步成园.通过三年来的综合配套技术应用于密植小桑园的良桑的快速推广,获得了明显的经济和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二、三产业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使蚕业生产的主力军越来越缺乏.家蚕饲养中技术性较强的小蚕期难以规范进行,较大程度地降低了蚕农经济效益,大力推广小蚕共育是落实小蚕饲养技术要求的有效途径,有利于蚕业发展.笔者于2007年晚秋在江西省修水县征村乡洲上村进行雄蚕品种在农村的试养工作,将示范推广的雄蚕组织了小蚕共育饲养,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根据小蚕共育的实践和体会,归纳其主要管理和技术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15.
南充是全国四大蚕桑基地和二十个丝绸工业重点城市之一,素有"丝绸之乡"的盛誉.新中国成立以来,蚕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振兴地方经济、增加财税收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长期沿用计划经济模式,采取行政手段发展蚕业,千家万户栽桑养蚕,这种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蚕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制约了蚕业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近年来,南充蚕业主管部门调整工作思路,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手段,大力发展业主经营,不断提高蚕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不断推进蚕业产业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在蚕桑发展中,在业主经营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需要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三种不同类型大棚家蚕室外育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蚕业生产是湖州农业的主导产业.在传统蚕业生产中,桑园零星分散、小规模经营是影响蚕业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已成为制约蚕业现代化的一个瓶颈,因而必须推进桑地流转,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经营,从而提高蚕业的比较效益,进一步确立蚕桑生产的优势地位.而专业化、规模化养蚕必须首先解决适应规模养蚕的场所.为此,本所2001年开始了室外大棚养蚕试验,并对塑料大棚、稻草大棚和活动蚕室3种不同类型大棚的适应性进行了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7.
自治区农业厅于1999年12月15日,在南宁召开了全区蚕业生产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地、市、县农业局(蚕业站),区蚕业指导所的代表,共62人.区农业厅经作处何彬处长主持了会议,并在会上传达了农业部在福建厦门市召开的全国种植业会议精神;区蚕业指导所沈昌平所长传达了中国蚕丝学会在南宁召开常务理事会议精神;区农业厅经作处陈熙荣同志传达了在广州召开的我国南方小蚕区会议精神;玉林市蚕种场廖华珍副场长介绍了组织开发新蚕区,从种桑、养蚕、蚕茧收烘,以至蚕种供应、小蚕共育一条龙服务,初见成效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蚕业技术推广的含义和重要性,分析了当前重庆市永川区蚕业所具有的蚕桑生产规模小、经营模式单一、基础设施落后、蚕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蚕农年龄偏大、技术推广方式老化等特点,提出了通过完善蚕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蚕业科技推广方式、拓宽蚕业科技服务范畴等措施来搞好蚕业技术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19.
王丕承 《蚕桑通报》2004,35(4):64-66
浙江是中国蚕桑的发祥地之一,早在19世纪就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蚕区,在我国近代蚕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生产方面,蚕茧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前三位,其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名列前茅.在蚕业教育科技方面,成立于1897年的蚕学馆,首开我国近代蚕业教育之先河,而创刊于1954年的蚕桑通报则是建国后最早公开发行的蚕桑科技刊物.浙江蚕业的生产、教育、科研均衡发展,形成了配套的科学体系,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浙江蚕业的发展,对我国蚕业的进步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小蚕工厂化饲育是适应现代蚕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需要的新型小蚕饲育形式。本文介绍了浙江省2015年、2016年在全省示范推广该技术的基本情况、主要成效、技术和工作措施,分析了示范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并提出了加强示范基地带动能力、搞好小蚕工厂化饲养保险、加快小蚕阶段省力化机械化研究开发、积极探索多元化经营等4项示范推广小蚕工厂化饲育技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