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我国部分地区水稻田鳢肠对吡嘧磺隆的抗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鳢肠Eclipta prostrata L.是我国水稻产区的主要恶性阔叶杂草之一,为了明确鳢肠对吡嘧磺隆的抗性发生情况,采用生物测定法检测了2011-2013年从山东省、湖北省和江苏省水稻田采集的28个鳢肠种群对吡嘧磺隆的抗性。结果表明,从山东省采集的7个种群、湖北省的17个种群和江苏省的3个种群均能被有效剂量30g/hm~2的吡嘧磺隆控制,表现为敏感;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鳢肠种群LC12-25在30g/hm~2剂量下仍存活,进一步以江苏省敏感种群LC12-24为对照,对江苏省鳢肠种群LC12-25进行抗性水平测定。敏感种群LC12-24的GR50为0.25g/hm~2,抗性种群LC12-25的GR50为16.66g/hm~2,其抗药性指数(RI)达66.64,表明LC12-25种群对吡嘧磺隆产生了较高水平抗性。  相似文献   

2.
为监测江苏省不同地区菵草种群对甲基二磺隆的敏感性,采用室内整株生测法测定不同菵草种群在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活性以及生物量积累方面对甲基二磺隆的响应。结果表明,甲基二磺隆影响菵草rubisco活性、最大光化学效率等光合生理指标,但不同地区菵草种群对其的响应存在差异。其中,甲基二磺隆处理10 d后,江苏淮安地区菵草种群生理指标变化较大。在甲基二磺隆36.00 g a.i./hm^2剂量处理下,淮安地区菵草叶片rubisco活性较相应空白对照显著下降48.14%,在9.00~36.00 g a.i./hm^2剂量下,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26.43%~47.75%,最大光化学效率显著下降1.13%~2.13%。而江苏南京高淳地区菵草叶片rubisco活性与相应空白对照相比下降幅度明显较缓慢,在9.00~36.00 g a.i./hm^2剂量处理下,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15.37%~32.59%,最大光化学效率则无显著性变化。整株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甲基二磺隆处理21 d后,淮安地区菵草地上部鲜重ED90值最低,为32.745 a.i./hm^2,高淳地区菵草的ED90值最高,为69.116 g a.i./hm^2,远远超过甲基二磺隆的推荐剂量。可见,高淳菵草种群对甲基二磺隆敏感性明显低于其他地区菵草种群,生产中要密切注意其抗药水平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化学防除策略。  相似文献   

3.
采用整株生测法测定采自江苏省不同地区的20个猪殃殃种群对麦田常用除草剂苯磺隆、苄嘧磺隆、二甲四氯钠、氯氟吡氧乙酸、唑草酮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苯磺隆处理后,20个种群中有12个种群的ED50值超过推荐剂量,对苯磺隆产生明显的抗性;12个抗苯磺隆种群中有10个种群对苄嘧磺隆产生交互抗性,4个种群对二甲四氯钠产生多抗性,但对氯氟吡氧乙酸、唑草酮敏感;抗乙酰乳酸合酶(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的猪殃殃种群比例呈现苏南到苏北逐渐增加的趋势,苯磺隆和苄嘧磺隆间存在交互抗性,部分抗ALS种群对二甲四氯钠具有多抗性,但抗性种群均对氯氟吡氧乙酸、唑草酮敏感。  相似文献   

4.
看麦娘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稻茬麦田的主要恶性杂草之一,甲基二磺隆是防治小麦田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的重要除草剂.该研究团队前期在安徽省凤台县小麦田采集到疑似抗性种群看麦娘(AHFT-01),为明确其对甲基二磺隆的抗性发生情况及潜在的抗性机制,采用温室盆栽法在整株水平上测定了该种群对甲基二磺隆及其他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  相似文献   

5.
双唑草酮为中国创制的新型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已于2018年取得中国农药登记。为了测定其对麦田抗性杂草荠菜的除草效果,共采集了36个荠菜种群,其中1个敏感种群采自未施用过除草剂的路边,其他35个疑似抗性种群均采自于中国苯磺隆使用历史超过20年的冬小麦田。在温室中采用整株盆栽法测定了荠菜种群对双唑草酮、苯磺隆、双氟磺草胺、甲基二磺隆、唑草酮和2甲4氯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有28个种群对苯磺隆产生了抗性,其中种群K16009、K17005、15053和17003表现出高水平抗性。这4个种群对其他除草剂的交互抗性检测试验表明:种群K16009、K17005和15053对双氟磺草胺和甲基二磺隆表现出高水平交互抗性,其抗性指数范围为25-321,其GR50值远高于供试药剂登记的田间推荐剂量;而上述4个抗性种群对双唑草酮、唑草酮和2甲4氯均较为敏感,其GR50值均低于供试药剂登记的田间推荐剂量。唑草酮和2甲4氯也可用于小麦田抗性荠菜种群的防治,但该类药剂对施药时间要求较为严格。本研究结果表明,双唑草酮可有效防除对乙酰羟基酸合成酶(AHAS)类除草剂已经产生抗性的荠菜。  相似文献   

6.
双唑草酮为中国创制的新型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已于2018年取得中国农药登记。为了测定其对麦田抗性杂草荠菜的除草效果,共采集了36个荠菜种群,其中1个敏感种群采自未施用过除草剂的路边,其他35个疑似抗性种群均采自于中国苯磺隆使用历史超过20年的冬小麦田。在温室中采用整株盆栽法测定了荠菜种群对双唑草酮、苯磺隆、双氟磺草胺、甲基二磺隆、唑草酮和2甲4氯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有28个种群对苯磺隆产生了抗性,其中种群K16009、K17005、15053和17003表现出高水平抗性。这4个种群对其他除草剂的交互抗性检测试验表明:种群K16009、K17005和15053对双氟磺草胺和甲基二磺隆表现出高水平交互抗性,其抗性指数范围为25-321,其GR50值远高于供试药剂登记的田间推荐剂量;而上述4个抗性种群对双唑草酮、唑草酮和2甲4氯均较为敏感,其GR50值均低于供试药剂登记的田间推荐剂量。唑草酮和2甲4氯也可用于小麦田抗性荠菜种群的防治,但该类药剂对施药时间要求较为严格。本研究结果表明,双唑草酮可有效防除对乙酰羟基酸合成酶(AHAS)类除草剂已经产生抗性的荠菜。  相似文献   

7.
八种除草剂对小麦田三种抗精噁唑禾草灵杂草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能有效防除抗精噁唑禾草灵杂草的除草剂,采用温室盆栽法测定菵草(敏感S_w、抗性R_w)、日本看麦娘(敏感S_r、抗性R_r)、耿氏硬草(敏感S_y、抗性R_y)对精噁唑禾草灵的抗性水平,并研究了8种除草剂对这3种抗性杂草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3种杂草抗性种群对精噁唑禾草灵的抗性指数均大于33.7,已达高抗水平。3种杂草抗性种群均对同类乙酰辅酶A羧化酶类抑制剂唑啉草酯和炔草酯产生了11.6~56.5倍不等的高水平抗性。对部分乙酰乳酸合成酶类抑制剂产生了2.0~4.8倍的低水平抗性,氟唑磺隆对3种杂草抗性种群防效较差,GR_(90)为67.31~114.39g(a.i.)/hm~2;啶磺草胺仅对Rr种群防效较好,GR_(90)为4.67 g(a.i.)/hm~2;甲基二磺隆对3种杂草抗性种群防效均较好,但对Rr种群存在抗性风险,已出现2.0倍低水平抗性;磺酰磺隆对Ry和Rr种群防效较好;丙苯磺隆对Rr种群防效好。细胞分裂抑制剂氟噻草胺对3种杂草抗性种群防效均最好,在田间推荐剂量120 g(a.i.)/hm~2下可达90%以上的防效。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河南省部分地区的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种群对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ase)和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的抗性水平和抗性机理,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采自新乡市和驻马店市的多花黑麦草种群对ACCase抑制剂类除草剂精噁唑禾草灵、炔草酯、唑啉草酯和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甲基二磺隆、氟唑磺隆、啶磺草胺的抗性水平,并对多花黑麦草ACCase和ALS靶标酶编码基因进行克隆及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其靶标抗性机理。结果显示,与多花黑麦草敏感种群HNXX01相比,HNZMD04和HNXX05种群对6种除草剂均产生了抗性,HNZMD04种群对精噁唑禾草灵和啶磺草胺的相对抗性倍数分别为44.65和40.31,对炔草酯和氟唑磺隆的相对抗性倍数分别为11.91和11.93;HNXX05种群对精噁唑禾草灵和氟唑磺隆的相对抗性倍数分别为27.70和25.67。HNZMD04和HNXX05抗性种群的ACCase基因均发生了D2078G突变,2个种群的突变率分别为55%和70%;HNZMD04...  相似文献   

9.
稻麦连作田菵草化学防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延缓麦田菵草对精噁唑禾草灵抗性的形成,延长精噁唑禾草灵防除菵草的使用寿命,生产上可选择异丙隆、丁草胺、乙草胺进行土壤处理,或用甲基二磺隆取代精噁唑禾草灵进行茎叶处理,以控制麦田茼草危害.  相似文献   

10.
旨在明确助剂激健(主要成分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油酸甲酯、玉米胚芽油、油茶籽油等)对甲基二磺隆防除抗精噁唑禾草灵菵草是否具有增效作用,并探究其最佳增效剂量及机制。采用室内整株生物测定法筛选激健对甲基二磺隆防除抗精噁唑禾草灵菵草的最佳增效剂量,并通过测定激健对药液表面张力、接触角、扩展直径、最大持留量等物理指标的影响,以及对抗精噁唑禾草灵菵草乙酰乳酸合酶(ALS)活性的影响,来阐明其增效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助剂激健和甲基二磺隆的最佳增效组合为甲基二磺隆12 g a.i./hm^2+激健0.05%(体积分数);激健能显著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及接触角,显著增加扩展直径及最大持留量;激健对抗精噁唑禾草灵菵草ALS活性无显著影响。由结果可以看出,助剂激健对甲基二磺隆防除抗精噁唑禾草灵菵草具有增效作用,主要是通过改变药液理化性质而发挥增效作用,而不是在生理生化水平上对甲基二磺隆的靶标酶活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麦田荠菜对苯磺隆的抗性及其交互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河南省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种群对苯磺隆的抗性水平及其可能存在的抗性机理,应用整株法测定了采自驻马店及南阳等6个荠菜发生严重市的10个荠菜种群对苯磺隆的抗性,扩增和比对了荠菜苯磺隆抗性种群及敏感种群之间靶标酶乙酰乳酸合成酶基因ALS的差异,并使用单剂量法测定了以上种群对双氟磺草胺、啶磺草胺及氟唑磺隆等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的交互抗性。结果表明,驻马店市的汝南县冯湾村(ZMD-1)及平舆县五里路村(ZMD-3)荠菜种群对苯磺隆的抗性倍数分别为3.1和2.5,表现出低水平抗性;驻马店市汝南县赖楼村(ZMD-2)和周口市川汇区文庄村(ZK-1)荠菜种群对苯磺隆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1.7和57.8,表现出高水平抗性;南阳市唐河县上屯村(NY-2)荠菜种群对苯磺隆的抗性倍数为116.5,表现出极高水平抗性,其它种群对苯磺隆仍然较敏感。NY-2、ZMD-2和ZK-1种群的ALS基因第197位氨基酸由脯氨酸(CCT)分别突变为丝氨酸(TCT)、丙氨酸(GCT)和亮氨酸(CTT),其它种群中均未发现有突变产生;这3个种群在氟唑磺隆推荐剂量处理下,死亡率仅为18.9%、23.3%和11.1%,说明已对氟唑磺隆产生了较高水平的交互抗性,其中NY-2种群对双氟磺草胺和啶磺草胺产生了低水平交互抗性,推荐剂量下死亡率分别为82.2%和83.1%。表明ALS基因突变很可能是导致荠菜种群对苯磺隆等ALS抑制剂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惠民地区山东省高密县山东省临沂县河北省石家庄地区河北省正定县河北省香河县河南省汤阴县河南省社旗县河南省灵宝县湖北省荆州地区湖北省新洲县湖南省常德地区安徽省阜阳地区安徽省肖县四川省仁寿县四川省射洪县山西省临汾县山西省临猜县上海市南汇县上海市川沙县江西省九江地区江苏省盐城地区江苏省太仓县江苏省高邮县陕西省合阳县陕西省咸阳地区浙江省舟山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山东省济宁地区山东省平原县山东省聊城地区山东省章邱县河北省衡水地区河北省东光县河北省邯郸地区河北省鑫县河南省满川县河南省商丘县河南省汲…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山东省冬小麦田猪殃殃Galium aparine对常规除草剂氯氟吡氧乙酸、苯磺隆及双氟磺草胺的抗性水平和抗性种群的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靶标抗性机理,在温室内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21个猪殃殃种群对氯氟吡氧乙酸、苯磺隆和双氟磺草胺的抗性水平,同时根据猪殃殃ALS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提取猪殃殃高抗种群单株基因组DNA进行测序,并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敏感型ALS基因进行比对,查找突变位点分析其抗性机理。结果表明,21个猪殃殃种群对氯氟吡氧乙酸均敏感,尚未产生抗性;90.48%的猪殃殃种群已对苯磺隆产生了抗性,其中低抗、中抗和高抗种群分别占总种群数的23.81%、23.81%和42.86%,相对抗性指数最高为1 134.82;71.43%的猪殃殃种群已对双氟磺草胺产生了抗性,其中低抗、中抗和高抗种群分别占总种群数的19.05%、9.52%和38.10%,相对抗性指数最高为87.05。高抗苯磺隆种群XZ-1和LW均发生了ALS基因第197位氨基酸功能位点的突变,其中XZ-1种群发生了CCC(脯氨酸)到TCC(丝氨酸)...  相似文献   

14.
艾萍  吕波  李俊  董立尧 《杂草科学》2011,29(2):36-39
为了比较对精口恶唑禾草灵抗性及敏感菵草种群在萌发特性上的差异,采用培养皿法研究了温度、光照、pH值、水势、盐胁迫对其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为4-10条件下,2个种群的萌发率无显著性差异;全光照条件下,抗性菵草的萌发率显著低于敏感菵草;10℃条件下,抗性菵草的萌发率显著低于敏感菵草;水势胁迫和盐分胁迫对抗性菵草萌发的影响大于敏感菵草,当水势为-0.5 MPa时,抗性菵草无萌发,敏感菵草萌发率为41.9%;当NaC l溶液浓度为160 mmol/L时,抗性菵草无萌发,敏感菵草的萌发率为51.7%。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稻茬麦区菵草对炔草酯的抗性水平,采用温室盆栽法和培养皿法,分别测定14个稻茬麦田菵草对炔草酯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温室盆栽法和培养皿法测得的菵草对炔草酯抗性趋势基本一致,除采自王庙镇南房村路边的菵草仍处于敏感状态外,其余种群均对炔草酯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性。在13个抗性种群中,中抗种群4个,高抗种群9个,其中老寨乡张埝村的3个种群抗性水平相对较高,温室盆栽法的抗性倍数分别为763.75、2 278.85、4 411.79,培养皿法下的抗性倍数分别为313.75、394.50、624.00。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河南省猪殃殃对苯磺隆的抗性水平及分布现状,通过温室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了河南省境内36个猪殃殃种群对苯磺隆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河南省大部分猪殃殃种群已经对苯磺隆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所测样品中,高抗种群3个,中抗种群9个,低抗种群13个,共25个,占总采样数的69.44%;敏感种群11个,占30.56%。说明苯磺隆在河南多地存在高抗性风险,同类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类除草剂需科学施用。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荠菜种群对苯磺隆的抗性水平及其靶标抗性产生的分子机制,采用整株水平测定法测定了荠菜对苯磺隆及其他5种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的抗性水平,同时扩增和比对了荠菜抗性和敏感种群之间ALS基因的差异。结果显示:与敏感种群15-ZMD-1相比,抗性种群15-ZMD-5对苯磺隆产生了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219.6;15-ZMD-5种群不同单株中共存在3种突变方式,分别为ALS基因197位点脯氨酸(CCT)突变为亮氨酸(CTT)、574位点色氨酸(TGG)突变为亮氨酸(TTG)以及单株同时发生上述197和574位点的氨基酸突变。15-ZMD-5抗苯磺隆种群对嘧草硫醚、啶磺草胺和氟唑磺隆均产生了高水平的交互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41.2、79.3和87.8;对双氟磺草胺和咪唑乙烟酸产生了低水平的交互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8.5和5.6。分析表明,荠菜抗性种群ALS基因发生的氨基酸突变可能是导致其对ALS抑制剂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山东省小麦田荠菜对苯磺隆的抗性水平及分布现状,在温室中采用整株剂量-反应测定法测定了51份荠菜样本对苯磺隆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山东省小麦田荠菜已普遍对苯磺隆产生抗性,所测样本中,抗性种群29个,占总样本数的56.86%,其中,中、高抗种群27个,占总样本数的52.94%。鲁南山区和鲁西北平原区采集点的荠菜对苯磺隆的抗性水平较高,胶潍河谷平原区的荠菜对苯磺隆的抗性水平则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宁夏稻区稗草对五氟磺草胺抗性水平及抗性机制。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了宁夏地区6个稗的原变种Echinochloa crus-galli var.crus-galli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水平,并测定了每个种群的乙酰乳酸合酶基因(ALS)序列和ALS酶离体活性,以及P450抑制剂马拉硫磷对稗草种群抗性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敏感种群相比,5个疑似抗性种群对五氟磺草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10.18倍~32.71倍),其中抗性种群N14,N22,N27和N51的ALS 574位色氨酸突变为亮氨酸,N53的197位脯氨酸突变为亮氨酸,敏感种群N43没有发现突变位点,五氟磺草胺对抗性种群ALS酶的IC50均明显高于敏感种群,马拉硫磷对五氟磺草胺有增效作用,可提高稗草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敏感性。综上所述,稗草种群对五氟磺草胺产生抗性是由于靶标基因ALS突变,同时稗草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也可能与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代谢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20.
啶磺草胺等8种除草剂对小麦田8种禾本科杂草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在温室内采用盆栽整株喷雾法研究了啶磺草胺等8种除草剂对雀麦、节节麦等8种禾本科杂草的生物活性,探讨各除草剂对这些禾本科杂草的防除谱及防除效果。结果表明:啶磺草胺、氟唑磺隆和甲基二磺隆对雀麦、日本看麦娘和看麦娘的防效均较好,田间推荐剂量下(14、22.5、9 g/hm2)防效为66.74%~100%;对硬草的防效略差;对野燕麦和节节麦的防效较差;对菵草、蜡烛草略有差异,氟唑磺隆对菵草防效较好,而啶磺草胺对蜡烛草防效较好。唑啉草酯、肟草酮、炔草酯、精恶唑禾草灵和异丙隆对日本看麦娘、看麦娘、蜡烛草、硬草、菵草和野燕麦防效均较好,田间推荐剂量下防效为71.73%~100%,对节节麦、雀麦防效较差或无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