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在大田条件下红江橙Citrus sinens Osbeck‘Hongjiangcheng'根系接种外源丛枝菌根(AM)真菌Glomus intraradices对柑橘园土著AM真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处理对柑橘根系侵染率没有影响;根系中AM真菌的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度没有变化,但是根际...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通过对白术根系的AM菌根感染情况和在人工接种条件下的农艺性状调查,了解白术对AM菌根的依赖性和生长效应.[方法]在自然条件下,对白术根系的AM真菌菌丝、丛枝、泡囊的感染率和根际AM真菌孢子的进行测定.在土壤较贫瘠和水分胁迫状态条件下,在盆栽土壤中接种不同孢子浓度的对白术AM菌根真菌优势种和根际AM真菌对白术的成活率、生长量、抗逆性的影响研究.[结果](1)白术根系的AM真菌菌丝感染率较高,达59.68%,泡囊成群分布,产生少量的丛枝.(2)白术在接种AM真菌浓度在400~813个/kg之间时,成活率和生长量逐渐升高,在813~1653个/kg之间时,逐渐减低.(3)在土壤贫瘠,水分胁迫下,白术在不接种M真菌时,全部死亡,接种了AM真菌而能够成活,从而可知AM真菌能提高其抗逆性.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为材料,利用3室隔网培养方法,探讨了取自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中多年施用与不施用有机肥的田间小区土壤,接种菌根菌(G.mosseae)对玉米根际土壤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土壤不同形态磷的影响,并对磷酸酶产生位点进行显微细胞化学定位.结果表明,接种AM菌根菌对根际土壤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有增强作用,但作用程度在有机肥小区土壤上要大于无机肥小区土壤.菌丝分泌磷酸酶对土壤磷的吸收有益.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细胞化学定位结果表明,活性菌丝上有明显的酸性磷酸酶的反应产物,生长健壮的菌丝有较强的酶活性,衰老的菌丝未见酶反应产物,说明只有成熟的根外菌根菌丝才能分泌磷酸酶.  相似文献   

4.
广西东南沿海蔗区根际土壤AM真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广西东南沿海甘蔗种植区北海和钦州两地甘蔗根际土壤中从枝菌根真菌(AM真菌)的分布状况,为广西甘蔗AM真菌资源保护和优势菌株的筛选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集蔗区甘蔗根际5~20 cm土样,采用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分离AM真菌孢子,根据形态结构鉴定孢子种属.[结果]分离出6种类型AM真菌孢子,其中球囊霉属两个类型,无梗囊霉属3个类型,盾巨孢囊霉属1个类型.[结论]供试蔗区根际土壤AM真菌群落中,无梗囊霉和球囊霉属占优势,A.sp1在两地蔗区出现数量最多,为共有种,两地蔗区特有种:钦州为未定种A.sp2,北海为S.gregaria.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为材料,利用3室隔网培养方法探讨了取自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中多年施用与不施用有机肥的田间小区土壤,接种菌根菌(G.mosseae)对玉米根际土壤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土壤不同形态磷的影响,并对磷酸酶产生位点进行显微细胞化学定位。结果表明,接种AM菌根菌对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有增强作用。但作用程度在有机肥小区土壤上要大于无机肥小区土壤。菌丝分泌磷酸酶对土壤磷的吸收有益。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细胞化学定位结果表明,活性菌丝上有明显的酸性磷酸酶的反应产物,生产健壮的菌丝有较强的酶活性,衰老的菌丝未见酶反应产物,说明只有成熟的根外菌根菌丝才能分泌磷酸酶。  相似文献   

6.
该文采用盆钵培养的方法,于连作土壤上,黄瓜育苗时分别接种Glomus.mosseae与Glomus etunicatum,以明确2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AM真菌均可促进黄瓜幼苗的生长,且以G.etunicatum的促生效果明显,与对照相比,接种该AM真菌的幼苗干重增加了36.4%,壮苗指数为对照的1.29倍;且磷吸收量与钾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74倍和1.1倍,显著高于对照,同时,接种G.e处理的硝酸还原酶与净光合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5.37%与8.72%.接种G.etunicatum处理的幼苗根际脲酶活性与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分别为对照的1.11倍与1.15倍.此外,根际真菌数量低于对照.因此,AM真菌G.etunicatum对“津春3号”黄瓜在连作土壤上的生育障碍有一定的缓减作用.  相似文献   

7.
探讨不施肥的条件下,大田甘蔗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一年后对宿根蔗生长的促进效应。采用原新植蔗砍收后,保持原施有AM真菌及对照的试验小区进行试验,试验期间不再施用任何肥料,分析大田接种AM真菌一年后,对土壤理化性质、甘蔗根系内生真菌及宿根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不施肥的条件下,原所接种的AM真菌仍能提高土壤的p H值,活化土壤中的磷、镁和有机质,促进甘蔗对有效磷、镁和有机质的吸收利用。在甘蔗根系检测到AM真菌以及有隔内生真菌(DSE),根系内生真菌的定殖率受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AM真菌能促进一年宿根蔗的生长,增加甘蔗有效茎数,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探讨丛枝菌根真菌(AMF)对石灰土基质中光皮树Cornus wilsoniana生长发育和生物量积累的影响,并为光皮树菌根化育苗技术提供参考.对大田栽培和盆栽幼苗接种AMF菌剂,幼苗生长1年后测定其生物量及形态特征指标.结果表明:无论大田栽培(CF)还是盆栽(CP),接种AM菌剂都显著提高了光皮树幼苗的株高和基径;大田栽培接种AM菌剂的植株根、茎、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都显著高于未接种的植株;盆栽接种与未接种植株之间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有显著差异,茎、叶生物量无显著性差异;无论是大田还是盆栽,接种植株根冠比都小于未接种植株,但差异不显著.大田栽培植株的根、茎、叶和总生物量都大于盆栽接种植株,但是根冠比显著小于盆栽植株的根冠比.  相似文献   

9.
丛枝菌根化枳橙根际微生态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根内球囊霉、摩西球囊霉、地表球囊霉及其混合菌剂接种无菌根枳橙幼苗进行盆栽试验,研究接种AM真菌对枳橙幼苗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的根系形成了40%~70%的菌根侵染率;菌根枳橙的苗高、地茎、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等营养生长显著增加;AM真菌对根际微生物种群数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使根区细菌、放线菌、真菌、固氮菌、氨化菌、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显著增加(p<0.05);接种AM真菌增加了根际土壤碱性磷酸酶、脲酶的活性,各种酶活性与菌根侵染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接种菌根的根际土壤中,可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的N、P元素出现富集现象,且N、P含量与菌根侵染率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枳橙根际土壤微生物、酶活性、pH及养分特性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共同影响着菌根真菌的侵染率.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黄土高原刺槐造林引起的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真菌群落变异与其功能间的相关机制,以采自陕西省长武县王东沟流域的草地土壤(简称草地菌剂)和35 a生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根际土壤(简称刺槐菌剂)作为菌剂,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接种处理(刺槐菌剂:CH;草地菌剂:GL;不接菌剂的对照:Non)下刺槐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植株生长状况、菌根侵染率、土壤酶的活性、微生物量C、微生物量N、总球囊霉素及易提取球囊霉素的含量、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结果表明:(1)与对照植株相比,GL对刺槐植株生长无显著影响,而对侧柏植株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CH显著降低了刺槐植株的生长,而对侧柏植株则具有显著促生作用。(2)GL处理下刺槐根系丛枝侵染率较高;CH处理下侧柏根系丛枝侵染率较高。(3)GL增加了刺槐根际微生物量N以及侧柏根际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的活性;CH增加了刺槐根际微生物量N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以及侧柏根际微生物量C和球囊霉素的含量。(4)GL提高了侧柏叶片净光合速率、气...  相似文献   

11.
濒危植物崂山百合根围AM真菌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崂山百合种群密度降低过程中根围丛枝菌根(AM)真菌空间分布特征,2014年10月从崂山3个土层采集崂山百合及伴生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根围土壤样品,分离鉴定AM真菌种类、测定菌根发育状况和孢子密度、分析AM真菌分布及其与种群密度、土壤因子(土壤有机碳、p H、碱解氮、速效磷等)相关性。从崂山百合根围分离AM真菌4属14种,玉竹根围分离3属11种。崂山百合分布于10~20 cm土层内,根系侵染率随种群密度增大而增加;大密度种群样地玉竹菌根侵染率显著高于小密度种群。崂山百合种群密度对其根系丛枝定殖率无显著影响。10~20 cm、20~30 cm土层崂山百合和0~10 cm、10~20 cm土层玉竹根系泡囊定殖率随各种群密度增大而降低。30~40 cm土层崂山百合、10~20 cm土层玉竹菌丝定殖率随高种群密度增大而增加。种群密度对崂山百合和玉竹根围孢子密度有显著影响。10~20 cm和20~30 cm土层崂山百合根围总球囊霉素含量随崂山百合种群密度增大而降低。10~20 cm和20~30 cm土层酸性磷酸酶和脲酶含量随崂山百合种群密度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12.
黄继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547-6550
调查研究了四川遂宁地区磨溪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丛枝菌根(AM)真菌资源和宿主植物根系侵染状况。结果表明,所调查的14种植物中13种能形成AM,占93%。菌根侵染率为17%~69%,菌根侵染强度为2%~24%,表明石油污染区植物具有较强的菌根依赖性。分离出AM真菌16种,其中缩球囊霉(G.constrictum)和摩西球囊霉(G.mosseae)为该区域优势种;描述了种的形态学特征,并对宿主植物根际土壤AM真菌的分布状况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AM真菌对牡丹实生苗矿质营养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丛枝菌根(AM)真菌Acaulospora sp.、Glomus constrictum、G.geosporum、和G.reticulatum对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1年生和当年生实生苗矿质营养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能显著促进牡丹实生苗的生长和N、P、K、Zn和Mn元素的吸收。以G.constrictum与G.geosporum效果最佳,牡丹对二者的菌根依赖性分别为56.9%和58.0%。因此,G.constrictum与G.geosporum是适宜牡丹生长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14.
AM真菌对红地球葡萄促生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种丛枝菌根真菌促进葡萄生长和磷素吸收的能力,通过比较筛选出优势的AM真菌菌株,为丛枝菌根真菌应用于葡萄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温室盆栽试验,在人工控制温度(25℃)和湿度(50%)的条件下,向红地球葡萄幼苗的根部分别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和地表球囊霉(Glomusversi forme)3种AM真菌,定期测定幼苗的株高、干质量、含磷量、叶绿素含量、根际侵染率以及土壤有效磷含量等指标,研究这3种AM真菌对葡萄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结果】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葡萄苗叶绿素含量和全磷含量较对照有所增加,生长明显加快。接种AM真菌的葡萄植株样品干质量较对照提高26%以上,而叶绿素含量在葡萄植株生长第28天和第56天时高于对照10%以上。接种AM真菌后,葡萄幼苗根部生长发育优于对照,根部干质量显著增加;接种处理的葡萄植株在不同生长周期的总含磷量均有所增加,其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磷含量均高于对照。【结论】在葡萄定植及种植过程中,接种AM真菌是一种有效的促生方法。3种AM真菌中,在促进葡萄光合作用和磷素吸收方面的表现以地表球囊霉最优,摩西球囊霉次之,根内球囊霉较差。  相似文献   

15.
AM菌对玉米某些生理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于1994~1996年在大田条件下试验了4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真菌Gigaspora rosea (Gi.r)、Glomus mosseae(G.m)、Glomus versifome(G.v)、Sclerocystis sinousa(S.s)对玉米某些生理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AM菌能显著提高玉米根系活力和吸收能力,改善玉米的矿质营养和水分状况,增加玉米叶片光合速率,从而显著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发育。4种丛枝菌根真菌以G.m、G.v表现较好。在不施肥条件下接种G.m、G.v处理分别比对照产量提高23.1%、25.4%;在每公顷施用过磷酸钙[3Ca(H#-2PO#-4)#-2· H#-(2)O+7CaSO#-4]750kg条件下接种G.m、G.v处理则分别提高产量12.6%、16.7%。  相似文献   

16.
以纳米ZnO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简称AM)真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为研究对象,采用上下隔网分室法研究纳米ZnO胁迫下AM真菌根外菌丝对玉米生长及对锌吸收量的影响。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所有处理的上层根室均不施用纳米ZnO,1个不接种菌剂的对照处理,另外5个处理均接种菌剂,下层菌丝室土壤分别施用0、400、800、1 600、2 400 mg/kg纳米ZnO。结果表明,纳米ZnO胁迫下接种AM真菌可明显促进玉米的生长,AM真菌根外菌丝可以吸收菌丝室中的锌,并从自身转运到宿主植物根系内,并进一步向地上部转运;AM真菌根外菌丝吸收的锌可促进玉米植株对锌的吸收和转运;AM真菌根外菌丝对锌的吸收可能是主动调节吸收。  相似文献   

17.
丛枝菌根(AM)真菌扩繁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最新研究成果论述了丛枝菌根(AM)真菌纯培养研究方法的概况.采用活体宿主植物盆钵培养法培养AM真菌的优点是操作方便、简单可靠,缺点是培养周期长、繁殖体的产量少,但目前它仍是AM真菌纯培养的主要方法.玻璃珠分室培养法的优点是能够将培养基质与AM真菌分开,获得纯净的AM真菌菌体;但是其技术含量较高,仅供科学研究和小规模接种剂的生产使用.目前较为理想的纯培养的方法是AM真菌单孢无菌的分室Ri-T-DNA转型胡萝卜根双重离体培养法,将这种方法加以改进,可获得目前最为高效安全的AM真菌孢子菌剂的生产方法.开发丛枝菌根真菌"生物肥料"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实现AM真菌的纯培养.  相似文献   

18.
为菌根生物技术在撑绿竹造林上的应用提供依据,在盆栽条件下,采用撑绿竹接种不同AM真菌[根内孢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G.m)],测定了其对撑绿竹的生长效应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可促进撑绿竹生长.其中,G.m处理在生物量、叶绿素量、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和根系总吸收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G.i处理除叶绿素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外,其余指标上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Glomus mossea对撑绿竹菌根效应优于Glomus intraradices.可作为撑绿竹造林菌根化菌种在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丛枝菌根真菌对采煤塌陷地玉米生长的影响。[方法]针对西部采煤塌陷地干旱缺水和土地生产力低下的特点,研究了接种从枝菌根真菌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以及对采煤塌陷区退化土壤微环境的作用效果。[结果]接种从枝菌根真菌促进了玉米的生长,提高了玉米植株和籽粒干重;接种组玉米对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利用率明显提高;接种菌根真菌增强了退化土壤中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同时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显著;所选G.a菌提高了玉米根系的侵染率和根际土壤菌丝密度。[结论]所选丛枝菌根真菌适合在采煤塌陷地上推广应用,并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探索AM真菌对油菜根系的侵染程度和增产潜力,在用摩西球囊霉接种盆栽油菜(中双11号)幼苗确定了AM真菌对油菜的侵染能力之后,进行大田幼苗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盆栽条件下,AM真菌能够侵染油菜形成菌根,菌根依赖性为120.05±6.24%;大田试验中AM真菌也能够对油菜形成一定的侵染,但接种AM真菌能够使油菜菌根侵染率得到明显提高;接种处理油菜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农艺性状相比对照油菜都有一定的改善,其中株高、节间长度、主花序长度、单株有效角果数变化相对较明显,产量有所提高,千粒质量增加了3.18%,单株产量增加了5.09%.AM真菌与油菜根皮层细胞之间存在着营养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