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滩涂盐碱地区大麦植株农艺性状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通过对大麦产量及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及通径分析,结合大麦生长发育特点,确定了影响大麦产量的关键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大麦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第一节间长第二节间长单株有效穗数总穗数成穗率株高茎粗穗长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相关性分析表明千粒重(0.934)、总穗数(0.893)、株高(0.820)、成穗率(0.764)和第二节间长(0.762),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入选的6个因子(茎粗、第一节间长、穗长、总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对大麦产量模型的决定系数达到0.954;通径分析表明株高、成穗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正效应最大。在滩涂盐碱地区大麦高产栽培中,建议优先选择植株高、籽粒大而饱满的品种进行栽培。  相似文献   

2.
CIMMYT不同棱型大麦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04年至2007年云南省6个试点共计146品种次不同棱型大麦进行产量构成因素变化及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麦的平均产量是六棱〉二棱高秆〉二棱矮秆;有效穗二棱矮秆最高且变异系数(c.v.%)最小,六棱最低但c.v.%较大;穗粒数是二棱矮秆最低且c.v.%最小,六棱大麦最高但c.v.%最大;千粒重最高的是二棱高秆且c.v.%最小,六棱大麦的千粒重最低。3种类型大麦3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大小都是千粒重〉有效穗〉穗粒数;3因素问的相关性有正有负。偏相关分析同样表明千粒重与产量的偏相关系数最大,所有材料、二棱矮秆、二棱高秆和六棱大麦千粒重每增加1个单位(g),产量分别增加102.9、68.7、61.8和73.8kg/hm2;同时二棱高秆大麦穗粒数对增产作用也较显著,穗粒数每增加1个单位(1粒),产量增加86.5kv/hm2。通径分析表明,产量构成三因素的增加均对产量有正向效应,其中千粒重对产量的贡献在3种大麦类型中都居第1位;二棱矮秆产量三因素对产量的间接效应只有穗粒数和千粒重相互间是正值其余均为负值,二棱高秆和六棱大麦三因素对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都为负值。  相似文献   

3.
赵加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7):41-42,77
[目的]探索如何协调早秋大麦产量构成三因素的关系,从而提高产量。[方法]连续3年进行早秋大麦品种筛选试验,观察各品种农艺性状变化,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研究早秋大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主要农艺性状中,与产量相关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有效穗、穗实粒数、株高、千粒重、茎蘖总数、基本苗;对产量的直接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穗实粒数、有效穗、千粒重、株高、基本苗、茎蘖总数;与产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穗实粒数、有效穗、千粒重、株高、茎蘖总数、基本苗。[结论]穗实粒数和有效穗是影响早秋大麦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杂交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遗传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杂交玉米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遗传相关性和通径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行粒数、千粒重、籽粒长、穗长、出籽率、穗行数、穗粗、秃尖长;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依次为千粒重、行粒数、穗行数、出籽率、穗长、穗粗、籽粒长、秃尖长。选育高产玉米杂交种,首先要选择行粒数和千粒重均较大的品种,适当重视选择穗行数多的品种,同时兼顾其他性状,协调好各性状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栽培条件下,盐两优2208的产量及其相关农艺性状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波动。A2B2C2处理的产量最高,A1B1C1处理的产量最低,两者产量差达966.15kg·hm~(-2)。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相关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千粒重、结实率、单株穗数、有效穗、每穗粒数、穗长。千粒重和结实率与产量及其他各农艺性状的关联度都较为密切,说明这两个性状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在育种过程中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6.
贵丰优785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杂交水稻新品种贵丰优785的高产潜力,利用两年区域试验资料,对8个与产量相关的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及通径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结实率与产量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r=0.4845,达到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表明:穗实粒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的大小依次为:穗实粒数(X6)穗总粒数(X5)结实率(X7)株高(X2)穗长(X4)有效穗(X3)千粒重(X8)全生育期(X1)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保大麦15号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以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旨在为保大麦15号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在主要农艺性状中,与产量相关程度大小依次为:有效穗(0.3428)、穗实粒数(0.2865)、茎蘖总数(0.1402)、千粒重(-0.0181)、株高(-0.0408)、基本苗(-0.0513);对产量的直接影响大小依次是:茎蘖总数(0.7352)、穗实粒数(0.6727)、有效穗(0.3729)、千粒重(-0.1226)、株高(-0.3952)、基本苗(-0.6632);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依次是:有效穗(0.4051)、茎蘖总数(0.3916)、穗实粒数(0.3743)、千粒重(0.3735)、株高(0.3115)、基本苗(0.2894)。总结了保大麦15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施足底肥、早灌出苗水,保证足够基本苗;及时灌分蘖水、抽穗扬花水,早施、重施分蘖肥,促进分蘖提高有效穗,提高结实率增加穗实粒数;适时灌灌浆水,保证适宜的千粒重。  相似文献   

8.
应用相关性和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18个燕麦品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皮燕麦品种中,鲜草产量与苗数、分蘖、茎数、株高、穗长、穗粒数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鲜草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生育期苗数穗长小穗数株高成穗率单株穗数分蘖茎数穗粒重千粒重穗数穗粒数,籽粒产量与分蘖、穗数、成穗率、单株穗数、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成穗率千粒重单株穗数分蘖穗长生育期株高小穗数穗粒重穗数苗数茎数穗粒数。在裸燕麦品种中,鲜草产量与苗数、分蘖、生育期、茎数、穗数、单株穗数、株高、穗长、小穗数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鲜草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穗长小穗数单株穗数生育期穗数株高穗粒重千粒重茎数分蘖苗数成穗率穗粒数,籽粒产量与茎数、小穗数显著正相关,与苗数、分蘖、生育期、穗数、株高、穗长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小穗数穗长茎数单株穗数苗数成穗率穗粒数株高生育期千粒重穗粒重分蘖穗数。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联度和相关性来看,皮燕麦和裸燕麦品种表现不尽相同,在品种选育时,应根据不同育种目标,确定相应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9.
玉米10个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 90个组合 ,对玉米的穗长等 1 0个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遗传相关和通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穗长等 1 0个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遗传相关系数均为正值 ,且均达极显著差异。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穗长、结实性、穗粗、千粒重、穗行数和生育期与籽粒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 ,其中穗长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 ( 2 3.6 2 37) ,其次是结实性 ( 2 .91 78) ,而行粒数等 4个性状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值。选育高产玉米杂交种时 ,要高度重视选择长穗和结实性好的类型 ,其次要注重果穗粗度和千粒重的选择 ,适当注意穗行数的选育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创制优异种质,对27份六棱大麦品种(系)的株高、穗长、千粒重、穗粒数、有效穗、产量、不孕粒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六棱大麦品种(系)不孕粒(变异系数52.04%)、籽粒产量(变异系数22.44%)、穗长(变异系数21.51%)及有效穗(变异系数14.76%)的变异范围较大,而株高(变异系数8.15%)、千粒重(变异系数 8.98%)和穗粒数(变异系数12.74%)变异范围相对较小,六棱大麦品种选育的增产结果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的适当提高;相关分析可知,六棱大麦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复杂,有效穗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把27份供试材料的主要性状进行降维因子分析,使其累计贡献率达85.5807%;六棱大麦品种(系)在遗传距离10水平上可聚为三大类:矮秆多穗型,高秆大穗型,中秆中穗型。  相似文献   

11.
为更全面详细地了解保大麦20号的生产特性,以2014—2015年保山市大麦多点试验以及2015—2017年云南省饲料大麦区域试验结果为资料,通过产量、变异系数、产量构成因素分别对保大麦20号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及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保大麦20号无论是丰产性、稳定性,还是适应性均优于对照品种,属高产稳产大麦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有效穗(0.641 3)、穗实粒数(0.530 0)、千粒重(-0.018 2)、基本苗(-0.137 1)、株高(-0.462 0);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影响由高到低依次为有效穗(0.473 3)、穗实粒数(0.326 2)、千粒重(0.025 0)、基本苗(-0.086 3)、株高(-0.304 8)。最后,提出了保大麦20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应保证正常数量基本苗,早施、重施种及分蘖肥,促进分蘖提高有效穗,及时灌分蘖水、抽穗杨花水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水稻育种效率,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水稻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单株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穗粒数株高穗长。对单株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单株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因此,在水稻高产育种中,应注重对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荣丰A所配系列早杂组合产量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6~2010年参加江西省区试的12个荣丰A所配组合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表型值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株高、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等6个性状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大,结实率和穗长的变异系数较小;结实率与产量呈极显著简单正相关,其余6个性状与产量呈简单正相关;有效穗、株高和穗实粒数等性状对产量形成起正向直接作用,穗长、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性状对产量起负向直接作用。对产量形成的作用大小依次为:穗实粒数>穗总粒数>结实率>株高>有效穗>穗长>千粒重。  相似文献   

14.
皖稻101产量构成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皖稻 10 1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中籼新品种。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 ,4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贡献的大小依次为有效穗数、结实率、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产量 9.0t/hm2 的合理穗粒结构为 :有效穗( 3 0 0± 15 )万 /hm2 ,每穗总粒数 ( 15 5± 5 )粒 ,结实率 ( 85± 5 ) % ,千粒重 2 6.0g左右。高产栽培的主攻目标是在确保足够有效穗数的前提下适度促大穗 ,协调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稳定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15.
玉米不同产量水平下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河南省 1988~ 2 0 0 0年早熟组夏玉米区试中不同产量水平下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变化 ,以及对 72 15kg/hm2 以上产量水平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 ,结果表明 :选育 75 2 0kg/hm2 以下玉米杂交种时 ,必须重视千粒重、穗长和行粒数的选择 ;选育 75 2 0kg/hm2 以上玉米杂交种时 ,应在稳定提高穗粗和穗行数基础上 ,主攻千粒重、穗长和行粒数 ,同时注意生育期和株高要适中 ,把杂交种的各农艺性状协调到最佳程度 ,选育出性状优良的高产杂交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F优498、川优6203和旌优127这3个杂交稻品种油后直播栽培产量性状的相关性。[方法]在示范田进行油后直播栽培示范,多点取样统计有效穗数、穗着粒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穗重和产量,并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F优498产量和穗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川优6203和旌优127产量和有效穗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依次为单穗重、穗着粒数、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穗实粒数(F优498);有效穗数、千粒重、穗实粒数、穗着粒数、结实率、单穗重(川优6203);单穗重、有效穗数、结实率、穗着粒数、千粒重、穗实粒数(旌优127)。[结论]在实际生产中,要使各产量性状协调,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7.
粳型杂交水稻优势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4个三系杂交粳稻组合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优势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粳稻在每株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每穗实粒数、结实率等性状优势微弱;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杂种一代单株粒重有显著影响的3个性状中,以每穗实粒数的作用最大,其它依次为每株穗数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18.
甜玉米蛋白质含量与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甜玉米蛋白质含量与农艺性状之间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甜玉米蛋白质含量与农艺性状之间的通径系数依次为:千粒重>行粒数>产量>出籽率>株高>穗长>穗行数>穗位高>穗粗>生育期。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建国以来宁夏平原春小麦4次更新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研究表明,宁夏平原春小麦籽粒和生物产量有了明显提高,随着品种的更替,收获指数、每穗粒重、每穗粒数均呈上升趋势,株高则明显下降.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生物产量、收获指数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对籽粒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产量构成因素对籽粒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依次为穗粒数>千粒重>穗数.因此,宁夏平原高产品种的培育主要应考虑提高生物产量,适当增大收获指数,在稳定现有群体(穗数)的前提下,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冬季枯草进行火烧和刈割处理后,千粒重、有效穗数、单株穗数、茎重、叶重、株高、穗粒数、结实率、平均穗长、实粒数10个农艺性状因子与单株种子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和火烧、刈割处理后,千粒重对种子产量直接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分别为0.61651、0.74991和0.60310;直接通径系数自然状态下最大的为有效穗数(1.45929),而火烧、刈割处理的最大均是千粒重(分别为0.83125、1.15050);10个农艺性状对种子产量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6289、0.97184和0.98548,表明用产量与各因素间的线性回归方程来估测,其可靠程度分别达96.289%、97.184%和98.548%,10个农艺性状对单株百喜草种子产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剩余因子的通径系数分别为0.19265、0.16780和0.12049,对百喜草种子产量的决定程度仅分别为3.711%、2.816%和1.452%,对种子产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