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明确氮钾互作对甘薯生长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以甘薯品种泰薯15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钾肥处理,设2个水平:K0(不施钾肥)、K1(钾肥施用量为18 g/m2),副区为氮肥处理,设3个水平:N0(不施氮肥)、N1(氮肥施用量为9 g/m2)、N2(氮肥施用量为18 g/m2),研究氮肥、钾肥及其交互作用对甘薯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K0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地上部茎叶生长势增强,块根干物质积累量、产量降低;在K1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地上部茎叶生长势增强,块根干物质积累、产量先升高后降低;在相同施氮水平下,施钾处理的单薯质量、商品薯率、块根干质量及产量明显提高,且施钾可降低过量施氮造成的茎叶旺长。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氮钾肥对甘薯的单株块根干质量、单株叶片干质量、总干质量及单薯质量和薯干产量表现出极显著正交互作用,对鲜薯产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甘薯最佳施氮量,指导聊城市东昌府区甘薯生产。[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0、75、150 kg/hm23个氮肥水平,分析不同施氮量对甘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最长蔓长施氮处理N2和N3高于未施氮处理;茎叶鲜重和干重在施氮处理N2水平下最高,在N1处理下最低;收获时N2处理块根鲜重和干重均达最大值,N3处理最小。[结论]综合甘薯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因素,施氮量以7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3.
不同钾肥处理对秋甘薯性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西成薯007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钾肥施用量与秋甘薯性状及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施钾有利于提高秋甘薯植株的同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茎叶徒长,增加干物质积累.施钾肥能增强地上部同化产物向地下块根运输的能力,从而降低T/R值,提高经济产量.块根干率和茎粗是由甘薯品种特性决定的,施钾与否对其影响不大.低钾能提高秋甘薯的大中薯率,增加秋甘薯的最长茎长和基部分枝数.而施钾后其干物率较不施肥下降.只施氮和磷的叶绿素含量高于施钾处理,同时均显著高于不施肥.秋甘薯在低钾水平土壤下以薯干和淀粉为目标产品的最佳施肥量在253.05~262.46 kg·hm-2,而以粮饲型生物产量和鲜薯产量为目标产品的最佳施肥量在316.05~321.59kg·hm-2.虽然使用钾肥能有效提高其生物产量和块根产量,但其对薯干的贡献在低钾和高钾水平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钾肥施用量对夏甘薯新品种龙薯24号产量的影响效应,为该品种钾肥施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不同钾肥施用量(0、75、150、225、300、375 kg/ha)对甘薯性状、产量、干物质积累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夏甘薯龙薯24号各处理间茎粗无差异,各处理间平均单株蔓重差异显著(P<0.05,下同),低钾处理有所增加,高钾处理下受到抑制;施钾可以提高基部分枝数.不同施钾量间块根干率存在差异,不施肥处理虽然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均最低,但其薯块干物质率最高,与其他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低钾处理有利于提高大中薯率,高钾处理大中薯率反而下降.施钾能提高块根膨大期(移栽后90~120 d)的块根膨大速率峰值、块根干重积累量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降低地上部茎叶重量与地下部块根重量的比值(T/R).以鲜薯产量为目标的最佳施钾量为250 kg/ha,以薯干和淀粉产量为目标的最佳施钾量为212.5 kg/ha,以生物产量为目标的最佳施钾量为162.5 kg/ha.钾肥吸收利用率呈现肥料报酬递减的规律.[结论]在土壤含钾量为120mg/kg的肥力水平下,施N 90 kg/ha、P2O590kg/ha、K2O 300 kg/ha,夏甘薯龙薯24号获得最高鲜薯产量57190.5 kg/ha,最高薯干产量为15876.1 kg/ha,最高淀粉产量为10174.2 kg/ha.  相似文献   

5.
旨在研究干旱胁迫下钾肥对甘薯不同时期生长发育、产量和钾素分配利用的影响,以食用型甘薯品种‘泰中6号’为材料,以硫酸钾(K2SO4)为供试肥料,水分处理设正常灌水(W1)和干旱处理(W0),分别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70%和30%~40%;钾肥(K2O)施用量分别为0g/m~2(K0)、12g/m~2(K1)、24g/m~2(K2)和36g/m~2(K3)4个水平,测定茎叶生长指标、光合势、块根膨大速率、干物质质量分数、产量和钾素质量分数等。结果表明,施钾可以促进甘薯茎叶生长和产量提高,随着施钾量的增加,正常灌水下,甘薯茎叶生长指标、结薯数和产量在K2和K3处理均高于K1;而干旱胁迫下K2和K1处理均高于K3。正常灌水下甘薯光合势和块根膨大速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大,最大为K3处理,干旱胁迫下最大为K2处理。干旱胁迫下甘薯植株地上部器官中钾质量分数均高于正常灌水,块根中相反,且甘薯钾肥利用率显著低于正常灌水。干旱胁迫下施钾有利于甘薯茎叶生长,增强单株光合势,同时,植株茎叶钾素质量分数增大,渗透调节能力增强,从而提高甘薯的抗旱性;施钾增大干物质向块根的分配,提高块根产量,而且干旱胁迫下甘薯的适宜施钾量低于正常灌水。  相似文献   

6.
施肥对苗期银杏叶黄酮质量分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通过单因素和配方施肥2组试验,研究氮、磷、钾等3种肥料对银杏Ginkgo biloba2年生实生苗叶黄酮质量分数和单株叶黄酮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肥对银杏叶中黄酮质量分数的影响最大,2组试验各水平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氮肥次之,磷肥不显著。氮肥和钾肥对单株黄酮总量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分别以施氮3.2g.株-1和钾2.4 g.株-1最好,单株黄酮总量分别达1.09 g.株-1和1.00 g.株-1。其变化趋势与相应的单株生物量的趋势较一致。磷肥对黄酮影响不大。最好的配施处理是施氮4.8 g.株-1 钾2.4 g.株-1,最差的是施氮6.4 g.株-1 磷0.8 g.株-1。表5参15  相似文献   

7.
甘薯氮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福薯90及金山57为材料,研究氮肥缺失对甘薯生物量及分配比例、氮磷钾吸收及分配、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氮处理的甘薯块根生物累积量及分配比例低于正常施肥水平,氮吸收量降低,钾吸收量增多,且缺氮降低甘薯块根的维生素C、蔗糖、蛋白质及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8.
不同氮钾肥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及抗倒伏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倒伏常发生于籽粒灌浆中后期,是高产、稳产、优质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试验选用寒地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研究不同氮钾肥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性状及茎秆抗倒特性的影响,为寒地水稻超高产抗倒栽培技术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氮量为90 kg·hm-2时,增加生育前期氮肥施用量有利于提高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和单株粒重,但施氮量为135 kg·hm-2时,减少生育前期氮肥施用量,而提高生育后期氮肥施用量更有利于提高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和单株粒重;在同等施氮量条件下,增加生育前期氮肥施用量可极显著增加第1和第2节间长度,并降低茎秆抗折力,尤其是施氮量高时这种影响更大;增加氮肥施用量时,相应增加钾肥施用量和减少生育前期氮肥施用量将有利于提高茎秆抗倒特性;增加生育后期氮肥施用量明显提高茎秆全氮含量,而增加生育前期氮肥施用量有利于促进水稻植株钾的吸收和积累,提高茎秆钾含量;茎秆氮含量与节间长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抗折力呈负相关;茎秆钾含量与节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抗折力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秦薯5号甘薯品种在关中地区适宜施氮量,在磷肥、钾肥投入不变的条件下,设置了5个施氮处理(纯氮0、37.5、75、112.5和150 kg·hm-2),研究其对甘薯相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甘薯茎叶平均产量为50 274 kg·hm-2,较对照增产6 759 kg·hm-2,增幅15.5%;鲜薯平均产量为43 110.02kg·hm-2,较对照增产3 648.92 kg·hm-2,增幅9.2%。施用氮肥提高了甘薯茎叶和鲜薯产量。底施纯氮112.5 kg·hm-2产量最高,鲜产为44 872.91 kg·hm-2。综合分析,在关中地区速效氮69.44 mg·kg-1的中高产田,底施纯氮112.5 kg·hm-2,秦薯5号甘薯品种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水肥条件对温室黄瓜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寻找利于黄瓜高产优质的合理灌水施肥组合,在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探究不同灌水下限、施氮量、施钾量对黄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对于灌溉下限分别设置高水(W3:85%田持)、中水(W2:75%田持)、低水(W1:65%田持)三个水平;对于施肥量分别设置高氮(N3:468kg·hm-2)、中氮(N2:360kg·hm-2)、低氮(N1:252kg·hm-2)和高钾(K3:702kg·hm-2)、中钾(K2:540kg·hm-2)、低钾(K1:378kg·hm-2)各三个水平,为缩小试验规模,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三因素进行组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提高灌水下限,可以增加植株鲜重,W3灌溉水平下单株鲜重平均达到561.3g;大量施入氮肥虽不利于茎的生长但对于叶片生长有促进作用,N3处理叶片鲜重最大(225.6g);钾肥施入量对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综合比较W3N2K2水肥组合最有利于植株生长。灌水下限、施氮量和施钾量均对黄瓜产量具有显著影响,随着灌水下限的提高黄瓜增产明显,W3处理产量平均达到131.6t·hm-2;随着氮肥钾肥施入量的增加黄瓜产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黄瓜全生育期耗水量与灌溉量呈正比关系,不同灌溉处理灌水量与耗水量关系曲线K值分别为1.53,1.04,0.79,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耗水量逐渐趋于平稳;鲜果品质随着灌水下限的提高而降低但与钾肥施用量呈正相关关系,经评分法分析,W1N2K3水肥组合可以得到最优品质。通过模型精确预测,得出在灌水下限为田持的85%,施氮量381.3kg·hm-2,施钾量600.7kg·hm-2时可以得到最高产量,同时品质较为优质,预测产量为136.14t·hm-2,为最佳灌水下限与肥料施用量。  相似文献   

11.
甘薯不同钾肥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666.7m2施K2O15kg单株结薯数多、块根产量高、施钾农学效率高,为适宜施钾量;甘薯施用氯化钾与施用硫酸钾鲜薯产量处理差异不显著,施用硫酸钾的钾肥农学效率比施用氯化钾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阐明施钾时期对甘薯“济徐23”块根淀粉积累和粒度分布特征的影响及其酶学生理机制。【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淀粉型品种“济徐23”为材料,设置不施钾肥(T1)、基施钾肥(T2)、封垄期追施钾肥(T3)和茎叶生长高峰期追施钾肥(T4)4个处理,于2008-2009年2个生长季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试验站进行试验。采用甘薯块根膨大过程中定期取样的方法留样,测定块根中淀粉、直链和支链淀粉含量,同时测定块根淀粉粒体积分布的中位粒径和大(>19.76 μm)、中(3.359-19.76 μm)、小(<3.359 μm)型淀粉粒所占的体积百分比以及淀粉合成相关酶(SS、ADPGPPase、UDPGPPase、GBSS和SSS)活性,分析不同时期施用钾肥对甘薯各生育时期块根内淀粉及组分含量、淀粉粒度分布特征及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T1)相比,施用钾肥提高了块根干物质积累量和淀粉产量,3个施钾处理淀粉产量的增幅分别为24.90%、16.57%和9.24%,随施用时间的推迟淀粉产量增幅降低。封垄期和茎叶生长高峰期追施钾肥显著降低直链淀粉含量而提高支链淀粉含量。基施钾肥提高了大型淀粉粒的体积百分比,茎叶生长高峰期追施则提高中、小型淀粉粒的体积百分比,增幅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时期施钾均可提高块根中SS、ADPGPPase和UDPGPPase的活性,提高淀粉合成前体物质的供应能力,施用钾肥对SS和ADPGPPase活性的作用时间最长为130 d,基施钾肥主要作用时期为块根膨大的前、中期,追施钾肥的主要作用时期为块根膨大的中、后期,施钾越早对UDPGPPase活性的作用时间越长;追施钾肥提高了块根膨大后期SSS活性、而降低了块根膨大后期GBSS活性。总淀粉含量与SS和ADPGPPase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GBSS和SS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支链淀粉含量与ADPGPPase和SSS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基施或封垄期追施钾肥显著提高块根干物质积累量和淀粉产量,追施钾肥显著提高支链淀粉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基施钾肥处理的大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数高,高峰期施用钾肥处理的中、小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数高。施钾时期显著影响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这与块根中SS、ADPGPPase、UDPGPPase、GBSS和SSS活性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鲁南丘陵瘠薄地氮肥用量对甘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鲁南丘陵瘠薄地区进行氮肥用量试验,分析不同氮肥施用量(0、45、90、135、180 kg/hm~2和225kg/hm~2)对甘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解析甘薯源、库关系,确定丘陵薄地甘薯的适宜氮肥施用量。结果表明,济薯25鲜薯和薯干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其中氮肥施用量为135 kg/hm~2时,鲜薯和薯干产量最高,分别为34 673.4 kg/hm~2和12 974.7 kg/hm~2;单株茎叶鲜重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增施氮肥会使甘薯生长平衡点(T/R=1)出现延后的趋势;氮肥施用量为135 kg/hm2时,甘薯单株薯块鲜重、干重、块根膨大速率、纯收入和投入产出比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74.5 g、289.82 g、6.22 g/d、24 619.5元/hm2和360.1%,且氮肥利用率达到最大值92%。综合分析氮肥用量对甘薯产量、经济效益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鲁南丘陵瘠薄地甘薯氮肥适宜施用量为135 kg/hm2。  相似文献   

14.
长期定位施肥对甘薯块根产量及其主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以1980年建立的砂壤质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基地(徐州点)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M)处理产量普遍高于化肥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不施肥(CK)条件下淀粉和糖类积累速率比施肥处理干物质积累的速度快;施肥有利于淀粉积累,尤其是钾肥(K)在淀粉合成过程中作用明显,有利于淀粉型甘薯生长。施氮(N)有利于碳氮代谢,缺钾时干物质分配到块根中的比例小;氮肥能明显提高蛋白质含量,有利于改善鲜食型甘薯品质,蛋白质对钾磷肥效应不明显,M处理的蛋白质含量略低于氮钾磷(NPK)处理,但整体评价甘薯品质方面,M处理优于其他肥料处理。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制定毕薯5号高产栽培技术,以毕薯5号为材料,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实施不同种植密度以及氮、磷、钾施用量影响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栽培因子影响马铃薯单株产量的顺序为密度磷肥钾肥氮肥,影响马铃薯单株结薯数的顺序为密度钾肥磷肥氮肥,影响马铃薯商品薯率的顺序为磷肥氮肥钾肥密度。当密度为54 485.40株·hm-2,施氮肥459.34kg·hm-2、磷肥590.09kg·hm-2、钾肥454.08kg·hm-2时,可获得最高单株产量为718g;当密度为34 434.60株·hm-2,施氮肥432.18kg·hm-2、磷肥735.08kg·hm-2、钾肥286.98kg·hm-2时,可获得最多单株结薯数为14.8个;当密度为58 527.90株·hm-2,施氮肥1 011.48kg·hm-2、磷肥2 614.89kg·hm-2、钾肥437.60kg·hm-2时,可获得最高商品薯率为71.18%。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钾肥对紫心甘薯品种‘龙紫4号’的高产栽培影响,以紫心甘薯‘龙紫4号’为材料,设置不施钾肥处理(CK)、施钾(K2O) 80 kg/hm2(K1)、施钾(K2O) 160 kg/hm2(K2)、施钾(K2O) 320 kg/hm2(K3)等4个施钾水平,在甘薯整个生育期内定期取样,测定甘薯地上部生物性状、地上茎叶和地下块根干物质积累量,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施钾肥处理的甘薯前期地上部茎叶生长比不施肥的快,分枝数明显多于CK,K2处理,茎叶生长速度前期快速,中后期稳定,利于后期地下部块根的积累;施钾(K2O) 160 kg/hm2对‘龙紫4号’地下薯块干物质的累积最合适,光合产物向地下根部转移的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过量增施钾肥对甘薯地下部干物质的累积效果不显著。试验中,施钾量(K2O) 160 kg/hm2是‘龙紫4号’高产高效的施钾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7.
基施氮肥用量对甘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采用7个氮肥施用量结合不同磷钾肥用量处理,主要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甘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用量对甘薯的产量、茎蔓长、茎叶总鲜质量、茎叶干率、块根干率均具有显著影响;干物质含量与氮肥施用量呈显著的负相关性.施用氮肥和磷钾肥均能增加块根产量,以施氮135kg/hm2产量最高,但降低淀粉含量,氮用量超过180kg/hm2块根干率明显降低,90~135kg/hm2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田间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氮肥(0、90、180 kg/hm2)钾肥(0、150、300 kg/hm2)钾肥(0、150、300 kg/hm2)对甘薯新品种龙薯31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有助于提高甘薯茎叶鲜重,氮钾配施能使T/R值较早地达到平衡。不同施肥处理间甘薯鲜产、干产和干物率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施肥有利于提高鲜薯、薯干的产量,氮钾配施的效果优于施用单一肥料。甘薯产量随着肥料施用量的提高,先增加后降低。在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当施N 90 kg/hm2)对甘薯新品种龙薯31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有助于提高甘薯茎叶鲜重,氮钾配施能使T/R值较早地达到平衡。不同施肥处理间甘薯鲜产、干产和干物率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施肥有利于提高鲜薯、薯干的产量,氮钾配施的效果优于施用单一肥料。甘薯产量随着肥料施用量的提高,先增加后降低。在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当施N 90 kg/hm2、K_2O 150 kg/hm2、K_2O 150 kg/hm2时,能取得最高的鲜薯产量(43.87 t/hm2时,能取得最高的鲜薯产量(43.87 t/hm2)和薯干产量(12.63 t/hm2)和薯干产量(12.63 t/hm2)。  相似文献   

19.
氮钾配施对甘薯龙薯31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田间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氮肥(0、90、180 kg/hm~2)钾肥(0、150、300 kg/hm~2)对甘薯新品种龙薯31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有助于提高甘薯茎叶鲜重,氮钾配施能使T/R值较早地达到平衡。不同施肥处理间甘薯鲜产、干产和干物率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施肥有利于提高鲜薯、薯干的产量,氮钾配施的效果优于施用单一肥料。甘薯产量随着肥料施用量的提高,先增加后降低。在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当施N 90 kg/hm~2、K_2O 150 kg/hm~2时,能取得最高的鲜薯产量(43.87 t/hm~2)和薯干产量(12.63 t/hm~2)。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对潮土不同钾素水平上小麦纹枯病发生与小麦产量形成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拔节期病情指数与POD活性、有效群体、小麦单株干重显著负相关,与小麦根系活力、小麦单株鲜重极显著负相关;成熟期病情指数与小麦根系活力、小麦单株鲜重、穗数、千粒重显著负相关,与POD活性极显著负相关,但与单株干重、单株穗粒数之间无相关性;施K2O量与病情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在施用适量氮磷肥的基础上增施钾肥,可显著增强小麦抗纹枯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