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黄芪甲苷(Ast)对人合谷穴区皮内微血管自律性舒缩活动振幅及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RMMECs)NO、ET-1分泌量的影响,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仪结合离子导入仪检测微血管自律性舒缩活动的振幅;利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5、10、25μg·mL-1Ast孵育3、6、9、12 h对RMMECs分泌NO和ET-1的影响;利用Real-Time PCR检测10μg·mL-1Ast作用RMMECs后ET-1和NO基因转录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人合谷穴区皮下导入Ast后,微血管舒缩振幅提高。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浓度的Ast均能促进RMMECs分泌NO、ET-1,以及NO/ET-1的比值升高。10μg·mL-1 Ast与RMMECs作用3 h时,NO/ET-1值最高,NO、ET-1基因转录水平升高,与分泌水平的结果一致。25μg·mL-1 Ast与RMMECs作用3 h时,其NO/ET-1值略低于10μg·mL-1 Ast组,但其比率可相对稳定地维持在较高水平。结果表明,中药成分Ast能提高微血管舒缩振幅,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RMMECs释放NO和ET-1在循环系统中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旨在探索LPS诱导鸡肝细胞损伤过程中抗菌药物的影响及复方甘草酸单胺(CAG)的修复作用。选用半原位灌流法分离鸡肝细胞,原代培养48h,筛选LPS最佳致肝细胞损伤剂量;固定其最佳致损半量,并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恩诺沙星、氟苯尼考、阿莫西林,观察致损效果;LPS(30μg·mL-1)+恩诺沙星(80μg·mL-1)致损24h,给予不同浓度CAG,检测细胞存活率及ALT、AST、SOD、GSH、MDA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表明,LPS≤50μg·mL-1,肝细胞损伤不明显,LPS≥60μg·mL-1,肝细胞存活率极显著降低(P0.01),ALT、AST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LPS(30μg·mL-1)各组随恩诺沙星、氟苯尼考、阿莫西林添加量增加,肝细胞损伤程度相应加大,LPS(30μg·mL-1)+恩诺沙星(80μg·mL-1)、LPS(30μg·mL-1)+氟苯尼考(40μg·mL-1)、LPS(30μg·mL-1)+阿莫西林(60μg·mL-1)可达肝细胞损伤标准。CAG剂量依赖性(25、50、100、200、400μg·mL-1)抑制LPS(30μg·mL-1)+恩诺沙星(80μg·mL-1)引起的ALT、AST、MDA活性和肝细胞早期凋亡比率的升高,提高SOD、GSH及肝细胞存活率。结果提示,LPS可致肝细胞损伤;抗菌药物使LPS更易诱发肝损伤;CAG通过抗氧化,并抑制细胞凋亡对鸡肝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中药芍药主要有效成分芍药苷扩张微血管以及抗炎的机理,试验研究了芍药苷对体外培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内一氧化氮(NO)浓度及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表达的影响。试验采用植块法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细胞经NO分子探针DAF-FM diacetate负载后,利用Ratio/FRET比率测量系统实时检测芍药苷处理前后细胞内NO浓度的变化,并采用ELISA检测不同浓度的芍药苷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eNOS的影响。结果表明:10μg/mL芍药苷刺激细胞1 min后引起细胞内NO浓度增加;同等剂量的芍药苷作用4 h内,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eNOS升高。说明芍药苷可促进内皮源性NO的产生与释放,介导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减轻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探讨脂多糖(LPS)刺激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VECs)对跨内皮迁移中性粒细胞(PMNs)溶菌酶释放量的影响及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马齿苋的干预作用。选取0、0.1、1、10、100μg/mL LPS刺激RIMVECs,采用ELISA法检测12和24h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水平以确定后续试验所需LPS浓度。建立PMNs跨RIMVECs黏附模型和迁移的Transwell模型,采用细胞计数法、染色法、ELISA方法评价5种中药对LPS刺激RIMVECs后PMNs的黏附情况、迁移率及其溶菌酶释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0μg/mL LPS作用RIMVECs后24h时的IL-6水平极显著升高(P0.001);与LPS组相比,黄连、白头翁组的PMNs黏附率显著降低(P0.05),溶菌酶释放量极显著升高(P0.001),秦皮、白头翁组迁移率显著降低(P0.05)。提示LPS刺激内皮细胞显著抑制了PMNs杀菌酶的释放,中药黄连、白头翁可以显著减轻这种抑制作用,PMNs杀菌酶的释放可能与内皮细胞的功能完整性有关,本试验为进一步筛选有效中药水溶性成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将空白血小板样品分为8组,包括溶剂对照组以及模型组、阿司匹林组、丁香酚组、联合给药组、阿司匹林丁香酚酯(aspirin eugenol ester,AEE)低剂量组、AEE中剂量组和AEE高剂量组这7个处理组。各组加入对应的药物,并在37℃孵育3min,而后各处理组加入血小板激活剂二磷酸腺苷(ADP),并于37℃孵育5min,从而激活血小板。最后,通过ELISA检测试剂盒分别对血小板胞内cAMP含量变化以及血小板ATP释放量进行测定;利用荧光分光光度法以及钙离子特异结合的荧光探针Fura-2/AM对血小板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进行测定;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对血小板胞内Akt、ERK、JNK以及P38蛋白磷酸化程度进行测定。结果显示,AEE各组及其前药对照组均能显著降低胞内钙离子浓度以及ERK蛋白磷酸化(P0.05),但对胞内cAMP含量变化以及JNK、P38和Akt蛋白的磷酸化过程无显著性影响(P0.05)。此外,不同浓度AEE均可显著降低血小板ATP释放量(P0.01),而阿司匹林、丁香酚以及两者联用则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在终浓度为25μmol/L时,AEE的降钙作用以及抑制ERK2蛋白磷酸化作用效果均优于其前药对照组,且该浓度下AEE能够显著降低血小板ATP释放量(P0.01)。由此可见,AEE通过降低血小板胞内钙离子含量和ATP释放量,以及抑制ERK2磷酸化从而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且相比于其前药增加了降低血小板ATP释放量这一新的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6.
水溶性苜蓿多糖对肉仔鸡T、B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水溶性苜蓿多糖(WSAP)对体外培养的肉仔鸡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本研究将不同浓度的WSAP分别加入到体外培养的用伴刀豆球蛋白A(ConA)刺激的肉仔鸡外周血、胸腺、脾脏淋巴细胞中和用细菌脂多糖(LPS)刺激的肉仔鸡外周血、脾脏、法氏囊淋巴细胞中,培养48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显示:(1)在本试验中,当WSAP在一定浓度范围(4~20μg·mL-1)内时,T、B淋巴细胞的OD值比对照组高,且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加,数值先增高(1~20μg·mL-1)后降低(100~200μg·mL-1);(2)同浓度WSAP对肉仔鸡外周血及不同的免疫器官的刺激强度不同,相同日龄时,肉仔鸡外周血和脾脏T、B淋巴细胞的OD值分别小于胸腺和法氏囊的OD值;(3)WSAP对相同日龄的肉仔鸡外周血及不同的免疫器官的最佳刺激浓度不同,对外周血的最佳刺激浓度为20μg·mL-1,脾脏为8μg·mL-1,法氏囊和胸腺为15μg·mL-1。本试验中WSAP对肉仔鸡体外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浓度在8、15、20μg·mL-1时效果较好,这些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WSAP可以促进肉仔鸡淋巴细胞的增殖,且存在一定的量效、时效关系和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研究白头翁汤(PD)对脂多糖(LPS)诱导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从而揭示白头翁汤的药理作用。分别采用水溶性四氮唑(WST~(-1))、乳酸脱氢酶(LDH)、苏木素伊红(HE)和Hoechst33342染色法检测PD和LPS对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VECs)增殖、细胞毒性、细胞连接和细胞核变化的影响;建立中性粒细胞(PMNs)跨RIMVECs迁移的Transwel模型,检测PD对LPS损伤的RIMVECs后PMNs细胞内和细胞外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显示,LPS(1μg·mL~(-1))致RIMVECs细胞核萎缩、细胞膜损坏,细胞毒性百分比达53.2%;细胞连接破坏导致细胞脱落,脱落率为39.6%。PD(20μg·mL~(-1))对上述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在20μg·mL~(-1)PD作用下,LPS诱导的跨内皮迁移的PMNs细胞内外细菌的存活明显减少(P0.01)。结果揭示PD可以有效保护LPS损伤的RIMVECs从而增强PMNs的杀菌能力,为临床治疗动物细菌性疾病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集奶牛卵巢表面卵泡中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物,通过胰蛋白酶消化获得卵丘细胞,分别利用对照组DMEM/F12培养液和4个试验组McCoy's5a培养液对卵丘细胞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试验1组用McCoy's5a基础培养液,试验2组在McCoy's5a基础培养液中添加29 ng·mL-1的睾酮,试验3组同时添加29 ng·mL-1的睾酮和15μmol·L-1的绿茶多酚,试验4组在第3组基础上添加转铁蛋白(5 μg·mL-1)、硒(5 ng·mL-1)和胰岛素(10μg·mL-1),构建成优化培养液(Optimized McCoy's5a).结果表明,试验4组优化培养液所培养的卵丘细胞的形态和增殖规律符合正常细胞的一般规律,染色体核型正常,其细胞内SOD、GSH含量及冷冻解冻后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优化培养液可以代替含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用于奶牛卵丘细胞的体外培养.  相似文献   

9.
李波 《四川畜牧兽医》2014,41(10):26-27
本试验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了蚯蚓粉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结果表明,亚硝酸根进样量在0.225 2~1.801 2μg范围内与亚硝酸根色谱峰的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6%%,最低定量限以被测定溶液计算为0.03368μg·mL-1。试验证明本方法简便、准确、快速,适用于蚯蚓粉中亚硝酸盐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丹翘液的体外抗炎作用及其抗炎机制,利用LPS诱导巨噬细胞建立炎症模型,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丹翘液对RAW264.7细胞活力影响;NO测试盒检测丹翘液对LPS诱导的NO释放量的影响;ELISA方法检测丹翘液对LPS诱导的TNF-α、IL-6和PGE2分泌的影响;RT-PCR方法检测丹翘液对LPS诱导的TNF-α、IL-6、COX-2和iNOS基因转录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对细胞核内NF-κB p65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丹翘液小于700μg·mL-1对细胞无毒性作用;丹翘液各剂量组(100、300、600μg·mL-1)能不同程度地抑制LPS诱导的NO、PGE2、TNF-α和IL-6的分泌;能显著抑制iNOS、COX-2、TNF-α和IL-6基因转录和细胞核内NF-κB p65蛋白表达。丹翘液的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通路激活,进而抑制炎症介质和炎性细胞因子的转录和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通过蛋鸡输卵管膨大部上皮细胞(OMECs)的原代培养,构建利用偏钒酸铵(V5+)建立氧化应激模型的方法。试验选用开产前2~3周龄健康罗曼蛋鸡,分离、培养及鉴定OMECs。利用单因素设计6个不同水平的钒浓度(0、25、50、100、250、1 000μmol·L~(-1))处理12h后,测定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细胞活性氧(ROS)的生成,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量。结果表明:1)分离培养的细胞24h后形成细胞岛,呈"铺路石样";免疫荧光染色细胞抗细胞角蛋白(CK18)、卵清蛋白(OVA)、雌激素受体1(ESR1)和孕酮受体(PGR)呈阳性,抗波形蛋白呈阴性。2)50和100μmol·L~(-1)的钒处理OMECs 12h后,细胞活力分别下降到(69.90±2.78)%和(63.60±1.57)%,显著低于25μmol·L~(-1)钒处理组(P0.05),但是显著高于250和1 000μmol·L~(-1)钒处理组(P0.05)。3)细胞凋亡率随着钒添加量的增多而升高,且各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1 000μmol·L~(-1)的钒细胞凋亡率为最高(P0.05)。4)ROS的测定结果表明,100和250μmol·L~(-1)钒处理组的FITC相对平均值显著高于0μmol·L~(-1)钒处理组(P0.05),且250μmol·L~(-1)钒处理组的FITC相对平均值显著高于100μmol·L~(-1)钒处理组(P0.05)。5)50μmol·L~(-1)钒处理组SOD活性显著低于0μmol·L~(-1)钒处理组(P0.05),但MDA含量差异不显著。而100μmol·L~(-1)钒处理组的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50和100μmol·L~(-1)钒处理组细胞CAT活性显著低于0μmol·L~(-1)钒处理组(P0.05);LDH释放量随着钒的添加剂量的增加而升高,1 000μmol·L~(-1)钒处理组LDH的释放量最高,且100μmol·L~(-1)钒处理组LDH的释放量显著高于0μmol·L~(-1)钒处理组(P0.05),达到141.61±2.81U·gprot-1。综上表明,OMECs原代细胞培养成功,在OMEC原代细胞里添加100μmol·L~(-1)的V5+处理12h,可建立OMECs氧化应激模型。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探讨脂多糖(LPS)刺激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VECs)对跨内皮迁移中性粒细胞(PMNs)溶菌酶释放量的影响及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马齿苋的干预作用。选取0、0.1、1、10、100 μg/mL LPS刺激RIMVECs,采用ELISA法检测12和24 h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水平以确定后续试验所需LPS浓度。建立PMNs跨RIMVECs黏附模型和迁移的Transwell模型,采用细胞计数法、染色法、ELISA方法评价5种中药对LPS刺激RIMVECs后PMNs的黏附情况、迁移率及其溶菌酶释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0 μg/mL LPS作用RIMVECs后24 h时的IL-6水平极显著升高(P<0.001);与LPS组相比,黄连、白头翁组的PMNs黏附率显著降低(P<0.05),溶菌酶释放量极显著升高(P<0.001),秦皮、白头翁组迁移率显著降低(P<0.05)。提示LPS刺激内皮细胞显著抑制了PMNs杀菌酶的释放,中药黄连、白头翁可以显著减轻这种抑制作用,PMNs杀菌酶的释放可能与内皮细胞的功能完整性有关,本试验为进一步筛选有效中药水溶性成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将中药方剂五苓散和志贺样毒素Ⅱ型变异体(SLT-2e)分别加入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VEC)培养板中培养1、3、6和9h,观察五苓散及其抗SLT-2e对RIMVEC分泌NO的影响。结果:普通中药组中10μL/mL五苓散浓度在1-9h内使NO浓度升高;治疗组五苓散浓度0.1μL/mL、1μL/mL、10μL/mL在9h时内皮细胞分泌NO差异不显著;预防组0.1μL/mL在1-6h时变化不明显,在9h时NO升高;1μL/mL、10μL/mL在6h时NO量分泌最高,9h时下降。提示一定量的五苓散可使RIMVEC的NO分泌量升高(P<0.05);治疗组五苓散使NO分泌量不升高,预防组五苓散可使内皮细胞分泌NO量升高(P<0.05)。  相似文献   

14.
旨在通过检测党参多糖(Codonopsis pilosula polysaccharide,CPPS)对小鼠巨噬细胞系RAW 264.7细胞的增殖作用、TNF-α和IL-6分泌及其mRNA转录和NF-кB通路活化情况,探究CPPS对小鼠巨噬细胞系的诱导活化作用。以水提醇沉法从山西道地药材潞党参提取CPPS,经Sevage法除蛋白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含量。采用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CPPS(从31.25到4 000μg·mL~(-1)以2倍倍比稀释的方式)对RAW 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分别将25、50、100、150和200μg·mL~(-1)的CPPS作用于巨噬细胞系RAW 264.7细胞,ELISA检测TNF-α和IL-6的分泌量,RT-PCR检测TNF-α和IL-6mRNA转录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核内NF-кB p65和细胞质内IкB-α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CPPS含量为83.97%;CPPS质量浓度在31.25~250μg·mL~(-1)可刺激RAW264.7细胞增殖,以125μg·mL~(-1)增殖作用最显著(P0.01),而高于500μg·mL~(-1)时则抑制RAW 264.7细胞的增殖;100和150μg·mL~(-1)的CPPS可使TNF-α(P0.01)和IL-6(P0.05)的分泌量及其mRNA的转录量极显著增加(P0.001);100μg·mL~(-1)的CPPS可刺激RAW 264.7细胞核内NF-кB p65蛋白表达量升高(P0.01),并使细胞质内IкB-α蛋白表达量降低(P0.001)。结果表明,CPPS不仅可以通过刺激RAW 264.7细胞增殖,还可能通过激活NF-кB信号通路使TNF-α和IL-6的分泌量增多,进而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15.
FSH对牦牛卵母细胞EGF、EGFR表达及其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研究促卵泡素(FSH)对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以及对表皮生长因子(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影响和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在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FSH(终浓度分别为0、2、5、10μg·mL~(-1)),体外成熟培养后,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RCR)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EGF、EGFR表达情况,采用qRT-R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Bax、Bcl-2表达变化。结果表明:1)成熟培养液中加入FSH可提高COCs成熟率,当成熟液中FSH为5μg·mL~(-1)时,成熟率最高,达到76.84%,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随着FSH浓度的增加,EGF和EGFR表达逐渐升高,其中在5μg·mL~(-1) FSH组中,EGF和EGFR的表达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在10μg·mL~(-1)FSH组中,EGF和EGFR的表达水平降低;EGF主要位于卵丘细胞中,而EGFR在卵丘细胞和卵母细胞均有表达;3)随着FSH浓度的增加,Bax和Bcl-2的表达显示出明显的逆向模式,Bax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Bcl-2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在5μg·mL~(-1) FSH组中Bax的表达量最低,Bcl-2的表达量最高,而在10μg·mL~(-1)FSH组中,Bax的表达水平升高。综上表明,在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FSH提高了卵母细胞发育能力,诱导EGF和EGFR表达,而且可能通过调控Bax、Bcl-2等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抑制卵母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苜蓿素对脂多糖诱导下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抗炎和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将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分成4组,即基础培养基(对照)和基础培养基中分别加入1μg·m L-1LPS(L)、1μg·m L-1LPS+10μg·m L-1苜蓿素(L+T)和10μg·m L-1苜蓿素(T)。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L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活性显著下降(P0.05),而T组则显著升高(P0.01)。2)L+T组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L组(P0.01),而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则显著低于L组(P0.01)。3)LPS能够显著升高细胞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oll样受体2(TLR2)、TLR4和髓样分化因子88(My D88)表达水平(P0.01),而添加苜蓿素能够显著降低IL-1β、TNF-α、TLR2和TLR4的表达水平(P0.01)。4)与对照组相比,T组细胞的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5(STAT5)、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真核细胞始动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和核糖体S6蛋白激酶1(S6K1)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而碱性氨基酸转运载体1(CAT1)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LPS能够显著降低细胞的CAT1、L型氨基酸转运载体1(LAT1)、STAT5、m TOR和4EBP1表达水平(P0.01或P0.05),而添加苜蓿素能够显著升高STAT5表达水平(P0.01)。结果表明,乳腺细胞在LPS刺激下,导致细胞内炎症因子基因表达升高和抑制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而添加苜蓿素能够抑制乳腺细胞内炎症因子基因表达,但对乳蛋白合成的相关基因表达作用不明显;无LPS刺激下,添加苜蓿素能够提高乳腺细胞活性和促进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柞蚕杀菌肽D对人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张卫民  黄自然 《蚕业科学》1998,24(3):144-148
柞蚕杀菌肽D在0.05~200μg/mL浓度范围内对直肠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用氚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3H-TdR)对癌细胞的掺入试验,发现能抑制细胞DNA的合成.导致3H-TdR掺入率明显下降。钙离子螯合剂Indo-1-AM能与癌细胞内钙离子螯合而产生特异性荧光,通过粘附细胞激光定量分析及筛选议的观察,发现杀菌肽能破坏细胞的钙离子通道,钙离子迅速逸出细胞外。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直肠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发现杀菌肽首光破坏细胞膜致微绒毛收缩、融合,继而导致细胞器的破坏,最终细胞崩解死亡。正常猴肾细胞CV1,在1.00μg/mL浓度杀菌肽D作用48h,尚未发现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旨在研究低温冷冻解冻对精子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凋亡发生的可能相关途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解冻后精子内的ROS水平和TUNEL染色后的细胞凋亡情况,使用酶标仪检测精子内ATP含量,利用相对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凋亡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冷冻后精子活力、顶体和质膜完整率显著下降(P0.05);冷冻精子TUNEL染色后的凋亡率(80.4%)与新鲜组(9.7%)相比显著升高(P0.05);冷冻组精子内ROS绿色荧光比率(58.2%)亦显著高于新鲜组(P0.05);与新鲜组0.926μmol·L-1的ATP浓度相比,冷冻组精子的ATP浓度(0.247μmol·L-1)则显著下降(P0.05);qRT-PCR检测结果显示,冷冻组中TNF-α、Fas、Caspase家族、P53和Bax基因相对表达量升高,其中Fas、P53、TNF-α、Caspase-8和Caspase-9等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BCL-2、BIRC-5、MnSOD、CuZnSOD和SURVIVN基因相对表达量降低,其中BIRC-5、MnSOD、SURVIVN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低温冷冻解冻会使猪精子细胞发生严重的凋亡,死亡受体外源性凋亡途径和线粒体内源性凋亡途径均可能介导了冷冻后精子的凋亡。  相似文献   

19.
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是一种兼具香化、绿化、美化功能的芳香草本植物,为探究百里香叶片挥发性物质释放种类和释放量与物候期变化间的关系,以期为百里香挥发性物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与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结合外标法,检测百里香叶片在不同物候期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分析挥发性物质的成分与含量,探索百里香挥发性物质的释放节律。结果表明:4个物候期的百里香叶片中共检测出69种挥发性物质,分属于烯烃类、醇类、酯类、芳香烃类、酮类和其他类化合物,不同物候期百里香叶片释放的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表现出差异性。挥发性物种种类表现为生长旺盛期(53种)>开花期(50种)>结果期(43种)>衰败期(28种)。挥发性物质含量表现为开花期(163.90μg·g-1)>结果期(157.21μg·g-1)>生长旺盛期(104.47μg·g-1)>衰败期(75.42μg·g-1),总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建立了猪血浆中青霉素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快速检测方法。血浆经等体积乙腈沉淀蛋白及提取药物后,经高速离心、衍生化、过膜后直接进样。色谱柱为Hypersil BDS-C18柱,流动相为0.05 mol.L-1磷酸盐缓冲液-乙腈(体积比为62∶38),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325 nm。血浆中青霉素质量分数为0.1~10μg.mL-1时,青霉素的质量分数与其峰面积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n=5)。本方法最低检测限(LOD)为0.05μg.mL-1,最低定量限(LOQ)为0.1μg.mL-1,萃取回收率>97%,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4.2%。该方法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简便,可用于猪及其他动物血浆中青霉素及其部分同类药物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