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药材抱石莲的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为制定抱石莲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方法。[结果]对抱石莲的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理化鉴别结果,抱石莲药材醇提取物与醋酐-浓硫酸、氯仿-浓硫酸、冰醋酸-乙酰氯等试剂反应均呈阳性。抱石莲药材水分的平均含量为11.98%;总灰分平均含量为7.83%,酸不溶性灰分的平均含量为0.27%;醇溶性浸出物平均含量为18.96%。[结论]根据抱石莲药材的显微特征能较好地将其与同属其他植物相区分。抱石莲药材中含有三萜皂苷化学成分。建议其质量标准分别控制为:水分含量≤14.00%;总灰分含量≤10.00%,酸不溶性灰分含量≤1.00%;乙醇浸提物浓度≥15.00%。  相似文献   

2.
为制定陕西产辣蓼药材质量标准及更好地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生药学研究方法、水分测定法、灰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薄层色谱法、挥发油测定法、比色法对陕西产辣蓼药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陕西产辣蓼药材水分含量7.42%~8.61%,总灰分含量8.06%~8.65%,酸不溶性灰分含量0.23%~0.74%,醇溶性浸出物含量19.86%~23.62%,挥发油含量0.13~0.17mL/g,总黄酮含量2.01%~4.59%.其中,洋县、柞水县辣蓼的醇溶性浸出物较高,略县、柞水县辣蓼的黄酮含量较高,蓝田县辣蓼的醇溶性浸出物和黄酮含量都最低,其他地区的辣蓼介于中间.陕西柞水辣蓼药材品质最好,而蓝田辣蓼的品质最差;建立了以性状描述、显微特征描述、指标有效成分芦丁的薄层定性鉴别及水分含量不得过于9%、总灰分含量不得过于9%、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于1%、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5%、总黄酮含量不得少于2%为主要内容的陕西辣蓼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3.
对三叶青栽培品和野生品进行性状、显微、薄层鉴别、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及浸出物进行分析,探究三叶青的生药学特性。结果表明:栽培品块根较野生品偏长,质地稍硬,断面略平坦,富粉性,类网状纹理不明显。茎无显著区别。叶片颜色较野生品偏黄,呈黄绿色或黄褐色。显微特征无明显差异。水分总灰分含量较野生品偏低,酸不溶性灰含量较稳定。浸出物含量较野生品高。三叶青栽培品与野生品药材形态差异较明显,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各有不同,但较野生品稳定;栽培品浸出物含量较野生品高。研究结果可为三叶青资源合理开发及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控制金银花质量,采集河南封丘、山东平邑和河北巨鹿金银花道地产区样品34份,检测绿原酸、木犀草苷、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分等指标,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对上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主要药效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和K-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金银花药材质量可划分为4个等级,一等金银花色泽为绿色,绿原酸≥2.89%,木犀草苷≥0.078%,总灰分≤5.37%,酸不溶性灰分≤0.390%,水分≤4.72%;二等金银花色泽为黄绿色,绿原酸≥2.53%,木犀草苷≥0.072%,总灰分≤6.86%,酸不溶性灰分≤0.789%,水分≤6.34%;三等金银花色泽为黄色,绿原酸≥1.98%,木犀草苷≥0.068%,总灰分≤7.72%,酸不溶性灰分≤1.464%,水分≤7.90%;四等金银花色泽为浅黄少白,绿原酸≥1.51%,木犀草苷≥0.052%,总灰分≤9.29%,酸不溶性灰分≤3.000%,水分≤9.51%。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维吾尔药材核桃分心木的质量标准.[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Ⅸ对维药核桃分心木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并对该药材粉末进行显微鉴定.[结果]建立了分心木药材粉末的显微鉴别,并测定了分心木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含量.[结论]该试验结果为完善分心木药材质量控制方法,建立该药材国家标准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绞股蓝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含量,并设置其质量控制项目和限量,为提升绞股蓝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中相关检测方法对绞股蓝中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绞股蓝水分、浸出物、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之间有一定差异。所有75批次绞股蓝,全草的含水量最高,与龙须、叶、茎和叶3种部位的含水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药用绞股蓝水分含量为8.31%~12.78%,总灰分含量为9.41%~20.19%,酸不溶性灰分含量除样品部位为茎之外的19批样品外均在0.57%~6.99%范围,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20.86%~39.79%。55批次茶饮绞股蓝中,水分含量仅14批次达标,总灰分含量19批次合格,产地为陕西、湖北和福建的绞股蓝浸出物含量较其他省份高。【结论】结合试验结果并综合分析药用、茶饮绞股蓝的质量控制,建议制定统一标准。将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水溶性浸出物(热提法)4项检查设为各省绞股蓝药材质量控制项目,拟定药用绞股蓝的水分、总灰分含量分别不得超过12.0%、16.0%,酸不溶性灰分不高于3.0%,水溶性浸出物(热浸法)含量不低于25.0%;茶饮绞股蓝可依据使用部位不同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7.
采用薄层色谱法和水分、灰分、浸出物测定法对小叶女贞果实作为药材应用的质量标准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小叶女贞果实中活性成分齐墩果酸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斑点清晰,分离度好;同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标准对9批不同来源小叶女贞果实药材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等进行了测定,确定水分应≤8.68%,总灰分应≤4.82%,酸不溶灰分应≤0.24%,浸出物以水为溶剂,热浸法测定应≥32.21%。  相似文献   

8.
为博落回饮片的质量控制及标准建立提供参考,以博落回为研究对象,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博落回药材的薄层鉴别方法和血根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4部4部要求,测定博落回饮片的水分、灰分、浸出物含量,初步拟定博落回饮片质量控制标准。结果表明: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血根碱的含量在0.27%~0.71%,平均0.43%,在0.08~1.04μg线性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2.24%,该方法简便,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博落回饮片的质量检测。初步拟定博落回饮片标准为水分含量≤13.0%、总灰分≤8.0%、水溶性浸出物含量≥17.0%、醇溶性浸出物含量≥17.0%、血根碱含量≥0.20%。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长白山野生乌杆天麻“母麻”和“子麻”药材质量差异,采用TLC法进行定性鉴别;药典法测定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含量;HPLC法测定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含量。结果表明,TLC专属斑点明显;“母麻”与“子麻”水分平均含量分别为8.22%和7.97%,浸出物平均含量分别为27.58%和19.61%,总灰分平均含量为3.41%和2.93%,酸不溶性灰分平均含量分别为0.21%和0.19%,天麻素平均含量分别为(3.424±0.010)mg/g和(3.535±0.322)mg/g,对羟基苯甲醇含量分别为(0.541±0.009)mg/g和(0.793±0.014)mg/g。研究发现,“母麻”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含量均高于“子麻”;“子麻”的天麻素及对羟基苯甲醇含量均高于“母麻”。初步判断“子麻”药用价值更优,本实验结果可为天麻等级划分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成分-功效”关联模式下,探究盐制团螵蛸、盐制长螵蛸、盐制黑螵蛸中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成分差异及抗氧化活性。选取3种盐制桑螵蛸,依据国家标准对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通过70%乙醇对3种桑螵蛸进行超声提取,得浓缩液,蒸干,用水分散,之后用正己烷、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对粗提物进行萃取,测定各萃取物中主要活性物质总蛋白、总多糖、总黄酮的含量;以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评价3种桑螵蛸各溶剂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同时分析抗氧化能力与总蛋白、总多糖、总黄酮之间的关系。盐制团螵蛸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最低分别为7.63%、4.47%、0.91%,浸出物含量最高为13.72%。盐制长螵蛸水提物中总蛋白含量最高为446.06 mg/g;盐制长螵蛸水提物中总多糖含量最高为24.73 mg/g;盐制团螵蛸乙酸乙酯萃取物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为281.42 mg/g。3种桑螵蛸均以正丁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最强。经综合比较,其清除自由基能力为盐制团螵蛸>盐制长螵蛸>盐制黑螵蛸。  相似文献   

11.
对穿根藤(Psychotria serpens L.)药材进行性状及显微鉴别研究;以车叶草苷为对照品,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穿根藤进行性状鉴别;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附录方法对各产地药材进行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穿根藤中车叶草苷的含量。结果表明,对穿根藤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且薄层色谱图中主斑点分离度好、清晰,鉴别特征稳定可靠;拟定穿根藤水分不得超过13%,总灰分不得超过8%,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0.9%,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21%;车叶草苷的质量分数不得少于0.10%。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制订的质量标准限度合理,可用于穿根藤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曾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329-7330
[目的]为白花蛇舌草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中药白花蛇舌草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水分检查、灰分检查和浸出物检查。[结果]建议白花蛇舌草的质量标准为:水分不得超过10.0%,总灰分不得超过16.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9.0%,水溶性浸出物不得低于11.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低于4.0%。[结论]该建议可以为白花蛇舌草质量标准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旨在探究灵芝孢子粉破壁前后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多糖及总三萜含量的变化,为市售灵芝孢子粉产品的质量评价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参照2015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方法分别测定灵芝孢子粉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及重金属含量等;采用显微和薄层色谱法对灵芝孢子粉进行性状鉴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灵芝孢子粉中粗多糖、总三萜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显微镜下,未破壁灵芝孢子粉呈完整卵形,破壁孢子粉呈不规则碎片;10批破壁与未破壁孢子粉水分平均含量分别为8.16%、10.77%;总灰分平均含量分别为0.87%、0.64%;酸不溶性灰分平均含量分别为0.31%、0.16%;浸出物平均含量分别为5.86%、7.48%;多糖平均含量分别为1.54%、0.99%;总三萜平均含量分别为4.22%、2.32%。说明灵芝孢子粉破壁前后化学成分含量有差异,破壁孢子粉主要成分多糖与总三萜含量均高于未破壁孢子粉,因此认为破壁的灵芝孢子粉质量优于未破壁的灵芝孢子粉。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从性状鉴别、粉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水分、总灰分、浸出物检查、总酸含量测定等方面,比较了7个采样点息半夏(Pinellia ternate(Thunb.)Breit of Xixian county)的质量。结果表明,7个采样点息半夏粉末显微特征、薄层色谱一致;但性状、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和总酸含量有差异。其种源、繁育方式、野生环境、培育条件对息半夏质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瑶浴散剂的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水溶性浸出物按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通则中的方法进行测定;观察瑶浴散剂粉末显微鉴别特征,并对其进行薄层鉴别检查;采用HPLC法测定瑶浴散剂中β-细辛醚的含量。结果表明,瑶浴散剂中的水分含量不得超过9.00%;灰分含量不得大于10.00%,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不得大于1.30%;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19.00%;瑶浴散剂中合欢皮、鸡血藤及石菖蒲药材的显微特征明显;TLC鉴别中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瑶浴散剂中β-细辛醚的含量在0.71%~0.85%,RSD为2.48%,各批次含量大致相同。所建立瑶浴散剂质量控制方法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对瑶浴散剂质量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6.
蛴螬通常被用作中药材,为了研究提高蛴螬质量控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的方法对蛴螬几种氨基酸进行定性鉴别,并且按照中国药典相应方法检查蛴螬水分,灰分浸出物及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薄层色谱斑点清晰,成点性好,建立了蛴螬氨基酸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水分含量7. 00%~8. 56%,总灰分范围在29. 79%~31. 37%,酸不溶性灰分范围为9. 83%~12. 53%,重金属不得过30 ppm,蛴螬在50%醇热浸出物不得少于40%。提升后的标准,有效控制了蛴螬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定符合国家及生产企业中药检验要求的细叶百合花药材质量标准。[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用检测方法分别测定了细叶百合花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浸出物含量。采用吸光光度法测定了细叶百合花醇溶性提取物的吸光度。[结果]依据中药质量标准制定指导原则及相关检测方法,确定细叶百合花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4.00%,总灰分不得超过9.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0%;醇溶性提取物吸光度在(472±2)nm波长处,不得低于0.500;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40.00%。[结论]该试验所制定的细叶百合花质量标准符合国家有关中药材质量标准制定要求,能够对细叶百合花的质量进行控制,同时可以用于其他百合花类药材质量控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小聪  周媛  刘闯  张红艳  郭志勇  邹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189-12191
描述了苎麻叶的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特征,并测得苎麻叶药材水分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和绿原酸的平均含量为分别为7.47%、16.29%、1.71%、12.66%和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绿豆药材的地方标准。方法 采用经验、显微鉴别法对该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进行描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相关方法,对绿豆中水分、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进行了测定;采用薄层色谱法,以牡荆苷为对照,对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以牡荆苷为对照,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 5 μm,4.6 mm*250 mm色谱柱,甲醇-水(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40 nm下进行定量分析,建立绿豆中牡荆苷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 该药材性状、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方法具有较强的专属性,水分为9.91% ~ 12.57%,总灰分为2.51% ~ 3.22%,酸不溶性灰分为0.03% ~ 0.11%,牡荆苷为0.127% ~ 0.248%。结论:上述结果表明建立的标准具有很好的专属性和准确性,可以作为绿豆药材的地方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11批盐生肉苁蓉药材水分、灰分、浸出物等质量评价参数。[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中的水分测定第一法、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重金属检查法和砷盐检查法测定。[结果]盐生肉苁蓉药材水分不宜超过10%,总灰分不宜超过12%,酸不溶性灰分不宜超过1.7%,65%乙醇热浸法浸出物不宜低于45%,重金属(Pb2+)不超过0.000 5%,砷盐不超过0.000 1%。[结论]该试验方法准确方便、高效、重复性好,可作为盐生肉苁蓉质量控制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