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麦组织培养再生植株营养需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基本培养基的筛选和无机盐的调整,研究了小麦组培再生植株的营养需求,结果表明:再生植株在总氮为42mmol.L^-^1(其中铵态氮为7mmol.L^-^1)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2.5mmol.L^-^1Ca(NO3)2的生根效果优于CaCl2;0.4μol.L^-^1Cu-EDTA和1μmol.L^-^1Na2MoO4对试管苗的正常生长是必需的;Cl离子浓度不宜超过1mmol.L^-^1。形成  相似文献   

2.
质膜氧化还原系统在植物伸长生长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豆下胚轴切段为材料,研究了质膜氧化系统对其伸长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NADH氧化酶活性与大豆下胚轴伸长生长相关性极显著(R=0.94,P=0.01),而NADH-Fe(CN)6^3-氧化还原酶活性与其相关性不。大豆下胚轴伸长生长最快的第一切段,其NADH氧化酶活最一切段的工生长及NADH氧化酶对IAA均有明显的正负反应。IAA促进NADH氧化酶活性,生长延缓剂B9对第一切段的伸长生长及NADH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鹧鸪菜假根切段离体培养的情况。假根切段在离体培养中迅速再生并形成叶片,老成假限、较低比重海水、较高培养温度和较强光照强度有利于切段再生和形成叶状体。鹧鸪菜的假根细胞也具有全能性,组织培养和遗传育种研究上,可以把假根组织作为继代培养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型海藻的组织培养受到国内外很多学者的重视,连续报导了不同种海藻的切段再生以及成功诱导产生了完整的具有亲本植株正常形态的藻体引。本文作者自85年以来对石花菜G.pacificum的离体组织培养进行研究,已对其切段再生的机制、再生的条件以及再生芽早期生长与环境、切段生理状态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观察。在此基础上,为了把组织培养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并针对石花菜养殖中所存在的问题,作者继对石花菜G.pacificum切段再生育苗进行了探索。本文主要就再生切段附着的可能性、附着后直立幼苗的产生以及附着机制等研究结果进行报导。  相似文献   

5.
VA菌根菌对茶树矿质营养的效应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辐照灭菌的酸性黄壤(PH值5.6)中的茶苗(Camellia sinensis)接种VA菌根真菌(Glomus epigaeum g),并追施^32P-过磷酸钙和^86Rb-氯化铷,(代替^40K-氯化钾),生长210天后测定表明,菌根侵染率,真菌+^32P为52.9%和真菌+^86Rb为51.9%,且与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再生数量呈正相关。茶树株高分别是对照的2倍和1.9倍,地上、地下部干重分别  相似文献   

6.
云南高原高产籼稻光合作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海拔1200~1450m部分地区单季籼稻产量在12~15吨/hm^2的高产和超高产范围,光合作用温光条件分析表明,太阳光照强度高达1850μmolpho-tonsm^-2s^-1,生长季节前期温度,太阳辐射值较高,而中后期偏低,无明显光饱和点,但光补偿点较高(30~60μmolphotonsm^-2s^-1,每日最大光合速率高且光合高值持续时间长,这与每日光照强度,相对湿度等因素较长时间的充足  相似文献   

7.
以大豆下胚轴切段为材料,研究了质膜氧化还原系统对其伸长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NADH氧化酶活性与大豆下胚轴伸长生长相关性极显著(R=0.94,P=0.01),而NADH-Fe(CN)3-6氧化还原酶活性与其相关性不显著。大豆下胚轴伸长生长最快的第一切段,其NADH氧化酶活性最高。第一切段的伸长生长及NADH氧化酶对IAA均有明显的正负反应。IAA促进NADH氧化酶活性。生长延缓剂B9对第一切段的伸长生长及NADH氧化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蛤稚贝期不同培育密度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文蛤稚贝期不同培育密度对日生长,出苗量,成活率的影响。密度为33-160个/cm^2,与日生长有极显著差异;密度为33-60个/cm62,有显著差异。33个/cm^2密度组其生长最快,160个/cm^2密度组生长较慢。在试验密度范围内,随着培养密度的增加,平均日生长速度减慢,而单位水体出苗量增加,培育密度对成活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导苔状鸭毛藻(symphyocladia marchantioides)的切段再生,分别对藻体的顶端、中部、基部进行了切段的培养,研究了切段的离体培养、细胞分裂、再生以及形态发生等等。从多次试验中发现:切段后,藻体的不同细胞,再生形式不同,脉细胞长出无色的假根丝,而一般的营养细胞长出小芽。初生的小芽由小的园形细胞组成,随着小芽的不断长大,才逐渐形成和大藻体一样的构造。切段后藻体细胞分裂极为旺盛,再生的新藻体多。  相似文献   

10.
依据1996年在大兴安岭塔河林业局设置的50块固定标准地和120块临时 的调查数据,及1993年复查固定标准地的数据,分析塔河林业局的森林生长情况,得出:落叶松天然要生长比较迅速,个别生长良好林分蓄 总平均生长量高达6.6m^3.hm^-1.a^-1(林龄29a);樟子松林生长优于吕松林、林分蓄积总平均生长量的最高值9.7m^3.hm^-2.a^-1(林龄24a);7a中叶松林只定期平均生长最最高  相似文献   

11.
分别把鸡毛菜藻体的中,中部,基部切成长2-3mm的切段,在室温上置培养皿中培养,结果表明,顶部切段的顶端细胞能继续生长,并直接长出新枝;顶部切段的两侧,中部,基部切段的上,下断面及两而均能长出数量不等的芽体并继而长成新枝,下断面还能长出无色透明的假根丝。  相似文献   

12.
象山港海区石斑鱼网箱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几年的石班鱼网箱养殖试验表明,海水温度在8-30℃,密度在1.00以上的内湾浅海均适宜石斑鱼的生活。在适温季节里,一般生长规律可用平均生长速度公式k=0.02766W0^-0.3181表示;其体重与全长关系式为W=0.01653L^3.0205;并得出钢箱养殖密度以10kg/m^2为宜,最佳投饵次数为一天一次。  相似文献   

13.
汕优63生长后期及其再生稻的光合产物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14C示踪技术,研究了杂交中稻汕优63生长后期及其再生稻光俣产物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头季后期的光合产物一半以上运往头季穗部,8.2%-10.1%分配到再生稻穗部。分配到再生节位的光合物以倒2,3节位最多,主要运往茎和鞘中。再生稻的光合物主要输往穗部,并以倒2,3,4节位再生穗的分配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组织培养方法研究了盐胁迫下外源脯氨酸对大豆离体胚再生植株生长状况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外上及大豆再生植株茎粗、增大株高、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增加游离腈航可溶笥糖的累积,其中前者含量增加显著;促进K、Mg^2+的吸收,降低Na^+、Cl^-的含量;增加含水量、降低渗透势。外 缓解盐害对大豆再生植渗透胁迫的效应。  相似文献   

15.
红松苗木形质指标的化学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针对红松能苗中普遍存在的二次生长现象,进行了定点,定位的观测,并根据植物激素具有调节植物生长作用的原理,采用19种化学药剂,140个化控配方控制二次生长。结果表明:在140个化控配方中只有A系列1500-2500μg.g^-1、200-400mL.m^-2与方有明显的控制效果,但从既经济、效果又好的原则看,采用A系列2000μg.g^-1,200mL.m^-2配方喷洒一次为最佳,能把二次生长控  相似文献   

16.
番茄子叶离体培养与再生成株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取番茄不同苗龄的无菌苗子叶进行培养,发现以14天苗龄的子叶培养不定芽再生频率最高。在MS培养基上添加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IAA)和玉米麦(Zt),对子叶愈伤组织的形成影响不大,但对不定芽的分化有较大影响,其中以MS+Zt1mg.L^-^1IAA1mg.L^-^1效果最好。在同样的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待芽长至1-2cm长时转到生根培养基上即可在短期内长出根系,成为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7.
小麦离体芽鞘切段在稀10倍的柠檬酸-Na2HPO4缓冲液中的伸长量显著大于原液中的。1.0-1.5cm芽鞘近基部4mm的切段在单位时间内的伸长量显著大于2.1-2.5cm芽鞘顶端3mm下的4mm切段,芽鞘越长,芽鞘发段伸长越慢。质量浓≥5g/L的蔗糖对连籽粒芽鞘的伸长和根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而对离体芽鞘伸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0-40g/L蔗糖对芽鞘伸长的促进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室内流水模拟实验法测定了真鲷的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及其温度、摄食水平、饵料生物种类和群居行为因素的影响。真鲷的特定生长率随温度或摄食水平升高而减速增长,其关系分别右用公式SGR=2.01LnT-4.69(R^2=0.9881)或SGR=0.97Ln(FL)-0.25(R^2=0.9984)定量描述;而生态转移效率则随温度或摄食水平增大而增至一峰值,然后随其进一步增加而降低,其关系分别可用二次曲线Eg=-0.17T^2+7.19T-54.06(R^2=0.9945)或Eg=-1.10FL^2+10.16FL+5.54(R^2=0.9995)定量描述,且依据上述公式可分别求得实验条件下的最佳生长温度为20.8℃,维持摄食量和最佳摄食量分别为真鲷体重的1.29%和4.60%。真鲷的群居性和摄食小型鱼类饵料,有利于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室内流水模拟实验法测定了真鲷的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及其温度、摄食水平、饵料生物种类和群居行为因素的影响。真鲷的特定生长率随温度或摄食水平升高而减速增长,其关系分别右用公式SGR=2.01LnT-4.69(R^2=0.9881)或SGR=0.97Ln(FL)-0.25(R^2=0.9984)定量描述;而生态转移效率则随温度或摄食水平增大而增至一峰值,然后随其进一步增加而降低,其关系分别可用二次曲线Eg=-0.17T^2+7.19T-54.06(R^2=0.9945)或Eg=-1.10FL^2+10.16FL+5.54(R^2=0.9995)定量描述,且依据上述公式可分别求得实验条件下的最佳生长温度为20.8℃,维持摄食量和最佳摄食量分别为真鲷体重的1.29%和4.60%。真鲷的群居性和摄食小型鱼类饵料,有利于  相似文献   

20.
应用植株快速诊断确定春小麦的追氮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小麦生长期间,取植株茎基部,采用二苯胺法和NO3^--N快速试纸法同时测定NO^3--N浓度。发现拔节能NO^-3-N深度、氮施用量和地上部干物重有较了的相关性。同时两种测试方法之间也存在极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