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九四年和一九九五年夏季浙江渔场头足类资源量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单拖渔船的调查资料,在浙江渔场1994,1995年夏季头足类及主要种类的资源量进行了评估,并就影响头足类资源评估的因素,最适可捕量及资源主要分布区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2006年5月、8月、11月和2007年2月,对浙江南部外海渔场使用底拖网进行渔业资源调查.据其资料,使用扫海面积法估算浙江南部外海底层渔业资源量以及可捕量.结果表明:采集并鉴定的种类共416种,现存资源量为442525.89t,使用Camida估算模式和简化估算模式得到总可捕量分别为238077.32t和214625.06t.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的资源平均密度及现存资源量分别为2374.68kg/km2和271225.74t、451.08kg/km2和51520.47t、875.17kg/km2和99957.98t.为防止资源盲目开发及资源衰退,浙江南部外海拖网捕捞结构宜进行控制和调整.  相似文献   

3.
东海带鱼可捕量制订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捕量的制订方法国内外无统一的标准。本文根据带鱼亲体和补充量关系,以留足每年夏汛的亲体数量,确保正常繁殖并获得较大补充量为前提,探讨东海带鱼可捕量的制订方法。分别给出了在资源正常年份夏,冬汛带鱼捕捞死亡系数和可捕量,资源量的关系,并用开发种可捕量估算方法计算了年可捕系数。  相似文献   

4.
浙江北部沿岸海域的虾类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虾类中有些种类是近海张网的主要捕捞对象。通过长期张网渔获物调查,可以了解它们的资源变动情况。关于海洋虾类的研究,五十年代末董聿茂、刘瑞玉等对虾类的分类和区系进行调查研究,七十年代后期我院的林锦宗、八十年代初周松亭等及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舟山地区水产研究所的有关同志先后对东海和浙江北部沿海的虾类资源作了调查,  相似文献   

5.
江海北部主要经济虾类渔业生物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1986-1992年东海北部拖虾调查及虾类资源动态监测调查资料,分析了10种群体数量大,经济价值高的虾类的渔业生物学特性,比较了各群体的体长,体重组成,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以及繁殖,生长等特点,阐明其规律性及异同关系。为合理利用本海域的虾类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1992-1994对浙江北部近海梭子蟹资源现状和各种渔具渔法的调查,在分析梭子蟹资源波动的基础上,比较了各渔具渔法对俊子蟹资源的损害情况,并提出了梭子蟹资源保护与作业管理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浙江近海鲐鱼生产统计数据和东海北部即日本五岛西部、济州岛西南部等海域鲐鱼资源量数据,以及海表水温、Niňo 3.4指数,利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海洋环境对东海鲐鱼资源影响的异同性。结果表明:东海海表水温与浙江近海鲐鱼CPUE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东海北部鲐鱼资源量呈负相关关系(P<0.05);利用当年1至3月Niňo 3.4区表温距平值的平均值能粗略反映鲐鱼资源的丰歉情况,当平均温度距平为正时,资源量一般较好;当平均温度距平为负时则资源量较差的可能性较大。海表水温变化会对鲐鱼洄游路线产生影响,引起鲐鱼资源不均匀分布,使鲐鱼资源量与海表水温呈不同关系;拉尼娜事件对东海不同海域鲐鱼资源均产生不利影响,但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据此,建议对东海鲐鱼资源进行评估应考虑其资源量分布时空动态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应用体长股分析法估算东海区日本鲭资源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2004-2005年对浙江群众近海灯光围网和外海机轮围网作业生产的监测调查数据,结合渔业统计资料,用体长股分析法对东海区日本鲭的资源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日本鲭的自然死亡系数M=0.295,捕捞死亡系数F=1.6;东海区日本鲭的平均资源尾数为31.73×108 ind,折合资源重量为18.27×104 t,最大持续产量(MSY)为12.27×104 t;初始(最大)资源量为70.87×108 ind,折合资源重量为40.81×104 t。  相似文献   

9.
1世界头足类资源开发现状世界海洋中近海传统底层捕捞对象资源普遍衰减,一些主要渔业国家都积极开发新的渔业对象,其中头足类已成为开发的重要渔业资源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视头足类资源为人类未来最大的蛋白质食品来源,并将它列为积极开发的目标。近年来,世界海洋产量呈平稳增长状态,头足类(Cephalopod)的产量仍保持增长的好势头。同时,这类资源的本要增产的海域仍在太平洋。现根据粮农组织年鉴统计,1987-1993年间世界头足类产量,由230.5万吨增加到275.5万吨,在这七年间增长45.5万吨,平均每年递增6.5万吨。依1993年世界…  相似文献   

10.
1世界头足类资源开发现状世界海洋中近海传统底层捕捞对象资源普遍衰减,一些主要渔业国家都积极开发新的渔业对象,其中头足类已成为开发的重要渔业资源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视头足类资源为人类未来最大的蛋白质食品来源,并将它列为积极开发的目标。近年来,世界海洋产量呈平稳增长状态,头足类(Cephalopod)的产量仍保持增长的好势头。同时,这类资源的本要增产的海域仍在太平洋。现根据粮农组织年鉴统计,1987-1993年间世界头足类产量,由230.5万吨增加到275.5万吨,在这七年间增长45.5万吨,平均每年递增6.5万吨。依1993年世界…  相似文献   

11.
数字新闻     
5.755亿吨 日前.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北地质勘查院对外宣布,该院在湖北远安县杨柳矿区发现特大型磷矿。该矿床舍磷层总厚度100米至140米.共查明333磷资源量5.755亿吨.334资源量1.615亿吨。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现的单一矿区最大规模磷矿.  相似文献   

12.
浙江近海石斑鱼资源动态监测及管理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对浙江近海石斑鱼资源动态逐年监测,结合历史资料,阐述了该海域石斑鱼资源现状及利用程度,在阐述和分析其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讨论了资源问题,针对近年其资源已呈下降趋势,提出了合理利用和管理意见。  相似文献   

13.
据中国和日本1975-1982年期间在东海大陆架外缘和大陆坡各自调查所获拖网试捕与海况资料,分析研究结果:调查海域近底层温盐度周年变化很小,水平分布为内侧高、外侧低。长颌水珍鱼集群区夏季适温为11-15℃、适盐为34.4×10-3至34.6×10-3,冬季适温为12-18℃、适盐为34.5×10-3至34.7×10-3。水珍鱼周年分布于东海大陆架外缘和大陆坡上、中部一带(25°30′-32°00′N,水深120-600米),其集群区则在该带中部(28°00′-30°30′N,水深130-280米),该区有许多处海底平坦,鱼探映象明显,适合于单拖作业。根据资源面积密度法,算得水珍鱼原始资源量为41100吨。开发水珍鱼资源的时机已趋成熟。  相似文献   

14.
素称我国东南各省市四大经济鱼种之一的墨鱼,就是软体动物中头足类的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de Rochebrune)以下本文简称乌贼。它在我国东海,尤其是浙江近海的产量最高,六十年代年平均产量为4.4万吨,高产年份达6万多吨。丰产年出现频率高,相对波动幅度(即丰年或歉年偏离年平均值的程度)小于17%,且恢复周期短,一般为1~3年。  相似文献   

15.
中国毛虾广泛分布于西北太平洋近海,尤以渤海、黄海和东海近海资源量最为丰富,是中日韩等国主要虾类资源捕捞对象。而且,其作为近海海洋食物网中的初级消费者和经济鱼类的主要饵料,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起到关键枢纽作用。本文回顾了中国毛虾的生长、繁殖、摄食以及洄游的相关研究,全面归纳总结了中国毛虾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最新研究进展。以我国中国毛虾捕捞限额试点为契机,结合其种群爆发导致滨海核电站停堆事件,从其作为经济生物和致灾生物的双面性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目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努力的方向。另外,通过已有研究结果的分析和总结,绘制了中国毛虾的世代交替图,旨在为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6.
1988-1993年,对浙江中,北部沿海定置张网渔获虾蛄调查与统计,报导了虾蛄的种类与分布,资源的季节变化和渔获量年间波动状况。指出浙江沿海虾蛄年渔获量为5600-11000吨,且资源有上升趋势,有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淀山湖日本沼虾、秀丽白虾资源量的周年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淀山湖虾类资源以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和秀丽白虾(Exopalaemon modestus)最为丰富,在淀山湖渔业中占重要地位,也是淀山湖渔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根据2010年8月—2011年8月对淀山湖虾类资源的调查结果,对淀山湖日本沼虾、秀丽白虾资源量的周年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日本沼虾头胸甲长范围为7.05~47.07 mm,平均值为(22.192±1.650)mm,优势头胸甲长组为15.5~30.5 mm,占82.98%;秀丽白虾头胸甲长范围为9.10~38.7 mm,平均值为(21.221±1.598)mm,优势头胸甲长组为15.5~25.5 mm,占80.49%;日本沼虾资源密度在9月份和5月份两次达到峰值,3月份最低;秀丽白虾资源密度在8月份和4月份两次达到峰值,6月份最低;在空间上,不同湖区日本沼虾和秀丽白虾的资源量波动较大,在春季和冬季,敞水区资源量高于沿岸带,夏季和秋季沿岸带资源量高于敞水区,并且上半段湖区资源量整体高于下半段湖区的资源量。通过本研究为合理管理和有效开发淀山湖虾类资源提供依据,也为渔业主管部门划定增殖放流区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据中国和日本1975-1982年期间在东海大陆架外缘和大陆坡各自调查所获拖网试捕与海况资料,分析研究结果:调查海域近底层温盐度周年变化很小,水平分布为内侧高、外侧低。长颌水珍鱼集群区夏季适温为11-15℃、适盐为34.4×10-3至34.6×10-3,冬季适温为12-18℃、适盐为34.5×10-3至34.7×10-3。水珍鱼周年分布于东海大陆架外缘和大陆坡上、中部一带(25°30′-32°00′N,水深120-600米),其集群区则在该带中部(28°00′-30°30′N,水深130-280米),该区有许多处海底平坦,鱼探映象明显,适合于单拖作业。根据资源面积密度法,算得水珍鱼原始资源量为41100吨。开发水珍鱼资源的时机已趋成熟。  相似文献   

19.
东海北部拖虾渔业的现状与设立拖虾休渔期的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根据近10年拖虾虾类资源动态监测资料,分析了拖虾渔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虾类资源种类多,分布区域性明显,主要种类的渔场渔期不同,繁殖期、幼虾的时空分布不同等特点,提出设立虾休渔期的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20.
青蛤增养殖技术研究及开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盐场原有设施进行青蛤增养殖技术研究,并对青蛤生长,幼苗放养季节,规格,密度等做了系统研究。增殖试验在一号水库内进行,分两个试验区,382.6公顷为资源繁殖保护区;84.1公顷为移苗增殖区,经过二年多实施,资源繁殖保护区资源量将增9.1倍,净增959.3吨;移苗增殖区资源量净增8.7倍,净增资源量270.7吨,总效益732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