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康乃尔生态学”程序(Cornell ecological program,CEP)中的二歧指示种分析TWINSPAN(Two-WayIndicators Species Analysis)数量分析方法,以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生理生态特性值和牧草产量值为指标对16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分类。结果表明:用TWINSPAN可将16个品种划分为7类,并且根据试验站所在地区的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特征,筛选出高产、高水分利用效率、高光能利用效率的3个优良品种,分别为肇东苜蓿、德宝苜蓿和草原2号苜蓿。  相似文献   

2.
紫花苜蓿自然株高变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了9个紫花苜蓿品种生长高峰期的自然株高,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紫花苜蓿6-9周龄生长高峰期,各品种平均自然株高与株龄间呈非常显著(P<0.01)或显著正相关,线性回归方程估测相对误差除Ranger大于5%外,其余线性回归方程估测相对误差均小于5%。第9周龄的Travois和皇后苜蓿平均自然株高显著不显著。第9周龄的Travois和皇后苜蓿平均自然株高显著(P<0.05)高于对照品种敖汉苜蓿平衡自然株高,其余各参试品种与对照品种敖汉苜蓿比较,平均自然株高株不显著。第9周龄平均自然株高排序前4位的品种依次为Travois, 皇后苜蓿,Ranger,Baker。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低磷胁迫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根系形态结构的响应差异对磷效率的影响,以6个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采用营养液砂培法,测定两种磷水平(对照:0.5 mmol·L-1;低磷:0.05 mmol·L-1)下苜蓿根系形态、解剖结构和磷效率。结果表明:低磷胁迫下,各苜蓿品种的根系长度、表面积、导管直径、中柱直径及其占根直径比例均降低,其余根系性状则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低磷胁迫抑制了各苜蓿品种的生长和磷吸收;除‘赛迪’的磷利用效率显著增加外,其余5个苜蓿品种的磷利用效率均显著降低。‘赛迪’主要通过增加根冠比和磷利用效率,表现出较强的耐低磷能力。总体表明,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导管直径、中柱直径及其占根直径比例是苜蓿根系响应低磷胁迫的主要指标,其中根系长度和中柱直径占根直径比例分别是影响6个苜蓿品种磷吸收和利用效率最关键的根系性状。  相似文献   

4.
紫花苜蓿高产栽培技术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花苜蓿干物质含粗蛋白质16%~21%,产量高,适口性好,要保证紫花苜蓿高产,应抓好以下几点:1选用良种由于苜蓿属多年生牧草,选择休眠级高的苜蓿品种,春季返青早,刈割后的再生速度快,生长潜能要明显高于休眠级低的品种。在闽北种植的苜蓿品种以休眠级6~8为好。如“德龙(FD7)”、“游客”等。2选地与土壤改良苜蓿适宜在地势较高、平坦、排水良好、土层深厚、中性或微碱性(pH值6.5~7.5)沙壤土或壤土中生长。南方土壤多呈酸性。pH值为5.5~6.0时,每公顷施石灰1125kg~1500kg;当pH值为5.0~…  相似文献   

5.
沙地生境不同播期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其越冬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科尔沁沙地种植苜蓿(Medicago sativa)的适宜播期,本研究于2017年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选择骑士T、公农1号、擎天柱3个紫花苜蓿品种,7月1日开始播种,每5天播种1期,共10个播期,分析播期、生产性能、越冬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建植当年苜蓿播种越晚干草产量越低,骑士T干草产量在7月21日播期显著降低(P<0.05),公农1号干草产量在7月16日播期显著降低(P<0.05),擎天柱干草产量在7月11日播期显著降低(P<0.05);随播种时期的推迟,苜蓿株高、单枝条重呈降低的变化趋势,单位面积株数和枝条数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苜蓿越冬率从播期7月16日开始显著降低,公农1号在7月16日以前播种越冬率显著高于骑士T和擎天柱(P<0.05);播种翌年第1茬苜蓿干草产量和株高随着播期的推迟而逐渐降低,2,3茬则无明显变化;苜蓿单位面积株数和枝条数都随播期的推迟呈降低的变化趋势,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苜蓿的株数逐渐降低。因此,在科尔沁沙地种植紫花苜蓿最佳播期为7月1日—7月16日。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不同季节根部入侵真菌及其表现规律,以31个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分离和鉴定根部入侵真菌,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季节苜蓿根部入侵真菌区系中优势菌种类明显不同,春、夏、秋3个季节均有的建群菌种为细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3个季节各具有其优势菌种;不同苜蓿品种在3个季节的入侵真菌种类及其分离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春季带菌率最低,夏、秋季带菌率相对较高。平均带菌率较高的5个苜蓿品种依次为:苜蓿王、WL 525HQ、赛特、四季旺和敖汉;较低的5个苜蓿品种依次为:阿尔冈金、佛拿尔、金皇后、飞马和THG 1。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紫花苜蓿产业健康发展,该研究对引种的16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舍伯吐镇进行气候适宜性试验,对各苜蓿品种的生产表现、产量和营养品质进行研究,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品种苜蓿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6个紫花苜蓿品种中旱地、公农1号、金皇后、敖汉综合性能表现较好,适宜在通辽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8.
自2006年5月以来,红河州畜牧技术推广站先后引入13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引种试验,经试验后,初步筛选出5个适应性强、产草量高的苜蓿品种在红河州的个旧、弥勒、泸西、蒙自、建水、石屏、元阳等县(市)进行示范种植。为更好地指导田间生产,掌握不同播种时间对紫花苜蓿生长速度的影响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石河子地区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的营养品质和生产性能,以获得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休眠型苜蓿品种。选择10个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紫花苜蓿初花期的营养品质、生产指标和越冬率,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以渝苜1号为代表的第一类群非秋眠型和极非秋眠型苜蓿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均为优,但越冬能力较差,半秋眠型(新疆大叶、Victoria和Archer)苜蓿的越冬性较强且综合性能表现良好,秋眠型(肇东、新牧2号和骑士2)苜蓿的越冬能力强,但综合性能较差。研究表明,综合考虑当地气候及苜蓿多年生的特性,应优选综合性能较好且越冬能力较强的半秋眠苜蓿(新疆大叶、Victoria和Archer)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紫花苜蓿地方类型抗旱性的综合评判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宋淑明 《草业学报》1998,7(2):74-80
对甘肃省紫花苜蓿地方类型的21个抗旱性指标进行了测定,运用隶属函数法对14个苜蓿品种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判。根据综合评判值的大小,确定甘肃省紫花苜蓿地方类型的抗旱性强弱顺序为:民勤苜蓿、环县苜蓿、会宁苜蓿、榆中苜蓿、甘谷苜蓿、定西苜蓿、通渭苜蓿、镇原苜蓿、秦安苜蓿、临洮苜蓿、庆阳苜蓿、宁县苜蓿、礼县苜蓿、天水苜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